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v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coco (缥缈公主), 信区: Love
标  题: lawer爱情讲座(23)--怕老婆的哲学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hu Dec  9 18:10:55 1999), 转信

发信人: leoqer (黑衣飘飘), 信区: love
发信站: 饮水思源站 (Sun Apr  4 11:06:55 1999) , 站内信件


gongjc@ncicbbs (老公)

大凡一国之成立,必有一定重心,我国号称礼教之邦,首重的就是
五伦。古之圣人,于五伦中,特别提出一个孝字,以为百行之本,
故曰:“事君不忠非孝也,朋友不信非孝也,战阵无勇非孝也。”
全国重心在一个孝字上,因而产出种种文明,我国雄视东亚数千年
良非无因也。自从欧风东渐,一般学者大呼礼教是吃人的东西,首
先打倒的就是孝字,全国失去重心,于是谋国就不忠了,朋友就不
信了,战阵就无勇了,有了这种现象,国家焉得不衰落,外患焉得
不欺凌?

我辈如想复兴中国,首先要寻出重心,然后才有措手的地方。请问:
应以何者为重心?难道恢复孝字吗?这却不能,我国有谋学者,戊
戌政变后,高唱君主立宪,后来袁世凯称帝,他首先出来反对,说
道:“君主这个东西,等于庙中之菩萨,如有人把他丢在厕坑内,
我们断不能洗净供起,只好另塑一个。”他这个说法,很有至理,
父子间的孝字不能恢复,所以我辈爱国志士,应当另寻一个字,以
代替古之孝字,这个字仍当在五伦中去寻。      
五伦中君臣是革了命的,父子是平了权的,兄弟朋友之伦,更是早
已抛弃了,犹幸五伦中尚有夫妇一伦,巍然独存。我们就应当把一
切文化,建筑在这一伦上,全国有了重心,才可以说复兴的话。

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也,积爱成孝,所以古时的文化建筑在孝
字上。世间的丈夫,无不爱其妻也,积爱成怕,所以今后的文化,
应当建筑在怕字上。古人云:“天下岂有无父之国哉”,故孝字可
以为全国重心,同时可说,“天下岂有无妻之国哉”,故怕字也可
以为全国重心,这其间有甚深的哲理,诸君应当细细研究。

我们四川的文化,无一不落后,惟怕学一门,是很可以自豪的。河
东狮吼,是怕学界的佳话,此事就出在我们四川。其人为谁?即是
苏东坡所做方山子传上的陈[忄造]季常。他是四川青神人,与东
坡为内亲;他怕老婆的状态,东坡所深知,故作诗赞美之曰:“忽
闻河东狮子吼,挂杖落手心茫然。”四川出了这种伟人,是应当特
别替他表扬的。

我们读方山子传,只知他是高人逸事,谁知他才是怕老婆的祖师。
由此知:怕老婆这件事,要高人逸士才做得来,也可说:因为怕老
婆才成为高人逸士。方山子传有曰:“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
有自得之意。”俨然瞽腴底豫气象。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亦无不是 
的妻子,虞舜遭着父顽母嚣,从孝字做工夫,家庭卒收底豫之效;
陈季常遭着河东狮喉,从怕字做工夫,闺房中卒收怡然自得之效,
真可为万世师法。

怕老婆这件事,不但要高人逸士才做得来,并且要英雄豪杰才做得
来。怕学界的先知先觉,要首推刘先生,以发明家而兼实行家。他
新婚之夜,就向孙夫人下跪,后来困处东吴,每遇着不了的事,就
守着老婆痛哭,而且常常下跪,无不逢凶化吉,遇难成祥。他发明
这种技术,真可渡尽无边苦海中的男子。诸君如遇河东狮吼的时候,
把刘先生的法宝取出来,包管闺房中呈祥和之气,其乐也融融,其
乐也泄泄。君子曰,刘先生纯怕也,怕其妻施及後人;怕经曰:“
怕夫不匮,永锡尔类”,其斯之谓欤。

