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gl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luckysea (最后的端午*栀子花开), 信区: Single
标  题: 栀子同心好赠人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2年06月15日15:45:28 星期六), 站内信件



    老家在江北小镇,端午前后,雨意潮湿,老太太们开始也上街卖栀子花,街头巷尾,
默默坐着,脚前一块摊开的蓝花布,上面一堆雪白芬馥。挑几枝半开的回家,随手寻只
空碗,倒些水,放进去,满屋的香。
  
  栀子的香气在花香中属于浓烈的,甜而且暖,然而闻着不腻,有清润的感觉。
  
  到北方后,没有再见过栀子,端午节买粽子吃时,就想起它来了。老家那些老太太
们卖枙子,总会在花瓣上洒些水珠,显得鲜嫩。但有时,也的确真的是雨水。
  
  上初中的时候,流行席慕蓉的诗。现在还记得一段:
  
  “如果能在开满栀子花的山坡上与你相遇,
  如果能深深地爱过再别离,
  那么,再长久的一生不也就只是,
  就只是回首时那一瞬间。”
  
  很温婉的少女情怀。想起,若满山坡开满栀子,那会是什么样的情景。闽中、台湾
山地,栀子是当作农家作物来种的,可以提炼香料,亦可入药。所以满山遍野,应当并
不罕见。
  
  席慕蓉在诗中,非以栀子花来作为爱恋的背景,也许一是因为常见,二是因为那种
覆雪般的洁白,那种弥漫的香氛,能让人徒起莫名感怀吧。
  
  有时候,一种气味,便是一段回忆。
  
  在古代,栀子曾被作为男女结同心的信物,梁朝徐悱之妻刘三娘,寺院中见到一少
年头陀,感而作诗:“两叶虽为赠,交情永未因。同心何处切,栀子最关人。”有夫之
妇,爱上小和尚,而且写诗直陈此事,而且是在大肆弘扬佛法的梁朝,这女子风格可谓
大胆。齐梁贵族生活腐化,诗风绮艳,由此也可见一斑。
  然,未必不动人。
  
  唐韩翃诗中也说:“葛花满把能消酒,栀子同心好赠人。”这家伙是大历十才子之
一,清代清代袁枚曾治一印曰:钱塘苏小是乡亲.用的也就是他这首诗中的句子。
  
  提到穿一件罗纱大褂,和苏小认乡亲的袁子才,由不得要想起鲁迅,先生在散文诗
集《野草》中言,灯罩的一角画着一枝腥红的栀子,“腥红的栀子开花时,枣树又要做
小粉红花的梦,青葱地弯成弧形了……”先生是江浙人,对栀子当然很熟识。只是,印
象中从未见过栀子花有红色的。后来看书,才知道果真有种变种的栀子,在深秋开出红
花,只不知道,香气是否依旧。
  
   梅子熟时栀子香。栀子很早就出现在中国,也许是原产。据说花形象酒器卮,故被
称为卮子,后来就叫成了栀子。对这些,没肯下功夫去考证,姑妄说之。又言有木丹、
越桃、鲜支等别名。自家看的书少,也懒去管了。
  
  只记得自齐梁以下,直至唐人诗文中,已多用栀子之名。
  
  李商隐《河内诗》中道:“入门暗数一千春,愿去闰年留月小。栀子交加香蓼繁,
停辛佇苦留待君。”这里的栀子,繁香飘渺,有情怀难耐般的迷茫、深刻。
  
  李贺《感讽五首》是我喜欢的,“凄凉栀子落,山璺泣晴漏。”心绪不宁时,常喜
欢找李长吉那些鬼气森森的句子来读。似乎荒蛮草木间的灵鬼低语,反比人间的热闹更
令人觉得亲切。只是栀子,到底是种很少给人凄凉感觉的花。
  
  记忆里,和它联系在一起的,是艾束、蒲叶,是粽子与金红冒油的咸蛋黄,是梅雨
季乍暖微寒的天气。从老家出来后,一直独自呆在省城,忙着乱着,早忘了还有端午节
这回事。今年母亲闲着无事,过来住了一段时间。从此天天有人洗衣做饭,索性乐得做
甩手掌柜。
  
  那天下班回来,看看母亲正在烧饭,便一头钻进自己的屋子,开电脑准备上网。却
闻到屋内有时浓时淡的栀子香气,才想起,是端午栀子花开的时候了。探头向窗外找,
没见楼下有栀子花树,脖子再伸长点,向别人家阳台上细瞅,也没有。
  
  我自己住家,是从不养花的。纳闷半晌,心里也有些惊喜。跑出去,靠在厨房门上
跟母亲闲聊:栀子花开啦!母亲笑,你怎么知道?我闻到栀子花香啦,不知道是谁家种的
。母亲失笑:这傻丫头!去你自己房间再找找!
  
  这回恍然大悟,嗅着香气,一路寻到床上、枕头下,果然卧着五枝绽开了大半的栀
子花。许久未见了,对着它,不由出了好一阵子神。
  
  不久就来了北方,天气也渐渐变冷。北方好象是很少有栀子的,想再闻到它的香气
,不知道会是什么时候了。 
--

    白马带著她一步步的回到中原。白马已经老了,只能慢慢的走,但终是
能回到中原的。江南有杨柳、桃花,有燕子、金鱼……汉人中有的是英俊勇
武的少年,倜傥潇洒的少年……但这个美丽的姑娘就像古高昌国人那样固执:
「那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不喜欢。」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luckysea.pact.hit.ed]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19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