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yingoverseas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yangs (Microsea), 信区: Flyingoverseas
标 题: 一位中国公民在美国的"诚信"体验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Mon Mar 25 19:22:09 2002) , 转信
一位中国公民在美国的"诚信"体验
http://202.96.154.6/news/reviews/20023254.html
一位美国商人说:一个人可以失去财富、失去职业、失去机会,但万万不可失去信誉
一群美国中学生,在完成一项生物课作业时抄录了某网站提供的一些材料。竟在全美引发
轩然大波。
据2月14日的《纽约时报》报道,美国堪萨斯城郊的一所名叫Piper的高中,118名二年级学
生被要求完成一项生物课作业,其中28名学生从互联网上抄袭了一些现成材料。此事被任
课女教师Pelton发觉,判定为剽窃,于是28名学生的生物课得分为零,并面临留级危险。
在一些当事人家长的抱怨和反对下,校方要求女教师提高那些学生的得分,这位27岁的女
教师愤而辞职。
面对社会舆论压力,学校董事会不得不在体育馆举行公开会议,听取各方意见。结果绝大
多数与会者支持女教师。该校近半数教师表示,如果校方降格满足少数家长修改成绩的要
求,他们也将辞职。他们认为,教育学生成为一名诚实的公民远比通过一门生物课更加重
要。Pelton则说,她在带学生的第一天,就和学生订下规矩并由家长签字认可。规矩称:
"所有布置的作业都必须完全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欺骗或剽窃将导致课程失败。"
女教师每天都接到十几个支持她或打算聘用她的电话。一些公司已经传真给学校索要当事
学生的名单,以确保公司今后永远不会录用这些不诚实的学生。一所大学在本月上旬的入
学考试中对一位身着Piper学校T恤衫的女孩子说:"不要欺骗啊。
"当地一位女士对电视台记者忧心忡忡地表示,她非常担心今后本社区的人出去会被贴上不
诚实的标签……
这里,我们无法笑话美国人的小题大做或杞人忧天,感觉到的只是"诚信"二字那沉甸甸的
分量。这二字之于美国绝大多数民众,虽不能说重于生命,却是立足社会之根本--这也是
我在美国生活学习一年感触最深的景象之一。
信用记录,从现在做起
刚到美国,想开部手机。面对铺天盖地报纸广告上五花八门的手机优惠计划,我喜滋滋选
择了AT&T公司的一种月费29.99美元、可免费在东部七八个州每月打650分钟、手机仅售2
0美元的计划,却被无情拒绝。试了其他几个公司,也不行。
人家不看你手中的绿票子,只朝你要信用卡。于是我等可怜的无卡一族惟一的选择就是,
至少花100多美元买部手机,每月预交数十美元以上的手机话费,分分钟都要扣款。
不甘心,赶紧申请信用卡。Master, Visa, American Express等大信用卡公司逐一尝试,
代理信用卡的多间银行和AT&T之类大公司的码头也相继拜过,竟又连连碰壁,理由只有一
个:我没有信用记录。换句话说,我这个外国佬因为在美国还没有借钱还钱的记录,目前
得不到人家的信任。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于是老老实实开始建立信用记录,诸如按期交纳电话费、用商
场的购物卡购物再按期把支票寄去、尽量多和外界发生些借钱还钱的交易,等等。后来,
