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v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lizelin (linz), 信区: Love
标  题: 千年来流传五句话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un Oct 21 12:34:12 2001) , 转信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这是关于读书的最功利化,最世俗化的一种说法,据说这句话的"demo版"本来还有第
三句:书中自有千钟粟,但是长久以来被忽略掉了。也许当初老祖宗把它创造出来只是为
了鼓励儿孙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可是科举制度和世俗观念联手扭曲了其本来面目,搞得
爱钱爱色的读书人层现不穷如过江之鲫,不知造就了多少范进孔乙己之类的悲情人物。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人类社会是崇尚个人奋斗的,封建社会都不例外。"学而优则
仕",读书读得出类拔萃的人可以平步青云,再没有比这更一步登天的捷径了。所以古人才
发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感慨,为"科举出身"这种极富中国特色的个人奋斗方式
大唱赞歌。这些观念也娇惯了古代读书人的优越感,令他们更加看不起从事体力活的劳动
者。



 
郭沫若老先生要是知道了“读书为了赚钱娶美女”的论调,该有什么感想呢?  

"读书为了建设共产主义"

  在极左的年代,个人的需要被压抑到最低限度,大家怀着一颗赤诚的心齐心协力为共
产主义的宏伟蓝图作贡献,仿佛都看见了不远的将来,共产主义的阳春面热气腾腾地摆上
餐桌。然而好梦不长,时代变迁,价值观也变得纷繁多样,像贫富差距一样急遽分化了,
万众同心的日子一去不返。 

"读书无用"


  改革初期,文盲型暴发户比比皆是,即使是目不识丁也不妨碍你富得流油,难怪有人
说,做教授的不如卖茶叶蛋的。于是"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但这只是社会转型时期一种
"生命力不强"的观点,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渐完善,这种论调逐渐失去了市场。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在上个世纪初许下的诺言,在这个世纪依旧震耳发聩。相信每个人都标榜过自
己是这句话的坚定拥护者,但是放眼大洋彼岸,不愿回国效力的中国留学生还少吗?看来
,这不是一句需要被经常挂在嘴上的空话,而是一个应该被根植在心底的心声。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172.16.6.220]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05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