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uInfo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Alee (神雕大侠), 信区: EduInfo
标 题: 新西伯利亚大学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04月27日09:22:41 星期天), 站内信件
议。新大作为前苏联科学院西伯利亚总分院(以下简称总分院)的组成部分,拟建造1,
200人住的学生宿舍和96套教师住房。1959年5月前苏联高等和中等专业教育部颁布了该
年9月1日新大开学的命令,韦夸就任校长。同年9月新大开学,一年级学生有310人,同
时还有50名二年级学生,他们是从国内其它高等院校转来的。这时新大只有一个系即自
然科学系,数学物理学副博士索洛诺乌茨任系主任。该系设5个专业:数学、物理学、力
学、化学、地质学。
新大的办学宗旨很明确,就是培养数学、信息学和计算机技术、力学、物理学、化
学、生物学、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经济控制论、历史、哲学、社会学领域
的专门研究人员。毕业生面向科学院各研究所、计算机中心、国民经济各研究部门的研
究室以及高等院校。30年来,毕业于新大的名类专家计12.5万名,其中副博士2.5万人,
博士100人,有8人当选为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
新大的教学原则,就是该校的每一个学生必须参加分院各研究所的科研实践。学生
有机会参加分院举办的各种讲习班和学术会议、熟知最新科研成果,了解近期内的一些
重大理论问题。
分院的新西伯利亚学术中心包括:自动化技术和电测学研究所,生物有机化学研究
所,计算数学与信息学联合研究所,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和矿物学联合研究所,矿物学
和岩类学研究所,历史学、语文学和哲学联合研究所等51个科研机构,1个计算中心,7
0多个试验站,与这些科研机构相应,新大设有力学数学系、物理系、自然科学系、地质
地球物理学系、经济系和人文学系等系。
可以这样说,新大是分院的结晶。西伯利亚“科学之父”拉夫连季耶夫、赫里斯季
安诺维奇、索博列夫、韦夸(新大首任校长)等人认为,在创办新大时必须考虑作为一
所国家高等学校所具备的良好条件,所以到西伯利亚来的许多科学家都具有丰富的教学
经验,他们还以莫斯科技术物理研究所为教学模式,学生在头三年接受传统教育,后三
年主要在各研究所实习。当时的新大,非常适合于实行这种教育,因为在多尔戈普鲁德
内不仅有物理中心,而且在科学城里还有科学院的许多研究所。
至1990年,新大已与国外10所大学确立了校际直接联系,它们是中国的大连大学、
德国的奥尔登堡大学、美国的斯坦福大学和明尼苏达大学、古巴的核科学和工艺研究所
。每年约有200名外国人来新大进修学习和从事科研工作,新大也有这么多的教师出国进
修和从事科研工作。此外,每年约有40个外国代表团访问新大。近年来,新大计划增派
学生去美国、日本、中国、德国几所主要大学进修学习。
科研部的主要科研工作包括:1.教学与科研的强化与自动化问题;2.物理学、数学
、自然科学、经济学和社会科学中的计算机试验的数学方法和模拟方法;3.国民经济、
科学和保健所需的测量仪器;4.材料制作新工艺的物理化学基础,包括微电子技术的物
理化学基础,以及微电子和声电子的工艺和仪器设备的研究;5.激光及其在科学技术中
的运用;6.大气的物理过程及其性质;7.在不平衡反应的多形态的气流中以及与材料表
面相互作用情况下的水气动力学问题和热交换问题;8.与矿物学和含石油天然气问题有
关的地壳物质结构研究;9.工业信息;10.社会经济和工业管理机制的完善问题;11.西
伯利亚史。
上述科研工作都取得了重大成就,其中较重要的科研成果是:对新一代电子计算机
的研究,科研和信息收集和处理的自动化系统的建立;新型技术设备的制造,其中有32
位数的微电子计算机“KPOHOC”;激光光谱分析仪的研制;臭氧层及悬空微尘的火箭探
测和气球探测方法和仪器的研究;天电参数测量方法及仪器的研究;大气过程的计算摸
拟;天电研究;计算方法及数学摸拟技术研究;提高人机智力交往水平的方法及器材的
研究;利用行星活化剂获取超薄细散粉末新技术的创立;印刷制版激光辅助技术的研究
;南西伯利亚中世纪考古问题研究;西伯利亚传统和当代文化问题等等研究。这些科研
成果大部分达到了世界水平。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3.52]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77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