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uInfo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lsila (临), 信区: EduInfo
标 题: 研究生的英语教学与语言素质的提高(zz)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hu Oct 27 21:13:11 2005), 转信
研究生的英语教学与语言素质的提高
作者: 刘邦凡| 2005-10-27| 来源:博客专栏
------------------------------------------------------------------------
--------
【内容提要】:研究生英语语言素质是研究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研究
生英语语言素质除遵循普遍的教学原则外,更应坚持实践原则、目标原则、方法论
原则、高层次原则及语言学习原则。外语语言教学必须注重它的工具性与交际性,
语言能力的全面性,以及语言教学的思想性与文化性。语言教学改革应从七方面着
手。
一
研究生语言素质是研究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和发展研究生科研素
质、超越素质、生存素质及其他素质的重要内驱力和基本保证。因为语言归根到底
是用来传递和交流信息、表达思想的工具。无论是母语还是外语作为一种精神性工
具是其他任何工具代替不了的。在世界逐渐“变小”的今天,掌握一种或几种外语
则是作为21世纪的高层次人才的研究生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必然要
求。
什么是语言素质呢?
语言素质(Language-competence)这一概念的界定目前虽还未形成统一的看法,但
可归为两大类:从狭义上讲的语言素质就是语言知识及其听说读写等的运用能力;
从广义上讲,语言素质则是指思维能力。
人们认为语言素质应由两大板块构成:
1语言再认与理解(recognition and comprehension of language)。包括语音能
力(如区分音位,准确发音,再现语调);词汇与语义能力(如辨别词形,理解词
义,区别同义词,同形词和同音词,辨别多义词,理解习语等);语法能力(如分
析词法,分辨词类,句子成分,句型,辩认搭配关系等)。
2语用素质(language performance)。包括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翻译能力、语言
交际能力、超越能力(即进一步的自学能力)。语言能力是说话人和听话人都可能
具有的潜在的语言知识;而语用能力(语言运用)则只能是语言知识的外化,同时
也只是语言运用的必要条件,而并非充分条件。因为众所周知,语言是人的理性认
识活动,并不是刺激-反应的单纯习惯或一一对应。从以上意义讲,我们所讲的“语
言素质”更强调语言运用的潜在能力,这种能力表现为能够说出、写出或理解从未
见过的合乎语法的语句或合乎逻辑的篇章或段落;能够辨别形式相同而实际语义不
同或表面形式不同而实际语义相似、相近的语句;能够以情感去感受语句传递的情
感;能通过思想去领会语句所体现的思想等等。总而言之,“语言素质”是理想的
听说读写最完美、最完备的相互默契。
一般而言,语言素质具有天赋性、抽象性、普遍性和能产性等基本特点,英语素质
也不例外。但由于英语对我们来讲毕竟是外语,此外,我们更应注意到英语素质还
具有过程性、文化性、思想性、超越性等特点。同时,语言素质表现在不同人身上
或同一人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时也有高低优劣的差异。在读研究生,绝大多数人
有十余年英语学习的经历,已具备了相当的英语知识基础,因此对他们而言,不单
是提高和发展英语知识的问题,而是提高其语言素质到一个新的水平、新的高度的
问题。
据调查分析,研究生的英语素质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存在不足或缺陷。
1)英语知识呈现零乱无序状态,没有形成整体的、动态的、开放的语音系统,即便
含有一些语言词汇或语法的有序的子语言系统,也呈现局部的封闭特性,小系统之
间缺乏动态的融合与联系,其整个语言知识结构是呆板的、封闭的,不易与外界新
的知识产生联接、共鸣和迁移,这主要是因为以往研究生所受的英语教学是把英语
支离破碎后进行传授的,而且对语用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
2)英语交际能力和运用技巧还囿于汉语设定的系统之内,没有形成跨文化的交际语
用系统,表现为语言能力不能与非语言能力相互融合,缺乏基本的英语文化能力和
相互交往能力,更没有深层次的认知能力,即对英语的认知仅停留在描写、再认的
层次,缺乏对英语的解释和评价能力;没有建立起对英语的直觉的情感和关系,缺
乏情景的投入和倾心,在语用交际失败时不能迅速采取补救方法和措施(如当说不
出一个词一句话时,不能迅速用近似语、相近句来代替),等等。显然,要弥补这
些缺陷或不足,只有紧紧把握英语教学中语言教学的本质才能从根本上加以突破,
才能更快更好地提高和发展研究生的英语素质。
二
提高研究生的英语语言素质与研究生英语教学及其改革紧密相联。目前,我国各地
高校所用的教材,课程设置,办学条件,学生的基础都是参差不齐的。
这就要求研究生教学改革和实施教学过程中务必遵循以下原则:
1)实践原则。
人们掌握外语作为交际工具的过程,是一个反复实践的过程,教学及其改革必须遵
循实践性原则,必须紧密联系实际,走实践、改革、再实践、再改革之路,以实际
(实践)为出发点和归宿点。
2)目标原则。
英语教育归根结底属于人文教育的范畴,它肩负传授人文知识及思想或人文精神,
提高受教育者(研究生)整体人文素质的任务。发展和提高研究生的人文素质应成
为我们教学改革和教学工作的总目标,而语言素质则是人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发展和提高研究生的语言素质,特别是在外语教学中提高其外语语言素质理应
