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yingoverseas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BigFish (Big Fish), 信区: Flyingoverseas
标  题: 上届水木飞跃版版大ccer的总结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Fri Dec 30 08:44:11 2005), 转信

发信人: ccer (大愚弱智), 信区: AdvancedEdu
标  题: 飞跃两年间(0)-offers
发信站: 水木社区 (Sat Jun 18 01:17:17 2005), 站内

即将淡出飞跃圈,临行前总结一下这两年的经历,一则给后来的飞友提供一些借鉴,另外也算给自己这2年的飞跃历程一个交待。

个人情况:建筑学院建筑设计方向小硕,申请方向主要为城市规划,少量城市设计方向。背景非常不均衡,个人经历不错,硬伤也不少。优势:各种竞赛获过不少奖,包括本科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硕士阶段参加的国内国际竞标以及一些体育竞赛等。02年曾参加MIT城市设计studio,02下-03年的3个学期在北大修掉经济类课程16门。硬伤:GPA很低,没具体算,但绝对上不了80,gre 2260, toefl 最终600,5.0. 我的情况希望可以给gpa,g,t并不突出的飞友增强一些信心。
 
04年情况如下:申请6所top10,包含3PHD,3MA,最后没有offer.

05年情况如下:申了13个学校的14个program,全是MA.最后被9个学校的11个program录取,绝大多数是offer,包括upenn,umich,wustl,Virginia……当然钱都不多,全奖只有一个,harvard拿的是ad。犹豫了一下,选择了Harvard。

(待续)
发信人: ccer (大愚弱智), 信区: AdvancedEdu
标  题: 飞跃两年间(1)-MIT studio
发信站: 水木社区 (Sat Jun 18 01:20:51 2005), 站内

题目虽然叫飞跃两年间,但和申请相关的事情早在02年就开始了。

02年5.30日,走出鼎钧的考场,一脸轻松。为期一个月的GRE战役胜利结束了,当然,机考么,确实相对容易得多。Gre考试的顺利通过一方面确实很增强信心,但另一方面个人的学习能力被高估,这样在我准备toefl的时候掉以轻心,产生了创纪录的考试次数:)

30号的那天下午好像是世界杯的开幕式,有点记不大清楚了是30号还是31号了,只记得02年的世界杯看得确实不多,一方面很多心爱的球队提前被出局,韩国踢球有点脏,另一方面的原因是自己早就制定好了接下来3个月的行动计划。因为论文方向和未来发展方向的考虑,当时打算利用暑假6-9月的时间自学数学和经济学,开学后继续到经管学院蹭课。于是31号又回到了老图,开始自学微积分和经济学原理。一切都非常顺利,嗬嗬,发现自己对数学还是那么有感觉,闲暇之余经常骑车子在学校里转转。还好一天晚上8点多,转到了系馆大厅,看到一个广告贴了出来。内容是MIT规划系的师生来清华合办城市设计studio,感兴趣的同学报名。当时觉着机会不错,就给负责联系的老师打了电话,我是第4个报名的,规定10人。MIT那头来3个教授,20个学生,这个合作每两年进行一次,我参加的那次是第9次。

很快清华、麻省的学生就碰面了,大家在一起做颐和园附近一块地的城市设计。整个过程和飞跃关系不大,不多说了。但研究方法多少提一句:我们分成了5个小组,每组包括2个清华4个mit学生,负责一项具体的内容。然后5组之间相互协调,合成一个方案。在这组里,我遇到了Jordan,这家伙本科是哥大读经济学和哲学的,他给人的感觉很像阿甘,而且比较喜欢冒险,我们很快就成为了好朋友。

在studio期间,做过2个晚上关于个人的presantation,就是自己我介绍性质的,我的presantation做得还算成功,当时感觉美国学生见到一些照片就会大笑,于是在放照片的同时配了5首曲子,风格都很不同,刚开始的时候用的是二泉映月,这个曲子的节奏非常舒缓,这样大家一听到音乐都安静下来了,正好我有机会念蹩脚的英语。之后是高山流水,等到讲大学经历的时候放了2首nirvana的摇滚,最后用保罗西蒙德sound of silence 怀旧了一把。因为对方的教授都经历过5,60年代,因此对民谣都非常有认同感。整个过程还插入了一些我所喜爱的电影导演照片,基本最后音乐结束的时候,我也刚好说完。当时在场气氛很热烈,我们组的成员走过来hug,嗬嗬,接着MIT的大胡子教授也走到我旁边跟我聊天,并把我的那个稿子要了去,算是一个非常简单的resume吧,这便是我与大胡子教授接触的开始:)
(后来得知他是chairman)。

我们的接触随着方案的进行逐渐增多起来,一天晚上在荒岛上开party,我就对他说了自己对经济学比较感兴趣,目前还在学习中。他对我的做法非常认同,因为美国很多规划的老师都是经济学phd毕业,建筑和经济分别是规划的微观和宏观基础,因此经济学知识对规划以及不动产都是非常必要的。这次聊天,让我萌发了2个念头。1是把申请方向索定在城市规划,其实考gre的时候还没有具体考虑申请方向,这个program让自己对规划有了一定的了解,感觉更适合自己。2就是把自学转换成修学分,这样有个成绩对申请也好,对以后找工作都是必要的。

第二天,欧就跑到清华研究生院打听关于修学分的事情。结论是,清华当时没有双学位(当然不知道现在有没有),而且成绩单上有太多其他专业的课答辩的时候不大合适。欧就又跑到了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因为以前听北大的朋友说过很多人在中心修双学位。主管老师说修学分没问题,但我不是北大学生,拿不了学位,但给开成绩单。这结果正合我意~~

话题再拉回来,我们的方案顺利的进行着,中间有过一些摩擦,就是那块地已经被定为奥运会的绿化用地了,但这头的师生坚持认为可以保留原有住宅,在基础上改造,这样当地居民不必迁走,因此当地的老百姓对我们的方案也有一定关注。最后的presantation很顺利,那天来了不少记者,还有当地的居民,作为一个program,我确实学到了很多东西,更主要的是,这个经历也坚定了欧飞跃的决心,那时候开始心里有MIT情节了。在最后一天,Jordan过来找我,问我是否可以去和他们旅游,主要是三峡黄山一些地方,只有我一个中国学生,6个mit的朋友,还有Jordan的妻子cori.我主要是负责联络住处,买票以及导游工作,当然他们支付我旅游费用。现在回想起来觉着人跟人真是缘分,呵呵。当时我答应了,而且那10天过的过的很开心,并交到了另一个好朋友Julie,她是对我申请过程帮助最大的人,我们在studio的时候不是一个组的,因此之前交往并不多。但10天下来,大家一起经历了一些事情,自然都变得很亲切。现在这些人还有4个在boston,这个暑假我也会有一个多月时间住在Jordan家里,还有不到10天我们就将见面了。