在美国汇丰银行的帮助下,堂堂Master卡公司终于垂青我那一点点"信用",恩准我一张Ma
st er卡。再后来,及至我临近归国,大概从某个渠道查明我果然是位有着良好记录的信用
良民,很多公司,包括我联系过的和没联系过的,蜂拥而来,希望我使用它们的信用卡,
给的限额也越来越宽,真令人感动,可惜我已不需要这些。
美国人对自己信用记录的郑重其事,感染我也小心翼翼地对待各类寄上门的账单。暑假出
远门访问,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查看有无即将过期的账单,并赶紧将支票一一寄出。有一次
,某音乐公司在网上许诺加入其会员即可免费获得唱片若干,可等我收到唱片时,数十元
美元的账单也一并寄到,账单下一行小字称这是寄费、包装费和人工费。我心有不快,写
了一封投诉信,但也同时如数附上支票,唯恐万一道理不在我这边而落下个不良信用记录
。回国前,我在报上一连三天刊出广告,欲卖那辆随我跑了两万多公里的坐骑,报社对我
绝对相信,一个电话就答应了,说账单收到再付款。可是直到我回国前一天,账单还未寄
到,真是皇帝不急太监急。幸好在飞机起飞的当天账单收到,导致我在回国前干的最后一
件事,就是将做广告的支票寄出--还掉最后一笔债。
据了解,与个人信用相比,美国公司之间的商业信用更加重要。一家公司一旦言而无信或
欠钱不还,将很难再在商界立足,甚至其商业生命将因此而终结。由此反观国内司空见惯
的三角债现象、会计师事务所造假屡禁不绝且愈演愈烈的状况,以及很多企业借钱时是孙
子、欠钱时是老子的做派,由衷感到我们离商品经济的精髓--契约精神还真差得很远。
沐浴"信你"氛围,感觉真好
我想,那女教师之断然给28名学生吃鸭蛋,她当时一定有一种被欺骗的感觉。
在美国,很多事情是建立在相信你的基础上的。你说你会独立完成作业并在课堂纪律条款
上签了字(因此可视为一种契约),老师岂有不信?谁知你却没有履约!其实,在美国的
日常生活中,随处可以享受到被信任的愉悦。
我曾携父母去曼哈顿参观无敌号航空母舰,买票后走出人群,突然想到老人可能有优惠,
忙返回询问。售票员小姐闻讯赶紧一面赔不是,一面按老人优惠将余款退还。她并不查看
你任何证件,甚至也不去打量二老是否真老(62岁以上老人方可享受优惠),其所奉行的
恰是一个"信你"原则。
后来我发现,几乎所有公共场合,凡有老人或儿童减价优惠,均无需出示证件,全凭你金
口一开,人家就信了,哪怕有的老人长得很年轻,或有的儿童看上去颇高大。人家这样信
任你,再去撒谎或冒充,真是件很可耻的事。正因为这样,当有一次带女儿参观某博物馆
(售票处注明6岁以下儿童免票,而我的女儿刚满7岁),售票员微笑着问"孩子几岁"时,
我稍一犹豫,还是如实说"7岁"并照章购票。后来我甚至为自己那一刹那的犹豫而脸红。有
一次去某大商场复印一本书,200多页图书印完去结账,收银小姐并不查验所印页数,只凭
你自己报的数字收款,没有人怀疑你会虚报少交。
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信你"情景,发生在我的一系列重要访谈活动中。
我于学校进修之余,还拟完成一个庞大的计划,驾车遍访美国著名大报和大型报业集团,
并和其中发行量排行前八名的《今日美国》、《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洛杉矶
时报》、《华盛顿邮报》等报社的发行人或总编辑访谈。我知道这很难,你想啊,不经过
熟人介绍或大单位推荐,一名普通新闻工作者即使在中国要见那些大报老总又谈何容易?
即使有幸一见,谁又会坐下来和你谈一个钟头?何况我是在这样一个世界报业帝国,面对
新闻同行称作"big man"的报社老总们。他们会见我吗?
