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v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jinpan (长剑耿介倚天外), 信区: Love
标  题: 校园里的爱情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un Dec  9 13:20:31 2001) , 转信

恋爱“经验”与天长地久 

  辽宁徐海燕 

  恋爱是一件美好的事情。面对爱情,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游刃有余地应对,经验
在这种时候显得很重要。经验固然靠经历积累,爱情却不是经历积累的结果。爱,无论成
熟不成熟,都可以成立。爱是一种激情,它是不可以量化的,爱与经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恋爱只为了获得经验》一文中的小L和她的男友H的“不要过于投入感情,四年后就平
静分手”的约定,固然充满了理性,只可惜那不是爱,而是爱之外的一种情感,否则,就
不会有这样的约定。是爱就不可能不投入,爱是从烈火中涅槃的凤凰,是理智难以驾驭的
。因为不懂爱,错把好感甚至仅是异性间的一种善意当做了爱情。少年不知爱滋味,为猎
新奇强说爱的故事,我们都听过。 

  经验是知识,是技能;“曾经拥有”是经历,是过程,若用经验来诠释“不求天长地
久,但求曾经拥有”,“拥有”便被技术化处理了,离爱就远了。这也是心灵拥有与肉体
拥有的区别。有时候经历确实给我们带来经验,可当我们获得经验的时候,往往“拥有”
已变得面目全非或离我们而远去。我们可以再去经历,直到可以胸有成竹、驾轻就熟地面
对爱情。到那时,激情已在一次次的历练中消损,营造爱情的只剩下经验。用如此老到的
经验打造的爱巢会让人想起舞台,恋人就成了那台上的艺人。 

  追求天长地久的确是一件很奢侈的事,也远不是经验所能完成的,不论这经验如何的
老练与丰富。当然经验可以有助于恋爱的展开和维持,但恋爱的基础实在是两个相恋的人
的互相欣赏、互相接受、互相包容,否则,经验就会显得苍白而于事无助。另外,人们所
以会从生活中变得现实起来,是因为现实告诉人们,生活不总是像初恋那样充满玫瑰,任
何激情都经不起岁月的磨砺,只有当亲情、友情、习俗、习惯等等成为爱的载体时,爱才
能天长地久的持续着,经验只是其中的因素之一,远不是全部。 

  亲身尝试固然可以获得经验,但获得经验的途径很多,用风险小的代价去获得所需要
的经验应是理智之举。一些群体出于心理或生理的需要,在合法婚姻不能实现或一时难以
实现的时候,选择临时恋人,它既可以提供婚姻的某些好处,如精神资源、物资资源或性
满足,起到了一种补偿性婚姻的作用,在分手时又可避免诸多麻烦。尤其在一些文化层次
较高、经济条件较好的群体中,对自我把握能力充满自信,追求两性关系的自由度也相对
大一些,认为对由此而带来的风险的承受能力也更强一些。 

  但事实上,这种随意性极强的恋人关系由于缺少责任感和道德约束力,给女性带来的
伤害常常比人们想象的要大得多,绝不仅仅是“对政治或对商场男装部会更留意”这样简
单的改变,这也是常为恋人们所忽视或不愿意面对的现实。纵然有良好的承受能力,爱情
资源毕竟不是能无限消费的,当“好聚”需要“好散”时,早已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能洒脱地与往事干杯,对每一个人来说都不会是件容易的事,因为岁月无痕,经历却不会
无痕,在以后的日子里会或多或少地影响我们对外部世界的认识,改变我们的人生轨迹。
因此,为获取经验而去爱的做法还是慎重为好。 

  一脚门里一脚门外看爱情 

  河北未羊 

  倚在爱情的门框上,一脚门里一脚门外看爱情,绝没有倚门看斜阳的闲适自得。欲退
不能的门里一脚是用甜美织成的回忆的痛苦;欲进还退的门外一脚是咽泪装欢、自欺欺人
的潇洒。也许一脚门里一脚门外的我,没有以“曾经拥有”的资格对爱情评头论足。 

  我与海相识是在高二文理分班之际,他前我后,成了“邻居”。怎么也不会想到,长
得既不英俊也不高大的他,却成了人高马大的我一生的牵挂。虽然那种超越了友谊的情感
在我们之中悄悄的萌芽,但我们不敢捅破这张纸。因为我们知道彼此背负着期盼的沉重和
跳过农门的热切。我们默默地,相互扶持、鼓励走过高三,我上了大学,然而,他落榜了
。沉默是金,我们选择了金子般的沉默。 

