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yingoverseas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lcin (嫣然·努力工作), 信区: Flyingoverseas
标  题: 玉儿的阅读,(我觉得这个更好一点儿)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2年06月13日11:28:38 星期四), 站内信件

本站所有总结均来自"taisha.org"“gter.net”
----------------------------------------------------------------------------
----
玉儿的PP2阅读详解 eachyuyu 2001-09-09 19:20:20
9月18号考。最近做PP2时发现阅读长进不少,现将我的阅读笔记与心得奉上让大家一同
分享。
由于电脑的问题,我的前22篇长文及30篇短文不幸丢失,所以只从长文23和短文31开始
,请大家谅解。我考完有时间会继续补上前面文章的分析。如果你有什么意见或是作阅
读的心得,希望能给我写信,共同商讨。也希望各位大虾对不足之处予以补充!在此感
谢echococo、花儿的总结。
----------------------------------------------------------------------------
-------------------------------
[说明]
以下所有文章的分析全是个人意见,如有不妥之处,还请大家自己斟酌。
我的总结本是自己的笔记,其中有些与文章无关的评论没有删去。
前些日子看到一位大虾关于全部阅读中两篇较难的长文章16(道格拉斯)、18(法国女
画家)的非常详细的翻译与解释,非常佩服,所以这两篇文章我直接引自他的分析,让
大家一同分享。
我把每篇文章都按难度分了等级(纯束个人看法),帮助大家进行权衡与取舍(特别时
间紧的同志)。
其中从1星到4星,4星最难。
----------------------------------------------------------------------------
-------------------------------
[我的阅读技巧]
(3、4、5以后对于长短文章都适用)
1. 由于考试时时间有限,想要做到将一篇长文章读的通通彻彻应该说是不可能。但是并
不妨碍作题。所以再现场读文章时翻译是次要
的,把握结构大意才是上策!
2. 首段一般都要细读,了解大意。最好能知道着篇文章说什么。
3. 再读完每段之后,必须知道这段讲了什么内容!可以做概括,记在脑中,作到心中有
数。
4. 对于文中的一些举例,例子未必要看,但必须明白他的作用是什么,为了说明什么。

