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o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dry (小修·归心似箭·守望十月), 信区: Memory
标 题: 我的球迷人生(二)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4年05月03日17:39:36 星期一), 站内信件
二、无非游戏
1、92瑞典欧锦赛
92年那个时候,欧锦赛在中国球迷中间还没有现在这么大影响力,所以也没有什么大的反
响,我也很满足于每天仅仅在报纸上看看比分简报。不过这却是十分有戏剧性的一届比赛
,因南斯拉夫队退出而获得比赛资格的丹麦队出人意料地杀入决赛,并以2-0击败统一之后
的德国队夺冠。“丹麦童话”四个字,永远地留在了足球的史册里,给人的感觉总像是丹
麦人拣了个大便宜。其实这种替补上场之后连续出彩的情形在足球世界里并不罕见,90年
的最佳射手斯基拉奇刚开始也是替补上场,结果就是一个接一个地进球,7场比赛进了6个
球。
丹麦队成为黑马并且一黑到底也不是毫无道理的,首先北欧人身材壮硕,正面防守能力很
强,符合当时防守至上的潮流;其次队里有天才的攻击手:劳德鲁普兄弟;最后也是最关
键的,就像90年的世界杯捧红了一个戈耶切亚一样,丹麦队里有个后来闻名天下的世界级
门将——舒梅切尔。
这样的球队后来的衰落也是必然的,缺乏底蕴就无法持久辉煌,这是颠扑不破的道理。大
小劳德鲁普相继退役之后,虽然也有约根森兄弟这样的后继之人,但是世界足球已经转向
技术至上的道路,丹麦人能找到8个壮汉加三个天才,却没法找出11个技术和力量相结合的
人才,于是此后的成绩一直不好。同样是那个黑马射手斯基拉奇,很快也变成流星一闪而
过。
当年央视买了不知道是国外那个媒体制作的一个欧锦赛集锦节目,背景只有音乐,跟镜头
配合得相当好。央视也比较知趣,没有画蛇添足派人解说,只按照画面上的英文配了中文
字幕。其中不乏精彩之笔,比如爱尔兰赢英格兰那场,具体英文我忘记了,但翻译过来的
“小老弟教训了老大哥”我还一直记得,那时候的央视,还不像现在这么浮皮潦草。
2、鸟群
几乎是欧锦赛前后几年的那一时期,我开始猛劲地长身体。根据我家门板上的刻度记录,
我在初中三年里平均每年长11厘米。而到底是因为个子高了才有份上场踢球,还是因为踢
球才长了身体,这就很难说了,也许是相辅相成吧。
这个时候,虽然也有了一点集体荣誉的概念,但是总体来说还是把足球当成纯粹的游戏。
另一方面,随着接触的增多,对足球的认识也开始上升到技术战术的层面,但是仅仅停留
在脑子里,身体却无法完成。庆幸的是,当时大家都是半大小子,谁都是嘴上能说却踢不
出来模样,于是课间的混战也就成了名副其实的“混”战。我想很多男生都会有这样的记
忆吧——一群小孩在操场上追逐一个皮球或者皮球的替代物(替代物的场合居多,我们小
时候物质生活还不像现在这么丰富),没有人讲求位置,也没有人讲求战术,球到了哪里
,所有的孩子就都冲向哪里。大家都知道这样不对,不好,但是轮到自己去踢,也还是这
样子。如果从高处俯瞰,就像天空中的鸟群,被一个无形的手指挥着,忽而左,忽而右。
呵呵,那个满怀憧憬和懵懂的少年时代啊。
3、甲A
仿佛就在一夜之间,忽然出来了一个国内的联赛,不伦不类地叫个“甲A”。汉语的甲不就
是洋人的A嘛,每次看到这个词我都会这么想。后来看电视,看报纸,好久才知道,原来是
“甲级A组”的意思——还是觉得不伦不类。今年足协又要搞一个“中超”,两个卷舌音在
一起,这不是难为南方人嘛。
不过刚开始的时候,大概是因为从无到有总是新鲜的缘故吧,还觉得甲A挺好看的,最起码
球员的名字不再是那些难记的什么斯啊什么奇啊什么克啊的。胡志军、王涛,听听,就是
最普通的中国人名字嘛,于是足球和我之间的距离被一下子拉近了。
当时最喜欢的球队是北京,直到现在,国内的队伍里如果硬要说一个球队的比赛还能让我
打开电视看两眼的,大概也只有北京了——一筐烂橘子里,这个看起来眼熟,还勉强能吃
一口。其他的,拜托,饶了我吧。再就是最早的那支辽宁队里,有几个队员看着还比较踏
实的,后来辽宁降级,我还着实惋惜了好一阵子。
大概是从96年往后吧,新鲜感褪去了之后,比赛就没法看了,渐渐地也有了假球黑哨的阴
影。现在看看,其实今天的这些所谓中超改革,放在那个时候是最合适的。那样的话发展
到今天,已经可以开始改革更深层的弊端了,远不是今天这种焦头烂额才想起治病救人的
局面可比。我们的管理层,什么时候能够学会未雨绸缪?什么时候能够放弃上层路线、政
