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dnight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vande (蓝天), 信区: Midnight
标  题: 【传统文化】君子以虚受人
发信站: BBS 哈工大紫丁香站 (Thu Sep 22 22:33:33 2005)

将自己置于“低位”,对别人以礼相待,这就是“谦虚”,或叫“谦逊”、“谦恭”。与
此相反的是“骄傲”,即自大自满,自我炫 耀,时时以居高临下、桀骜不驯的态度对待别
人。一个趾高气扬、自以为是、指手画脚、高谈阔论的人,人们一定会说他是一个缺少涵
养的人。所以,要使自己成为 一个有涵养的人,一定要努力要求自己时时事事都能够谦虚
谨慎。
《周易》中说“君子以虚受人”;“人道恶盈而好谦”。《尚书•大禹谟》说:“满
招损,谦受益。”记载春秋时代各国兴亡的史书《左传》上有“卑让为德之基”的至理名
言。《诗经》中也说过类似的话:“温温恭人,为德之基。”
老 子《道德经》曰:“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意思是
:“不固执己见,才能看得明白;不自以为是,才能明辨是非;不自我夸耀, 才能建功立
业;不自大傲慢,才能长久。”又曰:“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即“要自知,不要
自我表现;要自爱,不要妄自尊大。”这都是教人屈己尊人,万 不可有高傲之心。
在《论语•学而》中有“吾日三省吾身”之说,说这话的是孔子的弟子曾参。意为要
多自我反省。试想,如果自傲自满,又怎能去 反省自己的过失呢?他还曾说:“能力强却
向能力弱的人请教,学识丰富却向学识匮乏的人请教;有学问却像没有学问一样,满腹经
纶却像一无所有一样,别人冒犯 自己也不计较。我曾经有一位朋友(颜回)就是这样的。

汉末思想家徐干曾说:人的品德就如同一个器皿,器皿是空的才能装进东西,满了就装不
进东西了。所以,一个人应当经常地保持虚心和恭敬,不要以自己有超群之才而凌驾于别
人之上。要处处看到别人的优点,而时时看到自己的不足。这样,别人才会愿意帮助你、
教导你。
汉 代著名儒者刘向,在他编撰的《说苑》一书中,记载了一个孔子由观周庙中一种空时倾
斜,注入一半水时持平,而灌满水时就倾覆的器皿(“欹器”),而得到“恶 有满而不覆
者”的启发的故事。并且借子路之问,进一步引发出了孔子关于“持满之道”当“挹而损
之”和如何“损之”的一番议论。所谓“挹而损之”,就是从灌 满水的器皿中舀出一些来
,使它不致倾覆。以人的修养来讲,其损之之道的具体内容,则如孔子所说:当是“高而
能下,满而能虚,富而能俭,贵而能卑,智而能 愚,勇而能怯,辩而能讷,博而能浅,明
而能暗”。这就叫作“损而不极”,即保持一定的空虚,而不是满到了极点。最后,孔子
十分肯定地说:“能行此道,唯至 德者及之。”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FROM: 210.46.70.247]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5.71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