5. 对于答案中的任一选项,在判断时,切勿假如自己主观的想象与臆测!凡是在原文没
有明示或线索的,千万不能贸然选之!
一定要注意培养自己对GRE出题者擅用的改写技俩的敏感。一定要细心甄别原文中和选项
(尤其是正确选项)个别词的改写与重
数!只有和原文与其态度,轻重程度完全符合才可选!
6. 文章中提到的任一事件,人物,观点在描述完之后,一定要留意作者自己对其的态度
!(正、负、漠然、复杂……)
7. 细节问题:如看到选项中出现最高级、比较,要慎重!只有原文有明确的比较出现才
能选,原文没有,绝对不能选。
8. 最后一招:文字定位法。
注意:此法切不可滥用!不到万不得已不用。只有时间不够或实在无从判断时方可当成
一根救命草。
要点:只要时主题题型的选项中出现了非主题的细节内容,必错!
当问到极细节的内容,找不到确切行数,但能找到所在段落,则选项中出现非本段词汇
或概念时,必错!
以上时我的一点心得,还有具体的技巧可以在下面的具体题目中得到详述。
----------------------------------------------------------------------------
-------------------------------
[长文]
长文---16 (****)
译文
越来越多的评论家关注Frederick Douglass的’Narrative of the Life of Frederick
 Douglass’,类似于对自传体文学类型研究兴趣的日益浓厚,并且几项颇有影响力的研
究也都把D的Narrative当作自传。然而,我认为把Narrative当作奴隶叙事文来读,Nar
rative的成就才能得到最好的诠释。
文学评论家们认为,作者回想记忆中原本支离破碎似乎毫无联系的人物、事件时,就形
成了自传。作为这一过程的重要部分,回忆是连续的,与作者种种经历密切相关,当各
种事件衔接成一个连贯的,包容一切的整体时,就出现了meaning。(请原谅我无法翻出
这个单词的确切意思)自我是在写的过程中形成的,而非写之前。
相比之下,奴隶叙述文--美国独特的文学体裁,有一个标志特征,就是出版对其内容的
影响。在19世纪,废奴是中心问题,出版商、编辑极大地影响了奴隶叙述文的内容。废
奴主义者,诸如Lundy和Garrision,他们的目的在于废除一个可恶的机制(奴隶制),而
非出版自传。从1760年Hammon的Narrative到1861年Jacob的Incidents,奴隶叙述文明显
的目的远远不是创造自我,故事的形成,包含的事件,及顺序排列也受到作者自身而不
是主题的强烈影响。不是个人的回忆而是废奴主义者的政治立场为事件排了序,使得me
aning,关系和形态在叙述之前就形成了。
把Dougalass的故事作为奴隶叙述文来看,可以很好地消除一些存在很久的问题:比如说
,为什么文章结构与奴隶叙述文如此相像,为什么Dougalsst描述如此众多情感和知性上
作为奴隶的经历,以及通过叙述对自己的追求。1845年Dougalass显然已经很了解奴隶叙
述文的传统,因为在此前反奴隶制的讲演中他曾提到过。他意识到Garrison的代理商们
把他宣传成一个逃亡奴隶的代表人物,而他自己是为废奴事业寻求支持的传教士和政治
家网络中重要的一员。然而,他也同样想讲述自己独特的经历。Dougalass将奴隶叙述个
性化,成功地消除了一种困境:他不仅将奴隶制当成一个体系来描述,还把自己的经历加
入到那个体系当中。今天,Narrative还像1845年那样引人注意,就是因为这部叙事文是
英语中对奴隶制最全面的记述。