陈季常生在四川。刘先生之坟墓,至今尚在成都南门外。陈刘二公
之後,流风余韵,愈传愈广,怕之一字,成了四川的省粹。我历数
朋辈交游中,官之越大者,怕老婆的程度越深,几乎成为正比例。
诸君闭目细想,当知敝言不谬。我希望外省到四川的朋友仔仔细细,
领教我们的怕学,碾转传播,把四川的省粹,变而为中华民国的国
粹,那么,中国就可称雄了。

爱亲爱国爱妻,原是一理。心中有了爱,表现出来,在亲为孝,在
国为忠,在妻为怕,名词虽不同,实际则一也。非读书明理之士, 
不知道忠孝,同时非读书明理之士,不知道怕。乡间小民,往往将
其妻生捶死打,其人率皆蠢蠢如鹿豕,是其明证。

旧礼教注重忠孝二字,新礼教注重怕字,我们如说某人怕老婆,无
异誉之为忠臣孝子,是很光荣的。孝亲者为“孝子”,忠君者为“
忠臣”,怕婆者当名“怕夫”。旧日史书有“忠臣传”,有“孝子
传”,将来民国的史书,一定要立“怕夫传”。

一般人都说四川是民族复兴根据地,我们既负了重大使命,希望外
省的朋友,协同努力,把四川的省粹,发扬光大,成为全国的重心,
才可收拾时局,重整山河,这是可用史事来证明的。

东晋而后,南北对峙,历宋齐梁陈,直到隋文帝出来,才把南北统
一,而隋文帝就是最怕老婆的人。有一天独孤皇后发了怒,文帝吓
极了,跑在山中,躲了两天,经大臣杨素诸人,把皇后的话说好了,
才敢回来。兵法曰:“守如处女,出入脱兔。”怕经曰:“见妻如
鼠,见敌如虎。”隋文帝之统一天下也宜哉!闺房中见了老婆,如
鼠子见了猫儿,此守如处女之说也;战阵上见了敌人,如猛虎之见
群羊,此出如脱兔之说也。聊斋有曰:“将军气同雷电,一入中庭,
顿归无何有之乡;大人面若冰霜,比到寝门,遂有不堪问之处。”
惟其入中庭而无何有,才能气同雷电,惟其到寝门而不堪问,才能
面若冰霜,彼蒲松龄乌足知之。
隋末天下大乱,唐太宗出来,扫平群雄,平一海内。他用的谋臣,
是房玄龄。史称房谋杜断,房是极善筹谋之人,独受着他夫人之压
迫,无法可施,忽然想到:唐太宗是当今天子,当然可以制服她,
就诉诸太宗。太宗说:“你喊她来,等我处置她。”哪知房太太,
几句话,就说得太宗哑口无言,私下对玄龄道:“你这位太太,我
见了都害怕,此后你好好服从她的命令就是了。”太宗见了臣子的
老婆都害怕,真不愧开国明君。当今之世,有志削平大难者,他幕
府中总宜多延请几个房玄龄。

我国历史上,不但要怕老婆的人才能统一全国,就是偏安一隅,也
非有怕老婆的人,不能支持全局。从前东晋偏安,全靠王导谢安,
而他二人,都是怕学界的先进。王导身为宰相,兼充清谈会主席,
有天手持麈尾,坐在主席位上,正谈得高兴,忽报道:“夫人来了”
,他连忙跳上犊车就跑,把麈柄颠转过来,用柄将牛儿乱打。无奈
牛儿太远,麈柄太短,王丞相急得没法。后来天子以王导功大,加
他九锡,中有两件最特别之物,曰:“短辕犊”,“长柄麈”。从
此以後王丞相出来,牛儿挨得近近的,手中麈柄是长长的,成为千
古美谈。孟子曰:“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虑患也深,故达。”
王丞相对于他的夫人,可真可谓孤臣孽子了,宜其事功彪柄。

符坚以百万之师伐晋,谢安围棋别墅,不动声色,把符坚杀得大败, 
其得力全在一个怕字。“周婆制礼”,这个典故,诸君想还记得,
谢安的太太,把周公制下的礼改了,用以约束丈夫。谢安在他夫人
名下,受过这种严格教育,养成养成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习惯,
符坚怎是他的敌手。