  大学里泛滥着由自由和寂寞孕育而出的爱情,稍不留神儿就会卷进这风花雪月的陷阱
。我依旧独行,因为心中有他与我同行,我用旧日美好的回忆填充今日寂寞的虚空。这一
年,在每个月一封的信中,我化思念为力量鼓励他,摘抄名人名言、伟人经历、学习经验
,甚至为了他能够放松,我在每封信后附一个笑话。他则用他对人生对生活独特深刻的理
解,帮我适应了大学的生活。在岁月的流淌中,爱情慢慢地生长,而我们却从未敢越雷池
一步———爱,是需要资格的,我们现在只是匆匆的赶路人。 

  这一年高考后,第一志愿没有被录取的他被调配到南方一所大学,天各一方,鸿雁传
书,我们坚信“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真正的爱情,她会穿越地域和时空
的界限,把两颗心紧紧连在一起。爱情的门慢慢开启,我沐浴在幸福中,一只脚迈进了爱
情之门,另一只还未还得及。然而,一个噩耗,改变了我的和我们的生活———我被检查
出先天的生理缺陷,不仅没有生育能力而且也不能……坐在萧瑟的冬日旷野里,我独自哭
泣。哭完了,我决定要把进去的那只脚抽出来。我虚荣地保存我在他心目中近乎完美的形
象,独自承担起这一切。 

  半年才能的一次见面,我约上了好几个人。我躲避着他热切的、询问的目光,谈笑风
声,若无其事;在我们心中默认那首《爱你一万年》中,我麻木不仁;信写得越来越少,
越来越客气,还骗他我有了男朋友。他沉默了,而我把化成灰的相思沾着泪写进日记和梦
里。我用冷漠刺伤了他,而我却在用刀剜割着自己!然后再强装笑颜问候他,舔食我重创
下他心灵上的伤口,每一次我的心都在同他一样滴血一样颤抖……我一次又一次默默地说
:你恨我吧!我爱你,所以希望你快乐。我不想让你背负父母的无奈和绝望,不想让你面
对世俗的冷嘲热讽,不想让你压抑身体里上帝赋予你的渴望。爱,是给予,我既然无法满
足你做人的基本需要和自尊,我会给你重新选择的机会。爱,是牺牲,如吐丝不止的蚕,
燃烧自己的蜡烛,为了你,我什么都可以放弃。放弃本身就是爱,正因为爱你,所以放弃
你。 

  没有花前月下的缠绵,没有耳鬓厮磨的低语,没有海誓山盟……只是两颗心紧紧贴在
一起。在这甜蜜和痛苦的历程中,我懂得了爱的真正涵义———无需所谓积累的“经验”
,无需经历挂羊头卖狗肉的“温柔成长方式”。爱,只是两颗心撞击的火花,是盛夏的花
凋谢之后金秋的硕果,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和谐。独行于黄叶飘飘的浪漫伤感的校园,我为
我曾真正地爱了一次而满足,为自己没有随波逐流违心地去爱而坦然。我常想,以后某日
,我偶遇他与妻牵着他们的孩子,那时,我会是何种感觉?!我会祝福他的,衷心的。 

  “轻轻的我走了,带走一段回忆,留给你一生的幸福。” 

  是经验还是伤痛? 

  河南卢俊利 

  心里有一个厚厚的痂,没有愈合我也不敢触摸。我怕那远逝的伤痛再次刺伤我敏感的
神经,带给我许多此生都不愿想起的回忆。而这些只是缘于一段为了获得经验的情感经历
。 

  那年我踏入了大学校门。在充满青春气息和浪漫色彩的象牙塔中,爱情像一朵芬芳且
深具诱惑的鲜花开放在我的周围。我是一个比较传统的人,在我看来,缘分是可遇而不可
求的。因此,在几个追随者面前,我始终固守着我的心,直到他出现在我的生活中。 

  他并不很引人注目,也不优秀,但他有着男人少有的腼腆,甚至有些害羞。起初,我
对他一点都没有在意,直至有一天他给我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说:“可能我们谁也不
懂爱情,那么就让我们共同学习爱情,不管快乐与伤痛,就权当是一种经历,为了获得成
长的经验吧!”可能是他与众不同的见解让我动了心,也可能是潜意识中我也想拥有成长
的经历,我答应了他,开始了我们以获得经验为初衷的爱情。 