具体分析:
16-1主题题型,不多叙述了。
16-2细节题,对44-49的内容取反。
16-3结构题,文章第一段开篇立意,老观点从自传的角度评论,作者提出新观点从奴隶
叙述文的角度评论。第二段说自传的特点,第三段说奴隶叙述文的特点,第四段说为什
么从奴隶叙述文的角度来看更好地理解这篇Narrative,解释了Dougalass的成功之处。结
构明确,轻松选择答案。
16-4定位第二、三段,总结奴隶叙述文与自传的不同之处,在于立意是在回忆之时还是
之前。
16-5读文章时应该明确举例可能会是出题点,定位37-40可以很容易找到答案。
16-6Dougalass成功之处,把个人经历和奴隶叙事结合起来。
16-7第一段,作者就说了。
16-8定位68-70,However“伟大的转折”,读文章时应该注意Dougalss此人不仅把文学
创作当作废奴事业来做,也希望讲述他自己的故事。
ps翻译水准不够,望大家多包涵,但我认为这篇文章套路,结构感都很强,值得好好琢
磨一下,看到机井上很多人提到,机考时遇见Dougalass,呵呵,不知道是不是这一篇,
好像PP2上还有一篇关于他的,希望大家多提意见。
长文---18 (****)
译文
Elisabeth Vigee-Lebrun,18世纪后期法国最成功的肖像画画家之一,长期以来被艺术评
论家认为其艺术上无足轻重。现在可能是很好的时机重新评价V的才华和对艺术的贡献。
尽管她试图把被画像的人画得比真人更美,偶尔导致了很一般无个性的面部特征,和虚
无的表情,但这些通过她精湛的技艺,生动的色彩使用,传神的眼部描绘,和优雅的姿
态来弥补。而且,她对人物性格的洞察力比先前艺术评论家所认为的要深刻的多,因为
画中人姿态的背景经常与其个性相互映照。比如,活泼放纵的Potocka伯爵夫人像中背景
是变化多端的瀑布,而严厉的Bucquoi伯爵夫人的身后只有一条直流而下的瀑布。
另外,通过她的绘画和社会地位,(在法国大革命前她主持着一个很吸引人的文学艺术
沙龙)V对当时她所在阶层的女性除了Marie Antoinette之外的品位和时尚的影响是极为
深远的。V擅于描绘不同质地的东西:用闪光的礼服,军用的缎带,鲜艳的披肩来装饰她
的画中人,不仅创造了一种绝妙的方式来显示她精湛的技巧,同时也给欧洲贵族的新时
尚带来灵感。V喜欢画中人头发和皮肤反射的光芒,她坚持被画像的人,不论男女,都不
能搽粉,这起于她的画室,后来风靡社交界。
长期以来,V不受到评论界的关注可能是因为现代对艺术的口味而非艺术家的局限性。艺
术史学家们着迷于V同时代热情的革命印象派,诸如Jacques-Louis David,无法欣赏V肖
像画那种精妙纤细的刻画和风雅,反而认为是乏味毫无创意的。V的绘画表达了一种祥和
的乐观,尽管在浪漫主义的肖像画法中现代的想象力更多地因怀疑和自我质疑而擦出灵
感。她身后的名声也因其政治取向而遭到埋没:在法国大革命结束很久以后她仍然用她
那非凡的天赋和坚定不移的信念为贵族们画精致的肖像画,而这种自信早已过时,使得
评论家们觉得V的艺术作品保守,而且是无谓的重复。实际上,如果人们能够跳出现代贬
低王室文化的趋势,就能欣赏到V的作品是真正代表了最出色的古老皇家时代的作品:因
此人们会改变看法,觉得有乐趣,从而受到熏陶。V画了那个时代许多名人,以他们理想
的形象展示给世人。V的艺术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她所生活的那个时代。
具体分析:
18-1注意题干是说贵族们对V的评价,从第二段可以看出他们是欣赏她的才华和品位的。

