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v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nanhai (<黑色的眼睛>), 信区: Love
标  题: 偶遇(上)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hu Jun 29 18:47:21 2000) , 转信



                 【螳 螂】【短篇小说】【偶遇】【评论集】




偶遇


我是说,如果有来生。。。。
没有来生。
那麽前世呢?
前世?既然没有来生,怎麽会有前世呢?:)


(上)

我加了一个冒号和一个括号,这是网上通讯常见的一个标
志,意思是笑容。我不知道她是怎麽找到我EMAIL信箱的,
我甚至不能肯定,“它”,“他”,还是“她”?她说是
“她”,那我也就用“她”好了。我猜她也许是想找个人
倾诉点什麽,而我的姓名又有点古怪;或者说,她大概只
是在网上瞎逛,偶然联到了我的网页上,而我就“幸运”
地被选中了。她的第一封EMAIL很简单,没有称呼,一行
极普通的英文问候话之外就是署名。我不记得以前曾经“
认识”她,但我还是习惯地回了信,也是一行英文的问候
话,还有署名。没想到她竟然又回了信。

不是这样的。後来她解释“说”(其实是写):“从玩上
网以来,我就不记日记了。我几乎每天都要写一封EMAIL,
如果没有什麽信好回,也要给自己发一个。这封EMAIL可
能是我写给自己的,不知道怎麽串到你了那儿。”

她说“可能是写给自己的”,我不信。她用的是网上处处
可见的免费信箱,恰好和我网页上的信箱是同一个公司提
供的,但名字相差甚远。我没有说什麽。

我问(其实也是写)她:“你看过电影《情书》吗?是个
日本片。”

沉默。她不再回信,我想,“情书”这个字眼也许把她吓
住了。

一周以後,我差不多已把这件事忘掉,没想到她又来了信:
“我去城里办事去了,老板要我买一些仪器。我们公司在
一个小镇上,老板就知道省钱,不肯在大城市租房子,害
得我们没啥地方可玩,连电影都看不到,晚上也只好在公
司加班。”她说:“小镇子晚上静极了,从公司到我住的
宿舍,要经过一片田地,晚上回去的路上,有好多飞蛾围
着我的手电筒灯光转,还能听到蛙鸣呢。”

蛙鸣?不是鬼叫?我想了想,在回信之前,把这几个字删
了去,换成了另外的话。我说:“这样的地方很有趣,不
过,不能住的时间太长,住的时间太长,人就会变傻了。:)”

我曾经在很静很静的地方住过相当长的日子,没有飞蛾,
也没有蛙鸣。晚上,只有星星和月亮,只有星星月亮下如
死般沉寂的雪原。那段日子里,我甚至不怎麽会说话了。

她很快回了信:“我喜欢这个地方,也许就是因为图它静
我才来应聘的。当我于深夜独自默立窗前,望四野幽冥,
感觉如颓寺深庭无人迹处的古莲,随风而动——只有星月
知道——这真是一种很奇特的感觉,我以前从来不曾拥有
过。”她又说:“其实我骗了老板,说我懂JAVA,其实我
不懂,你懂吗?”

古莲?我几乎笑出了声。“随风而动”和“只有星月知道”
似乎有点画蛇添足了。我感觉得到,在那样的夜空下,她
并不平静,甚至有些怨气。

我回了信,说我不懂JAVA,对计算机和网络可以算是一窍
不通,我的网页其实是别人帮我编的。“你住的地方那麽
有诗意,令我羡慕,不过,你一个人住在那儿,你的家人
放心吗?”

她回了信:“你能告诉我你的网页地址吗?”

见鬼!她是从哪儿拿到我的EMAIL地址的,难道不是从我的
网页上吗?