符坚伐晋,张夫人再三苦谏,他怒道:“国家大事,岂妇人女子所
能知。”这可谓不怕老婆了,后来淝水一战,望见八公山上草木,
就面有惧色,听见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他胆子怯得个这样,就
是由于根本上,欠了修养的缘故。观于谢安符坚,一成功,一失败,
可以憬然悟矣。

有人说外患这样的猖獗,如果再提倡怕学,养成怕的习惯,日本一
来,以怕老婆者怕之,岂不亡国吗?这却不然,从前有位大将,很
怕老婆,有天愤然道:“我怕她做甚?”传下将令,点集大小三军,
令人喊他夫人出来,厉声道:“喊我何事?”他惶恐伏地道:“请
夫人出来阅操。”我多方考证,才知道这是明朝戚继光的事。继光
行军极严,他儿子犯了军令,把他斩了,夫人寻他大闹,他自知理
亏,就养成怕老婆的习惯。谁知这一怕反把胆子吓大了,以後日本
兵来,就成为抗日的英雄。因为日本虽可怕,总不及老婆之可怕,
所以他敢于出战。诸君读过希腊史,都想知道斯巴达每逢男子出征,
妻子就对他说道:“你不战胜归来,不许见我之面。”一个个奋勇
杀敌,斯巴达以一蕞尔小国,遂崛起称雄,倘平日没有养成怕老婆  
的习惯,怎能收此良果?

读者诸君,假如你的太太,对于你,施下最严酷的压力,你必须敬
谨承受,才能忍辱负重,担当国家大事,这是王导、谢安、戚继光
诸人成功秘诀。如其不然,定遭失败。唐朝黄巢造反,朝廷命某公
督师征剿。夫人在家,收拾行李,向他大营而来。他听了愁眉不展,
向幕僚说道:“夫人闻将南来,黄巢又将北上,为之奈何?”幕僚
道:“为公计,不如投降黄巢的好。”此公卒以兵败伏法。假令他
有胆量去迎接夫人,一定有胆量去抵抗黄巢,决不会失败。

我们现处这个环境,对日本谈抗战,对国际方面,谈外交手腕,讲
到外交,也非怕学界中人,不能胜任愉快。我国外交人才,李鸿章
为第一。鸿章以其女许张佩伦为妻,佩伦年已四十,鸿章夫人,嫌
他人老,寻着鸿章大闹。他埋头忍气,慢慢设法,把夫人的话说好,
卒将其女嫁与佩伦。你想:夫人的交涉都办得好,外国人的交涉,
怎么办不好?所以八国联军,那么困难的交涉,鸿章能够一手包办
而成。

基于上面的研究,我们应赶急成立一种学会,专门研究怕老婆的哲
学,造就些人才,以备国家缓急之用。旧礼教重在孝字上,新礼教,
重在怕字上。古人求忠臣于孝子之门,今后当求烈士于怕夫之门。
孔子提倡旧礼教,曾著下一部《孝经》,敝人忝任黑厚教主,有提  
倡新礼教的责任,特著一部《怕经》,希望诸君,不必高谈什么,
只把我的《怕经》,早夜虔诵百遍就是了。

教主曰:夫怕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五刑之属三千,而
罪莫大于不怕。

教主曰:其为人也怕妻,而敢于在外为非者鲜矣。人人不教为非,
而谓国之不兴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怕妻也者,
其复兴中国之本欤。

教主曰:惟大人为能有怕妻之心,一怕妻而国本定矣。

教主曰:怕学之道,在止于至善,为人妻止于严,为人夫止于怕。
家人有严君焉,妻子之谓也。妻发令于内,夫奔走于外,天地之大
义也。

教主曰:大哉妻之为道也,巍巍乎惟天为大,惟妻则之,荡荡乎无
能名焉,不识不知,顺妻之则。

教主曰: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怕妻,而不知为怕者
众矣。       

--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coca.bbs@bbs.sjtu.ed]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17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