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gam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ShieldDancer (我灌水·我存在^?^), 信区: Pcgame
标 题: 《三国风云2》历史背景(续)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0年12月14日14:27:43 星期四), 站内信件
宝物介绍
关于双股剑...
《三国演义》第一回,刘关张结义,有冀州中山国的张世平、苏双两位大商人到张
飞的庄园来访,很高兴刘关张能讨贼安民,便资助良马五十匹、金银五百两、镔铁
一千斤,于是由良匠打造双股剑、关刀、蛇矛;刘备跟随校尉邹靖讨贼有功,成为
中山国安喜县的县尉。汉灵帝死亡,大将军何进杀上军校尉蹇硕,中常侍张让、段
珪等谋杀何进,袁绍入宫杀尽宦官,董卓进京弄权,袁绍、袁术、曹操等逃离京师
,天下大乱,函谷关以东各州、郡推举袁绍为盟主,起兵讨董;虎牢关前,关羽、
张飞夹攻吕布,刘备拔出双股剑来助战,吕布力穷而走。公孙瓒表荐刘备担任青州
平原国的国相,青州北海国国相孔融被围,为刘备所解救;接着曹操进攻徐州,所
过之处,攻陷城池进行屠城,徐州牧陶谦告急,平原国国相刘备来救,张飞、于禁
战到数回合,刘备执双股剑指挥兵马大举推进,于禁败退。后来刘备入川,庞统警
告杨怀、高沛可能行刺,「玄德乃身披重铠,自佩宝剑防备。」这边已无从判定是
否仍为双股宝剑。
关于倚天剑...
赵子龙单骑救主有段夹叙:「曹操有宝剑二口,一名倚天,一名青虹。倚天剑自佩
之」。曹操用剑的记载,一次是《曹瞒传》提到他为正军法「援剑割发以置地」;
一次就是《三国志?武帝纪》注记载「太祖过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备宾主
礼。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图己,手剑夜杀八人而去」,太祖就是曹魏的太祖曹操
;也因而留下「宁我负人,毋人负我!」的句子。
倚天剑成名甚早,若无后来的青龙偃月刀,倚天剑的名气才是顶尖。倚天剑大致典
出与屈原同为楚辞名家,宋玉〈大言赋〉的「长剑耿介倚天外」;到了唐代,李白
〈司马将军歌〉「手中电曳倚天剑」;贯休〈少监三首〉「倚天长剑看无敌」;杨
巨源的「倚天长剑截云孤」;皎然的「倚天长剑横诸绅」;李峤〈剑〉「倚天持报
国,画地取雄名」;张乔〈华山〉「谁将倚天剑,削出倚天峰」;白居易「手提倚
天剑,重来亲指画」;元稹「词锋倚天剑,学海驾云涛」;皮日休「直拔倚天剑,
又建横海纛」。倚天剑已经常常在诗中出现了。
关于青虹剑...
赵云在长阪得青虹剑,「砍铁如泥,锋利无比」;「手起处,衣甲透过,血如涌泉
」;后来截江夺阿斗,「掣所佩青虹剑在手」,「一手抱定阿斗,一手仗剑,人不
敢近」。至于随从过江,「带剑而入,立于玄德之侧」;孔明哭周郎,「赵云带剑
相随」;南征擒得孟获,「坐于大旗下,按剑而言」,若也是同一口剑,则青虹宝
剑陪伴他近二十年。
青虹也有写作青「釭」剑的,未详孰是;但釭意指灯,诗赋中有金釭、银釭、兰釭
,未闻「青釭」。而虹意指日晕,「青虹」更是史书确有的名词,《古本竹书纪年
辑证?晋纪》:「晋定公十八年,青虹见。」《后汉书?孝灵帝纪》记载公元178年
:「秋七月壬子,青虹见御坐玉堂后殿庭中。」古人相当重视天象所代表的征兆,
最常被记载的虹则是白虹,尤其是「白虹贯日」,大凶。《战国策?魏?秦王使人谓
安陵君》记载:「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永嘉二年1月戊申日、2月癸卯日
,白虹贯日,占卜说:「白虹贯日,近臣不乱,则诸侯有兵,破亡其地。」而后天
下大乱,永嘉五年,洛阳城破,怀帝被俘,为永嘉之祸。
关于七星宝刀...
《三国演义》第四回〈谋董贼孟德献刀〉,曹操向王允借刀:「闻司徒有七星宝刀
一口,愿借与操入相府刺杀之」,「其刀长尺余,七宝嵌饰,极其锋利,果宝刀也
。」这是对七星宝刀的仅有描述。巧合的是,三顾茅庐情节中一首古风,「囊里名
琴藏古锦,壁间宝剑挂七星」,则是一口七星宝剑。
「宝刀」其实只是刀的泛称,不见得有什么名号,例如诸葛亮征南遇到的木鹿大王
就「腰挂四把宝刀」;黄忠自认宝刀未老,诗也赞他「宝刀灿雪彰神勇,铁骑临风
忆战酣。千古高名应不泯,长随孤月照湘潭。」浪漫的诗词中宝刀尤多,如苏轼的
「宝刀匣不见」,欧阳修的「宝刀近出日本国」,陆游的「宝刀佩稳压戎衣」,苏
辙的「宝刀玉玦余风霜」。刀通常超过四尺,而七星宝刀只有尺余,所以只是单纯
的工艺品,或者属于匕首。提到匕首的诗词也很多,如杜甫〈壮游〉的「蒸鱼闻匕
首」;李白〈结客少年场行〉的「匕首插吴鸿」;孟浩然〈送吴宣从事〉的「平生
一匕首」;柳宗元〈古东门行〉的「冯敬胸中函匕首」。
关于古锭刀...