虽然MIT的studio顺利结束了,但心里另一个计划早已酝酿成熟……
(待续)
发信人: ccer (大愚弱智), 信区: AdvancedEdu
标  题: 飞跃两年间(2)-CCER
发信站: 水木社区 (Sat Jun 18 22:13:24 2005), 站内

ccer这个id大概就是在CCER修学分的阶段注册的,02年下学期是欧经历的魔鬼时期之一,压力非常大。那个学期除了把学校的事情做好之外,还找了一份兼职,同时修了6门课。包括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统计、微观经济学、国际金融、中国经济专题。现在回想起来这些课选的很成问题。概率和微观经济学都是以微积分作为基础,而国际金融以微观和宏观经济学作为基础,因此当时学得确实有些吃力。不过还好,最终挺过来了,当然数学的成绩都不错,只是国际金融低了一些,但对这些结果,我已经很满意了。现在感觉在北大修课其实挺舒服的,整个氛围有点懒洋洋的:)当然我个人压力非常大,因为当时上百人只有我一个外校的学生去修课,自己对这件事情也非常的低调,整个一年和我说过话的朋友保持在个位数,基本到点上课,听完课背起书包就回来了。自己身边知道这件事的同学和好友也非常非常的有限。

当时我导师的研究生在设计院有一个小屋,大多时候没什么人去,但从那学期开始,经常10点钟后(一般图书馆10:30就关门了),我会出现在117的小屋里。现在很清楚的记得有几个晚上下大雪,凌晨1,2点钟偶从小屋里走出来回宿舍睡觉,整个主楼广场前一片银装,阴暗的地灯旁只有我一个孤单的身影,雪花落在脸上的感觉说不上是孤独还是幸福,然而那一幕永远印在了心里。

03年的上学期,修了最核心的6门课,本来正常的学制是44学分,我两个学期修了40个,因为经济学原理在和MIT合作前就自修掉了,所以基本算完成了所有规定的课程。这么做原因很简单,把该修得都尽快修掉,集中精力准备03年末的申请。然而日子却因为突如其来的SARS变得轻松起来,先是清华封校,接着北大也封了,我出不了清华更进不了北大,当时也知道以后有机会会补课,因此把学习的事情全部扔掉,全心全意投入到清华学生健身的热潮之中。03年的5,6月份是我多年来身体状况最好的时候,每天大家都集中东操跑步,放风筝等等,白天看闲书上上网,那时的清华也真正显露出了人文气息。然而那段时间并不是一点正事都没做,偶的八卦天赋在非典那段时间也得到了展现:)

有一天中午从9食堂后面的网络书屋(现在好像拆了)走出来,阳光洒在脸上,欧站在自行车旁发了一会呆,沐浴一下阳光嘛。这时候从9食堂门口走过了一对情侣,女孩边走边从包里拿出了口罩自己戴上,他们还在朝我这个方向走,然后慢慢停住了,这个mm又拿出了一个口罩,给她的gg也戴上了。这个小事多少刺激了我一下,毕竟一直打光棍么,还是很羡慕情侣间相互关怀那种感觉的。于是当时便想一个问题:是光光带口罩的多还是情侣们多呢?决定先做一番调查,呵呵。我的调查分成了6项,其中有2项是调查清华情侣比例的,有3项是调查戴口罩的人群中情侣的比例。最后一项是在bbs上匿名发了200封信,就是问这些人对这个事情怎么看待。当然回信中也有些人认为欧很无聊,bt之类的,但大多数都说了自己的看法。那个时候天天躲在3教各教室门口进行观察,把在自习室里一起上自习的男女定义成情侣,这样每天调查3次,调查了3天,大概算出了清华情侣的比例(社会学的调查方法欧是清楚的,这个调查肯定不准,但至少能给一个数字出来)。几个调查下来最终结果是戴口罩的人群里情侣占1/6,清华学生中情侣占1/20,因此显然情侣更偏好戴口罩。
接下来就是寻找模型和公式证明这个结论了,最后用了概率和成本收益模型搞定,当然中间也得到清华经管学院的一年轻教师(不说名字了)以及经管学院一个朋友提供的建议。

不久,SARS终于过去了,学校也开始解封了,我在疯狂的补了几周课以后,忙碌完了那些考试,便满怀信心的准备起飞跃的历程来。
发信人: ccer (大愚弱智), 信区: AdvancedEdu
标  题: 飞跃两年间(3)-初上飞跃
发信站: 水木社区 (Sat Jun 18 22:55:00 2005), 站内

在上飞跃之前,我绝对是个浅水者,刚发现有的mj上站200次,发文不到10篇。但自从来到了飞跃重洋,自己逐渐的水了起来。我在飞跃版发的第一篇帖子具体时间记不大清楚了,大概是在03年的6-8月。那个时候已经做好了准备,就等着轰轰烈烈的大干一场了,而且当时感觉自己身上有好几项独特的优势,因此自然信心十足,因为那年我们专业申请的人特别是我这个方向很少,而且我也不大熟悉,因此在飞跃版发的第一篇文章便是"征飞友"。

内容大概是:希望认识04年出国的朋友,目标锁定harvard,mit,Berkeley. 
这个帖子被拍成了馅饼,因为感觉让人很不爽,当然我当时并没有意识到。从我们专业以往的情况看,那些能去这些牛校的学长情况并不比我好多少,自然我感觉可以去这类学校,也就发了这样的帖子。
话说回来,当时给我回信的有10几个人,后来经常保持联系的算我在内有5个,分别是C,D,L,M(就用字母代替了)。这次申请其中有3个人给我提供了rl,ps,resume作参考,真的很感谢她们,让我少走了不少弯路。而从后来的逐步了解中,我也知道她们都是牛人中的牛人。D包揽了众多的牛校最终去了哈佛,M去了umich, 和我关系最好的事C和L了。

