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uInfo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Alee (爱生活,爱工大,爱丁香), 信区: EduInfo
标  题: 顺应一流大学跨学科研究趋势 清华改革科研体制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4年01月01日11:39:32 星期四), 站内信件

关闭】
  在本学期即将结束之际,清华大学科学技术处随之成为清华园内的一个历史名词。
在没有任何张扬的情况下,科研院全新登场,将取科研处而代之。
  “问题的实质不在名称。”清华大学副校长龚克今天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在
他看来,更重要的是科研一线组织体制和管理机制的变化。
  清华希望通过改革实现这样两个目标:一是融合相关学科的力量,组建多支多学科
集成的攻关团队,如信息科学技术研究院;二是在重要学科领域搭建若干个科技平台,
这些平台不仅是仪器、设备、房间等物质条件,更重要的是有一支高水平的实验支撑队
伍,成为不同学科的交叉点。
  世界上一流的研究型大学都把发展“交叉学科”和促进“学科交叉”放在重要位置
。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种形式的“交叉中心”成为一流研究型大学的发展亮点
。有权威人士分析,清华此举是顺应世界一流大学跨学科研究和跨系研究趋势的重要举
措。
  国内高校现行科研体制存在的一些弊端,已经严重束缚了科技创新。有教育界资深
人士将其形象地概括为:首先是单一的科研组织形式,既不适应集成攻关的要求,也不
适应前瞻性自由探索的需要;其次是单一的评价激励机制,不适应建设一支由科研、技
术和管理人员组成的团队及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并促进协同合作的需求;第三是单一的运
行管理模式,不适应多样化的科技活动特别是科技工作任务和环境变化的需求。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以清华为例指出,在科研组织方面,清华已
经建立了不少的国家级、校级、院(系)级、跨学科和二级学科专业级的研究机构,但
是到目前为止,除少数单位以外,清华的科研活动的基本单元仍然是由少至1名教师,多
至几名教师组成的科研组。顾秉林认为,科研组这种组织形式在充分调动每个教师的积
极性、主动争取各类竞争性科研项目中,为清华近20年来的科研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
作用。但是,这种小型科研组难以组织和承担重大的科研任务,在国家重大科学工程、
技术集成攻关、科技成果转化方面,难以为国家的发展和安全做出更重要的贡献。此外
,不少科研组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科研方向一成不变、队伍近亲繁殖、资源固化、阻碍合
作等方面的问题。
  在评价激励机制方面也有问题。顾秉林校长说,清华已基本完成理、工、文、医的
学科布局,并提出工程技术学科、医学学科、基础学科、人文与社会科学、管理与艺术
学科的不同发展目标,但是学校的评价激励机制还没有很快地跟上学科发展的变化,在
绩效考核、学术评价、资源分配等方面仍然存在指标单一的问题。而那种简单划一的评
价体系,容易导致浮躁情绪和浮夸现象出现。
  据介绍,国际上一向以“自由探索”式科研为特点的一流研究型大学在继续保持学
术自由的理念和传统的同时,也在大力实施“有组织的研究”,比如哈佛大学、斯坦福
大学的环境研究计划,麻省理工学院建立的多媒体实验室、智能实验室等大型综合性研
究实体等等。
  相比之下,我国高校目前的学科体制不仅显得“狭窄”,更让人感到“隔绝”。近
年来,许多高校在学科交叉方面推出重要举措。清华大学也有意识地先后组建和支持了
一批跨学科中心,如人居环境、微纳米技术、宇航技术、生物芯片技术、导航技术、超
导技术等等,还专门建立了支持跨系合作的研究基金。
  顾秉林校长说,虽然清华取得一些成绩但尚不如人意,原因就在于尚未真正突破体
制性的障碍。
  在即将实施的改革中,清华在为国家建设服务和培养人才两大原则指导下,调整自
己的学科结构,以国家现代化的战略需求为导向,面向世界科技发展前沿,通过创新人
才和创新队伍的培育和引进,通过体制和机制的改革和完善,通过科技条件平台和科学
道德作风的建设,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
  撤销科研处建立科研院只是清华大学推进科技体制改革过程中的一个措施。
  新成立的科研院是一个“大管家”,它既要服好务,调动全体教授的积极性,帮助
他们发挥学术带头的作用;又要把握全局协调各个方面,对重大领域、重点地区、重点
行业的重要项目进行策划、组织和集成管理,避免将较多的人力、物力投放在低水平重
复的课题上。
  如果说科研院的成立是清华科研管理层面的一个组织措施,对科研一线的改革才真
正触及了此次改制的实质。比如说,首席科学家制度将在基础科学领域展开试点。清华
的想法是,一方面,不拘一格、精心选拔人才,相对稳定地支持一支精干、高水平基础
研究骨干队伍长期潜心于基础研究;另一方面要科学地评价基础性研究工作,形成有利
于基础研究的学术环境,积蕴原始性创新突破。
  “宽容失败”也出现在新近出台的《清华大学关于加强科技创新工作的若干意见》
的正式文件中。清华在努力营造一种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学术氛围。毕竟,培养人是
学校的终极目的。学校要发扬学术民主、鼓励好奇探索、鼓励团队合作和交叉学科协作
。清华尤其强调了倡导淡泊名利、善于合作、勤奋探索的科学奉献精神,端正学风,努
力防止和严肃处理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等违反学术道德和其他违反科研规范的行为,克
服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浮躁作风。
  同时,清华将整合优势学科群体的资源,积极申办若干个国家实验室等科技条件平
台。为此,学校要成立重点实验室和科技条件平台建设管理委员会,统筹规划和指导协
调重点实验室和校级重点科技平台的建设。
  “原有的评价制度衡量标准相当单一,我们的改革是要把它办成奥斯卡的评奖,既
有过去的‘最佳男女主角奖’,也有‘配角’、‘美工’、‘导演’等各种奖项。”龚
克为记者打了个比方。按照新的评价机制,清华将更加注重对素质、能力和研究水平的
评价,更加注重对创新成果的评价,也更加注重对协同工作的评价。同时强化对于院(
系)和科研团队在国内外同行中的地位和影响力的评价,淡化学校内部不同学科单位之
间的评比。评估或评审重大项目、重点基地、重点学科等,要聘请校外(包括国外)同
行专家参加,进一步推动公开、公正的评审、评估制度和实行必要的回避制度。(记者
/原春琳)
  

--
    ┌────┐  ▏▁▁▁▁▁▁▁▁▁▁▁▁▁▁▁▁▁▁▁▁▁  
    │█▊█▊│  ▏▎                                        ▏
    │███▊│  ▏▎     ★  每 天 灌 水 三 两 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21.8.1.71]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52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