《三国演义》第五回,攻汜水关的时候,孙坚的装束是「披烂银铠,裹赤帻,横古
锭刀,骑花鬃马」。这是整部书中对于孙坚的外型描写最精细的一次,也是「古锭
刀」唯一出现的一次。实际上孙坚持刀的其它情节,也就只有十七岁时,「提刀上
岸」,杀死海贼的那一次而已;此事在史实的《三国志?孙坚传》中也有记载。后
来在第六回得到玉玺,与袁绍的人马对峙时,孙坚「大怒,拔所佩之剑」,此刻古
锭刀却不知何在。看来恐怕不算是贴身宝刀。
由于孙坚是扬州吴郡出身的江南人,那么他使用的刀可能是江南盛行的环刀。环刀
后来成为主流兵器之一,唐诗中不胜枚举的「吴钩」就是环刀,吴指源自吴地,钩
指曲刃刀。如杜甫〈后出塞〉的「含笑看吴钩」,〈重送刘十弟判官〉的「意气逐
吴钩」;李白〈侠客行〉的「吴钩霜雪明」;张柬之〈出塞〉的「吴钩明似月」;
王维〈燕支行〉的「麒麟锦带配吴钩」;韦应物〈寇继膺古刀歌〉的「吴钩断马不
知处」;温庭筠〈赠蜀府将〉的「功名犹自滞吴钩」。
关于流星锤...
严格来说,流星锤并非正规的武器而属于一种暗器。曹魏将领王双、沂水关守将卞
喜,是《三国演义》中确定为使用流星锤的两个角色。另外由于流星锤是属于奇袭
用的暗器,所以「见赢不得张飞,心生一计,诈败佯输,赚张飞赶来,暗掣铜锤在
手,扭回身觑着张飞便打将来。张飞见马超走,心中也堤防;比及铜锤打来时,张
飞一闪,从耳朵边过去」的描述中,马超所使用的铜「锤」也被认为形体小,是指
便于隐藏、携带的流星锤。
虽是谜样的暗器,但流星锤真的有记载在史书,《唐书》、《宋史、《辽史》等都
有记载;最明确的记载就是《金史?宗弼列传》提到宗弼的儿子,右卫将军完颜亨
,「每畋猎,持铁连锤击狐兔。一日与海陵同行道中,遇豕,亨曰:『吾能以锤杀
之。』即锤遥击,中其腹,穿入之。」完颜亨善于马术,骁勇不减乃父之风,终于
被金国有名的暴君,他的堂兄弟海陵王完颜亮猜忌而害死。完颜亨的父亲完颜宗弼
,就是在平剧中或史实中都是岳飞死对头的,金国都元帅兀朮。
关于铁鞭...
在《三国演义》虎牢关登场的黄盖,是令人较有印象的持鞭武将,并在荆州战退蔡
瑁。其实后期的文鸯更是一名用鞭的猛将,文鸯偷袭司马师大营,「全装贯甲,腰
悬钢鞭,绰枪上马,遥望魏寨而进」;到达目的地,「一拥而进;在寨中左冲右突
,所到之处,人不敢当;有相拒者,枪搠鞭打,无不被杀」;只身撤退,「忽然勒
回马大喝一声,直冲入魏将阵中来,钢鞭起处。纷纷落马」;魏军再追,「提鞭拨
马,杀入魏将丛中,用鞭打死数人,复回马缓辔而行」,极其骁勇。
鞭在五代以后,其实并非很少见的兵器。宋代的贺州道行营马步军都监王继勋、马
步军副都军头呼延赞、泾原路行营都监王珪、供奉官李怀岊;明代的左柱国黄得功
、副总兵贺世贤、右参议段复兴;清代的松潘镇总兵马良柱,都是使用鞭的名将。
有个巧合是使用鞭作战的武将都既勇且忠,尤其是战死于西夏人的王珪,战死于李
自成的段复兴,战死于清兵的黄得功、贺世贤,最为壮烈。他们英勇的形象,在文
学家笔下转化成各种人物,不朽地活在人民心中。
关于铁蒺藜骨朵...