18-2文章主题是为V平反
18-3定位8-11,说V为了使画中人比真人好看而掩盖真人的不同一般的面部特征,从gen
eric可推断
18-4定位15-19,说V注重将原人的性格特点与其背景环境相融合
18-5V受到评论家忽视的一个原因是对王室的忠诚
18-6运用现代艺术的评判标准,定位58-62。
18-7结构为第一段,作者提出要重新评价V的艺术造诣,接下来自然要证明该assumptio
n,所以1、2段给出V出色的例证,3段说明为什么她以前遭到埋没的原因以及作者对此的
反驳
长文---23 (****)
如果说长文24可以牵强的算作四星级的话,那么这篇文章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难上加难
!!
让我想起长文16,才发现又是道格拉斯!此人看来已经成为我等靠G之人的心腹大患了!
加之这两天考试中纷纷传来此人的消息,所以此文不可不看!
首段:(死长!)很容易乱。不过只要通扫一遍,模糊把握就够了。将的是D人的思想和
历史地位被很多评论家评论。而且大部分现代评论家对其持负态度。
二段:首句:转折。作者提出关于D另外的被人忽略的一方面,即关于种族平等。
三段:具体阐述。注意L69以后作者的语气及态度。
长文---24 (****)
结论说明型
[本文层次一般,但语言不太友好,不好读。加之细节描述过多,因此建议采用略读法!
作过了这么多篇文章,我有时后突然觉得越是晦涩难懂不友好的文章越要采取略读,切
勿在其字里行间纠缠不前,而是要斩钉截铁,快速扫过,记下筐架。此乃上上策!因为
这样错的并不比细细斟酌少!而我们更注重的是时间!]
首段首末句 主题:mathematical model
二段the simplest...process后略读,有个大致印象
三段in addition.two...molecular...mechanical这段结构很好
基本不用读
四段.futhermore...other factors.列举纪录.末句complexity
本文细节题较多,主要在在二段。本文结构简单,三四两段讲述的内容比较好记,所以如果
细节是自己不熟悉的,则在二段找.
具体分析:
1。主题。一段末或最后结尾。
2。细节。二段末句。
3。细节推断题。二段找。比较费时间。
本题可以一边看选项,一边排除。切记,不要自己凭空推断,任何答案都的在原文中找
到对应之处,原文没有,一定不能贸然选择!
4。普遍意义的归纳:
[本问是一个泛指性发问,那么原文中一定出现了挣拖具体内容后升华了的对普遍情况都
适用的话。在读文章时,最好记下位置,因为这样的句子很可能出题]
本题答案就在一段末句:....any mathematical model...就是一个普遍意义的归纳。
5。四段内容。
6。L32。
7。二段首句。
8。L32之后。
本文做完了,发现尽管文章老难,现在还是不知其所云,可是题目却想错都错不了。虽
然细节题多,但是只要定好位,只通过上下文字里行间的提示,很简单。者篇文章可以
说是一篇用来练习细节题的决好文章。它很典型的体现了GRE阅读读不懂却作对的特点。
如果想找到作大难文章的成就感,试试这篇文章!
长文---25 (***)
结论说明型
首段:结论aggression。
二段:先说旧的解释。L22,However,提出实验怀疑旧解释,并予以反驳。
三段:study of food deprivation。末尾给出结论,intruder
四段:具体解释三段末的结论。L69,If,however.....
具体分析:
1。主题。
2。结论说明型。
3。二段末。
4。二段。
5。首段定位。
6。L69-76
7。L25。
8。E与结尾论述相反。
9。部分主题。二段结构。
长文---26 (***)
现象解释型
首句
出题点:
主题
1960观点评价
1980观点(not...rather...)
1960对teaching的观点
M V(1980代表人物)
1957年代定位,首句改写
读观点是最重要的!要细致读!至于为了支持本观点做的举例,就
不用了!本文读出三个观点(实际上考了两个),至少可以做对5个
题!
长文---27 (***)
现象解释型
首段:首句提出一个现象:说除了D之外,属于英语和安格鲁-萨克迅意识的人都不接受
反映human thought的杰出作品C。
然后提出以前的解释,C作品不好翻译。接着YET反驳,一些比C更难的作品(如P)都被
翻 译成了英语。
二段:首句提出其他解释。接着又被反驳(unconvincing)。
三段:提出作者看法TS:原来是因为L39:在安格鲁-萨克迅意识中各个年龄的人的经历
都应该成 为艺术家的兴趣所在,并且是有价值的。
四段:具体举例说名三段结论。B、D、S
五段:回到分析C作品。记下大写R、G。
[本文初看较复杂,一大堆人名,段落众多,估计正常人都有略读的冲动。于是我也不例
外。但是说实话,作阅读时,我还真的不敢象嘴上说的那么洒脱,整段整段的skim。毕
竟文章老长,万一碰到细节,找都找不到。于是我认真的读了第一段,发现还成。基本
懂了。二段读了两句(共三句)有看了看后面,天那,还有三段!于是直接跳到三段。
三段好象讲了挺重要的东西,于是硬着头皮读完。但由于按奈不住,四、五段干脆就扫
了一下。总之勉强算是看完。
开始做题。题目多,每题都定位,作的忐忑不安。
结果怎么样?10到题居然对了8道!
体会:原来略读的滋味真的很爽!]
具体分析:
1。主题。
2。四段。
3。四段。
4。(好不容易找到在末段,刚才没读,现在只能好好看)
L64开始的句子果然不好看懂。 先找框架结构:
(not only ……,but……),the language of C,(his……),is focused ……
答案其实只在前面not only, but also引导状语中,再分析:
Not only are there,(with the famous exceptions of R’s E.....,),no childre
n on
stage, but, in an absolutely decisive sense,..............
括号中的是插入语!本题做错的人一定误以为no children on stage是说E作品,其实不
是,而还是指C作品。再加上exceptions(例外),可以判断E的特点是将no children 
on stage取非。
5。首段末。
6。一些评论家的观点。二段定位。
7。三段首句。
8。二段在反驳其他评论家时提到了B。其他评论家说C作品不受欢迎的原因是语言生硬和
正式。而
作者反驳说当看看英语文学作品中有名的的B作品是如何生动,那些评论就站不住脚了!
这里一
定要仔细体会作者的意思。实际上是说B一点也不生动!(好象类似于中文的反语)
9。(我这到题错了,原因是没有好好看末段)其实很简单。末段末句说,G和C用的方法
一样,那
么要反对作者说的C不被接受,则正是D选项:G被英语观众很好的接受了。
10。作者态度题。参末段。
长文---28
本文很长,却只有两段。结构不太好把握。特别是第一段,内容繁多。读时注意掌握好
节奏。
但从整体看,本文还是可以粗略的划分为:现象解释型。只是现象是在一段末的结论里
提出的。而二段则是解释。
首段:先提出对人际关系的研究。接着提到心理学的特殊地位。
然后提到直觉(正评价)。假设两个冗长的 if,(L18-L38)可略。知道他们的作用就
行 了。
最后L38,in other words,给出结论(现象):普通人凭借尽管不系统不清晰的认识
(commonsense 或 intuitive),就能够很好的与人相处。又举例进一步说人们相处的