L是pku理科某系的top2,拿到了普林,芝加哥和斯坦福后就拒了所有的学校,选择了stanford。她走之前对我说今年我去,她会来接我,这个短信仍然被我保留着,虽然我知道这个基本没有可能。04年中秋的时候我已经参加工作,她打来了电话问候一下,当时我的手机没多少电很快就断掉了,当时遗憾了好几天。今年我被哈佛录取她也非常开心,还是祝她学有所成一切顺利吧。

C是清华工科某系top1,我和她多少有点同病相怜,她最初拿到了MIT的ad,接着10几封拒信,4。14拿到purdue的offer立刻锯掉,专心等mit。可是MIT的教授中途来信说不能够提供RA了,她非常的伤心,其实当时我也是一无所获,所以我们之间很有共鸣。本来她已经和实验室的老师联系好要打一年工,租个房子再申请一次的,然而我和她的命运还是不同的,7月1日左右的一天,突然MIT给她提供了RA。当时她的反应并不是通常上的开心,那种经历含辛茹苦的等待之后的平静。7月3日,她给我来了封信,说的都是她的感受和激励我的话,其中一句话我记得非常清楚:"十年蛰伏,一飞冲天,你一定要记得这句话"。
刚刚,我又看了这封信,心里说不出的滋味,飞跃,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相互支持,相互鼓励的朋友而变得不那么寂寞,不那么孤单。

当然,后来我们之间一直保持联系,MIT的生活她很适应,也许经历过这种煎熬和等待的人更懂得满足和珍惜。相信我和她不久就会在麻省见面了。
发信人: ccer (大愚弱智), 信区: AdvancedEdu
标  题: 飞跃两年间(4)-Toefl
发信站: 水木社区 (Sat Jun 18 23:41:22 2005), 站内

04年申请失败表面上的主要原因就一个--Toefl没过线,因此这里我就把9次toefl的经过回顾一下。其实并不是我这个人笨,主要原因是时间安排出现严重问题。

第一次:
发生在上个世纪,550多分,发现出国很成问题于是放弃出国道路,先读研再说。

第二次:
03年初的1月份考试,在北大12月末忙完期末考试,本来有2周复习时间的,这个时候老板来电话,说要做个项目,和论文很相关,于是放弃toefl.复习时间为0,成绩510多似乎。考试之前一天还在熬夜做别的事情呢。

第三次:
03年5月,本来做好了时间安排,但是突然的sars在考试前2周把这次考试从5月变成了8月。当时我是在et版上坚决支持5月份考试的人,认可冒着得SARS的危险。因为我知道8月份还有8月份的事情。8月份正好赶上PKU补课以及考试,在10天内算上toefl一共要考7门,但我对经济的成绩更为看重,因此还是放弃了toefl,大概当是考了550多。

第四次:
0310,这次不巧的是和马拉松撞车了。周六考T,周日马拉松,其实04年的托福和马拉松也是一个周6,一个周日。我是头一次参加马拉松的比赛,而且报的是全程。因为毕竟要毕业了么,代表学校跑一次个人觉着很有意义。于是提前1个月就开始准备,每周跑3次,每次10-20K.国庆节那天跑版组织庆祝建国54周年,版上的朋友跑54圈,那是我第一次跑过20K,感觉还是很轻松的,之后逐渐加大了强度,在比赛前1周在学校里跑了10个马圈,听说是3200一圈,跑了3小时20分。这样,对于马拉松我心里就有数了。在比赛那天,一共跑了4小时45分,前35公里有了3个半小时,基本上1小时跑一万米的速度。后7公里现在想起来算得上刻骨铭心了。这次比赛我的膝盖再次受伤(第一次是在黄山和MIT的朋友下山,他们做缆车下山,欧为了一栏后山风光,选择跑了下来,在迎客松处到山脚下八里山路,一共用了40分钟,原因是不想让麻省的朋友在山下等我,结果我们同时到达,然而我的膝盖首次受伤)。这次比赛虽然跑得比较慢,但自己还是挺满意的。毕竟,下来了。然而,我的第4次托福又泡汤了。毕竟每周运动强度很大,不那么容易集中精力准备外语。0310成绩570多,还是提高了20分。

第五次:
0311,这次还是有一些事情,就当自己给自己找借口好了:)出了一次差,发了篇paper,北大动态优化的考试,这门课需要常微方程和泛涵的基础,我都没有,因此投入了比较大的精力去复习,其实这学期选了5门课,比较吃力的就是动态优化和博弈论了。而且赶12.1日berkeley的deadline,对tofel也构成了影响。不过这次考试难度不大,最后成绩593。离cutoffer分数600就差了一点点了。知道这个成绩后,欧有点着急了,于是给MIT的chairman去信,原则上,各学校是不要04年成绩的,然后他答应我可以等我的0401成绩。

第六次:
0401,忙完了申请已经到了12月中,又忙完了中心的5门考试,当时在3教4楼考的最后一门博弈论,心情激动,心想无论如何,北大的课程彻底告一段落了,当时我是那个考场第2个交卷的,停下笔,走出来和助教聊了几句,那个下午真的很开心。
将近12月末了,中间举办了04年飞跃版的第一次版局,那次来了近100个人,都是我一手联系组织的,因此也消耗了2,3天的精力。于是基本上到了1月份开始认真准备toefl的事情,然而当时感觉身心俱惫,毕竟累了半年了,每天还是去老图看外语,不过什么都看不进去。考前晚上一点都没睡好,因为真的很紧张,我知道,这是我最后的机会了。第二天早晨跑到清华的考场,大喇叭一放我彻底崩溃了,呵呵。最后出来的结果还不如第五次成绩,当然,0401的题却是要难一些,只是我知道,我的第一次申请结束了……

第七次--第九次
本来中间报了0405的考试,但由于论文太忙就有退出了,后来听说那次考试大家成绩都很好,题不难,我很懊丧:)
开始工作了,一口气报了4次,就一边工作晚上回来看看外语,其实长进非常有限。经历了0408,0410,终于到第九次0411,意外的上了600,作文5.0.这时候我知道,我离世界牛校的距离越来越近了。

至于0501的第十次,没有去考,当时知道0411成绩的时候已经是12月份了,退款不可能,就让它过去吧:)
发信人: ccer (大愚弱智), 信区: AdvancedEdu
标  题: 飞跃两年间(5)-2004 vs 2005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ue Jun 21 02:23:10 2005), 站内