《三国演义》的蛮王沙摩柯,《水浒传》方腊手下大将庞万春的副将雷炯、计稷,
都是用蒺藜骨朵这种兵器。《晋书?五行志》:「蒺藜有刺,不可践而行」,人工
用铁制造的就是铁蒺藜;骨朵,则指长柄的锤。将骨朵的锤头作成有刺的蒺藜状,
就是铁蒺藜骨朵。骨朵是在宋代开始从史书中出现,见于《宋史?礼志》、《金史
?仪志》注、《清史稿?舆服志》注,骨朵几乎与以前的钺一样,清一色是仪仗用的
兵器。
比起蒺藜骨朵,蒺藜比较常见,洒在路上扎人、马的脚,以阻挡敌军。蒺藜的应用
方式很多,南宋抗金的扈再兴,夜间布下铁蒺藜,清晨假装撤退,杀伤七八成的追
击金兵。西夏进攻北宋大顺城,守将蔡挺先在城边河水中布下铁蒺藜,夏人马匹渡
水纷纷跌伤,以为若有神助。也有反效果的例子,后周世宗柴荣亲征南唐,南唐守
将刘彦贞将拒马装上利刃,用铁索连结,布下铁蒺藜;后周军了解到敌方胆怯,一
战而破。更有反用的例子,李复叛乱,韩世忠追剿,所统兵马不到千人,韩世忠布
下铁蒺藜自塞归路,众军死战破敌。
关于铁脊蛇矛...
「右北平土垠人,姓程,名普,字德谋,使一条铁脊蛇矛。」「程普挺铁脊蛇矛出
马,与蔡瑁交战。不到数合,蔡瑁败走,坚驱大军,杀得尸横遍野,蔡瑁逃入襄阳
。」这是《三国演义》仅有的两段关于铁脊蛇矛的叙述。史实中程普的英勇并不逊
色于小说,《三国志?程普传》:「策尝攻祖郎,大为所围,普与一骑共蔽扞策,
驱马疾呼,以矛突贼,贼披,策因随出。」值得注意的是,使用矛的武将,整部《
三国演义》除了程普与背叛吕布的魏续之外,只有张飞、张苞父子两人,同时也是
曝光率较高的,独特的程度并不下于关羽父子。
至少在《公孙瓒传》、《丁奉传》、《贺齐传》都分别提到公孙瓒、丁奉、徐盛使
用矛来作战,与戟一样,矛在汉末三国时代是最普及的长柄武器,举凡士人的正规
兵器到皇宫大内皆然,所以在《三国志?高贵乡公纪》注引《魏氏春秋》可以看到
成济是以矛刺穿魏国皇帝曹髦;《三国志?虞翻传》注引《吴书》也提到了虞翻持
矛护卫孙策。程普最具体的一则故事是描写他与周瑜间的关系,后来吕蒙就引用这
件事劝孙权能全权委任于他。
关于三尖刀...
《三国演义》第14回,袁术进攻刘备:「乃使上将纪灵起兵十万,杀奔徐州。两军
会于盱眙。玄德兵少,依山傍水下寨。那纪灵乃山东人,使一口三尖刀,重五十斤
。」后来,关羽「出马与纪灵大战。一连三十合,不分胜负。」不过邪门的是,能
与关羽大战,不分胜负的纪灵,一遇到张飞,「张飞更不打话,直取纪灵。斗无十
合,张飞大喝一声,刺纪灵于马下。」另外赵云在长阪坡遇到曹洪的部将晏明,「
持三尖两刃刀来战赵云。」全作中只有这两位是以三尖刀作为武器。
到了《水浒传》,用三尖刀的人可就多了,九纹龙史进、节度使梅展、枢密使钮文
忠、车骑将军周昂、大辽副统军贺重宝、北方玄武水星大将曲利出清,甚至贼将滕
戣,用的都是三尖刀;其中还有「久在华州城外住,旧时原是庄农,学成武艺惯心
胸。三尖刀似雪,浑赤马如龙。体挂连环铁铠,战袍风飐猩红,雕青镌玉更玲珑。
江湖称史进,绰号九纹龙。」赞史进的句子。三尖刀其实象剑一样,是一种双刃的
武器;后来《西游记》、《封神演义》中的二郎神杨戬用的也是三尖刀,因此也常
以「二郎刀」来称呼。
关于大斧...
曹军的猛将徐晃,以大斧与许褚、关羽等交锋;「杨奉,韩暹,领兵拦路。徐晃当
先,大叫:『曹操欲劫驾何往!』操出马视之,见徐晃威风凛凛,暗暗称奇;便令
许褚出马与徐晃交锋。刀斧相交,战五十余合,不分胜败。」「挥大斧直取关公。
公大怒,亦挥刀迎之,战八十余合。」《三国演义》中还有许多使用斧头的武将,
像汜水关前韩馥的大将潘凤,长阪坡下夏侯惇的部将钟缙,诸葛亮北伐时夏侯楙的
先锋韩德。刘备东征时孙桓的部将李异,使一把「蘸金斧」;荆州零陵郡太守刘度
的部将邢道荣,姜维北伐时司马昭的先锋徐质,都是用一把「开山大斧」。
史实中的徐晃,不是只有匹夫之勇的战将,而是一位有战术智能的大将。他的代表
作当推襄樊之战,在曹操的诏令中得到:「吾用兵三十余年,及所闻古之善用兵者
,未有长驱径入敌围者也。且樊、襄阳之在围,过于莒、即墨,将军之功,逾孙武
、穰苴」的称美。关羽与徐晃都是司隶河东郡人出身,在《关羽传》注有「羽与晃
宿相爱,遥共语,但说平生,不及军事」的记载。
关于丈八蛇矛...
