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v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luowenli (祈求幸福), 信区: Love
标  题: 我也谈网恋/兼回《昨天晚上……,今天又……》文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2年04月03日00:51:05 星期三), 站内信件

对于网恋这个词本身,我始终执反对态度,
我不知道大家指的网恋是指什么,
这个“恋”究竟是偏向行为还是偏向感情?
在各大网站上我均没有找到这个流行词语的释意,
从我个人在身边朋友身上的理解,
这种“恋”应该是偏向于行为吧,
网恋可能是对网络交流的痴迷造成的错觉,至少我这么理解。

我是97年初上的网,那个时候的网费很贵,
96年600元钱每月25小时,超过部分40元/时,我实在消费不起。
97年初是12元/小时,外加电话费,也是很贵。
所以那个时候个人上网的大多为收发EM,很少在线看新闻查料,更不用说聊天了。
于是网络在我头脑中的概念就是:他是产业需求和技术转化的产物,
从那时到现在,我始终认为网络永远是一种技术,一种工具,
我更确定地认为网络永远不能成为一种文化,网络终究是为技术服务的。
也许现在的后网络时代前期多多少少地改变了一些传统网络的概念,
但是他的技术属性始终是占绝大多数。

谈到网恋,很大程度和聊天是直接挂钩,
如果两个人在生活中认识,通过网络交流,
此时网络只显示他技术的一面,并不包含任何文化的属性,
(所以在这里确认一下:我指的聊天是狭义的,
是指两个陌生人之间的交流,此时网络充当媒介,仍然是工具。)
其实网络对于大众来说,完全是一种新生的事物,
任何一种新生事物要想被大众接受并利用,都有许多途径,
不同的人选择的途径是不同的,
比如我很早搞IT,我接触网络就是通过IT的技术需求才了解网络的,
但是对于大众,在网络众多的用途中,最简单的最容易让他们接受的,
莫过于最贴近大众生活的“聊天”了。
大众可以在网上和陌生人聊天的过程中,接触到网络的其它知识,
比如各种专业术语的含义、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方法等,
这是正常的,让我想到了最开始学校周围的电脑房,
尽管绝大多数开放给学生打游戏,可必竟对家用电脑的普及做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如果网络聊天能理想地把网络概念引入大众,那是最成功的了。
可是有一少部分人,他们在和陌生人聊天的过程中,过分地高抬了网络的文化属性,
他们狭隘地认为网络完完全全是一种虚拟的社区,
丝毫认识不到网络在这里充当的仅仅是交流媒体,充当的是工具。
他们认为在这个虚拟的社区中,存在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爱与恨,
用IT的话讲,他们认为存在:爱 for network,恨 for network……
说的严重点,他们似乎是违背了唯物主义的客观规律,
也就是说他们完全地把精神建立在网络上虚构的生活环境中,
这种想法是错误的,通俗的“网恋”也是在这个错误的基础上滋生出来的。
所以我觉得这个词没法解释他的确切含义,也许根本就不该存在。

那么,以我的看法,通常的“网恋”应该发生在网龄很短的“大众”身上,

高校是一个高素质人才的摇篮,更是一个先进技术的集中地,
工大的学生动辄讲自己“网恋”了,是不是太降低自己身份了呢?

也许,我们该想一想,
身为“准知识分子”的我们,该给大众们树立一个怎样的形象?






--
挖个坑 埋点土 数个12345
自己的土 自己的地
就是摸不着人民币!
 新的感情已经开始,恭喜我自己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天外飞仙]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95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