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dnight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bency (陪我的傻傻慢慢老去), 信区: Midnight
标  题: [合集]抵制日货和不抵制:谁更理性?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4年04月08日11:56:24 星期四), 站内信件


────────────────────────────────────────
 sammiliming (青青子衿)               于 Wed Apr  7 13:54:27 2004 说道:




制日货和不抵制:谁更理性?


近来有一怪事,凡提抵制日货的,常被人指为“不理性”和“仇恨冲动”,又
有高人抬出国际经济秩序,互相依存互惠互利等等冠冕堂皇的理由,似乎不抵
制日货才是“理性”。本文稍作论述,大家看事实用逻辑,谁理性谁不理性?


第一、国家安全

记得史上中国对日本动粗,唯一的一次是成吉思汗的时候,渡海不成作罢。日
本骚扰西边大邻居的时候,就多了去了。从丰臣秀吉,田中义一到东条英机,
从倭寇到关东军,从甲午海战到918,但凡日本国力稍强的时候,总不忘到
中国来烧杀抢掠一番。

中国强而日本弱,实是中日和平的先决条件。

买日货就是支援日本经济,帮这个本性不良的岛国增强实力,中日一旦开战,
日本汽车厂马上改产军车坦克,电子厂改产军用通信器材。而中国消费者日积
月累送上的利润,则成为军费开支,购买枪弹--今天买一辆车一台电视的钱,
哪一天许会间接送了亲朋好友的命!


第二、日本不懂“互惠互利”(cooperative game)

历史上,中日之间的交往,到上世纪前半叶止,纯是中国单方面的惠予,日本
单方面的受益。中国从日本输入了什么?除了日货,就是几个西文译词,如干
部,制度,和半通不通的一点东洋味的西洋文化,这一点东洋夹生饭的代价,
却是全面的侵略战争!

日本经济起飞之后,自我吹嘘亚洲的经济是“雁行结构”,以老大自居,得意
了一阵。东南亚经济危机一起,这只头雁哪里去了?脖子一缩,不当头雁了,
反是跟小雁们比着贬值本国货币。倒是中国大度,硬扛着人民币。日本从来没
学会“互惠互利”这个词,主张不抵制日货的“理性”人士,反要中国体谅日
本,“互惠互利”,岂不好笑?

日本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夥伴不错。查2000年中日贸易总额832亿美元,
占到中国当年进出口总量4075美元的20%以上。对比日本对中国的投资,
这里有一组数据:2000年日本对中国投资的合同/实际金额为36/32
亿美元,当年中国利用外资的合同/实际金额为386/281亿美元。截止
2000底,日本对华投资的合同/实际总金额为642/421亿美元,而
中国引进外资合同/实际总额为8076/4297亿美元。简单算一下百分
比,就知道日本对中国的投资和中日贸易的比例极不相称--简言之,日本人
只要中国市场,只想赚中国人的钱,却不想回馈,不愿为本地经济作贡献。这
是互惠互利还是自私自利呢?

更为可笑的是,日本某些媒体把“产业空心化”和“中国威胁”联系起来,一
些媒体在报道中日贸易状况时,故意夸大日本企业对华投资和中国产品对日出
口的实情。给人一个印象是“日本大量对华投资,结果中国产品威胁了日本经
济增长”。实际上中日相互出口大体持平,而据日本贸易振兴会发表的投资白
皮书,日本对中国的直接投资从1996年起连年下跌。直到2000年方出
现增长,但投资总额不到10亿美元,在中国吸收外资总额中比例很小。多年
来,日本对外投资的主要地区不是中国,也不是东南亚,而是欧美。1999
年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80%在欧美地区。

日元贷款,是“受气”贷款。本是中日就战争赔偿的一种妥协,不仅多为有偿,
且数量远不及当年估算的战争赔偿,还被日本国会动辄以人权等问题相胁--
以鬼子当年的作为,日本民族有什么资格谈论人权?


第三、日本一直在抵制世界货包括中国货。

这里要讲的,不是国家行为的贸易保护,虽然这跟民间抵制行为(本文所倡导
的)效果类似。西方国家谈论日本的贸易保护的时候,最没有办法的是“无形”
的壁垒:日本人不爱买外国货--想请问反对抵制日货的“理性”人士,如何
看待这一个事实呢?


第四、抵制日货的可行性分析。

2000年中国从日本的进口(共计32744亿日元),按大项分类:

机电产品,约15000亿日元
化工产品,约4300亿日元
金属制品,约3520亿日元
纺织制品,约3190亿日元
精密机械,约1320亿日元
运输设备,约1270亿日元
其他产品,约3750亿日元

原材料和生产设备不计,其中机电产品(包括家电,个人通信产品等)和运输
设备(包括汽车等)是大头,也是日本企业的强项。考虑到走私等其他途径,
实际进口额应更高。

家电和个人通信成品,除少数高档品外,要么中国已量产(电视空调等,某些
核心设备需进口),要么日本货不及欧美甚至南韩台湾新加坡(比如手机和一
些半导体芯片,计算机插卡母板等)。日货的拥趸们“侥幸”能买到的,很可
能是在马来西亚等地组装的。总而言之,都有性能价格比相当好的替换品牌,
抵制日货对消费者毫无损失。

汽车工业,日本领先世界,不过欧美厂家紧随其后。从各方面考虑,汽车产品
要占领中国市场,必须本地组装。日本汽车厂家因目光短浅(或者不愿转让技
术,尤其是给中国),起步已经落后,按日本对外投资的策略判断,相当长时
间内还会落后下去--这个不算抵制,是日本厂家不来。大葱和汽车之战后,
日本车厂真觉悟了吗?怀疑。

汽车业正经历概念换型阶段(比如环保和节能),售后服务也极其重要。日本
车厂不要中国市场,对抵制日货的大局有利。其实欧美车完全能跟日车一拼-
-欧洲车质量比日本车好(贵一点),美国车质量差一点(差得有限)但价格
便宜。日本车在美国的市场,亚洲移民功不可没。不过在美国开车,还是缸多
力大比较爽,仔细比较美国6缸车和日本4缸车的油耗,两者的差别(不那么
大吧)会让你大吃一惊。

另,日本厂家习惯低估中国市场消费力(或者根本上蔑视中国人?),把中国
市场看作第二等,一流产品销欧美,二流产品才销中国。对中国的售后服务也
马马虎虎,家电和汽车的售后服务纠纷,听说过的不计其数了,而在欧美,这
是日本产品的王牌--哪位真喜欢受鬼子的气,那也没办法。

日本以工艺而不是新技术立国,对日本大品牌大厂家的打击,实际上是对日本
经济的直接打击。日本和中国,只有一强一弱,才能相安无事,诸位希望谁强
谁弱?


 


────────────────────────────────────────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81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