《三国演义》第一回〈宴桃园英雄三结义〉,中山郡大商人张世平、苏双资助刘关
张镔铁一千斤,张飞就在此时打造了丈八点钢矛,也就是「丈八蛇矛」。张飞使矛
于史有据,《三国志?张飞传》记载,公元208年曹操南下,追击到当阳县长阪,当
时张飞「将二十骑拒后。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
!』敌皆无敢近者,故遂得免。」这段就是《三国演义》第42回情节的取材所在。
张飞是北方谋士程昱、董昭等广知的「万人敌」;跟随刘备寄居曹操篱下时,张飞
还被拜为中郎将。敌人们自然不敢接近。
与青龙偃月刀不同的是,「丈八蛇矛」是于史有据的兵器。《晋书?刘曜载记》提
到,公元323年,前赵皇帝刘曜攻击自称凉王的陈安,「安左手奋七尺大刀,右手
执丈八蛇矛,近交则刀矛俱发,辄害五六;远则双带鞬服,左右驰射而走。」由于
爱民,后来还有「丈八蛇矛左右盘,十荡十决无当前」的歌谣传颂。《三国演义》
中的张飞死后,儿子张苞承继了丈八点钢矛,也是为了满足读者群的缺憾。
关于双铁戟...
《三国志?典韦传》记载:「韦好持大双戟与长刀等,军中为之语曰:『帐下壮士
有典君,提一双戟八十斤。』」写得如画。公元197年,典韦为曹操英勇捐躯;
243年,魏帝曹芳诏令在皇家宗庙祭祀乐进、朱灵与典韦等故臣。
双戟的故事更为特别,除了众人熟知的典韦双戟,孙权曾亲自驾马射虎,结果老虎
反击,马匹受伤,危急之际孙权用双戟投射,老虎退却,最后终于被猎捕。孙权年
轻气盛,很喜欢射猎老虎,张昭基于危险而劝谏,孙权改作射虎车,不设顶盖,从
窗口射击,常有猛兽冲到车旁,孙权就伸手扑击,张昭每每劝谏,孙权仍以此为乐
;孙家似乎有亲身涉险的血统。另一个双戟的故事发生在江东的甘宁、凌统两位将
领身上,甘宁对凌统有杀父之仇,一次聚会中凌统舞刀,甘宁也起身舞双戟,幸亏
吕蒙舞刀、盾隔开两人,免除一场冲突。凌统是孙权仅次于吕蒙的爱将,史称「有
国士之风」;甘宁更是富有经验与思想的猛将,可惜他在《三国演义》38回中并不
逊于鲁肃的战略主张却常为人所忽略。
关于青龙偃月刀...
《三国演义》第一回,刘关张得到镔铁一千斤,关羽打造青龙偃月刀,自此展开宝
刀、宝马的传奇。青龙刀又有一奇名「冷艳锯」。虎牢关三战吕布有诗说道:「酣
战未能分胜败,阵前恼起关云长;青龙宝刀灿霜雪,鹦鹉战袍飞蛱蝶。」青龙刀与
赤兔马完全是关羽的辨识标记,连在乘雪破羌兵时,都安排了一段「只见云雾之中
,隐隐有一大将,面如重枣,眉若卧蚕,绿袍金铠,提青龙刀,骑赤兔马,手绰美
髯」的显圣情节。
其实偃月刀是在唐代才出现的兵器。到了宋朝龚圣与的〈宋江三十六人赞〉中写道
:「大刀关胜,岂云长孙?云长义勇,汝其后昆!」已经存在关羽用大刀的形象,
经过平话艺术人的塑造,也才酝酿出后来的青龙偃月形象。后来《水浒传》的大刀
关胜,就是根据关羽形象而来;史实中的关胜,只在《宋史?叛臣列传?刘豫》有提
到他是济南府骁将,而被刘豫杀害的一段短暂记载。《三国演义》还安排了一段关
兴从杀父仇人潘璋夺回青龙宝刀的情节,也是让读者们心理的缺憾得到满足的一种
笔法。
关于方天画戟...
