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o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dry (小修·归心似箭·守望十月), 信区: Memory
标  题: 我的球迷人生(三)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4年05月03日18:15:05 星期一), 站内信件

三、痴迷

1、踮球

我的第一个足球是在94年世界杯前夕买的,博物馆那里的老文化用品商店,二楼,一个小
号足球。比较特别的是,球的每块皮子上绘着那届世界杯参赛队的国旗。随球还送了一张
海报,上面是各个队预选赛时的11人全家福。

买回来之后的那个假期,我就天天跑到楼下的小街上练。周围都是居民楼,根本不敢对着
墙踢,于是我就从街的一头带球跑,跑到另一头停下,转身再跑回去,如此反复直到妈妈
喊我吃饭。

我家楼下就是中外民贸市场,那时候正景气,来的俄国人很多。有一天我正在那里折返跑
,旁边过来一个老毛子,挺年轻,个头高挑,有点瘦。他连比划带说些汉语单词,意思是
让他玩一下,我就把球踢给他。他也不把肩上的背包放下,就那么开始踮起球来。具体的
数目我忘记了,反正是好多好多。后来他大概是累了,就停了下来,开始教我踮球。在那
之前我只是听说过踮球而已,这才是我第一次亲眼所见,也难为运动神经不太发达的我了
,练了半天也不行。好在他教得很耐心,说不清楚就一个劲地给我演示。我实在踮不了几
个,后来就干脆把他的动作要领统统硬记下来。忙活了大半天,他打算走了,临了对我说
:“练,慢慢。”

事后我猜想,他大概在前苏联受过足球的训练,没准还是某个俱乐部的队员,迫于生活跑
到这里来当“倒爷”。从那以后我的练习就变成了两个项目:折返跑和踮球。不过大概我
的运动神经的确太弱,一直练到假期都结束,我还是只停留在踮4、5个的水平。不过他教
我的那些要领我倒是记得挺牢,到现在还历历在目。所以我看《射雕英雄传》看到郭靖死
记硬背九阴真经的段落,忍不住总要会心一笑,脑子里浮现的就是那个无名洋倒爷教我踮
球时的情形。

2、美利坚之梦

四年过去了,这时的我已经不太专注于某几个球星了,因为一方面实际踢球的经验告诉我
,集体的力量更加可靠,另一方面上一届世界杯上的那些明星的纷纷陨落消逝让我意识到
,再优秀的球员也不能一辈子优秀,长江后浪推前浪才是正常的。因为学业紧张,我只看
了两场比赛:1/4决赛巴西对荷兰,以及决赛巴西对意大利。很幸运的,我毫无经验地挑选
的那场1/4决赛后来被认为是这届世界杯上最精彩的一场比赛,而决赛则毫无疑问是最重要
的场次。就算是窥斑见豹吧,当时已经能够感觉到足球潮流开始走出死缠烂打的防守泥潭
,追求技术力量结合的风格了。从这个角度来说,442的巴西加强了他们一直薄弱的防守,
而前场强大的双子星座——罗马里奥+贝贝托则保证了他们的攻击力。强调整体攻防的技术
型球队是可怕的,那支巴西队因此显得光芒四射,尽管他们并不完美。巴西队里历来缺少
冲击力强的前锋,也有可能是冲击型的前锋根本不能和球队合上拍所以最后都被舍弃了。
可是罗+贝的组合实在也太单薄了点,这也导致最后的决赛上,他们面对坚固的意大利混凝
土式防守一筹莫展。

点球大战是谁也不希望看到的结果,上帝残酷地选择了巴乔来承受噩梦,于是这个名字被
永远地和悲情捆绑在了一起。凭心而论,攻守平衡的巴西人与重视攻击的荷兰和重视防守
的意大利分别交手,并且都能稍占上风,让他们夺冠是公平的。但是为什么是巴乔?谁能
回答呢?巴乔在那个时代的受欢迎程度甚至要高于今天的小贝——女人折服于他的气质,
男人折服于他的球技。大概上帝觉得这届世界杯不够完美,于是留下了一个完美的悲剧供
人们长久地追忆。

晃摇篮的贝贝托,以及仰天长叹的巴乔,在我心中,这两个镜头就是这届世界杯的全部。

3、巨星

不再有佼佼者的群像,取而代之的是两三个巨星的身影,巴乔、巴斯滕,或许还有贝贝托
,当时我的视野里只有这些。如果不是因为学业的巨大压力,我想我真的可能会沉迷其中
。好在我并没有,而是四平八稳地在读书这条路上一直走着,直到今天。那个时候,大概
可以说是一种痴迷吧。而这三个人里,贝贝托很快变得碌碌无为,渐渐销声匿迹;巴斯滕
不堪脚踝的伤痛而在29岁的黄金年龄退役,成为足球史上又一位悲情英雄;只有巴乔一直
活跃在意甲,直到前不久还为国家队踢了一场友谊赛。不过,这回也许真的是他的告别时
刻了,毕竟,他已经37岁了。现在的巴乔是传奇人物,但不再是英雄。也许,要想以英雄
的头衔长留史册,唯一的方法就是在颠峰处倒下。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133.9.4.156]
※ 修改:·dry 於 05月03日18:16:53 修改本文·[FROM: 133.9.4.156]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9.01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