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rsy (Green Mouse), 信区: Green
标  题: 亲历对越还击作战回忆录《橡胶林的回忆》上篇(2)
发信站: BBS 哈工大紫丁香站 (Fri Aug  5 09:42:42 2005)

第二集【小芭蕉训练营】 

“小芭蕉”多么好听的名字,不禁让我想起了我下乡时所在的生产队的名字:“小沟子”
。 

命运是多么的相似呀!我才从军不到两年,离开我上山下乡的生产队“小沟子”,现在又
让我回到了一个带“小”字的村庄。 

我同时也赞叹农民伯伯是多么的伟大,叫出了那么多纯朴、自然和好听的名字。小芭蕉村
比我下乡的村庄大多了,有好几百户人家,地势平坦,农舍坐落有序,很像北方的村庄,
尤其像电影《地道战》里的高家庄。土坯墙边的仙人掌,院落里的芭蕉树,无一处不显现
出南疆村寨的美丽和质朴。 

村民的觉悟也不比当年的游击队差。我们的房东就特像当年的游击队长,每天不会过多的
和我们交谈,但会给我们讲云南的风俗和气候。很多的话题是关于我们的邻村――“沙甸
子”。 

那是1972年回民闹事的村庄,离我们村3里路,我们能很清楚的看到村庄的全貌,老农给我
们讲述了当年回民暴动的事,都是由于政治的原因,政府控制不了局面,只能出动解放军
进行镇压,情形相当严重,连“孙大头”他们部队装备的榴弹炮都用上了,死了不少人,
因此村民极端仇恨解放军,说要见一个杀一个!已发生多起事例。现在看来1989年发生的
事已是“小儿科”啦,用现在的话说只要危机到国家政权,政府就一定不会手软。 

我那时也不懂,只是觉得我们的军队不会做这样的事呀。不就是回民闹事吗?派几个连队
就解决问题,干嘛要使用榴弹炮啊? 

部队为此作出了强硬的规定:任何人不得进入“沙甸子”村!由于民族矛盾的原因,部队
将会受到“恐怖分子”的威胁,外出必须有三人以上方可出行。同时,部队下达了战前训
练的命令,“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打不打你先别管,什么时候打你也别问,先作好训
练再说。这就是当时部队的要求。霎时间我们被战争和民族矛盾的阴影所笼罩。 

我们的连队每日都在村外的小山坡上训练,远远的可以看到村外的公路上和铁路上成群的
车队、炮队和坦克隆隆的开过,俨然一幅临战状态。而我们也加大了训练难度,从大家习
惯的瞄靶、投弹、刺杀、越野、挖工事等普通训练提高到了实弹训练,农民们的庄稼也无
偿的由我们任意践踏。 

农民们说:“同志们用吧,只要能教训小越南,保卫我们的祖国,你们要什么我们都可以
奉献。”听到这话我也不知是真是假?但他们的脸上露出的是诚实的、无怨无悔的表情,
让人感到活着的人没有必要在一群即将离开人世间的小伙子们面前吝啬。而那时候人的心
灵还没有被“利益的公害”所污染。每个人都在讲“奉献”,即便这个词出现在1985年,
但它的源泉是来自于对越还击作战。 

部队训练是再普通不过的了。可临战训练又是怎样的含义呢?我告诉大家吧,绝不是你想
象的、也不是你曾看到的演习。那是一种像“林海雪源”中杨子荣训练土匪那样的场景。
从我们连的每个战斗小组到步兵班,从步兵排到各排之间的配合都要练。也就是内行人说
的班、排、连的战术合练。你不是想过枪瘾吗?那就让你过个够,一箱箱的子弹就放在那
,你要想打你就去拿。 

射击不是一个个战士的打靶,而是一群群的打,点射,齐射,长点射,那声音好听着呢?
就像我们重庆杨家坪兵工厂的试枪声,热闹着呢!往哪打呢?有靶子吗?该不是乱打吧?
――当然有,为了提高实战的能力,我们演练最多的是山地进攻中的射击,在小山坡上挖
上很多掩体,掩体内是我们的士兵兄弟举着靶、并编上号,另外的士兵演练进攻射击,指
挥官叫几号靶出现,那进攻中的士兵就向几号靶射击,然后再统计靶上的窟窿,相比很多
人都练过精度射击,看看你能一发子弹能打多少环的一练习就做的很少了。 