就如赤兔马一样,方天画戟也可说是温侯吕布的辨识标记。最具代表性的情节,当
推射戟辕门一节了,这在《后汉书?吕布传》记载公元196年,袁术派纪灵攻打刘备
,吕布出兵劝和,「布谓灵曰:『玄德,布弟也,为诸君所困,故来救之。布性不
喜合斗,但喜解斗耳。』乃令军候植戟于营门,布弯弓顾曰:『诸君观布射戟小支
,中者当各解兵,不中可留决斗。』布即一发,正中戟支。灵等皆惊,言『将军天
威也』。明日复欢会,然后各罢。」
有诗称道:「虎斤弦响弓开处,雕羽翎飞箭到时。豹子尾摇穿画戟,雄兵十万脱征
衣。」其实吕布并非多么想保护刘备,而是为了要避免袁术从中取利,一种宣示性
的动作。画戟两侧的「月牙」还具有劈砍的作用,《三国演义》中吕布在虎牢关就
以此砍下武安国的一只手。而方天画戟在书中也不是吕布的专利,例如夏侯惇军的
钟绅,孙权军的宋谦、贾华,南征遇到的鄂焕,韩德的儿子韩琼等等。吕布最后的
下场是「洪水滔滔淹下邳,当年吕布受擒时。空如赤兔马千里,漫有方天戟一枝。
」说明了匹夫之勇并非万能,智能才能决定成败。
关于爪黄飞电...
《三国演义》第20回〈曹阿瞒许田打围 董国舅内阁受诏〉:「曹操骑爪黄飞电马
,引十万之众,与天子猎于许田。」是宝马「爪黄飞电」唯一登场的桥段。《三国
志?关羽传》注提到:「初,刘备在许,与曹公共猎。猎中,众散,羽劝备杀公,
备不从。及在夏口,飘飖江渚,羽怒曰:『往日猎中,若从羽言,可无今日之困。
』备曰:『是时亦为国家惜之耳;若天道辅正,安知此不为福邪!』」许田射猎故
事是有材料可循的。就像作者从《三国志?诸葛亮传》刘备访诸葛亮「凡三往,乃
见」短短的记载,能发挥出第37回〈刘玄德三顾草芦〉整整一回的三顾故事,这就
是文学家惊人的艺术创造力。
值得注意的是第42回,作者将关羽「怒曰」改写为「叹曰」。把刘备等人到达夏口
在长江边飘摇,关羽说这话时的义愤填膺,加以更改,这正是考量到后来的华容义
释,尽量减低两事之间的矛盾。在认识到史实人物的实际形象之余,我们也不禁对
艺术家在一字、一句的斟酌上表现出的细腻与执着,感到由衷的拜服。
关于的卢马...
《三国演义》第34回,刘备替刘表扫荡江夏叛将,赵云刺杀张武,夺得一匹千里马
;后来刘表称赞这匹骏马,刘备便赠送刘表。刘表的谋士蒯越劝他勿骑此马,相术
上称为「的卢」,乘者则妨主。《三国志?先主传》注有段故事,提到刘表「曾请
备宴会,蒯越﹑蔡瑁欲因会取备,备觉之,伪如厕,潜遁出。所乘马名的卢,骑的
卢走,至襄阳城西檀溪水中,溺不得出。备急曰:『的卢:今日厄矣,可努力!』
的卢乃一踊三丈,遂得过,乘浮渡河,中流而追者至,以表意谢之,曰:『何去之
速乎!』」
苏轼一篇古风提到跃马檀溪故事:「耳畔但闻千骑走,波中忽见双龙飞。西川独霸
真英主,坐上龙驹两相遇。」简单的素材,却能藉以体现刘备之于刘表、蒯越等人
的非凡见识,并带出伊籍、徐庶两位辅臣,这就是艺术家的妙笔生花。也有说法以
为刘备与庞统换乘的坐骑就是的卢,也符合「妨主」之相;不过若真如此,那么的
卢一定不像赤兔这般「无半根杂毛」浑身纯白,不然蒯越看到的「额边白点」又要
如何解释呢。
关于绝影...
《三国志?张绣传》记载,公元197年,建忠将军张绣归降曹操。曹操收张绣的婶娘
作为妻妾,张绣感到难堪,曹操得知,秘密计划杀害张绣,结果计划泄漏,张绣挥
军袭击曹操,曹操逃亡。《三国演义》在第16回这段情节中,曹操所乘一匹坐骑,
后来在第18回还被祭祀的无名「大宛良马」,在《三国志?武帝纪》注引《魏书》
的记载是:「公所乘马名绝影,为流矢所中,伤颊及足,并中公右臂。」绝影若真
的是大宛马,则称为宝马绝不为过,因为是汉武帝特别派出贰师将军李广利出兵夺
取,让乌孙马改名「西极」而独占「天马」之名的汗血马。
曹丕《典论?自叙》提到,由于他八岁就学骑马,在这次事件「时余年十岁,乘马
得脱。」有可能让曹丕留下很深刻的可怕回忆。同样也在这次事件中,曹操永远地
失去了出身孝廉,本来最可能成为魏国太子、开国皇帝的长子曹昂。《三国志?武
帝纪》注记载:「昂不能骑,进马于公,公故免,而昂遇害。」也因此,曹操的元
配丁夫人伤心欲绝,终于与曹操离异。
关于赤兔马...