  和所有初恋的人一样,爱情以他独有的激情征服了我们年轻的心。那的确是一段很浪
漫的日子,所有的风花雪月都被我们演绎成了完美的事实。尽情沉醉在欢乐中的我渐渐忘
了这场情感的初衷。 

  人是一种感情动物,这句话很快得到了证实。在经历了几个月快乐的时光后,我发现
自己背叛了这段爱的目的———我渐渐爱上了他。爱是让人甜蜜的,但它又是自私的。以
前种种不在意的行为都会让我敏感和多虑。我们之间终于有了争吵与不和谐,夹杂着我的
泪水和抱怨。虽然我们没有言明,但彼此都觉察到了爱已成为一种负累压在我们不愿也不
能承担的肩头。爱的快乐在渐渐地减少,更多的是压抑和挣扎。 

  这种挣扎在经历了无数次的纠纷后终于爆发了,他忍无可忍地吼道:“你究竟是怎么
了?我们早已约好这一切都是一种经历,你又何必那样认真呢?”“可我怎么会想到有这
一天,难道爱也有罪吗?”“但你应该知道这种爱是没有结果的。看着你痛苦,我于心也
有愧,但你我真的不适合再走下去了。为了咱们都好,咱们好聚好散吧!” 

  就这样,这段以获得经验为目的的情感历程终于画上了句号。我的泪水挽不回爱情,
所有的伤痛和折磨我已不愿细细诉说。在经历了暗无天日的蛰伏后,当我再次扑入红尘时
,却发现心已变得麻木而冷漠。 

  在此后无爱的日子里,我常常会在某些灯影绰绰之夜反思这段夭折的“爱情”———
 

  爱是一种道德。每一位即将恋爱或正在恋爱的人都应该清楚自己的内心有没有装着可
与灿烂星空相媲美的崇高的道德法则,因为爱除了浪漫与欢愉,还意味着责任与牵手。一
只无底的杯子,怎样也承载不了爱的琼浆与痛的泪水。 

  在成长的过程中,经验和经历虽然重要,但若经验的获得需要用情感的打击来换取,
这样的代价实在太大。爱情是美好的,但爱情的打击却可以让人痛不欲生。那多少个漫漫
的长夜,那多少个伤心的日子,又岂是获得的经验可以补偿的? 

  即便真的拥有了经验,这经验也不一定就是积极的、对你一生的成长有益的。而那些
因为一次感情的打击而长久没有勇气触及爱情的人,内心的苦楚又怎是区区“经验”可以
相比的? 

  在经验与伤痛面前,天平明显地倾向了伤痛,难道我们还要为了获得经验而爱吗?爱
是神圣的,也是纯洁的,她不能背负利益的目的和世俗的玷污。爱是水到渠成的,我们可
以在自然经历中获得快乐同时还有经验,又何苦用伤痛换取经验呢? 

  恋爱的成本 

  湖南冉然 

  表妹打来电话,说是在大学里有一个优秀的男孩追她,但对她说,只想轰轰烈烈地爱
一场,四年后平静地分手,互不纠缠。表妹问我,谈还是不谈?我问她,对男孩的感觉怎
样?表妹吭哧了一会儿说,挺喜欢的。我说,谈吧!别让自己后悔,只是,恋爱的成本不
要投入太多了。 

  放下电话,家里像炸开的锅。老爸老妈一副革命前辈的本色,痛斥我尽灌输些小资情
调,感叹现在的年轻人真是人心不古,想恋爱却不愿意负责任,这样的男孩有什么好?!
 

  我不这么想。 

  说实话,我挺欣赏这样的作风。早早地划出底线,给自己和对方都留下一个心理承受
的空间,在我看来,恰是一个负责的表现。相较毕业时劳燕分飞、涕泪滂沱甚至寻死觅活
的做派强上百倍;比起恋爱时甜言蜜语、信誓旦旦,最后却翻脸无情的手段,更不是同一
个档次。恋爱在校园生活中一直是时髦的选修课。从秘密转为公开,从水下浮出水面,从
秋波传情发展到租房同居,校园的恋爱之风越演越烈。而校方的口径也从六七十年代的“
禁止”转变为八九十年代的“既不赞成也不反对”,到如今提供安全套的自动贩卖机。无
奈也好,默许也罢,反正说明大家都正视到校园的恋爱是禁而不止、不可避免的现象。既
是如此,何不选择一种对双方都伤害较小的方式来恋爱呢? 