两次飞跃从表面看主要原因是toefl的差距,其实现在回想起来最根本原因是心态的差异。

03年初上飞跃,意气风发,自信满怀,也许自己这么多年走过来太一帆风顺了,面对过数不清的挑战,自然也把顺利的飞跃看成理所当然。当时认为MIT具有比较大的把握,一直和几个朋友以及教授保持着联系,他们觉着我的情况申请非常有竞争力,因此刚一开始就掉以轻心,产生了一系列失误:1,选了过多的课,后来才发现这几门课很牵扯精力。2,一学期考了4次T,每次复习时间都在2周以内,确实不如放弃一些其他事情,一次把T考掉,toefl当时都成了我的心病。以上2条都导致了材料制作粗糙,申请中非常关键的作品集,一般来说,也要用1,2周的时间制作,而我在第一次申请时只用了不到一天的时间,因为没有多余的时间了。3,选校,选择6所top10到没有错,问题在于并没有对每个学校进行调研。比如当时Harvard申请的是KSG的MPA,直到11月末进行该校的网申时才发现要提交6篇essay,由于事前没有准备,于是就直接在上面敲英文编故事,一般都是500字的东西,也就敲出100个词就提交了。当时确实有点不耐烦,也知道肯定没戏,不过反正也是被harvard拒,倒也没care. 对于其他的几个phd学校,也没有认真浏览其要求,申请结束才知道其中的一个要求笔考gre。

这些问题归结到一点就是一个问题:盲目自信与轻敌。这样结果自然可想而知。04年的春天,对我来说是一段痛苦的经历。一封接一封的拒信,那段日子天天看电视剧打发时间,一直等到了415,心想事以至此,还是抓紧忙论文吧,之后就不再去信箱看信了。终于忙完了论文初稿,大概5月7日的样子,那天去师妹那里拿东西,路过信箱又往里面看了看,发现一封信。拆开看是upenn的waitlist,不过要求4.20之前答复是否希望保留在waitlist上。哎,当时觉着很无奈,觉着跟出国真是没有缘分,但还是给学校去了封信,回信到是说让我等待,不过不要抱希望,因为该校的phd方向已经5,6年没招过国际学生了,每年经费只够支持本国2个学生使用。这样也不抱什么希望,于是开始找工作,当然心里并没有放弃,已经决定好来年再战。

申请时的背运,在找工作过程中得到了弥补,当时动手虽然已晚,10天还是拿到了5个不错的offer。最后选择了一个最不适合自己的工作,之所以选择它是因为签一年,落户口,这样不会在第2年出国的时候违约而造成不必要的麻烦。至此第一次申请就以完败告终。

05年飞跃时早已找不到初上飞跃的那种意气风发,自信不在,潇洒不在,不过正是第一次飞跃的失败使自己重新进行了定位与分析,对待申请中每一个细小环节都重视了起来。重新选了学校,认真研究了每个学校的情况,也拉开了一定的梯度,这次没有申请phd,全部改为ma.重新准备了申请材料,这次的ps和04飞跃完全不同。04飞跃的ps只有1页多一点,基本是resume的精华版,把4个和国际相关的竞赛以及经历单独列了出来,最后简单说了一下希望去某某学校。而05飞跃ps写了2个月,最开始时写的中文,和在国外的表妹以及mit的好友调整了2周结构,这次以描述个人经历感想为主,走打动对方的路线,后又经2个朋友修改英文,最后又经专家级人物修改2遍,从初稿的1500压缩到将近1200,满满的2页,内容丰满。作品集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挑选了3个比较详尽的方案,大概制作了2周左右。这样一份材料,和上一年的材料比判若两人,当时我已经预感到理想结果的到来。

每年offer来之前的等待都让人焦急,今年在围观offer时也一样充满了对别人的羡慕和对自己的期盼,这样的煎熬一直到了2.22日晚上10点,当时偶然的刷了下信箱,收到第一个offer upenn,当是长长的吹了口气,马上告知家人,并给国外的几个朋友去信,第二天,又跑去告诉老板,毕竟,等待了一年,终于有了结果,当然这次并没有多少得意,毕竟最想要得还没来。接下来offer,ad一个一个接踵而至。到了3.17周四,当时上午刚到单位,接到快递公司的电话说是从boston来的快件,当时我坚定的认为一定是MIT,因为这次的材料完全按mit的情况准备。于是马上收拾东西又从单位跑了出来,在地铁站里还下错了好几次车:)可是回到了清华接到快件,发现是harvard.这是一种意外之喜的感觉。它是第八个录取欧的,当时没出消息的学校也就2,3个了,很快的又拿到了第9个,心想MIT一定是第10个,于是又咬牙等了几天,再也没等到它的好消息,在拿到哈佛一周后,mit的结果出来了,没有我,为此欧发了2天神经。因为考那么多次T完全是为了mit的cutoff, harvard对T并没有如此严格的限制,这件事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的很多观念,这也是我2年来申请最大的体会:人跟人,人跟学校都是缘分。自己执著的学校最终也没来,而事先认为不大可能会被harvard录取,因为harvard的那个方向更诱人,竞争感觉会更激烈一些。这个结果让我体会到了“生活的精彩在于意外”,我想我会非常珍惜未来2年的时光。

现在回想这两次申请的过程,充满了酸甜苦辣,也许正是因为经历过失败,才会重新审视自己,重新评价自己,重新造就自己。还是那句话:早晚要还的,该经历的也早晚要经历,试想如果第一次侥幸出去了,自身的弱点在以后还会导致失败。因此特别想对今年申请不理想的朋友说一句:失败的经历是人生财富,如果认定了目标就不要放弃。

(待续)
发信人: ccer (大愚弱智), 信区: AdvancedEdu
标  题: 飞跃两年间(6)-飞跃与PIE
发信站: 水木社区 (Wed Jun 22 04:13:48 2005), 站内

声明:本篇纯属八卦,若有得罪之处不要介意

在我做飞跃版主的两年时间里每年都会对飞友的状态进行投票调查,发现单身飞友比例很高,这也成为很多飞友有事没事就去pie转转的原因之一,当然我也不例外,pie版成为我在飞跃进程中最常去的3个版面之一,不仅是因为它的趣味性,更主要是因为它和飞跃的相似性,可以给申请材料准备带来一些启发。