范晔的《后汉书?吕布传》提到:「(吕)布常御良马,号曰赤菟,能驰城飞堑。
」这个赤菟就是《三国志?吕布传》注中,较为人们熟知的「赤兔」马。兔字,与
动如脱兔意思相近,指「驰城飞堑」的高超能力;赤字自然是指毛色,而从浑身火
赤来看,也不无可能是有「天马」称号的汗血马种。赤兔一登场便自不凡:「奔腾
千里荡尘埃,渡水登山紫雾开。掣断丝缰摇玉辔,火龙飞下九天来。」三战吕布中
的慑人声势:「龙驹跳踏起大风,画戟荧煌射秋水。」「顿断绒绦走赤兔,翻身飞
上虎牢关。」
史料中只在公元193年吕布投靠袁绍时,才有明确记载的千里马赤兔,由于在《三
国演义》曹操又将其转赠给了关羽,得到了永久的艺术生命。从此赤兔与青龙刀仿
佛成为关羽的辨识标记,五关斩将的义薄云天:「挂印封金辞汉相,寻兄遥望道徒
远。马骑赤兔行千里,刀偃青龙出五关。」玉泉显圣的万古昭然:「赤面秉赤心,
骑赤兔追风,驰驱时无忘赤帝。青灯观青史,仗青龙偃月,隐微处不愧青天。」
关于青囊书...
《三国志?华佗传》:「传付许狱,考验首服。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县
,宜含宥之。』太祖曰:『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遂考竟佗。佗临死,出一
卷书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强,索火烧之。佗死后,
太祖头风未除。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
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及后爱子仓舒病因,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
强死也。』」这是华佗的最后结局。其中烧掉的那卷医书,《三国演义》称为青囊
书。
汉末另一位有名的医师,是汉太医令吉本,不过他主要不是因医术成名,而是公元
218年,吉本与少府耿纪等在许都起事兵败之事。太医令是少府底下,与尚书令一
样俸禄六百石的正规官员。但《三国志?武帝纪》「汉太医令吉本与少府耿纪、司
直韦晃等反」,将下属吉本写在前,透露吉本具有领导身份;大书「汉」太医令更
带言外之意,难怪《三国演义》改编到第23回,吉平轰轰烈烈的故事,也可说是其
来有自了。
关于孟德新书...
《三国志?武帝纪》注引《魏书》记载:「太祖自统御海内,芟夷群丑,其行军用
师,大较依孙、吴之法,而因事设奇,谲敌制胜,变化如神。自作兵书十万余言,
诸将征伐,皆以新书从事。」这里的新书就是《孟德新书》。《三国志?先主传》
注提到出使诣见曹操的张松,「松为人短小,放荡不治节操,然识达精果,有才干
。刘璋遣诣曹公,曹公不甚礼;公主簿杨修深器之,白公辟松,公不纳。修以公所
撰兵书示松,松宴饮之间一看便暗诵。修以此益异之。」这里的兵书也就是《孟德
新书》。
在《隋书?经籍志》提到,其它曹操所撰或至少托名曹操所作的兵书,就有《太公
阴谋》解三卷、《续孙子兵法》二卷、《兵书接要》十卷,以及曹操与他的掾属王
凌合着的集解《孙子兵法》一卷。杜牧注《孙子》序说:「孙武之书,大略用仁义
使机权,曹公所注解,十不释一,盖惜其所得自为新书耳。」由于未能突破《孙子
》的格局,后人以读《孙子》为足,《孟德新书》早已佚失,只能从十家《孙子》
会注中曹操的部分来研究他的军事思想。
关于六韬...
《六韬》,是后人伪托公元前12世纪末的吕望所作。共有六卷,分别是《霸典》,
「文论」,讨论政治作战的大原则;《文师》,「武论」,讨论政略;《龙韬》,
「主将」,讨论军事战略学;《虎韬》,「偏裨」,讨论军事战术学;《豹韬》,
「校尉」,讨论特种地形的战术;《犬韬》,「司马」,讨论特种战术。《六韬》
虽是伪作,但早已相当风行,刘备的遗诏就告诉刘禅要读诸子、《汉书》、《礼记
》、《商君书》与《六韬》;孙权也要吕蒙急读《孙子》、《左传》、《国语》、
三史(《史记》、《汉书》、《东观汉记》)与《六韬》。
吕望,本名尚,字子牙,也就是后人熟知的姜太公。他协助文王立定脚跟,并辅佐
武王在牧野击败商纣军,建立周朝。公元760年,吕尚被尊为武成王,祭祀大典比
照文庙的文宣王孔子,并以十哲陪侍配飨,这武庙十哲是:春秋时代吴国的孙武、
齐国的司马穰苴,战国时代魏国的吴起、燕国的乐毅、秦国的白起,西汉的张良、
韩信,蜀汉的诸葛亮,唐的李靖、李世绩,而以太公望为武庙主祀。
关于孙子...