  大多数人的初恋都是一把辛酸。因为年轻,不懂爱情,最终只有分手收场。痛苦之后
只剩下历程和经验成为疗伤的理由。校园恋爱普遍属于初恋,怎能避开这个先天的不足而
强求开花结果呢?况且,刚一恋爱,就要求个结果,岂不更凸显爱情的“不纯洁”,背离
爱情的“排他性”吗?初恋不能承受实际之重,定好“认真投入,平静分手”的基调,是
明智和现实的选择。 

  物质时代,爱情亦不例外。有人为钱,有人为名,有人为权,有人为色。如果恋爱的
付出也能用成本来核计,不外乎感情、金钱、时间三大投入。校园是培育情爱之花的沃土
,却缺乏结果的养料。再说,校园恋爱多少带有演习的成分,加上感情不够成熟,口袋不
够饱满,时间不够充裕,想完全投入也力不从心。所以从开始就有所保留,对彼此不作过
高要求本无可厚非。这并非是“不求天长地久,只要曾经拥有”的简单翻版,也不是“今
朝有酒今朝醉,哪管明天我爱谁”的肆意放任,而是当爱情成为现实中被牺牲的对象时不
得已的退让和安慰。 

  回想我的大学生活,也有一个男孩陪我走过一程。花前月下,缠绵悱恻;也曾有为爱
疯狂的瞬间,但因为约定的束缚和预知的前景,我始终恪守着最后的防线。毕业时,我们
从容地说再见,将那段青春飞扬、洒满碎金的日子永远定格在记忆深处。从他身上我学会
用异性的眼光看世界;懂得站在对方的角度想问题;知道爱情其实很脆弱,需要经营和包
容。现在,我已遇到生命中的Mr.right,他总是夸我是一个善解人意、心思细腻的女孩,
我内心的欣悦无以言说。偶尔,我的脑海会浮现校园恋爱的片段,模糊而美丽。真想对他
说:谢谢你,给我成长的经历! 

  观点 

  ▲我们不崇尚父辈的恋爱,因为那时的人不是单纯而是简单,现在我们经常听到母辈
羡慕地说:“我们那时太傻了……”那样的环境那个年代有多少婚姻是因为爱情?把“心
地好,手脚勤”当做恋爱的初衷?是保障生存的初衷吧。 

  有了实验后的结论我们才知道:身体健康、物质财富这都是生活的基础。难道说我们
有了对生活真实的认识,我们对感情就不会有真情的付出?爱情没有堕落,它只是变得更
真实了,和生活更贴近了,婚姻前的冷静什么时候变得为某些人所不耻了? 

  (坏女孩) 

  ▲谁不知道,目前中国正处于走向现代化的转型时期,随之出现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理想和现实的失衡,道德的失落,价值和规范的失真让人迷惘和困惑;人生存状态的边
缘化,人与人之间情感上的隔膜,整个社会的信任度和人文关怀的缺席让人落寞和猜疑;
拜金主义、享乐主义、道德相对主义等也给人们之间的感情蒙上了别样的色彩,这种社会
大环境不可能对校园毫无影响。 

  暂且不论以上因素。大学生谈恋爱最后真正相伴一生的比例低之又低,这既有社会环
境的制约,还有家庭等其他一系列因素的影响,这些都是他们自身无法把握的命运。这就
产生了一个矛盾,对大学生而言,无论从生理还是从心理方面说,他们谈恋爱都无可厚非
;但对大部分恋人而言,最终走到一起的可能性又很小。既然如此,何必还要执著于“非
君不嫁,非汝不娶”的传统观念呢? 

  (武汉张弘政) 

  ▲所谓理智的爱情,本身便包含着功利逻辑,便带着偏执、片面。它在给我们带来巨
大益处的同时,也明显地给了我们一个残缺的世界。它使我们成为一台台电脑,计算着一
组组函数,冷冰冰的寻求所谓的“最优化”。虽然它也模拟出爱情、友情等等人类最美好
的情感,但毕竟变了味儿,缺少了那分生命的光芒,那分人的真挚,那分难以言喻的感动
。所以,生活在这种“虚拟感情”中的我们,便感到了空虚,可又没有勇气逃离这规则,
做一个体制外的边缘人。于是,我们只好以形式上的不断翻新来刺激我们麻木却饥渴的心
灵,获得短暂的快感、满足此种情况下,为了获得经验而谈恋爱便成了自然而然的事。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8.178]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97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