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gam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pcgame (U C), 信区: Pcgame
标 题: 日本战国历史名词解释三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4年03月27日21:19:18 星期六), 站内信件
寄亲.寄子制
战国时代的一种虚拟同族血缘关系所构成的主从关系、或是保护与被保护的关系,称
之。镰仓时代,在总领制基础上所建构的领主制里,总领将非血缘关系的武士也编入自己
的旗下,从虚拟的亲子关系中确立上下之间的主从关系。室町时代之后,伴随大名领国制
的发展,家臣团的扩充与统制的方策逐渐普及起来。战国大名中,如武田、今川、后北条
等诸
氏,多以有力武将为寄亲;以在地土豪为寄子,编组成强大的军事力。两者之间的关系与
其说是稳定的主从关系,不如以契约关系来表现,则更为适切。这种寄亲.寄子关系在封建
社会中不仅适用于武士阶层,在村落、甚至近世以后都市的奉公人(长工、女中)等雇用关
系中,也普遍被采用。
分国法
又称为家法,或是战国家法。战国大名为了支配自己的领国(分国),所自订的的一套
法律。虽然不像古代的律令、或近代法那般地系统化,但是已经有其作为法典以及个别禁
令、定书集成的形式出现。这些分国法受到镰仓幕府法、室町幕府法,特别是御成败式目
的影响很大。即使如此,伴随室町幕府的衰退与庄园制的崩溃,大名便以自家独有的法令
来推动领国统治,并致力于领主权的确立。随著时代的推演,分国法乃逐渐发展成江户幕
府法、藩法,因此其与近世武家法有极深远的关系。一般视大内氏壁书为最早的家法,另
外像今川氏的今川假名目录、伊达氏的尘芥集、结城氏的法度、武田氏的甲州法度、六角
氏的六角式目、长宗我部氏的长宗我部元亲百个条等法令,皆为典型分国法的代表。
喧哗两成败法
封建时代的刑法之一。对于喧哗(二者间发生纠纷、暴力冲突)者,不问谁是谁非,冲
突的双方都必须受到惩罚。室町幕府也好、战国大名的分国法也好,皆采行喧哗两成败法
作为仲裁的原则。江户时代之后,虽然御定书中没有明文规定,但喧哗两成败法已经成为
一种惯习法(不成文规定)继续残存下来。
检地
中世后期至近世时代,领主对于农民的保有地所进行的测量调查,称为检地。其性质
很类似古代庄园制下的检注,丰臣.德川两政权时代,为了强化农村支配的基础,乃实施检
地法。一五八二年(天正十年)在全国统一的背景下,乃彻底施行检地法,史称太阁检地。
透过检地的实施,重新清算原有庄园制的支配关系,并制定一套新的租税体系、以及确立
对农村的支配体制。到了江户幕府时代,修正了部份的太阁方式,订定检地条目。从庆长
~元和年间(一五九六~一六二三年)至幕末为止,这套检地条目被适用于幕府与诸藩领内
。检地的方法,首先将传统一反﹦360步改为300步制,并将1间﹦6尺3寸(但江户时代的石
见检地、备前检地则定为6尺1分)、1间四方﹦1步、30步﹦1亩、10亩﹦1反,的计算法统一
起来。派遣检地役人以村为单位,将每一笔土地依照其所在(小字)、地目(农田房舍等)、
面积、等级(上、中、下、下下)、生产高(分米)事先公定,在一地一作人的原则下,确认
纳贡责任者(名请人),登录于检地帐,称为绳打。这种做法在实施过程中,曾经引起农民
激烈的反抗。
指出检地
战国时代至安土桃山时代期间的检地法之一。大名规定自己领内的家臣必须主动申告
其所知行的土地面积、以及作人.收量等明细。由于大名的立入调查几乎不得其门而入,因
此多半都以指出检地的办法达成课税的目的。一五八0年(天正八年)织田信长派遣直臣强行
要求兴福寺支配下的大和地方,提出指出的内容,在历史上相当有名。
--
快乐就好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0.46.78.155]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7.34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