中国兵圣孙子,名武,是公元前六世纪人。他辅佐小小的吴国,在公元前506年攻
陷强楚郢都。着有《孙子》兵法十三篇,是历代名将的圭臬,正如《武备志》作者
茅元仪所说:「孙子以前的兵学,《孙子》中包罗无遗;孙子以后的兵学家,都无
法超越《孙子》的范畴。」
以色列战略家克里费德说:「在所有一切的战争研究著作中,孙子是最好,而克劳
塞维兹则屈居第二。」李德哈特写道:「孙子的《战争艺术》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兵
书,但其内容的渊博和了解的深入是无人能及,那可以称之为有关战争指导的智能
精华。过去所有一切的军事思想家之中,只有克劳塞维兹可以与其比较,但即令如
此,他也还是比孙子过时,有一部分更是陈旧,尽管他的书是在两千多年以后才写
的。孙子有较清晰的眼光,较深远的见识和永恒的新意。」克劳塞维兹与李德哈特
是西方战略思想史中首屈一指的两位现代战略大师,所以正如战略家柯林士在《大
战略》的代导言提及《孙子》时说道:「今天尚无一人对于战略的相互关系、考虑
和限制等,能够有比较深入的认识」。《孙子》是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财产。
关于黄石天书...
《史记?留侯世家》记载,张良遇到黄石老人「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
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
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这就是黄石天书,
也被称为《三略》;不过从史书中来看,与《六韬》不同的是,「三略」这个名字
在三国时代都没有被提过,也是后人伪托之作。
张良,字子房,后来被封为留侯。在战国时代他的祖父、父亲,总共担任了韩五任
国君的宰相。韩亡国,张良散尽家财募求力士刺杀秦王赢政,希望为韩报仇。公元
前218年,秦始皇东游,张良与力士在博浪沙,用一百二十斤的铁椎狙击秦始皇,
误中另一辆副车;秦始皇震怒,《史记?六国年表》记载「郡县大索十日」。这就
是文天祥〈正气歌〉中的「在秦张良椎」。张良隐姓埋名逃到下邳,才遇到黄石老
人。公元207年曹操大封功臣,隐然以张子房比荀攸;钟会也被称为司马昭的子房
。而最负盛名的,则莫过于曹操称荀彧「吾之子房也。」已经以汉高祖刘邦自居。
关于太平青领道...
《后汉书?襄楷列传》记载:「初,顺帝时,琅邪宫崇诣阙,上其师于吉于曲阳泉
水上所得神书百七十卷,皆缥白素朱介青首朱目,号太平清领书。其言以阴阳五行
为家,而多巫觋杂语。有司奏崇所上妖妄不经,乃收藏之。后张角颇有其书焉。」
虞溥《江表传》、虞喜《志林》、干宝《搜神记》都提到孙策杀于吉的故事,这也
是《三国演义》的取材所在;其中《志林》记载为「太平青领道」,也就是《三国
演义》所采用的名称。汉顺帝是二世纪30年代前后的人,当时于吉已是宫崇的师父
,算来于吉死时已是百岁左右的人瑞。前面的《襄楷列传》并透露了这一百七十卷
的太平青领书中,有不少流入张角的手上。
太平清领书,就是道教相传的《太平经》。其由来有的说法是青州北海郡人于吉,
在徐州琅邪郡的曲阳泉上遇到太上天仙,授神书一百七十卷;也有说法是于吉向幽
州辽东郡人帛和求医,帛和授素书二卷,于吉病愈,才推演此书成一百七十卷。再
由弟子宫崇献入宫内。现存的是明英宗时的残本,再以其它经文校补,是哲学史与
思想史的重要资料。
关于太平要术天书...
《三国演义》第一回:「张角本是个不第秀才,因入山采药,遇一老人,碧眼童颜
,手执藜杖,唤角至一洞中,以天书三卷授之,曰:『此名太平要术。汝得之,当
代天宣化,普救世人。若萌异心,必获恶报。』角拜问姓名。老人曰:『吾乃南华
老仙也。』言讫,化阵清风而去。角得此书,晓夜攻习,能呼风唤雨」,这就是「
太平要术天书」的设定。黄巾变民缺乏组织力,不到一年内,最高首领张角三兄弟
相继死亡,然而余波荡漾十几年,并使四百年的汉朝倾覆。
带给黄巾变民决定性伤害的三位名将,是北中郎将卢植、右中郎将朱隽、左中郎将
皇甫嵩;皇甫嵩与朱隽更因功分别拜为左、右车骑将军。后来他们都在汉末大乱中
抑郁以终,实在是时不我予。值得一提的是故事中张角遇到的南华仙人,其实竟是
指道家的代表人物庄周;虽一些纯哲学家对此不以为然,不过道教要尊庄周为南华
真人也无从干涉起。在唐?西华法师成玄英的〈《庄子》序〉提到:「夫庄子者..
.其人姓庄,名周,字子休,生宋国睢阳蒙县,师长桑公子,受号南华仙人。」
关于遁甲天书...