觉要比心理科学早多了。
二段:由一段结论提出心理科学发展慢,然后解释原因。有两种解释。
解释1马上被否定了(L60,but)。
而解释2给予正评价:关于人们直觉的问题我们已经知道那么多了,因此没有什么能再激

起我们的兴趣去研究已经很明显的东西。
具体分析:
1。二段内容,第二种解释。
2。一段虽很长,但只讲了一个意思,就是结尾的结论。
3。与上题重了。一段末定位。
4。同上!!
[由此看出出题者似乎特别得意自己将本来内容简单的一段搞的那么复杂。出一道题当然
不罢
休,于是三道题全都围饶近似的内容。现在看来是多么可笑!因为说来说去,一段就讲
了一
个意思(见分析)]
5。作者认为试图科学研究人际关系是怎样的?
科学研究,二段内容。与1题重了。既然已经很明显了,再研究就没有太大意义了,即就

会有启发性了unilluminating。
6。(见2段分析)
7。My God!!我都快疯了!居然又来了一道!与2、3、4重!
长文---29 (**)
新旧对照型
本文思路清晰,结构明确,较好做
首段:two conceptual proaches分为classical(老观点) & sequential(新观点),
并介绍他们的差别。
二段:详细说classical,
并体会其要点:与新观点contradiction(L40);
在物理学家心中的根深蒂固(L45,Despite 实验证明 classical 不足,但物理 学家不
愿意放弃它。举例人名NB、AE)
三段:说sequential,正评价。注意L68,提到特点discrete,与老观点contiuous对照

具体分析:
1。细节。二段定位。L24,……two particals, idealized as dimensionless points
……
2。sequential 特点。末段。
3。(参上面二段末分析)
4。大写人名D、C。二段首句。
5。提NB说到他坚决不愿意放弃classical approach,也即说明新老两种方法的contrad
iction。
6。问新观点与老观点相比没有什么,既是问老观点有什么!
I 量子论是新观点;II 文中说实验证明老观点不足;只有III 说明老观点的根深蒂固。

长文---30 (***)
结论解释型
首段:提出H在某书中的论述内容:新技术在美国大规模金属品制造厂的融合与吸收。
二段:具体介绍H的论点:小的军工业与其它工业之间的可交换因素。(跳读)
首句注意重点词interchangeble.......from small-arms industry to other.....
再往下看,注意引号中的词American system。
L23,Although……L28,Fortunately,对H的观点给予正评价(exellent)。
L30,H的结论。.........depended on personalities and work traditions within 
individual firms。然后举例W。
三段:S、M两家公司replaced.......with interchangeable techniques of armories

结尾又说H正确的观察到了融合的过程不是平坦与简单的。
四段:看首句足以maket considerations
具体分析:
1。主题。本文主要介绍H的观点。
2。二段L30后H的结论。末句.........because superintendant and several key mec
hanics came from the firears industry。
3。L17定位,再往下看一句,.........l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Henry Ford’s s
ystem of mass producation.
4。L32,speed。
5。每个选项都看一遍就发现其它都很离谱。而D中正是三段结尾(参上分析)内容的精
确改写!
6。问中多次体现出作者对H的正评价!
7。由于第四段略读,只读了首句(also)。但只看选项关键词,可以蒙对!
8。第四段2句。
9。L18。
长文---31 (**)
一段:首句提出对血液中钙含量的控制问题导致发现了c物质。并提出另外两种有关的物
质:D、p (各自的作用)。
二段:首句承上,进一步说物质p 当钙含量不足或充足时如何控制钙含量。...however
 PS wonder wether...提出关于帮助移除积聚的钙的机制的假设。
三段:S小组的test。目的当然是验证二段末的假设。
四段:由test可以解释没有p时,钙含量被降低后remained low。
接着however说却乏p时不能解释钙含量被升高后remained high。 由此推断还应该有一
种物 质calcitonin 参与控制血液中的钙含量并使钙remained high。
具体分析:
1。D物质的作用。一段末。
2。由首句知puzzling question与c 物质有关,也即在末段找到答案。当体内钙含量多
时c发挥作用。
3。D与P的关系。一段L15。
4。test的目的。二段末。
5。P的作用。
6。test可以解释S小组的假设。
7。二段末假设取非。如果不存在钙含量过多的问题,也就没有移除钙的机制的假设了。