但我决心一试,这决心一试的前提也出自对美国人崇尚以诚相待的信心。最初的尝试当然
多被拒绝,不少信函甚至如泥牛入海。于是我通过邮寄、E-mail、电话将自己在中国的职
业经历、研究成果、在中美文化交流方面做过的工作、自己对对方的了解程度以及访问对
自己的研究之举足轻重等等,详细告知对方。感谢上帝,我的这些做法先后奏效,各报对
我自己叙述的情况深信不疑并开始表示出兴趣,没有任何人要求核实我提供的材料。
在随后的访问全过程(9.11事件之后除外),我几乎从不需要出示任何可证明我身份的证
件或介绍信之类,只是在进大门时保安员要求登记姓名及驾驶证。素昧生平的发行人、总
编辑及其助手们欣然接待了我这个陌生外国人,包括陪我参观、与我交谈、允我录音、准
我拍照。其中只有两个小小的例外。一是在访问《华盛顿邮报》前20天,该报总编辑的秘
书给我发来E-mail,非常客气地希望我寄一张名片给她,并强调那只是保卫部门需要,绝
非总编辑和她本人的意思。另一次是访问美国历史上声名显赫的一份报纸《费城问讯报》
,报社一位助理总编辑婉转来信问我,是否可以提供我所在大学的一位证明人。我便告知
对方本校一位系主任的联系地址。这样一次证明显然使他十分满意,他为我在该报安排了
满满一天丰盛的日程:分别与该报总编辑、分管发行的副总裁、分管广告的副总裁、一位
著名评论家和一位曾在中国访问过一年的普通编辑交谈,又参加其下午的编前会。
约会既定,绝不失信
在这些访问中,各报的恪守信用也同样令我感动。我在美国的所有访问,通常于一个月前
和对方约定,时间精确到分。在这一个月中会发生什么?以我近20年报纸编辑工作的经验
,报社老总们的工作强度总是很大的,要面对各种变数,随时做出判断和反应,很多决策
要通过例行的和临时的会议来实施,常常不得不超时工作,相比之下,和我的约会是件十
分次要的事情。那么,我一个月前的约定会不会因变故而更改甚至取消?
事实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各报对我的来访,一旦约定,绝无更改。有时我不放心,在
访问前还打电话去问有无变动,对方总是有些吃惊地反问:"怎么,你打算改变约会时间吗
?"
也幸好他们严格守约,否则我的访问计划将被弄得支离破碎,甚至会失败,因为我的长途
访问也受很多因素制约。每次出访前,我必须根据自己的计划与对方仔细约定访问时间,
并在此基础上安排行程,确定行车路线、选择停靠站点和预定沿途旅店。我的时间有限,
沿途食宿的费用也有限,一旦某一个环节改变,浪费金钱事小(旅馆客房费将从信用卡上
照扣不误),影响整个访问链条事大。
例如我暑假的东北行,事先确定的访问单位就有《芝加哥论坛报》、底特律报业公司、《
波士顿环球报》等8家单位,所有任务必须在半个月内完成,哪里容得丝毫改变?但正因各
新闻单位的守约,我此行满载而归。在全部访问中遇到的惟一一次小小变动,是在《纽约
时报》。当时我和该报分管广告的副总裁约定了某日某时见面,但到达报社大堂和他通电
话时,他充满歉意地告诉我,有一个临时会议非要他参加不可,只好请一位部主任全权代
表他和我交谈,并表示这位部主任将回答一切本应由副总裁自己回答的问题,希望我能够
满意。事后我的确很满意,那位部主任不仅和我热情交谈近一个小时,后来还通过E-mail
回答了我的一些补充问题。
邮政环境,处处见"信"
多年来,由于国内邮局对信封规格要求愈严和电话电脑的普及率愈高,加上有几次投递丢
失、拖延和来函上精美邮票不翼而飞的经历,我与邮局打交道已日见稀少。不料到了美国
,每天离不开邮政,几乎每天都收到邮件,其数量之巨,大概要超过我在国内近10年私人
邮件的总和。很多看上去极其重要的东西,美国人都是用一纸平信送达,且万无一失。
