Lov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icehall (司徒长风), 信区: Love
标 题: 激情烹调.SEX(3-7)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3月26日10:48:13 星期一), 站内信件
激情烹调.SEX(3-7)
----------------------------------------------------------------------------
----
http://www.sina.com.cn 2001年03月13日17:47 新浪生活
新浪网友:莫须有
冯青青的家的院子在豌豆巷,现在想起来是很逗的名字,可是这个地区出产豌豆,
嫩绿的豌豆是李晓莞小时候爱吃的食品,所以当时从来不觉得这个名字奇怪。豌豆巷在
目前遍布高楼大厦的家乡小城里,几可算作古迹,至今还有人在里边居住。位置是挺好
的,紧靠着河岸,住户没有阳台也不需要阳台,就在客厅里,隔着窗户也能看见外边的
一条灰绿的江水,还有不紧不慢流过去的几叶小船。往来船只打鱼的少,摆渡的多。除
了舢板之外,偶尔也有突突直响的机帆船,航行的时候,前面冒一柱黑烟,后面拖一扇
清波。这些都是当年看熟了的景象。
他们的学校座落在进士街。李晓莞经常跟着冯青青,一路走过进士街,侧耳听几声
骨牌在茶馆里面被抹得噼里啪啦传出来的乱响,嗅几下空气里飘着的茶叶香气;又穿过
八一街,远远看几眼店里衣服的颜色款式,布料一般是蓝斜纹、咔叽、三合一之类;再
沿着一条铺满煤渣、总是往外渗水的黑巷子走上一会儿,才终于迤俪到达河边的豌豆巷
。回家的时候,他又要原路返回到八一街,这时候空气里已经开始飘散饭菜的香味了,
他于是紧走几步,有时候是一溜小跑,回到石马巷自己的家里去。童年时代的很多个下
午,李晓莞就在这样一条路线上,来来回回地走了很多遍。
冯青青家里的书其实不算多。她的父母都县医院上班,一个当医生一个当护士,平
时也不得闲,看书的时候少,仅有的一架子书还有一半是医学书籍。剩下的地方,又被
烹饪图书占去了一半,因为青青她妈唯一的爱好是偷空在厨房里精雕细刻地研究厨艺。
所以冯青青夸耀说是很多的小说总共其实还不到20本,也没有什么名著,李晓莞记得自
己只用了两个学期也就都看完了。别的名字都没有多少印象,第一本仍然记得,叫做《
建国以来短篇小说选》。其实正经为借书还书来的次数也有限,大多数时候仅仅是想聊
天而已。
张阿姨——李晓莞现在已经厚着脸皮说是“咱妈”了——在一个下午偶然发现了李
晓莞这种借书行为,据说此前冯青青告诉她书是被不同的人借走的。张阿姨平时下班晚
,既看不见都有谁来也没想到多问,毕竟几本书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谎言被揭穿的
那天下午,她因为有些头晕回来得早,李晓莞和冯青青进门的时候,她正躺在床上休息
。李晓莞站在她家里的书架旁边,一边唏哩哗啦地翻书一边跟冯青青说笑,一抬头看见
张阿姨突然出现在卧室门口。性格泼辣的冯青青在班上当惯了女生里的领头羊,跟个小
大人似的,在外面碰到什么事都会假装镇静自若,这时候脸却一下子就红了,连忙叫了
声“妈”,同时做了番介绍。李晓莞看见冯青青脸红,觉得自己跟作贼似的,也赶紧说
“阿姨好”。张阿姨只是“哼”了一声,拉着冯青青在沙发上坐下,顺口问了李晓莞一
句:“这些书你也快看完了吧?”李晓莞愣头愣脑地答应说:“差不多。”说完这句话
他才发现冯青青虽然一直在跟妈妈说话,却在跟他使眼色。听到他的这句回答,冯青青
顿时横了他一眼。
直到去年回家过春节,张阿姨说起当时的情景还在发笑。“丁点儿大的小毛孩子,
不过就是娃娃!”话说回来,李晓莞的诚实也给她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晓莞,你
那会儿可比现在好多了,问什么说什么,多乖呀。不像青青,连亲生的妈都敢骗。”一
般情况下,对往事的回忆都只是开场白或者小插曲,说来说去她的话最后一定会落到一