我告诉了她我的网页地址,又问她:“你是从哪儿找到我的
EMAIL地址的?还记得我跟你提起过一个日本电影《情书》
吗,那里面的女主角因为思念遇难去世的男朋友不已,就写
了封信给男友,寄往男友过去的地址,恰好那个地址附近有
个女孩子和她的男友同名,收到了信後感到莫名其妙,也回
了信,——就这样展开了故事。”

两天後,她回了信,格外地长。她说:“你的网页编得不错。
我曾去找过你说的那部电影的VCD,但这儿没有。我的家人
并不知道我到了这边,其实我也没什麽家人。我从小和爷爷
奶奶住在一起,奶奶六年前就去世了,爷爷今年初也“走”
了。这些年来,我一直和爷爷相依为命,他的去世对我打击
很大。我想换个环境,就辞去了原来的工作来到这里。在我
原先住的城市里,很难看得到银河,也没有兴致和时间去傻
望夜空。而在这儿,银河好像就挂在头上。我常想,一定有
一颗星星是爷爷变的——他老人家也在看我吧?你相信人有
来生吗?”

“不信。”我告诉她:“我不信来生。”

“前世呢?”不到一个小时,她就回了信。

“也不信,既然不信来生,当然也就不信前世。”我开玩笑
地写到:“你大概刚看了有关班禅转世灵童的报道了吧,人
家那是佛爷呀。:)”

第二天早晨,我打开EMAIL信箱,第一封信就是她写来的。她
写到:“我信前世!因为我经历过。我曾跟我的好朋友去她
的男朋友家玩,我敢保证以前从没到过那个地方,可一路上
总觉得自己曾经来过。他家住在一个老房子里,那种老房子
的结构完全不同于我以前所到过的所有建筑,可我竟能一一
猜出哪儿有拐角,哪儿有楼梯。我一直走在朋友的前面,就
象是我给她带路一样。到了他家的院子里,看到那方斑驳落
寞的青石井栏和那株枝叶依然茂盛如伞的老树,竟有一种说
不出的亲切,好像从小就在这儿玩过很长时间。还有他家里
的那些摆设,古董般的落地自鸣钟,又大又土的木头箱子,
我都熟悉极了,甚至能感觉到幼时对它们的莫名恐惧。我想,
我的前世一定是在这所房子里长大的,否则我不可能有这种
感觉。”

上网以来,我第一次跟一位不曾谋面的人通那麽多的信,我
承认她引起了我的好奇心;或者,还有什麽别的原因?

“可能——”我回信说:“可能你小时候确实住在那儿过,
一般来讲,人很难记得起四岁前发生的事,长大後全忘了,
但潜意识里还保留了一些记忆。如果我没说错的话,你四岁
前可能曾住过那所房子,当你来到儿时曾居住过的地方,潜
意识里的记忆重被唤醒,但感觉上已变化成了“熟悉”而不
是切切实实的“回忆”了。”

她很快回了信:“我也怀疑过自己小时候可能住过那个地方。
我曾问过爷爷,爷爷说那是不可能的事,我生在外地,上了
小学後才被父亲送回爷爷奶奶身边的,在这之前从没回来过。
爷爷奶奶也从未到过那里。幸好当时我爷爷还活着,尽管已
瘫痪在床好几年了,脑子还是很好使,能背不少唐诗呢。我
相信他不会忘记了什麽或者有意骗我的,因为他连我生母的
地址都告诉了我,在生病前他提都不肯提她的。”

我笑了笑,她大概很少不用渲染的笔触写东西,这封信是个
例外。我问她:“你问过你的那个朋友吗?”

