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kino (小熊), 信区: Green
标  题: Re: 论中国的军事“天下观”
发信站: BBS 哈工大紫丁香站 (Mon Sep  4 16:13:56 2006)

愚以为不可!!!!!
     四大文明古国,至今天仅仅中华屹立而复中兴,我们的文化里的战略观——先生
所谓的“中土观”,一定是有它合理的一面的。
     吾华文化中的战略观我并不完全清楚,但有一点,就是“无限边疆,有限反击”我还
是了解一点的。
     正是以“无限边疆”战略,才会使整个东亚(中亚高原以东)的大片土地,都在中央
王朝的“掌控”之下,当然这种掌控是以册封制度为基础的,不管谁当夷人的王,他的合
法性一定要得到中央王朝的册封来肯定。这样以夷制夷,符合民族习惯,易于管理,慢慢
的实现同化,让夷人认识到中华文化的优点后主动地改变习性,不会出现现在中东特别是
伊拉克的乱局,也就不会影响到中央王朝的稳定与发展。
     而“有限反击”则是,在受到外族侵略的时候,一定会进行坚决地战略反攻,恢复王
土,然后进行有限度的纵深打击,使侵略者失去生存基础或者很难恢复强大,班师回朝,
继兴王道,泽被天下。这样虽然不会像古罗马帝国一样扩大领土,但也不会在顷刻间轰然
倒塌,不可恢复,走进历史。
     这就是我们的生存之道,先哲们早就有“盈亏论”,也知道穷兵黩武一定会灭亡的道
理。
    至于你讲的几个例子,我亦不敢苟同,“中国已经是复兴的国家”,完全不对,先不
比高科技比欧美日落后许多,就算老百姓的生活水准也还没有到达唐宋时代的相当水;而国家为何会偏安一隅,各个时期都有自己的原因,宋初赵匡胤急于建国割幽云十六州与辽,结果给敌人以发展的机会,加之杯酒释兵权,兵无常将,酿成大祸。明亡于后宫太监之手,等等尽可以读史。
    我并不是护短,我们的文化里确实有不好的地方,要去其糟粕,但也一定要取其精华
!!!!
    楼住的帖子无异于是在放弃“韬光养晦”的国策,寓以为在当前是万万不可以的,是
的自胡锦涛执政以来,特别是在外交上,近几年有声有色,可是这并不是说放弃了“韬光养晦”的国策,恰恰是在用外交的软实力来维护国家的利益,这也是“韬光养晦”的一种形式。
     不知道阁下是否是网特,貌似很合理,可是你的例子不能证明你的观点。若是为民族
的兴旺,尽心力,无可厚非,就算是有所不当也是在所难免的,感情上也是可以接受的,
欢迎讨论;若是网特,那就是数典忘祖,蛊惑人心了,劝你多读史书,一来找回你的民族
性,找回你的根,让灵魂有所寄托,二来,别再贻笑大方了。
     近几年网特大行其道,不得不小心谨慎,我临时举的例子也有不到之处,欢迎讨论,
若有语出过重之处,敬请原谅,绝无人身攻击之意。
     看我的id就知道我不是网特,我可是打了好半天的字才写出来的。
     谢谢有毅力能通读完的,欢迎来信批评指教。





【 在 trigger (打虎上山) 的大作中提到: 】
: 新浪首页 > 论坛首页 > 新浪军事 > 军情观察室
: 论中国的军事“天下观” 
: 中国自三皇五帝到如今,只有“中土观”,没有“天下观”,所谓船到海角即天涯,..
: 城即关外,环视四方,乃不过一国之天下而已,当欧洲列强用洋枪洋炮打开国门时,..
: 知道,天上不仅有汉人的玉帝,还有洋人的上帝,天下不仅有唐都宋城,还有更多的..
: 青山楼外楼”。几千年的唯我独大,我们无非是关起门来做皇帝,以致祸起墙外,屡..
: ,仍然是“普天之下,莫非皇土”的心态。中国人的“天下观”,实则上是“皇权观..
: 井蛙观”,与西方人的天下观迥然有别,西方人的天下观其实是“全球观”,我们知..
: ...................



--
良驹自奋,行胜于言

※ 修改:·kino 於 Sep  4 16:21:28 2006 修改本文·[FROM: 202.118.231.158]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FROM: 202.118.231.158]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92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