去那里的通常有两种人,一种是干正事的或者是代人干正事的,另一种就是看热闹的,然而"网络有风险,交友需谨慎",因此看热闹的也就更多一些。我算是看热闹里面看得认真的,不仅仅看,而且多少会分析一下,经常会针对一些热贴思考,想如何把语言重新组织一下会减少拍砖的数量。曾经调侃过说PIE兼具贴图与joke的双重功能,由于Pie上的人成分庞杂,自然可以透过它看到人生百态,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把它当成了解社会的一个缩影。(这么卖力气宣传,pie版主真该集体bg我)

作为旁观者看pie上的文章时,无形中会把自己当成admission office 的成员,用自己的视点通过文章对发贴人进行综合实力的评估,并通过re文发表出见解与其他office成员进行argue,从而对文章作者做出评价。之所以感觉pie有joke的功能,就是因为大多数文章都要价过高,比如说150的mm要求180以上的gg,没有有力证明自身出色的证据就要求对方如何优秀等等(随便举的例子,若有雷同纯属虚构,不负法律责任)。当然不能说这种要求不对,毕竟每个人都希望得到更好的,但却与绝大多数的主流导向意见相左。那么绝大多数的主流导向是什么原则呢?就是和谐与匹配,"Match",不仅是pie更是申请过程中最最重要的一点。

申请过程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选校,选校的依据是什么?自然是调查历年来去各校读书的申请者情况,并用自己的情况作参照。通常来说,实力过硬的人更有希望去更好的学校,人与人(指pie),人与学校(指飞跃)成为一一对应的关系,只有平衡好这种关系,才能达成双赢的结果,就会彼此接受对方,因此也就减少了joke的发生。

Pie上的文章都可以看成ps与resume的合集,现在感觉pie上也好,申请过程也好,最主要的是resume,毕竟一个strong的背景,直接可以从众多申请人里突现出来。发过science,nature,或者奥塞拿金牌的人不需要怎么写ps就很容易去最好的学校,而一个非常pp的mm自然贴出pp就可以轻松上10大,都不需要别人看帖子内容,只看到照片就被得到认可。然而,绝对突出的人是少数,经常几个实力相当的人申请时,ps就显得非常重要。Ps又可以理解为一个人的性格,ps表达的东西如果能够和学校的性格match,很容易被凸现出来,而相貌水平相当的pp贴出来时,更多的注意力则是放到了文章所进行的自我陈述部分。毕竟文采出众的也会被很多人赞。两个人相处和不合适,跟性格关系很大。

对于飞跃与pie的另一个共同点都是针对材料,间接对作者进行评价,这就涉及到一个根本问题:信息问题。信息暴露得越充分,就越容易得到别人的信任。申请过程中的推荐信就是起到暴露信息作用的。当然国内申请者大多都是自己写,这部分功能失效,但是如果有知名的教授或者和国外有联系的教授写,就极大的增强了真实性(至少在国外评审人员眼里),也就更容易受到青睐,其实包括一些获奖证书,公正,都是这个目的。那么在pie上,贴照片的行为也起到同样的作用,毕竟说相貌再出众,没有证据也不会得到青睐。在pie上最常出现的话是:"绝对pp","绝对优秀"。然而往往照片一出来观众就很失望,有时多少感觉被愚弄,因此对只说不贴得越来越不相信。这是什么原因呢?还是一个定位的问题,就像自认为优秀,pp的在别人眼里恐怕就不是,毕竟视角不同,眼界不同,标准不同。同样,如何给自己定位尽管重要,但确实有难度,因此,我也觉得选校是非常难得一件事情,很少有人在申请结果出来的时候不后悔选错部分学校的。

话再扯回到我上pie,照片自然少不了看,但更主要的是看帖子的内容,毕竟当时构思ps,不知道如何展示自己,而pie就提供了各种范例。其实自己给自己做广告真得很不容易,做大劲了让人反感,作太低调了又不易被发现,这确实需要恰到好处的功力。Ps也差不多,说一大堆空话而没有举例子支持不是好ps,而有很多背景不好好挖掘的ps也容易被埋没掉。
经常长期在pie上潜水,发现好地ps还是有一些的,基本上能占1/100。因为大多数的套路都被人写烂了,想发现特别的确实很需要功夫。

评审是一个综合的过程,会对申请人的各项背景进行综合的考察,当然也会有一些cutoff,比如toefl多少要设到线,gpa一般要求3.0,但要是别的东西很出色,这些都可以破例。Pie上也有多种cutoff,比如要求男生一般175以上,年龄大致有个范围,等等。然而不同的是,pie上的cutoff更严格,因为申请通常会把材料看全再作决定,而pie只要达不到175就不会再看别的。所以我在看pie贴的时候第一眼先寻找数字,如果发现有要求175以上的字样,马上就看别的帖子了.

罗嗦了半天,其实一句话就够了:飞跃与pie都是人与人之间通过材料交流的过程,因此研究一下pie上的帖子,分析一下有特点的帖子是如何把握对方心理的,我们可以借鉴过来在准备材料时更好地抓住评审委员会的心理,从而使得同样的背景产生更好的效果。

这就是我眼中的飞跃与PIE
发信人: ccer (大愚弱智), 信区: AdvancedEdu
标  题: 飞跃两年间(7)-Application affairs
发信站: 水木社区 (Wed Jun 29 06:46:50 2005), 站内

申请材料的准备前人已经说过很多了,对此,我只简单说一下个人的一点体会,这篇重点将放在对北美几所规划学校的介绍上面。

CV:
基本上可以理解成简历,对于所写paper或者所参与项目可以重点进行一下描述。注意要简洁,要害部位点到为止,不要繁琐。一般来说2页以内,我的最开始写了4页,后来删掉了不少,最后压缩在2页里。

PS:
切记不要把ps写的像cv, ps是从个人的经历上面表达感受。也就是在cv所提供的事实基础上展现内在的品质。比如cv中提到的一些paper或者一些项目,在做项目的时候是怎么产生新认识的,是如何引导自己继续思索的,是如何进一步增强自己对某个问题的兴趣的,等等。个人以为,好的ps一定要自己写,个人经历外人无法替代。