首先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尽管美国邮局分检信函早中国多年实现了自动化,但美国人
寄信用的信封依然五花八门,小到巴掌、大到4开报纸的信封,我都收到过。一些美国人为
了寄一些特殊的感谢卡或纪念卡之类,还常常自制信封也照寄不误。如果你在信封里鼓鼓
囊囊地揣些东西,例如胶卷、唱片,竟也能寄出。我在美国先后冲印过近20卷胶卷,全部
是用信封寄出并收回的,尽管信封里装一二只胶卷,简直有些滑稽。由于既可以省去到超
市送取胶卷相片的麻烦,又能节省些费用,很多美国人都喜欢用这种方式洗印照片。和一
位美国朋友谈及此事,她认为这很正常,说你一旦交邮,就是对邮局的信任,只要地址写
对邮资付足,邮局一定会受理。
不仅信封五花八门,信封内还常常包含着很重要的东西。到美国的第二天,我就去申办社
会安全号。这社会安全号可是在美国生存不可缺少的物件,收入、纳税、有无犯罪等各种
个人记录都与之挂钩,雇佣无安全号的雇主将被视为违法。到学校听课、办医疗保险、考
驾照等等,也都会被要求填写社会安全号。这么重要的东西,他美国人也是一纸平信寄出
,并不需要签收。还有驾照,这是美国除了公民证、绿卡之外最硬的个人证件,因为通过
驾照上的信息,警察可以从电脑调出包括你出生、国籍、住址、社会安全号在内的一切个
人记录。怀揣一个驾照,你就可以出入一切场所,包括乘飞机。如此重要的驾照,也源自
一封无需签收的邮件。诸如此类还有银行支票、汇票、银行卡、信用卡、借书证、账单等
。
美国的家庭信箱,通常竖立在马路边上,且均不上锁,邮件放在里面等候邮递员来取。但
依我个人及我认识的所有朋友的经历,无论多么重要的邮件,从未丢失。起初我将胶卷放
入信箱还有些忐忑(重要的胶卷一旦丢失,损失将永难挽回),后来也就坦然了。一年内
我先后寄出约50张付账的支票,张张安全。
惭愧,自己有过一次"不信"
不过说来惭愧,我在美国还是撒过一次谎。有一天,我的助手克里斯蒂,一位大学4年级女
学生,在聊天时突然问我:"听说中国有很多人爱吃狗肉,你吃吗?"这句话一下让我紧张
起来。
不在美国生活,很难体会美国人对狗的宠爱。美国的狗,大概比人少不了多少。一家人养
两三只狗的并不少见。逛超市若不懂英文,一不小心就可能把狗食专柜的东西买回家当罐
头吃(我的一位中国朋友即有此光荣经历)。把小宠物狗当成家庭一员而每晚允其充当"第
三者"睡卧于夫妻之间,也是司空见惯的。前总统克林顿的爱犬数月前不幸葬于一中学生的
车轮下,弄得克氏夫妇伤心了好一阵子。尽管警察判定属狗违章,但肇事女学生还是痛哭
不已,其父更不断向新闻界解释自己女儿如何爱狗,说此事件将给女儿带来在这样一个把
狗当人看的国度,吃狗肉成为真正大逆不道。去年纽约一家电视台播出韩国某餐馆杀狗吃
狗的本台记者目击记,轰动一时。纽约的韩国社区居民赶紧反击,列出大量证据证明那家
远在东亚的餐馆所杀所吃并非狗而是一"土狼",并向电视台提出强烈抗议。连唐人街的中
国人也加入了抗议行列,弄得电视台经理不得不致函韩国社区加以解释。(后来也有大胆
的韩国人在报上发表评论,说仅有200年历史的美国人有何资格对有着悠久饮食文化的韩国
人指手划脚,韩国人即使吃狗也不是美国那类宠物狗,就像韩国人把耕牛当成朋友而不能
因此指责美国人杀牛吃牛一样。)
无论如何,面对助手如此敏感的问题,我只"王顾左右而言它":"很多中国人也不吃狗肉的
,特别是在大城市……"谁知她不依不饶,蓝蓝的大眼睛继续盯着我:"那么你吃狗肉吗?
"看着她一副严肃认真的样子,我完全失去了说真话的勇气,只好也严肃认真地摇了摇头。
她立刻释然,说她如何如何痛恨别人杀狗吃狗。
我相信,如果我的回答是相反的,极可能对她的感情有所伤害,我们之间的合作和友谊也
无疑会立刻终止。
如果不"信",会怎样?