个问句上面:“你们打算什么时候结婚?”她这样热心地追问已经有几年了,第一次好
像还是在李晓莞和冯青青上大学三年级的时候。每次碰到这个问题,冯青青不等李晓莞
答话,就干净利落地说:“北京没人这么早结婚,您也别着急,反正他跑不了!”或者
就是:“妈!我又不是嫁不出去,老这样问干吗,反倒让人得了意了!”张阿姨听青青
自己都这样说,只好叹口气,笑着说:“也别拖太晚。”所谓“知母莫若女”,冯青青
心里明白,要是说出自己和李晓莞从上大学就开始同居的事,当妈的可就不会这么好糊
弄,一定会在怒发冲冠之余亲自出手把两人的婚事给办了。所以她不但禁止李晓莞露出
丝毫口风,连梁挽涛他们也都是千叮咛万嘱咐,绝对不能让家里听到一点儿动静。
可是那天下午,张阿姨第一次看见李晓莞站在自己家客厅的书架旁边的时候,却一
点儿也没有亲近的意思。她的语气非常严肃而且冷淡,接下来跟李晓莞进行了一场让他
至今记忆犹新的可怕对话。
“那你经常来,是不是?”这是张阿姨问的第二句话。“我……是……有时候吧。
”“你放了学不直接回家?”“回家呀,天天都回……”“你要是每天都在外面玩够了
才回去,你家里大人不说你吗?”“我们家不管我。”李晓莞自豪地说。“那是你家。
冯青青就不敢这样。”张阿姨脸一沉,说:“男女同学来往,一定要有个限度,别让人
说闲话。”
这句话让李晓莞的脸一下子红起来,冯青青也连忙抗议地叫了声“妈!”。张阿姨
看也不看冯青青,厉声说:“别插嘴!”然后又对李晓莞说:“马上都要上初中了吧,
也该知事了。你是男娃娃,不会害羞,冯青青可是小姑娘家。”
为了这场对话,梁挽涛后来嘲笑了无数次,甚至现在有时候也要拿李晓莞和冯青青
取乐,让李晓莞直后悔自己竟然不知轻重就告诉了他。可是他当时太奇怪了,实在不明
白张阿姨怎么会这样对待自己,除了在家里因为不服管教名声不好之外,他在外人面前
一向是人见人爱的,根本没听到过重话。冯青青后来还解释了半天,说她妈是刀子嘴豆
腐心,喜欢直来直去,想到哪里说到哪里。长大之后她又补充说,当妈的也是为自己孩
子考虑,即使是现在的家长也不希望孩子早恋。
“可是我当时并没觉得是在早恋!”李晓莞气愤地说。他那天实在太丢脸了,被张
阿姨几句话逼得站也不是坐也不是,也许是因为天气已经热起来的缘故,他的额头上开
始冒汗了。最后他赶紧怯生生地说了句“阿姨,我要回家了”,马上落荒而逃,从此三
年没敢再去青青家。
冯青青对这句辩解的反应从来都是一样的:“呸!没肝没肺的家伙!非要等人点到
才会开窍!”
刀工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一句古话,在厨房里同样实用。整个烹调环节中,刀
是很重要的。一名经验丰富的烹调高手,必然有识别刀具的眼光。经常出现在厨房里的
刀有:片刀、切刀、砍刀(劈刀)、尖刀、前切后砍刀、烤鸭刀(小片刀)、羊肉片刀、馅
刀、剪刀、镊子刀、刮刀、刻刀。光听听名字,就知道这些刀的主要功能。
按照形状,刀又可以分为圆头刀、方头刀、马头刀,可以根据个人喜好挑选。如果
把要求降低到极限,至少也需要两把刀。切菜的刀和切肉的刀,两者绝对不能混用。既
然有刀,就应该有磨刀石,更少不了菜板。这是现代厨房里的三件套。一切齐备之后,
厨师利用刀具来加工原料的技艺成为非常重要的因素。这就是刀工。
有的原料必须经过刀工之后才能烹调;有的虽然可以烹调,但若没有刀工,却又不
便食用。刀工有时候简直就是烹调的前提。刀工最重要的地方,在于它对原料外观的改
变。刀工与菜肴的“形”有着密切关系。在很大程度上,烹调的结果是否美观,往往在
菜板上就已经决定。所以,菜板也是厨师重要的训练场所,刀工是烹调的入门工夫。厨
房里的刀法,当然不可能大开大阖,只是在有限的空间里施展,但如果仔细体会,也有
不少变化,若能妙悟精微,或可创立武林门派。基本套路如下:
直刀法刀刃须与菜板成直角。直刀法包含切、剁、砍三字诀。切字诀有直切、推切
、拉切、锯切、铡切、滚切六式,重在节奏;剁字诀有排剁、直剁两式,又称双刀剁和
单刀剁,讲究速度;砍字诀有直砍、跟刀砍、开片砍三式,注重力度;直刀法是厨房刀