04年暑假在老图自习时遇到了MIT的小米,他曾经审过我第一次申请的材料。当时我给他看了我的ps,他就觉着写的太像简历,这种写法比较适合找工作,第一时间吸引住对方的注意。他本科在berkeley毕业后去日本工作了一年,这1年时间里在日本转了很多城市,发现日本和美国的城市面貌非常不同,于是他想知道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就决定申请城市规划通过学习来解决这个困惑。以上就是他申请MIT时ps的核心内容,当然比我说的要感人的多。大多ps都可以通过个人的经历,表达出学习的动机,对此,一定要发自肺腑,先感动自己,在感动别人。一般在2页以内。

评审程序:
从这个小米口中,我也了解到了MIT规划系MA的评审程序。评审共有6人参加,包括4个教授2个学生,这两个学生都是native speaker,这6个人地位均等,不管是chairman还是小米。申请者的材料会被做标记,基本上他们会重新再浓缩一遍申请者的优势和劣势。评审时每个人都进行投票,一致通过的自然就会顺利被录取,然而这种毕竟是少数,大多都是有几个人赞成,另外的人反对,这个时候他们之间就要进行argue.如果能够说服所有人意见一致,就可以通过。其中只要有一个人坚持自己的反对意见,一般情况就要被拒。当然phd以及其他专业,其他学校的过程是不是这样,就不得而知了。

RL:
我准备了5篇rl,最后从中选择了3篇。其中只有一篇是自己提供了草稿,经老板同意后敲定,另外2篇的内容都是推荐人亲自写的,因此也不知道最后是什么样子。Rl准备时可以看成cv和ps的辅助以及补充。从别人的视角看自己,每个人看得都不一样,一些在cv以及ps里面写不下的东西或者跟学术关系不大的优良品质都可以反映在rl中。一般1页以内。

VISA:
签证,个人以为是逻辑问题,语言不应该成为问题。只要把为什么去美国该校学习,为什么回来这一去一回的逻辑搞清楚,就应该没什么问题。当然不少申请者身上有硬伤,依然可以围绕上面那个逻辑针对硬伤准备答案。签证受大的形势影响严重,虽然今年形势很好,但也不可以掉以轻心。轻敌不是做事情的正确态度。

选校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选校的环节是申请过程中最为重要,也是最有难度的一个,一般要用1个多月的时间去学校网站查询资料,以及询问学长各学校的情况来给自己定位。一般来说选择15个以内足够了,很多朋友申请30多个学校,这样并不好,学校选择多,自然分散精力,每个学校的材料都不容易准备充分。

planning schools
有规划专业的学校并不多,具体排名我是参考的建筑排名进行选择。以下内容只是针对我所了解的情况进行一点介绍。

Phd vs Ma:
规划专业的名校的PHD非常难申请,因为名额太少,而且如果没有相关的工作经验以及特别强的推荐信,一般都希望不大。近7,8年来清华只有一个学姐拿到MIT规划的phd,听说是吴良镛先生写的推荐信,哈佛设计学院没有phd,只有DD(design doctor). 这几天我和这头的学生有过一些交谈,经了解DD这个program并不那么理想,虽然称作博士,奖学金依然很少。DD在读的有清华建筑和北大环境的学长,然而他们也要为奖学金发愁,听说只给2w(包括学费),学制是3年。尽管这样,每年都有很多哈佛的ma学生去申请,mit的phd也一样,每年都有几十个本校学生申请phd,这样就加大了国际学生申请的难度。在和mit教授联系的过程中,他们都建议不要申请phd,先过去读MA然后再申请。有一些学校phd不招国际学生,比如upenn,因为资金缘故,每年只能资助2名本土学生读博士学位。当然并不是所有学校的phd都这么困难,Umich,tamu基本每年都会给大陆的学生发一些offer,听tamu的同学说那里的规划每年会发2,3个。

当然,申请MA并不意味着难度就比phd低多少,因为国内建筑系的学生90%以上的人都在申请MA, 因此难度跟其他专业申请phd是一样的,而且硕士申请很难拿奖,一般每年能拿全奖的人1,2个而已。


Harvard: 
规划专业分别设置在设计学院(GSD)和肯尼迪管理学院(KSG)中。两个学院的教学有一定交叉。KSG的mpa侧重policy的研究,要经常写一些essay,也很强调相关的工作经验,因为不推荐建筑学背景的学生申请。 GSD的MA主要有4个方向,分别是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城市设计,城市规划。前3个program都和设计直接相关,每个方向排名都可以数一数二,城市规划这个方向我还不知道它的排名,从program上来说没有MIT规划系强,但这个方向由GSD和KSG联合教学,设计以及政策方面的知识都会有所涉及。GSD的师资力量非常强,设计方向有建筑普利策奖得主任教,规划由法学院和管理学院牛人授课,因此这4个方向竞争非常激烈,每个方向在大陆一般会招收1-2人。缺点就是对于国际学生从来不提供奖学金,美国本土的绝大部分学生也要自己掏钱读书,不过在3年前学校开始给提供贷款,毕业后15年还清,利息比最优利率还要低一点,因此压力并不算太大。

MIT:
MIT的建筑并不强,但规划应该是毫无疑问的no1, DUSP的方向设置比较完备,有4个方向,有城市设计发展方向(cdd),住宅方向,环境方向以及区域规划(idrp)。由于MIT和清华2年一次的合作,MIT规划系每年都会在建筑学院要一个学生(tuition waver)过去,有时候会再招一个1/4奖或者ad的学生,一般是去读CDD。对于环境和idrp方向,北大环境学院的朋友比较多,idrp的karren教授非常喜欢中国学生,她的项目有一些是研究山西污染问题的,前些年每年都会要1,2个大陆学生,而且会提供奖学金,但她的方向要求有经济学背景。MIT前些年成立了不动产研究中心,很大程度是瞄准了国内的房地产市场,这个program和规划系联系紧密,规划系很多中国学生都会去那里修学分,也可以多用1年的时间拿学位。今年规划系招了我的同门师弟过去,tuition waver+ra,可能是近些年来钱拿的最多的一个了。另外还招了一个师妹,要读建筑和规划的双学位,钱由建筑那头提供,并不多,其余的中国人基本都是在美国其它学校transfer过去的。张永和先生即将去MIT当建筑系系主任,预测未来建筑规划招收的中国学生可能要多一些。