绩工程?sigh,这已经不是足协一个部门的问题了,或许得等到整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改革
吧,不解决这个问题的话,中国球迷的罪还有的受呢。不用说足协,就是普通的足球俱乐
部里,又有几家能够像皇马、巴萨那样在所有俱乐部会员范围内选举主席?这样上来的主
席,才能真正把球迷的呼声当回事。
4、位置
我最早选择的位置是守门员。现在看看有点可笑,我当时个子也不高,除了反应还算快,
实在是看不出有什么当守门员的潜质。不过这个选择还是能够反映我当时的小小聪明的:
守门员是谁也不愿意当的,大家都争着当前锋啊,所以我面临的竞争就少多了,最起码保
证什么比赛都能上场踢一踢;还有,一群人哄抢一个球(一点没说错,绝对是哄抢),轮
到每个人其实机会有限,往往跟着瞎跑大半天,结果连球影都没碰到,这种情况下守门员
却是触球机会最多的了(哈哈,我那个时候就挺聪明的嘛)。就这样守来守去,居然还挺
有点模样的,记忆中丢球倒也不是太多。唯独有一次被人利用我的身高劣势吊门成功,被
我引为奇耻大辱,一直铭记至今,咔咔,换了我现在的个头,哼……啊,咳咳,我现在不
踢守门员这个位置了……sigh,报仇无门啦。
后来我的铁哥们也想守门,友情重要啊,所以我俩就一个踢后卫,一个守大门,隔一会儿
就对换一下,轮流过瘾。球要是半天不过来,我俩就聚到门柱边上聊天,也记不清都说什
么了,反正觉得特别悠然自得。
再后来个子高了,觉得也有资本上前面冲锋了,就渐渐抛弃我的哥们儿,留他一个人守门
了。就这样从守门员到半个守门员半个后卫,再到纯后卫,再到中场。一直到初中毕业之
前,我的位置基本就是后卫或后腰那样子吧。
5、没皮球的日子
从初二下学期开始,各个班的班主任就开始控制班里唯一的足球,目的很明确,就是要我
们收心在学习上。但是十四五的少年人,正是好动的时候,怎么可能真的收心。于是有的
男生改打篮球,而其他人则是想一些小花招来“偷”出球来踢。可既然是“偷”,成功率
就不会高,多数时候,大家还是没有球踢。这个时候,找皮球的替代物就成了唯一可行的
办法。至于到底用什么替代,这个就不好说了。有的时候是煤核,优点是来源可以保证,
从学校锅炉房的煤渣堆里挑个大小合适的就好了,缺点是易损耗,踢着踢着就碎没了,傍
晚的时候黑灯瞎火谁也看不清楚,大家转着圈找:“球呢?球呢?”:D 有的时候用土豆,
优点是比较圆,又不太费鞋,缺点是不容易搞到,谁家也不会每天扔一个土豆来让我们糟
蹋,而且脏兮兮的也不能揣在兜里带走,容易丢失。踢来踢去,最理想的是空的易拉罐,
稍稍踩扁成一个方不方圆不圆的形状,踢起来叮当直响,我们就由乱飞的野鸟变成了闻镝
而发的乱箭,听着响动……哄抢-.-b。
6、老鹰抓小鸡
到了初三,班主任更是明令禁止除了体育课以外的一切体育活动,现在看大概有点简单粗
暴,但在当时则是正常的措施——之前的多少届都是这么过来的。那时候的老师可真敬业
啊,一心扑在我们这帮淘气包身上,用一系列家长式的强硬措施把我们往学习的路上扳。
当时有几个个性很强的同学和老师硬碰硬地对着干,当然胳膊拧不过大腿,尽管一万个不
愿意,还是被逼着这么过来了。现在也不知道这些同学还会不会埋怨老师当年不给他们自
由,至少我还是心存感激的,如果不是这样,以我贪玩偷懒的性子,最后很难能走到今天
这一步的。还是说老师强硬管理之下的我们,孩子毕竟是孩子啊,哪有不贪玩的,所以也
就有了在自习课上偷偷跑出去踢球的“壮举”,当然结果都跑不出被抓->被罚站这样的套
路。我的同桌曾经告诉我,老师在操场上抓我们,我们四散奔逃的情景就像是老鹰抓小鸡
。呵呵,当年的那些“小鸡”们,现在也纷纷开始成家立业了,若是想起这些旧事,会不
会也像我此时一样嘴角含着一丝微笑呢。
--
※ 修改:·dry 於 某月某日某:某:某 修改本文·[FROM: 10.9.8.7]
※ 修改:·dry 於 某月某日某:某:某 修改本文·[FROM: 10.9.8.7]
※ 修改:·dry 於 某月某日某:某:某 修改本文·[FROM: 10.9.8.7]
※ 修改:·dry 於 某月某日某:某:某 修改本文·[FROM: 10.9.8.7]
※ 修改:·dry 於 某月某日某:某:某 修改本文·[FROM: 10.9.8.7]
※ 修改:·dry 於 某月某日某:某:某 修改本文·[FROM: 10.9.8.7]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133.9.4.156]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91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