她在回信中说:“他不是我的朋友,他是我大学同学的未婚
夫,他说他家在那所老房子里至少已住了六十年了,他不记
得曾有外人住过他家的房子。”

信很短,没有称呼也没有落款,也没有我所期待的认同。

虽然在与朋友有关宗教的讨论中,我总是标榜自己是一个无
神论者,但我知道自己并不彻底。可“来生”“前世”则是
另外一码事,更象是迷信。她的固执激起了我的好胜心。

“噢?那可能是因为你在别的地方(比如说公园,电影里)
见过那种老房子的式样。”我写到:“你知道,中国的老房
子越来越少了,留下来的其实式样都差不多。”

“你应该相信我的感觉!”她回了信,看得出有点不满。她
说:“其实我还有别的证据!那就是他。我第一眼见到他的
时候,竟象是被雷击了一下——我以前肯定见过他!可我怎
麽回忆,都想不起到底是何时何地曾经的相聚——只能是前
世吧。”

我想自己是不是太顶真了。我猜想那个她和“他”在第一次
见面後一定发生了什麽。如果真是这样,倒也好解释,她不
过是在给自己找个借口。当然,她不一定意识到自己是在找
借口,而是潜意识的作用——给回忆里加入了从《红楼梦》
或着什麽神话小说中借鉴来的故事——以使自己达到心理上
的平衡,减轻对朋友的负疚感。

好奇心战胜了我固有的谨慎,我还是回了信,问她:“‘他’
很英俊吗?:)”

两天後,她回了信:“我知道你想说什麽。:)不是这样的。
他长得还算英俊吧,但他并不是我喜欢的那种类型。况且,
他是我大学里最要好朋友的未婚夫——我只是无法解释自己
怎麽会突然出现那样的感觉。况且,千年偶遇的也不一定非
得是爱人不可,也有可能是兄妹呢。况且,即便是发生了什
么,也并非我所期待。

从她的数封来信中我已可看出,因父母离异,她从很小就由
祖父母抚养。她能考上大学,说明她很聪明,并且有较强的
自制力。这样的女孩一般都很敏感,但往往用矜持来掩盖敏
感。如果一旦潜伏了很久的任性爆发出来,也是很难收拾的。

她又来了信:“自从去过那栋房子後,我就象是被施了咒语,
一有空就想往那儿跑。其实我并没有多少空,工作虽然算不
上紧张,可瘫痪在床的爷爷需要我的照顾。不知为什麽,一
向和和气气的爷爷那段日子变得脾气很大,连连骂走了好几
个保姆,我几乎把所有的空闲时间都用来陪爷爷了。我当时
已感觉到,爷爷的日子不多了。”

她说:“我控制不了自己,刚开始时还是不断地找借口,要
陪我的同学去,後来,乾脆就自己去。不知怎麽的,一看到
那所旧房子就象是回到了久违的家。”

她说:“去得次数多了,他的态度不知不觉中也发生了变化。
我没有告诉过他什麽,他的“变化”也非我所期望,甚至可
以说是我所担心的——但终于发生。我希望见到他,就象妹
妹想去探望哥哥。可是……我想他是误会了。”

我不明白她为什麽要跟我说这些,就象是开了个小洞的水库,
水越来越急,洞也越来越大。也许不跟我说,她也会跟别的
什麽人说的。她大概把网络那端不大可能介入她的现实生活
的我,当成了一个智能的可以交流的机器,而已。在网络上,
我是的。

我问她:“他怎麽说呢?”

“他说当初没遇到我就好了。”她写到:“对了,我没告诉
过你吧,我第一次到他们家是应女友之邀,准备在他们的婚
礼上做伴娘。他们原本不打算这麽早就结婚的,主要是因为
他的爷爷病得很重,想在他爷爷去世前完婚,也算是让老人
家高兴一下。如果他爷爷去世,按他们那个大家庭的古怪讲
究,三年内不许办喜事,而我的同学和他都不愿等那麽长时
间。不幸得是,老人家偏偏在订好了的婚期的前两天去世。”

“我已不是伴娘。按道理不应该再去他家走动,可我总是控
制不住地想去看看那所房子。我已说了那麽多,也不想瞒你
——我也总是想去看看他。但我发誓我并没有那种一见钟情
的非份之想。可他却误会了。最後,曾和我在一个宿舍里住
了四年的朋友也误会了……”