以上两校平时就为我所关注,因此介绍多一点,下面学校的情况我并不是非常了解,介绍的就简略些了。

Berkeley:
规划系仅次于MIT, 学科设置完备,和MIT规划很多方面都比较相近。近些年来规划领域几个大师级人物都走掉了,然而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依然可以排在第2的位置。只是该校资金非常紧张,今年规划不知道是否招了大陆学生过去。

Princeton:
在政府管理学院下面有规划的phd,但要求硕士申请。该校MPA方向没有规划,不过90%的被录取学生都会有全奖,因此我也胡乱的申请了一次,当然被拒了。

Upenn:
梁思成先生的母校,跟清华建筑学院关系很好,每年都会要这头的学生,只是钱太少。一般来说会给5000。今年被录取的3个人加起来奖学金还不到2w,最后都没有去。

umich:
umich的规划专业排名可以进前五。今年有2人拿到了MA全奖,城市设计方向在清华最初要6人,不过奖都比较少,最后都没有去,不知道是否会对未来招生产生负面影响。

基本不提供奖学金的学校:
cornell,ucla,Columbia,(网页上写到不给国际学生提供奖学金,而且要用纸申)

能拿奖的学校:
除mit,umich,还有uiuc与usc的规划. wustl的城市设计也比较愿意给奖。

和建筑学院关系好的学校:
除mit,upenn,还有uic,tamu。 Uic是因为张庭伟先生在那头作终身教授,tamu听说也有清华毕业生在那头当老师。这两个可以做保底。

关于选校就说这些,仅供参考。

(待续)
发信人: ccer (大愚弱智), 信区: AdvancedEdu
标  题: 飞跃两年间(8)-版务总结
发信站: 水木社区 (Sun Jul  3 08:04:36 2005), 站内

飞跃的这两年时间,自己课余生活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bbs上面,特别是飞跃版面上,因此,这篇回顾一下这期间的版务情况。


目前的飞跃版:

3.16日水木限制了校外ip登陆,这件事情对飞跃版面影响非常严重,之前每天在线经常5,600人,之后也就5,60人。为和外界飞友取得联系,版主们马上放弃原水木,开辟了紫霞飞跃,后来又逐步把核心转移到了水木社区。这件事情极大的影响了版面整理工作,之后的信息量就要少的多。恢复元气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不过可以相信随着水木社区影响的扩大,水木社区的飞跃版面会逐渐成为最具影响力的出国信息交流平台。



为什么选择当飞跃斑竹:

以前曾经有朋友问我,为什么花那么多精力在bbs上面值么?
这个问题要分怎么看了,不得不承认,如果做个尽职的斑竹确实非常牵扯精力。然而飞跃版和其他版面多少有些不同,在我眼里不管每个人飞跃的目的如何,无论是求知,还是为了改善生活或者是其他,大家都在为实现一个目标而拼搏,都将要走过一段艰苦难忘的岁月,因此彼此之间会产生共鸣,有机会为这个群体的人做一些事情,感觉很有意义。在飞跃过程中经常会看到飞友之间相互鼓励,相互安慰,很令人感动。

当然在任职期间,个人收获良多:
首先是自己感觉比以前成熟了一些,这也让我想起了"往往是事情改变人,而不是人改变事情"。这点从我对于版面的治理方法就看得出来,04年不停的封人,然而效果并无好转,05年很少封人,但更多的是加强版面疏导,效果好了不少。在这期间对个人的组织能力,以及与别人的协调能力都会得到很大的锻炼。另一个重要收获是认识了很多网友,大家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其中的一些已经成了自己很要好的朋友。




版面整体情况:

03年刚上飞跃的时候,版面秩序并不大好,主要原因是之前斑竹在出国前没有做好交接工作,其中2个由于在国外长期没有上站,被站务免掉了职务,最后只剩下一个斑竹,这时候新的飞跃过程已经开始,版面人气比较旺,但斑竹人手不够,而且当时的斑竹在国外时间上也不大方便,因此版面秩序比较混乱。这个时候有几个人提出了申请,其中也包括我。在03年10月初我被任命为飞跃的斑竹,当时是版3。这是我第一次当版主,非常缺乏经验,而且面临的是人气很旺的版面,最初由于做合集过多,被人称为合集斑竹,其实当时对版面管理上瓯还很不成熟。不久在国外的版大辞职,当时的版二超过2周没上站被弹劾,我从此成了版大,但是版面的情况依旧混乱,整个04年版面情况都不够理想,主要因为版务治理不利,其中我要付很大责任,04年的版务整体不如05年的尽职尽责,其中就有版主很久没有出现过被弹劾,那一年版主的交替确实过于频繁。我当时删文,封人都比较频繁,由于版面秩序一直比较混乱,治理措施不力经常会遭到质疑和抨击,曾被人评价为飞跃版史上最差的斑竹。因为至少有90%的版务都是我做的,出的力气最多,而遭到的埋怨也最多,自然非常不平衡,不过一想bbs么,也没必要那么较真,就随它去了。

05年的情况有很大改观,在飞跃正式开始前便征集版主,也经过了比较认真的筛选,最后确定了几个人选。这一届的斑竹都很称职,这一年我做的工作比04年要少很多,而版面的秩序却有很大改观,这一切确实要感谢另几位版务所付出的努力。另一方面,也要感谢全体飞友的支持与合作,版面秩序相对和谐,有问有答,相互激励,大家形成了一个整体。对于06年版务交接工作已经完成,相信这一届的版务会有更出色的表现,会伴随大家一起度过一段煎熬的岁月。



对版务的一点体会:
(仅供现任版主们参考)

版面定位:水母bbs不仅是清华学生交流的主要平台,更是面向全国的,它有人气最重要的原因是吸引了全国各地的网友来这里进行交流。因此在我任职期间,从来都不强调学校概念,也不愿意评论各个学校的事情,一直都一视同仁,只要是来水木飞跃的朋友不管来自何处,都是一家人。

对版主的选择:主要是责任心,经验当然也很重要,但可以逐步培养。人选方面我这两届都选择了清华的在校学生,并不是对其他学校和地区的飞友存在偏见,而是因为选择在校生,版主之间交流协调更方便,可以经常面对面的交流版务,而且组织版聚的时候也比较便利。