[对于科学类题材的文章,抓住试验是很重要的,谁做的试验,为什么
做,为了解决什么问题,最后揭示了哪些疑问,支持了哪些观点!]
长文---32 (***)
首段讲了一个现象
二段讲了一个过程V.E
三段提出一种解释possible explanation
四段用实验证明这个假说
出题点
主题.
试验条件(2题)
细节题很多
[文是一种结论解释的典型结构,值得好好推敲!杨继书P178有
详细解释,这里略! ]
长文---33 (****)
首段提案过程
二段没有实施几年并举例
三段实施(二战后)
出题点:
行数
斜体
首段时间的顺序
对focus的提问
作者对未实施的态度(betray-->subversion)
all person born(最高级处2题,其中一题是取非)
主题
1。主题,把握好文章整体脉络最重要!(每段首句必读,转折处必读!)
2。本题不好定位。如果在framers首次出现处(原文L11)定位,找不到作者的态度。而
 问的是作者对framers意图的态度,再往下看,二段首句,……strongly suggests th
at its framers were proposing to ……正是作者的态度!
但本题定位之后仍不太好选!原因是答案与原文之间的改写太多!必须仔细揣摩原文的
 意思。L45,"……but a principle of equal citizenship that forbids organized
 society from treating any individual as amember of an iferior calss." 对照选
项,发现B说得是 (仅仅)merely sought to prevent discriminatoty acts by federa
l officials.
任何人都可以看出其中的对应关系了。
3。二战前,二段定位。L54,YET之后,……, the Supreme Court’s interpretation 
of the amendment betrayed this ideal of equality.
文字对应!B中的subversion严格的对应了betrayed !
[看到此处是不是可以轻蔑的笑出来了!原来ETS已经黔驴技穷了!只会将原文中的话正
确选项中变个模样,以为就是最难的细节题了。其实只要我们平时训练时多注意这 改写
出题方 式,严格在原文中找文字对应,解这种题又有何难!]
4。????????????
5。二段的举例。
6。与2题重复。二段首句。 proponents = framers.
7。????????????
8。时间顺序。
9。简单,一段定位。
10。????????????
[本文不好读,首段只有硬着头皮读下去,因为不读明白,没法指导
下文,没法知道结构,后两段略读,知道一个讲没实施,一个讲实施
就可以了!题目重的细节题很多考了对原文的理解!说明技巧固然
重要,阅读能力更重要! ]
长文---34 (**)
现象解释型
首段讲个现象,并提出zoologists的解释,老观点。
二段提出了新的解释,并针对老观点给出两点理由,重新评价了现象。traditional的理
论need revising.for example...further...
三段介绍了由新的解释引出的两个概念generalists和specialists 。从而论述了新的解

