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uInfo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lsila (临●又开始忙了), 信区: EduInfo
标  题: 细数研究生教育怪现状 质量滑坡该谁买单(zz)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hu Nov 17 18:29:17 2005), 转信


细数研究生教育怪现状 质量滑坡该谁买单

作者: | 2005-11-16| 来源:博客教育综合

------------------------------------------------------------------------
--------

【内容提要】:根据现代大学的教学、科研、服务社会三大功能,上海交通大学高
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长杨颉率领的课题组在对教育部直属的71所高校的教学质量、科
研质量和服务社会质量进行分析后认为,我国重点大学的发展存在以量代质的现象
,政策中存在重物轻人的倾向,重点大学的研究生质量令人担忧。

  在日前召开的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2005年度学术年会上,
研究生“批量生产”所造成的质量滑坡,成为与会者讨论的热点……担忧――重点
大学研究生质量大滑坡 

  根据现代大学的教学、科研、服务社会三大功能,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
所副所长杨颉率领的课题组在对教育部直属的71所高校的教学质量、科研质量和服
务社会质量进行分析后认为,我国重点大学的发展存在以量代质的现象,政策中存
在重物轻人的倾向,重点大学的研究生质量令人担忧。

  数据表明,从2000年至2004年间,重点大学的本科招生增长较为平稳,专科生
规模快速萎缩,而研究生扩招速度明显偏快:博士生的年均增长率为19.5%,硕士
生更是达到23.1%。在对教师教学负担的调查中发现,重点大学的教师平均教学负
担提高较快。与2000年相比,2004年本专科生的师生比率增长了28.6%,硕士生的
导师比率直线上涨了102%。2000年,平均一个导师带3.8个研究生,到2004年,平
均一个导师要带7.7个研究生。在教学实验环节,本科生教学实验时间增加39%,
而研究生教学实验时间则同比下降了38%。 

细数――研究生教育五大怪现状 

  ※ 培养方式本科化 当前研究生的课程采取大班形式,仍然沿用本科的那一套
“教师上面讲 ,学生下面记”的填鸭式教育模式,创新、思考的能力未见进步,做
笔记的功力倒有所增长。而且更为奇怪的是,授课内容竟然有些还停留在本科阶段
,真不知道是老师的悲哀,还是学生的悲哀?

  ※ 导师制虚名化 现在大学里研究生导师每一届要指导三四个学生,甚至更多
,以现阶段的两年半学制为例,则每个导师需要指导十几个学生。导师有时间和精
力指导如此多的学生吗?所以就出现另一个“怪现象”,学生和导师经常数月甚至
半年不见面,交流就更不用提了,只有到节日的时候,学生才有机会识得导师的“
庐山真面目”,而且还是“犹抱琵琶半遮面”,三言两语各自散去,导师的作用已
然失去。

  ※ 科研成果指标化 目前各个高校基本上都明文规定,研究生期间必须发表一
定数量的科研成果,且这种科研成果还与学生能否毕业挂钩。于是,学生为了能够
顺利毕业,想方设法、东拼西凑搞出一定数量的“科研成果”,而且还要自己花钱
发表。最终结果可想而知,各种“垃圾”文章充斥着我们的眼睛,理论的发展没有
看到,看到的只是各种濒临倒闭的杂志焕发出“勃勃生机”。

  ※ 毕业论文形式化 目前研究生毕业设计(论文)形式化,内容不再重要,无实
质内容可以,无创新点也可以,只要有“成果”的形式存在就可以。毕业设计(论文
)答辩更是形式主义的集中体现,老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完成了这场作秀,演出如此精
彩,以至于事后仍回味无穷。

  ※ 毕业学生标准化 毕业研究生作为学校向社会提供的“产品”,呈现的是标
准化的现象——接受相同的填鸭式教育,具有同样的科研能力(成果),拥有同等的
毕业设计(论文),握有一样的研究生学历,何其标准化的产品呀(也许所不同的只是
与生俱来的个体差异)! 

悲哀――研究生遭遇“集体贬值” 

就业第一,学术靠边 学生出题,导师卡壳 

  由于不少研究生抱着单纯的就业目的参加考试,学术功底十分薄弱,一些学生
甚至无法独立完成毕业论文,目的非常功利,弥漫着浮躁、浅近、轻飘的学风,研
究风气淡薄,思考能力下降,缺乏真才实学,把研究生学历当做“敲门砖”,只求
找一个好工作,精力没有放在学习和科研上。 

  “现在的研究生包括理科的研究生普遍比较注重实际,多数是哪儿钱多去哪儿
。这些年来为什么各学科难以出现出类拔萃的人才?缺乏志向和做学问的兴趣是其
中重要的原因。”哲学家任继愈先生不无担心地说。

   “有水平的没时间,有时间的却没水平”,导师水平的参差也造成了研究生质
量的摇摆。在导师的选拔上,往往是“内部消化”,有的教师缺乏带研究生经验,
有的甚至不具备带研究生的资格。 

  “矮子里拔将军,越拔越矮”,显然,研究生扩招带来的是导师数量的减少,
而导师少的另一结果是“赶鸭子上架”,甚至还会出现学生出题,把导师难住的情
形。研究生导师考核制度不完善,地方院校的一些教师缺乏国际交流的机会,很难
接触到国际学术研究的前沿。

 