版聚:很关键的一点是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比如10.1之前可以举行一次,1月申请结束以及应届生完成期末考试也是合适的时间。10月中以后以及11月,由于大家都忙申请,未必会有好的效果。 对于地点的选择,最好不要把过多的人密集在一个房间,会很吵,这样很多人会提前离开。

至于对版面的管理,对版面信息的整理,各斑竹都有自己的一套办法,尽管放开手脚。




版聚情况:
在我任职期间,版聚很频繁。

第一次是在03年末,地点在红辣子,当时申请材料大多数人都已经递交出去了,聚会一下大家聊天,交流一下经验和体会。这是我第一次参加版聚,也是第一次组织版聚。以前对版聚不以为然,但亲自组织一次发现还是挺费精力的,因为要考虑到各个环节,把每个部分都做好确实需要下一定的功夫。那次来了将近100人,当时的版3也专门找人录像,整个过程还是挺成功的,之后去了醒客咖啡厅座谈聊天。

第二次,是04年的情人节,联系了未名的版务,组织那天没事干飞友去钱柜唱歌,有20多个人,发现歌手真多。

第三次,是04年刚开学的一次座谈,分成了几个专业在醒客咖啡厅聊天,主要是交流一下信息。这次是04年的最后一次版聚,人数不多,大概20人。

05年的版聚情况:
第一次是在8月末,内容是新路峰舟吃饭,然后去钱柜。当时限制了人数为50人,gter也发放了一些材料,饭后又有20人去了钱柜。

第二次在10月中,那次包了荷园餐厅,当时我在接人的时候遇到了一个manyland的phd,也把她顺便带了过去。那次来了90多人,都集中在一个屋子里,因为特别吵,说话不容易听清,因此吃饭的时候剩的人不多。

第三次是一月中旬去offer寺,之后fb,那次20个人左右,照了几张很有创意的"offer".在第2天上了10大的第一,当时回帖的有400多人。

第四次是比较小规模的一次了,去爬香山,这时候似乎是3月份的事了。这是一次很平常的版聚,然而也有它不平常的一面,差点促成了一对:)

第五次-第七次,就是组织练习口语的活动,组织了3次,特别是第一次很成功,来了10个native speaker,有40多个飞友参加,整个秩序井然,这时候很多人都已经确定了去向,因此后来按着所在地区分成几组私下联系,或者准备visa。

最后一次是6.22号临行前报告大家吃西瓜,主要内容就是吃西瓜:)前后一共30多人,算是为我送行,之后去西门外吃夜宵,再次感谢大家对我的关心。
(待续)
发信人: ccer (大愚弱智), 信区: AdvancedEdu
标  题: 飞跃两年间(9)-聚散皆是缘
发信站: 水木社区 (Sun Jul  3 09:32:03 2005), 站内

题目来自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尾曲,我想用在这里很合适。人跟人,人跟学校都是缘分。能够有机会在飞跃版面认识,结交那么多优秀的朋友,是自己的幸运。虽然现在很多人已经分开,但相信以后还会有机见面。

自己飞跃的成功,离不开周围所有人的帮助,这篇要专门表达一下谢意:)

感谢上天对我的青睐,虽然自己多少走了点弯路,然而不得不承认,我是个幸运儿。做任何事情,最终结果都要靠"实力+运气",对于申请结果更是如此。在申请过程中,会有不少实力接近或者更为优秀的朋友一同来参与竞争,能够最终被学校认可不得不说运气的重要性,也就是人跟学校之间的缘分。

感谢父母对我的养育之恩,对我一贯的支持与关怀,恐怕只有当自己做了家长的那天才能够明白父母在子女身上花费的心血。在机场离别的那一刻,发现老爸那种依依不舍的神情,搞的自己差点哭出来,那时候想起了朱自清的《背影》,就是那种对父亲的感觉。

感谢自己的导师,设计院院长,博导庄老师。可以肯定,要不是遇到了这么好的老板,自己不可能有今天。老板是我少有打心里佩服的人之一,不但人很帅气,而且专业上很牛,是建筑学院最年轻的教授,博导。评为博导时只有37岁,38岁设计了清华游泳馆与综合体育馆,同年成为院长,当然老板还有非常多的作品,包括奥运会的射击馆,等等。然而,真正让我佩服的并不是他专业上的能力,而是对我的包容、关怀、理解与支持。对学生的关心仅举一例:03年我来学校前一天在家吃了一大盆凉葡萄,在火车上肚子就疼得厉害,于是刚到学校第一天便住进了医院,被确诊为急性阑尾炎,当晚就要动手术。当时老板在香山开会,知道这个消息连夜开车回来对我进行护理,当天还扔下2000块钱(校医院是免费的),第二天白天又赶回来送了一大口袋奶粉过来。出院前那段时间我经常中午在荷园吃饭,结果出院的第2天,荷园就被炸了,刚刚出事,老板第一个打电话过来询问情况,怕我出事,当时被感动得一塌糊涂。老板不仅对学生关心,而且还很包容和理解学生,支持学生自己的想法,不管是出国的还是不出国的,都会为学生铺平道路。也最终理解了我大量修经济类课程的想法。如果换成其他导师,我恐怕在硕士期间很多事情都做不顺利,自身的优势也难以发挥出来,自然不可能有今天的局面。这也就是我说的人跟人之间的缘分吧。

感谢自己的同学,师兄弟,好友,建院的老师和xdjm们,CCER的老师和朋友们(涉及到的人实在太多,不一一列举)。正是你们对我学习和生活上的帮助,对我的鼓励和安慰,才让我克服了种种困难,度过一个个难关。

最后嘛,自然是要感谢飞跃版面上全体飞友对我版务工作的支持,在飞跃过程中对我的问候,鼓励,关心与帮助。正是和你们在一起,飞跃的过程并不孤单,有大家相伴,相互的关怀与帮助,才可能得到最好的结果。由于版面上认识得id太多,光一起共事过的版主就差不多有10个,因此不一一列举id,在这里集中表达一下谢意。感谢大家的厚爱,怀念与大家一起走过的日子,希望我们永远是朋友。

最后的最后,还要鼓励一下结果不理想的朋友。毕竟自己经历过第一次飞跃的失利,很能理解这种心情与感受。不过短暂的失败只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的一次调整,放慢一下脚步,重新认识和调整一下自己,并不会影响前进的进程,相反对未来发展会很有好处。在长期里,我们依然自信。

(完)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9.217.233.32]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24.94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