四段...(总结)
出题点:
主题
2。文章第二句话(不能研究的原因)。
not specialist(就是generalist的定义)
zoologist的假说
行数(2题)
traditional的观点
具体分析:
1。主题。D中的opposing太硬了!原文只是重新解释了现象,并没有诋毁老观点。并且
从revise应该可以体会到这种语气!并且注意revise与reevaluating的对应!!
2。文章第二句话(不能研究的原因)。
3。??????????????
4。简单!
5。老观点内容。
6。简单!
7。??????????????
8。仔细体会原文!L67说generalists比起specialists更不容易受到环境变化的伤害,
并不是说 generalists不会受到伤害!(即grneralist最终也会灭绝,但specialist相
对来说更容易)
而C中说一些generalist没有生存下来。没有任何意义!!
E中说到今天没有任何品种生存。当然一样没有意义!!
文章一般,但是题目容易,好定位!
---------------------------------------------------------------
[短文]
短文---31 (**)
L14以前:十九世纪摄影家们自主地掌握自己的作品。
L14However,T指出要想在19世纪竞争,摄影家们必须有商业头脑。然后具体阐述。
结尾结论TS:指出考虑上述因素才能了解19世纪摄影家。
具体分析:
1。主题。
2。将However后的观点取反,就是老观点。
3。类比题。先归纳提干!提干说,摄影家要想竞争,就必须迎合顾客的意思。
E正确。剧院顺应观众的意思。
4。L25。
5。本文focus就是影响摄影家创作作品的因素。
6。和主题有关的正评价!
短文---32 (*)
首句说关于consciousness还没有达成共识。然后具体介绍了其中一D的著名理论。
中间全部是关于D的理论。
重点是结尾处However,作者对D理论的态度!does little to……负评价!
具体分析:
1。primary purpose必须体现作者态度!负评价!
2。问作者同意什么。 将D的观点取非即可。
3。L16。
短文---33 (***)
现象解释型
首段介绍了一个现象(TS):当蜂王在位时,工蜂们很少能够生殖后代。
二段解释上述现象。先说自然选择理论,接着通过研究证实了工蜂们互相阻止繁殖的
假设,解释了一段现象。
注意:这里要解释一下二段提到自然选择的用意。二段一、二句说:根据自然选择理论
,工蜂为了加强它们的传播基因的能力。而当与它们基因不同的工蜂的后代取代了蜂王
的后代时,它们的基因传播就会被削弱。从而为下面的研究提出了依据!]
[本文其实不论从结构还是内容上都很简单,只有四道题,但是我只作对了一半。原因是
仅仅对二段中提到的自然选择理论与后面的研究的关系搞错了。当时做题时,看到自然
选择,则不假思索的按照新东方的教条认为是要被原文否定的,从而导致理解错误。所
以切记:自然选择不一定是不对的!要具体文章具体分析,不要想当然。]
具体分析:
1。TS。工蜂产下的卵,在蜂王在世时被其它工蜂破坏了;但当蜂王死后,就不是了。
2。(参上分析)取反,只要当与它们基因不同的工蜂的后代没有取代蜂王的后代时,它
们的基
因传播就不会被削弱。
3。类比题。
4。二段研究结果。
短文---34
结论解释型
首句:TS,提出一个发现。中间解释。结尾L20重申结论,并举例说明其应用。
具体分析:
1.主题
2.末句preserved-->persist
短文--35 (*)
结论解释型
首段:首句:提出观点;J、F两人的研究表明利用有限的历史资源重新构建中世纪宗教
妇女的经历 是相当困难的。
二句:介绍J、F两人研究基于的resouce。
二段:具体介绍J、F两人的研究。结尾总结:他们的研究都enlightening,但是都不 o
mprehensive。
具体分析:
1。主题结论。结尾总结。
2。D符合原文。历史学家的研究没有普遍基于……。仅J、F两人就两种方法。
3。本文是为了说明……研究困难(首句TS)。因此后面的叙述全是论据。
exemplify例证
4。J、F的不同点。
5。对F.J的评价。末句总结。有让步。
短文---36 (**)
结论解释型
首句结论TS。十九世纪晚期的Sioux都communal而不individualistic。并说明原因。
接着L11,现在不一样了。举例子。
具体分析:
1.主题(ts)
2.列举题。I 文中根本未提;II 偏了。
3.自转体现了现在与以前不一样了,即不communal了,而individualistic了。
4.一个比喻的含义(用大写人名定位.末句)
5。本题我不太清楚。如果尽凭holy的意思,其实可以猜到C,但是我不知道在这篇文章
中确切的含义是什么,如果有高人知道,可以写信告诉我。
[本文结构明显,前半部分很简单;但由于本人能力有限,最后的例子实在是摸不着头脑
。希望有人可以跟我交流]
短文---37 (*)
新老观点:
首段介绍差别,和老观点;二段说新观点。
具体分析:
1.EXCEPT题(原文列举)
2.title。本文新老观点对照,一定要包含新老观点几七之间关系的选项。抓住末句关键
词transition和from...to...的对应!
3.提B是为了?
二段:这种观点(老观点)一直持续到十九世纪;例如,B的反对者们用它来嘲笑B……