本硕连读,师徒一块 官商傍学,把经念歪 

  在很多专业和系科,“近亲繁殖”严重,从教授到副教授,从博导到助教,从
学科带头人到普通教员,几乎清一色的都是本校毕业留下来的,不少是本硕连读。
教授留自己的弟子在身边,等弟子做了教授、博导,又留自己的弟子在身边,全系
教师大多皆可唤作“师兄”、“师徒”。在这种温和而缺乏生气的局面中,在校学
生无从接受其他门派学术观点的启发,所学者少,所见者寡,视野不开阔,思路打
不开,陷入恶性循环。   如今教育水平提高,硕士、博士越来越多,但其中鱼龙
混杂,良莠不齐,有正牌的,有冒牌的,有高含金量的,也有滥竽充数的。毋庸置
疑,如今少数从政或经商的在职研究生的“滥竽充数”,没有上几天课,却能够获
得文凭,也使这一精英化教育面临挑战。“研究生班”的疏于管理甚至成了研究生
的“害群之马”,有人甚至还据此提出了“文凭泡沫”的说法。 

抄袭不怪,网开一面 廉价劳力,“老板”用滥 

  目前对研究生培养的管理办法过于量化,如一个文科博士生在读书期间要求在
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篇,毕业论文要求在10万字左右,这些硬性的规定令学生无法潜
下心来真正研究问题,甚至造成了论文抄袭,或者找“枪手”写作的现象。 

  有人这样告诉笔者,有的学生在论文写作中会有编造数据,抄袭剽窃他人成果
等现象,导师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为其提供方便。有些导师忙于行政或
个人事务,对研究生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或是碍于师生情面和熟人关系,或“菩
萨心肠”,不忍心让自己的学生“受苦”,在论文答辩时只好为学生提供方便,一
路开绿灯。

   据了解,几乎所有研究生都要为导师干活,这在理工科专业犹甚。为了完成导
师交代的项目,研究生需要付出相当多的精力,这成为研究生在校期间最大的压力
来源。 

  在研究生中,导师一般被称为“老板”。“研究生是廉价劳动力。”毕业于北
京某理工院校一位李姓研究生说。这位研究生就曾经花费半年的时间全权负责“老
板”交代的一个项目,所得的报酬大约在300-1000元左右。他曾经连续在实验室熬
过好几个通宵:“最痛苦的是我明明知道这东西与我的专业无关,可我还要早出晚
归,那种心情很复杂。”而他这样的经历还在各个学校不断上演。

 

三十个学生,一个导师 质量滑坡,培养制度难适应 

  “以前是一位导师指导两三名研究生,现在是一位导师指导二三十名研究生,
科研水平和论文质量的下滑趋势迫切需要引起重视。”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历
史学教授唐凌说。 

  李政道也曾说:研究生的培养,从根本上应采取“一对一”的模式。中国人民
大学教授顾海兵认为,目前研究生很多几乎是处于“放羊”状态:“师生之间一两
个星期见一面,而有的要一两个月甚至半年才能上一次课。有的导师忙于自己‘赚
外快’和‘做学问’,无暇顾及研究生的学习情况,有的甚至导师学生‘老死不相
往来’。”

   在很多研究学者眼里,研究生质量开始逐渐得到重视。从表面上看,如师资、
教学设施、科研设备等等还没有跟上招生规模,似乎是主要原因。实际上,导师质
量的高低是决定研究生质量的关键因素。而从根本上说,是现行的研究生培养制度
已经无法适应社会亟需大量研究生学位的现实。 

  此外,缺乏激励机制和监管机制,教师创新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一些教
师对待上课态度随意,课堂内容陈旧,专业课的考虑和评分随意性也很大,缺乏规
范。据了解,由于清华北大研究生基数已经很大,为了保证质量,清华北大今年都
不扩招。

 

思考――谁该为研究生质量滑坡买单 

 博客专栏作家:我国的研究生教育:问题与对策

(一)课程安排的随意性(二)师生关系恶化(三)科研训练匮乏(四)考核评价
失范

(一)加强研究生教学管理的制度化与规范化(二)加强研究生导师的学术自律(
三)完善研究生导师遴选制度(四)健全研究生考评机制

------------------------------------------------------------------------
--------

 教育频道网友:研究生绝不能“批量生产”

  一般来说,博士、硕士的水平应该比学士、专科生高一些,因为他们是优选出
来的,经过了严格的考试,又经过了两三年的学习,可事实是,有相当一部分博士
、硕士的水平并未达到应有的水平,有些甚至还不如本科生、专科生。要清醒地看
到,研究生招生幅度增长的太大,速度太快,就像在搞 “大跃进”;教学实验的时
间那么少,教学安排那么粗,就像“萝卜快了不洗泥”;导师带的研究生那么多,
顾此失彼,不堪重负,只好又搞“一窝蜂”。这种种弊端,势必造成研究生质量的
严重滑坡。

  当然,有人也许会说,没有相当的数量就没有相当的质量,学生有攻博、攻硕
的需求,大学就应有招博、招硕的市场。笔者以为,这些看法失之于偏颇。数量应
该是保证质量的数量,否则,“博士一礼堂,硕士一操场”又有什么意义。本科生
、专科生当然有更上层楼的需求,但要实事求是,学生要量力而行,大学更要量力
而行。要知道,“小马”拉不动“大车”, “萝卜”快了也要“洗泥”,研究生绝
不能“批量生产”。要说大学的政绩,有数量、有经济效益当然是政绩,但质量和
社会效益更是政绩;既有数量又有质量,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社会效益,把质量和社
会效益放在首位的大学,才是名副其实的好大学,否则,就是“吹牛大学”、“泡
沫大学”。从质和量的关系来看,对于一所大学,关键是质,而不是量,并非越大
越好、越多越好,而是越精越好……>>>

  

  相关新闻:北大校长批判考研制度 不能培养仅会考试学生 

       傲慢还是偏见 考上北大研究生与范进中举何异 

       研究生初试将做重大调整 导师不得拒招研究生 

       “导师不得拒收研究生”也许太过极端 


--
一切恩爱会,无常难得久。
生世多畏惧,命危于晨露。
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
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9.217.250.97]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50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