“我所面临的尴尬是你所无法想象的。”

我的EMAIL信箱里不断地出现她的来信,我甚至来不及
回信。

她写到:“我爷爷不久也去世了。(对了,你网页上的那张
照片很像我爷爷年轻时照的一张)等爷爷的丧事一办完,我
几乎是逃一般的离开了故乡。”

这是我信箱里她来的最後一封信:“几天来一直在下雨。隔
着玻璃窗往外看,青朦朦的,仿佛是梦中的景物,熟悉但不
真切。看着看着,有时雨大了,雨珠打在玻璃窗上,外面的
世界花碎起来,而我并不想开窗——冒着雨漂看世界的心境
已是前世的事,今世已无这样的心情。”


“前世”故事的概梗我已了然,虽然还有她和“他”的故事
尚未展开,但我想,是到该结束的时候了。

我回了信,这是我回她的信里最长的一封。

我写到:“我不是一个很感性的人,我总是不可救药地希望
事情不论大小都有个解释。你曾问过我是否信前世,我说我
不信。现在依然是这样。也许可以把你的经历概括为“似曾
相识”,这证明不了前世来生,我更倾向于认为这是一个心
理现象。我相信你记忆和感觉的准确,但我认为这主要是因
为能令你有“似曾相识”的环境和人迎合了你的潜意识中的
幻想。恕我直言,在你的潜意识里,很有可能存在着这样的
期望或着说是幻想——爷爷终于走了,你“解放”了。”

“我理解你和你爷爷的感情不同一般,是他老人家把你抚养
长大,我相信他对你的悉心教导也令你受益非浅。但他毕竟
瘫痪多年,生活无法自理,你需要把所有的时间用于陪伴他
最後的几乎是毫无价值的日子,这对一个刚刚走出校们踏上
社会的年青姑娘是不公平的。你当然希望回报他对你的恩情,
我也相信你的孝心。可在潜意识里,你还是希望他能早些离
开这个世界,而只有这样,你才能过上一个“正常”的生活。”

我想了想,还是坚持写了下去:“在你去“他”家之前,我
相信你已知道“他”爷爷行将就木。这件事强烈地迎合了你
的潜意识,但表达在意识层却被转化成“我以前到过这里”。
在潜意识里,你还期望成为“他”,同样,这也转化为“曾
经相识”。我注意到你对他家里的一些景物很感“兴趣”,
旧式落地自鸣钟(象征生命的流逝),很土气的大木箱子(
象征棺材),令你恐惧而又禁不住地向往;四方青石井栏(
象征围困),老树(象征已老去的生命),令你熟悉却有感
到不自在。”

最後我说:“以後所发生的一些感情纠葛,我不甚了了,但
我相信你会处理地妥当,不要因为我的胡言乱语影响了你的
判断,实际上,我希望上述的一番话更有助于你摆脱即往,
开始新的生活。我不必再讲上一套什麽指点迷津的大道理了,
这非我所特长,也一定非你所期望从我这儿听到。”

我没有检查自己所写的内容,急急地发了信,我想,如果我
重看上几遍,也许就没勇气发出了。

她一直没有回信。

中秋节的时候,我给朋友们发电子贺卡的时候,也把她的地
址CC进去。她的信被弹了回来──“Message is 
undeliverable.user not found.(查无此人。地址有误。)”




附件: (0 字节)

附件: (0 字节)

附件: (0 字节)

附件: (0 字节)

附件: (0 字节)

附件: (0 字节)

附件: (0 字节)

附件: (0 字节)

附件: (0 字节)

附件: (0 字节)

附件: (0 字节)

附件: (0 字节)

附件: (0 字节)

附件: (0 字节)

附件: (0 字节)

附件: (0 字节)

附件: (0 字节)

附件: (0 字节)

附件: (0 字节)

附件: (0 字节)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21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