很明显!提到 B是为了说他的反对者们,即老观点的支持者。
4.大写人名D.R(新观点代表)
重点分析:
本文比较容易,因为作者的评价很直白,first.crucial等
而题目又都是主题型,很好定位!
短文--38 (**)
结论解释
首句ts,以下全是解释说明。
注意L20的关系:
temperature cooler ----> less deuterium ----> less carbon dioxide
temperature warmer ---> more deuterium ----> more carbon dioxide
具体分析:
1.主题---首句TS改写。
2.参上关系。
3.细节定位题。L9一句。
4.assumptions题。对答案取非,原文推理坍塌。(也可结合排除,应为前四个选项太离
谱)
5.主题结论。答案在末句
6。(参关系分析)
短文--39 (**)
新旧对照
先说建筑学在研究人类社会的意义,接着提出建筑学家的方法,老观点。跟着提出态度
,老观点ignoring……,……discrete periods……。最后,however提出新的研究方法
,即是新一代建筑学家的方法。
重点分析:
1。主题题型。新观点处为TS。
2。in order to 题型。classification对应答案中的compartmentalize。
3。结构题。所述细节一定要和原文出现的顺序一致!
4。新观点, 注意over thousand of year,gradual等与broadly defined,overlappin
g的对应。
5。(据花儿)细节material的定位(开头位置)
换一种写法-->less signifisant than (没有必要的变化,就是为了迷惑)
短文--40 (***)
本文不太好懂,看把握主干及作者态度却不难,题好作。
新旧观点
先提出conventional economy policy,反驳,L22提出新的取而代之的观点。
只要把握住结构,知道老观点,新观点各支持什么就行了。
具体分析:
1.主题题一定要讲出旧的错,并且更要强调新的对!
appropriate alternative...to a failed ...policy
而这些词在原文中也有可寻
例如:are the only ...settlements capable of replacing...
2.第二题问题中stunted有明显的感情色彩,贬义,因此从原文中
unfortunately后找起! 也就是老观点的两个strategies。
3。问组织结构,一定要与原文顺序一致,口气一致。
4.态度题,原文中的新观点出现前的让步一定要体现出来although superficially appe
aling
答案选带有让步的负评价attractive but...
短文--41 (*)
新旧观点对照型
L1-12,提出一些科学家的观点:青蛙的数量是对其生存的生态环境的好坏很好反映。老

观点。
L13,BUT,提出新观点:新的数据表明青蛙数量的减少是自然的数量波动造成的,
而并非是人类破坏环境的结果。
L18,举例说明新观点,从CS洲11年的青蛙养殖塘里的研究证实了干旱是青蛙数量减少的
 主要原因。
L24,末句,指出还有一些科熟悉上述研究的科学家考虑到青蛙数量减少之多和之广,仍
然 不相信数量减少仅仅是自然因素的结果。
1.主题,要体现出新旧对照的特点
2.问老观点,对新观点取非。
3.大写名词SC(新观点的例子说明了新观点本身,重述)
4.细节。
重点分析:
2题答案,新观点的取非 rather than
4题答案中的文字对应
原文:unlikely
答案:not
原文:given
答案:provide
原文:distribution of reports decrease
答案:cause of declines
短文--42(*)
结论解释型
1.主题
2.细节(取非,有only最高级.答案在关键词附近)
3.细节(末句,by引导的句子)
4.比较(more than)
5.行数定位
重点分析:
2题答案所在:because the sea ice breaks up frequently,seal,
the bear’s primary prey ,are avialable only sporadically.
插入语,最高级,取非!

--

            When Someone is born,Someone dies.
            When Someone laughs,Someone cries.
            If you love Someone,let them know.
            For they may leave tomorrow and They will never know!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riee3.hit.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7.16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