成为我们教育、教学的直接目标。
3)方法论原则。
任何教学改革必须符合教学规律,遵循教学原则,尤其是教学方法的改革必须以因
材施教、因时因地制宜的教学原则为指导。
4)高层次原则。
研究生教育是高层次教育形式,与中小学教育、大学本专科教育是不同的,因而进
行研究生教学及改革时,要特别注意不能把研究生英语教育、教学等同于大学本专
科教育,更不能等同于中小学教育。如果说中小学教育教学是传授给学生基本的英
语知识,培养他们初步的英语运用能力,如果说大学本专科英语教育是扩大学生的
英语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发展他们的英语言素质,那么研究生教育、教学就必须把
研究生已掌握的英语知识提高到文化层次,以提高他们整体的英语言素质。
5)语言学习原则。
英语与汉语一样,都是一种语言,当然除以上原则外,那些适合于任何教育教学形
式的普遍原则,如方向性(思想性)原则,教与学相统一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
材施教、启发式、精讲多练原则等等同样是研究生外语教学及改革中必须遵守的。
三
把以上原则具体到外语教育教学活动中,以提高研究生的英语言素质,不仅是研究
生英语教学改革的重大课题和中心任务,而且也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
。
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认为外语语言教学必须注重它的工具性与交际性,语言
能力的全面性,以及语言教学的思想性与文化性,语言教学改革应从以下几方面着
手:
1.采取分班制。
为利于因材施教,使不同层次的研究生都能有提高,可在入学之初,根据他们的英
语基础实行分班教学。各班教材相同或不同均可,教学方法各有侧重,要求也有所
不同。这样有针对性的分程度进行教学有助于全面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
2.注重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
研究生英语教学的课程设置必须考虑研究生的实际需要和办学条件,教学内容和形
式要能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于不同程度的研究生,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形式应有所差别。比如第一学期所有研究生都开设听、说、读、写等综合性课程,
但要求和速度可不一样,内容也有所不同,即使使用同一教材,也可采用删减或增
添办法来解决教材的不适宜性。研究生阶段“译”不可忽视,要把翻译作为研究生
英语重要课程来考虑。第二学期可在基础较好的班级开设一些科技英语翻译课、专
业英语课、报刊选读,学术写作、英美科技、文化教育的最新发展介绍,以及英美
文学导读等。目的是拓宽他们的知识面,提高其英语语言的情感化、思想化和素质
化。
3.从硕士生英语教学角度看,听是教学手段,同时又是作为目的来培养的一种语言
能力。
提高研究生听的能力是提高研究生英语语言再认识与理解的突破。研究生与本专科
生相比,显然词汇量较大,比较熟悉语法知识和语言学习规律,具备一定的英语阅
读能力和初步的听说写译的能力,但大多数人的听力都较差。因此训练听力有助于
提高研究生的阅读能力。表现在:可提高对英语词汇句子的反应速度,可培养语言
感受以及用英语直接理解的能力,根据上下文推测词义的能力和习惯。加强听力训
练有助于提高写作能力,表现为:可提高对英文词句的再现能力或准备能力,可提
高拼写单词的准确性和速度。注重听力训练也有助于提高研究生的口语能力,为说
创造良好的条件,培养其语感听力,还有助于提高研究生的翻译能力,特别是口译
能力的提高。
4.加强翻译训练是提高研究生英语语用素质的突破口。
一方面,翻译能力和翻译技巧是研究生研究、学习、生活最有实效的素质之一,也
是他们超越自我不可缺少的工具。另一方面,无论是口译还是笔译的训练,对研究
生都大有益处:1)有利于克服母语对英语学习的干扰,使母语与英语默契结合,达
到二者相互理解顺理成章;2)翻译高于阅读又难于阅读,加强翻译训练,提高翻译
能力可直接促使阅读质量的提高;3)强化翻译练习可以弥补不少大学英语教学弱化
翻译的缺陷;4)加强翻译练习,有助于丰富英语和汉语语言文化背景知识,间接提
高研究生的文化素质;5)通过大量的翻译,有助于迅速提高研究生英语词汇和语法
水平,因为制约研究生英语言素质的关键因素就是词汇的“高原现象”;6)当今世
界,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教迅猛变革,翻译能力和翻译技巧,即翻译素质的
提高是研究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变革的主要条件;7)研究生尝试翻译的过程是融合自
己一切所学知识进行创造的过程,有助于自己创造才能的发挥。
5.加强英语阅读教学有利于培养研究生的英语思维素质。
阅读一方面是读者与听者双方参与的言语交际活动,另一方面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
实践。尤其是外语阅读,读者不仅单纯地接受书面语言符号,还要把这种语言符号
与以往的知识、经验及设想结合起来,追踪作者的思路,与之产生共鸣,积极运用
自己已掌握的东西去解释新信息、新内容,预测意义,作出推理判断以达到吸收并
消化新知识的目的,同时也要进行推敲、辨析,剔除谬误,弥补不足,激发并产生
一种新思想、新观点。总的说来,阅读实质上是一个思想过程,通过增加阅读训练
,挖掘研究生英语思想源泉,扩展其思维的广阔性,让他们在缺乏外语环境条件下
有身临其境之感,去感知具体的语言信息以引起阅读的兴趣、好奇心与求知欲。只
有这样才能激发研究生的思维动机,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阅读内容及习题应由