在美国去各大小商场购物,出口处从未见过任何检查或防盗装置,更未见到把门的保安。
顾客偷点小东西真是天不知来地不知。事实上美国超市失窃的现象也是有的,有段时期还
较严重,前不久某女电影明星不也曾在超市偷窃?
和美国朋友探讨此事时,他们都会耸耸肩说,这是没办法的,说商场总是竭力避免任何对
顾客不信任的痕迹,因此即使有人监视,也会非常隐蔽,常常是挂一而漏万。但他们又说
,在美国偷盗的犯罪成本是相当高的,哪怕是偷一件小东西,一旦败露,其记录将跟随你
终生。这话我信。有一次大学里举办盛大的人才招聘活动,我发现,其中不少工作岗位在
招聘员工时都有一条规定:近15年内没有偷盗、诈骗或其他罪案记录。
15年啊,一个有贼心的人能守得住吗?因此,美国人都把教育孩子从小诚实守信,作为自
己重要的责任。一些报刊上也在探讨父母如何在孩子面前以身作则,培养孩子的诚实。我
女儿在美国一间小学上一年级,她最怕我到老师面前说她撒谎。有一次,她从地上拣到一
枚25分的硬币在手上玩弄,回来却告诉我说是老师奖励给她的。我怎么会被她所懵?立刻
表示要向老师核实,她一听马上说了实话并大哭起来,保证今后再不撒谎了。在后来一次
学校收集硬币捐助公共事业的活动中,她主动将这硬币连同我们给她的许多小硬币交给了
学校。
在美国,我认识两位刚从中国来的留学生,她们周末轮流在一家香港人开的洗衣店打工。
这两人关系很好,形同姊妹,但打工理念有所不同:A姑娘认为老板给的工资并不高,为她
干活不要太卖力气--老板在时多干点,不在时就尽量少干甚至不干,最多装装样子;B姑娘
则认为既然老板雇了你,就该把事情做好,对人应真诚,人前人后应一样。于是,A姑娘常
常上午见洗好的衣服堆成山,也只象征性地叠一些,直到下午老板来后才忙活起来,一面
还说上午如何如何忙;B姑娘却相反,上午总是趁客人送衣取衣的空隙,抓紧将衣服叠好打
包,尽量把任务完成在前面,有时老板在的时候反倒显得不太忙。谁知这样一段时间下来
,最先不高兴的竟是那些经常来洗衣服的美国人--老板的常客。他们看不惯这样对老板不
诚实的劳动者,先后向老板抱怨A姑娘如何偷懒、如何上午只看书不干活,而对英语还不如
A的B姑娘,却交口称赞。结果可想而知。
和一些在美国生活多年的中国朋友闲聊时,他们也都深有体会地告诉我,说到给老板打工
,不比在国内给一些政府部门或国营企业工作,千万别偷懒耍刁,否则心里最不踏实的是
你自己,因为你随时有可能被炒鱿鱼,甚至在业界留下个坏名声。
不诚信造成的最大灾难,莫过于安然破产案带来的影响了。美国安然公司是世界著名能源
跨国企业,资产在全美国居第七,在《财富》杂志的全球500强名单上列第35,去年底却突
然资不抵债申请破产,造成美国有史以来最大一宗破产案。事情到此也就罢了,政府同意
拨出巨款处理善后,公司老总们仍可过上自己富裕的生活,谁知不久便暴露出该公司一些
重大欺诈行为,特别是一家享有盛誉的全美国第五大会计公司涉嫌作伪,更引起了全国范
围的信用恐慌。一家曾与之签订意向协议准备将其收购的大公司(此举足可挽狂澜于既倒
),也正因为发现了其中一些猫腻而断然放弃收购。结果是公司一位副总裁自杀身亡,董
事局主席等负责人面临被起诉,包括联邦政府官员在内的一大批关系人有待洗刷嫌疑。有
专家撰文指出,安然事件若导致商界的诚信危机,灾难将不亚于9.11事件。
唉,美国社会如此依赖这"诚信"二字,真值得我们曾信奉"民无信不立"的同胞们认真思量
。
(作者:辜晓进 来源:凤凰网)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9.252]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5.41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