《三国演义》第68回〈左慈掷杯戏曹操〉中,左慈说:「贫道于西川嘉陵峨嵋山中
,学道三十年,忽闻石壁中有声呼我之名;及视,则又不见。如此者数日,忽有天
雷震碎石壁,得天书三卷,名曰『遁甲天书』。上卷名『天遁』,中卷名『地遁』
,下卷名『人遁』。天遁能腾云跨风,飞升太虚;地遁能穿山透石;人遁能云游四
海,藏形变身,飞剑掷刀,取人首级。」
小说中的左慈神通广大,史书里的左慈也不遑多让,曹丕《典论》中就提到:「颍
川郄俭能辟谷,饵伏苓,甘陵甘始名善行气,老有少容,庐江左慈知补导之术,并
为军吏。初,俭至之所,伏苓价暴贵数倍。议郎安平李覃学其辟谷,食伏苓,饮寒
水,水寒中泄利,殆至殒命。后始来,众人无不鸱视狼顾,呼吸吐纳。军祭酒弘农
董芬为之过差,气闭不通,良久乃苏。左慈到,又竞受其补导之术。至寺人严峻往
从问受,奄竖真无事于斯术也。人之逐声,乃至于是。」《后汉书?左慈列传》更
记下了左慈钓鱼、得姜、人同形、羊说话的故事,也就是《三国演义》的取材所在
。
关于兵法二十四篇...
《三国演义》第104回〈陨大星汉丞相归天〉中,姜维入帐,直至孔明榻前问安。
孔明曰:「吾本欲想忠尽力,恢复中原,重兴汉室;奈天意如此,吾旦夕将死。吾
平生所学,已著书二十四篇,计十万四千一百一十二字,内有八务、七戒、六恐、
五惧之法。吾遍观诸将,无人可授,独汝可传我书。切勿轻忽!」维哭拜而受。这
就是《兵法二十四篇》的由来
而所谓的《兵法二十四篇》是指《诸葛氏集》,其目录分别为第一篇「牧」、第二
篇「权制」、第三篇「南征」、第四篇「北出」、第五篇「计算」、第六篇「训厉
」、第七篇「综核上」、第八篇「综核下」、第九篇「杂言上」、第十篇「杂言下
」、第十一篇「贵和」、第十二篇「兵要」、第十三篇「传运」、第十四篇「与孙
权书」、第十五篇「与诸葛瑾书」、第十六篇「与孟达书」、第十七篇「废李平」
、第十八篇「法检上」、第十九篇「法检下」、第二十篇「科令上」、第二十一篇
「科令下」、第二十二篇「军令上」、第二十三篇「军令中」、第二十四篇「军令
下」等二十四篇,凡十万四千一百一十二字。
诸葛亮一生的文集、兵法、政治等思想全都收录在《诸葛氏集》中,虽然现在几乎
失传了,但其为人高风亮杰,与治国用兵的才能足以堪称为后世典范。
关于传国玉玺...
同好们可能较熟悉孙坚握有传国玉玺而死于非命,孙策放弃传国玉玺而开创基业,
其实传国玉玺的来头不小,可上溯到公元前3世纪后半的秦朝,代代相传,天下异
姓起义而国玺不变,直到五代后唐末帝怀玺自焚,共超过一千一百多年。
或许大家没有注意过,传国玉玺是由和氏璧所制,也就是负荆请罪故事主角之一的
赵国上卿蔺相如,出使秦国而「完璧归赵」的那块和氏璧。和氏璧的由来有个悲惨
的故事,楚国人卞和在荆山发现这块璞玉,先献给楚怀王,怀王询问乐正子,乐正
子说这只是普通石头不是玉,怀王命人砍断卞和的右脚。怀王死后,卞和又献给怀
王的儿子楚平王,平王再问得到答案仍说这只是石头不是玉,平王命人再砍断卞和
的左脚。平王死后,卞和希望再献,又怕再受到冤屈,抱着璞玉在荆山郊野,日以
继夜,哭泣出血。楚成王让玉匠雕琢,果然得到宝玉。卞和的眼光不仅终于获得千
年的肯定,更留名青史,在《三国志?钟繇传》注、《晋书?刑法志》等处与太史公
司马迁相提并论,阐述他们的冤屈与肉刑的不人道。
关于吴子兵法...
古兵书之一。战国卫吴起着。分为说国、料敌、治兵、论将、变化、励士六篇。《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可得知在春秋战国时期,与孙武齐名的大兵法家是卫国人
吴起。吴起少时向曾子学习,为了贪求名利,不惜杀妻、叛师,虽然在官场中并不
得意;但在战场上吴起擅长带兵,他当将领时,与阶级最低的士兵穿同样的衣物,
吃同样的饮食;睡觉的时候不设席,行进的时候不骑马,平日亲自背负粮食,与士
卒共分劳役。甚至有士兵长了脓疮,也亲自为他吸去毒脓。
可惜的是,吴起毕竟只善于实行上对下的领导统御,却不善于下对上的逢迎吹捧。
因此侍奉过鲁、魏、楚等国,由于使兵纵横于天下,引起各国贵戚的恐慌,故当楚
悼王过逝时,吴起遭乱箭射杀而亡。
在《三国演义》诸葛亮三气周瑜中,讽刺周瑜发兵取益州的行径,「今劳师远征,
转运万里,欲收全功,虽吴起不能定其规,孙武不能善其后也。」周瑜立刻昏绝。
徐徐又醒,仰天长叹曰:「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而亡。
--
君灌版之头,
我灌版之尾.
对面不相识,
同灌一江水.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libserver-bak.hit.ed]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8.99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