易到难,容量由小到大,层次分明,重点突出,逻辑严密,遵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如此才能把研究生英语思维空间分层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思维素质与文化素质
密切相关,英语阅读是外语文化的体验过程,只有让研究生在短时间内更多地了解
一些英语国家的社会、生活、经济、政治、历史、教育等信息,才能丰富和发展他
们的思维结构,把语言结构、词汇知识、背景材料三者结合起来,促进他们直觉语
言符号的意义的能力,把英语思维网络与汉语思维网络最优化地沟通起来,从整体
阅读带动细节理解,紧紧抓住主题句、中心,以点带面,深化思维模式。
6.以文化教学促进语言教学,丰富研究生的英语文化素质。
语言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呈现与体载形式。不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就无法真正学好
该民族的语言。事实上,语言教学不可能离开语言的文化教学,即使是最平常的日
常用语的教学中,也有许多文化教学的成分。因此,研究生英语教学要从英语国家
的文化(这不是一个广义概念)着手,力求提高研究生对英语国家的文化理解和比
较,以增强他们的英语语言素质。
7.提供更多的英语实践机会。
丰富研究生的英语课外活动,把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结合起来,力求使英语最大限
度地变成他们学习、研究及生活的工具,使他们在自觉的英语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
的英语素质。
四
为了能使以上教学措施或改革得以实现,使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言素
质,我们还必须从教学思维和教学方法上大胆进行改革。
具体讲,就是要着重把握住以下几点:
1)课堂讲解从翻译内容为主转向分析语言为主。
以往把课文的翻译当成了教学的重难点,整个教学过程围绕课文内容的翻译而展开
,却忽视了对课文语言词句和语言文化的分析,此种状况必须扭转,应以后者为侧
重点。
2)以理解与再认语言为主转向运用语言为主。
尽管理解与再认语言都是语言教学的基本目的,而且二者紧密联系相辅相成,但语
言教学的最终目的还在于语言的运用,这就决定了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为提高语言
素质的重点。
3)把分析语言内容与分析语言形式紧密结合,树立借助语言形式去探究语言内容的
观念。
语义内容和语言形式是语言的两个相互依存的基本属性,前者指语言所蕴含的意义
,即语义,后者指语音、语素及语气单位的外在形式(包括词汇形式、语法形式和
体裁)。4)把目标教学与随意教学结合起来。语言教学具体到每一学期每一课时,
每一篇章,都应有相应的教学目标,否则,目标不明,主次不分,用相同的时间、
过程和标准去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只会使教学失败;当然,强调有目标地进行教
学,并不反对在教学过程中灵活机动地根据学生的要求和疑难,进行某些方面的教
学弥补。近年来,在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中,一些人把二者对立起来,要么一昧强
调目标,要么过度“随意”。甚至有的把“讨论式”、“发言式”扩展为“放羊式
”的趋势。事实上,二者是相互促进的,并不排斥。
5)把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结合起来。
语言的习得与再认,是一个反复训练与强化的过程,语言素质的发展更是点滴汇集
、层层推进、滚雪球式的动态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就决定了某一教学目标必
须与许多次的教学过程结合起来,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而是
一对几的关系。
6)对学生进行某一语言能力(如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和某些语言知识的巩固时
,要从无意训练为主转向有意训练为主,要从训练结果为主转向训练过程为主,要
从单一训练为主转向组合训练为主。
参考文献
[1] 顾钢.论翻译在研究生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6,(3)
.
[2] 尹德谟.研究生英语教学法改革初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6,(5).
[3] 张连仲.英语教学中语言与文化的关系[J].课程·教材·教法,1997,(5).
[4] 叶永庆.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改进英语阅读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1997
,(5)
[5] 顾钢.论研究生英语教学的基本原则[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2,(4).
[6] 田书桐.听力训练在研究生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1990,(3).
[7] 汪潮.试论语言文字训练的嬗变[J].教育科学,1998,(1).
(已经在《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0年(第1卷)第4期发表)
--
存在即合理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9.217.250.97]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5.24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