法的入门功夫,三字诀总共十一招。平刀法刀面与菜板接近平行。共有推刀片、拉刀片
、平刀片、抖刀片四招;平刀法又称四象刀法,与四季暗合,要求使用者有一定的功力
。斜刀法刀面与菜板的角度小与或大于直角,且不能平行。下分正反两路,即斜刀片和
反刀片;斜刀法虽只两招,但质朴浑厚,妙用无穷,故称两仪刀法,必须达到较高水平
才能使用。混合刀法厨房刀法的就直刀法与斜刀法混合使用,又称花刀。只有绝顶高手
才有资格使用,否则就会画虎不成反类犬。花刀招式精妙无比,总共八式。即:麦穗花
刀、荔枝花刀、柳叶花刀、菊花花刀、梳子花刀、蓑衣花刀、球形花刀、卷形花刀。花
刀八式,环环相扣,变化繁多,蕴涵先天八卦和天地万物之至理,能够修炼到何种程度
,全看各人悟性。
学会这四路刀法,足以应付各种场合。再通过个人的领悟,并在实际运用中加以融
会贯通,厨艺可称有小成。昔年庖丁解牛,所使刀法粗蠢无比,不外劈刺砍切,但由于
该同志刻苦努力,竟然使简单的招数大放异彩,终于卓然成家,甚至名动朝廷。
今天的厨师当然不用在他人面前献艺弄巧。但是,作为厨艺修养的重要方面,刀工
绝对不可忽视。公孙大娘舞动剑器,本来纯属娱乐,却能惊动四方;厨房刀工关乎口舌
肠胃,更应该酣畅淋漓,让人食指大动。
笋
(五)笋:寒。主逆气,除烦热,又动气,能发冷症,不可多食。越有芦及箭笋,新
者梢可食,陈者不可食。其淡竹及中母笋虽美,然发背闷脚气。
(七)竹笋不可共鲫鱼食之,使笋不消成渴症,不能行步。——《食疗本草》食笋
白居易
此竹乃竹乡,春笋满山谷。山夫折盈抱,抱来早市鬻。物以多为贱,双钱易一束。
置之炊甑中,与饭同时熟。紫箨拆故锦,素肌擘新玉。每日逢加餐,经时不思肉。
记张定叟煮笋经
杨万里
江西毛笋未出尖,雪中土膏养新甜。先生别得煮箦法,叮咛勿用醯与盐。岩下清泉
须旋汲,熬出霜根生蜜汁。寒牙嚼出冰片声,沥仍和月光吸。菘羔楮鸡浪得名,不如来
参玉版僧。醉里何须酒解酲,此羹一碗爽然醒。大都煮菜皆如此,淡处当知有真味。先
生此法未要传,为公作经藏名山。
闲情偶记.笋 李渔
论蔬食之美者,曰清,曰洁,曰芳馥,曰松脆而已矣。不知其至美所在,能居肉食
之上者,只在一字之鲜。《记》曰:“甘受和,白受采。”鲜即甘之所从出也。此种供
奉,惟山僧野老躬治园圃者,得以有之,城市之人向卖菜佣求活者,不得与焉。然他种
蔬食,不论城市山林,凡宅旁有圃者,旋摘旋烹,亦能时有其乐。至于笋之一物,则断
断亦在山林,城市所产者,任尔芳鲜,终是笋之剩义。此蔬食中第一品也,肥羊嫩豕,
何足比肩。但将笋肉齐烹,合盛一簋,人止食笋而遗肉,则肉为鱼而笋为熊掌可知矣。
购于市者且然,况山中之旋掘乎?食笋之法多端,不能悉纪,请以两言概之,曰:“素
宜白水,荤用肥猪。”茹斋者食笋,若以他物伴之,香油和之,则陈味夺鲜,而笋之真
趣没矣。白煮俟熟,略加酱油;从来至美之物,皆利于孤行,此类是也。以之半荤,则
牛羊鸡鸭等物皆非所宜,独宜于豕,又独宜于肥。肥非欲其腻也,肉之肥者能甘,甘味
入笋,则不见其甘,但觉其鲜之至也。烹之既熟,肥肉尽当去之,即汁亦不宜多存,存
其半而益以清汤。调和之物,惟醋与酒。此制荤笋之大凡也。笋之为物,不止孤行,并
用各见其美。凡食物中无论荤素,皆当用作调和,菜中之笋,与药中之甘草,同是必需
之物,有此则诸味皆鲜。但不当用其渣滓,而用其精液。庖人之善治具者,凡有焯笋之
汤,悉留不去,每作一馔,必以和之,食者但知他物之鲜,而不知有所以鲜之者在也。
《本草》中所载诸物,益人者不尽可口,可口者未必尽益人,求能两擅其长者,莫过于
此。东坡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不知能医俗者
,亦能医瘦,但有已成竹未成竹之分耳。
--
淡忘的不仅是回忆,
还有曾经刻骨铭心的你。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5.125]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5.42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