每个人都会被抽去充当举靶人和报靶人,我也不例外。记得我第一次充当举靶人时,吓的
我出了一身冷汗。一个步兵班的火力一起向你的靶位射击,打的掩体上的泥土乱溅,子弹
嗖嗖的从头上划过,真像是在战场上。可当时谁也不知实战是何样?你就往最残酷的画面
去想象吧!可谁又能想象的出来呢?也许是咱们重庆兵的先天优势,也许是城市兵的小聪
明,我突然想到,何不用这个机会练练自己的听力呢?你小风学弹吉他时都要练耳朵听音
准,那你为何不利用现在的机会听听子弹飞行的方向呢?哈哈!小聪明用上了。以后轮到
我举靶时都会愉快的答应,很多人不想干这事儿,因为跳弹很容易伤人,但我很乐意。听
听打我的靶的声音,再听听打别人靶的声音,很容易根据枪声判断出子弹飞行的方向。这
着儿能有用吗?小风?大家别急,听我以后慢慢讲。 

我从小就喜欢看打仗的电影,这是我们那辈人没谁不乐意的事。从《小兵张嘎》到《南征
北战》,从《打击侵略者》到《瓦尔特保卫莎拉热窝》,不管是打白狗子还是黑狗子,也
不管是打日本人还是打国民党,只要是打仗的就行,只要有枪炮声就过瘾。 

其中我最喜欢的片子有两部,一部是《南征北战》,另一部是《桥》。《南征北战》喜欢
的是那片中的战争气势和敌、我军谋略的较量,喜欢的是我们节节胜利的场面。打小越南
也象那样就好了,我们整团整师的围歼,多痛快呀! 

那电影《桥》呢?你喜欢什么呢……?喜欢电影《桥》?我当然也喜欢同学们一打开我们
的网页就能听到的电影插曲《啊!朋友再见!》,那是“大头”为我们加的背景音乐,也
难为了我们这位好战友和“炮兵老大哥”。但我更喜欢的是电影中对战争描写的浪漫态度
,我喜欢的是影片中的“斯瓦托尼小伙子”,他和我们年龄相仿,端着一支折叠冲锋枪在
湿地中与敌人战斗,虽然牺牲了,但死的那么浪漫,足以让人被浪漫的英雄气概所感染。
我想当英雄,我想要那支折叠冲锋枪,我想拥有那种在水中跳跃射击的浪漫感觉。 

在部队未出发前,每个连队都进行了扩编,由原来的乙种编制扩大到甲种编制。具体说就
是将一个步兵营由原来的二个步兵连扩充至三个步兵连,主攻连保留70%的老兵,助攻连保
留50%的老兵,其余的到新编的连队报到。是排长的提为连长,是优秀班长的提为排长。“
杨小风你不行,才干了几个月的野战军,你没有那个能耐,再说,当官的都要带头冲,你
凑什么热闹?”连长如是说。 

同时,新配发给每个班一支崭新的折叠冲锋枪,班里由原来的两只木柄冲锋枪增加到三支
。那是增配给战斗小组长的,本来说要给我们每个步兵班配备一具单兵火箭,但不知什么
原因装备没能下来,只有用一支56-1式铁把折叠冲锋枪来代替。我们步兵班的编制就成了
班长带机枪组成火力组,副班长带两人组成战斗2组,另由一名老兵带两人组成战斗3组。
 

我是副班长,用的是木柄56式冲锋枪,多老气。我想要那支折叠的铁把冲锋枪,那多像“
斯瓦托尼”用的那支德国造的冲锋枪,我要有了它我也可以像他那样浪漫――在水中边跑
边射击,在跳跃中灵活的躲闪敌人的子弹…… 

为这,我找到连长申请要换那支枪。连长可火了:“杨云风,你也太天真了,武器是可以
随便换的吗?无组织无纪律!”看到我一脸的委屈,连长心又软了,毕竟这是在非常时期
,毕竟是面对一个刚满21岁不久的小伙子。他收起了威严面孔,转而苦口婆心地说:“那
枪并不好,漂亮但不实用,一是准确度不高,二是木把的枪托还能进行肉博防身,枪托可
以打击敌人,铁把的行吗?别做梦了,听老兵的没错!” 

平时我们训练时还要练刺杀,大家还记得那样的情景吗?两个士兵,都穿上那“中世纪的
盔甲”互相对刺,我们把那那玩意儿叫“护具”。 

刚下到野战军时我和人家练对刺,还没反应过来就被对手“刺于马下”。练那玩意儿需要
的是手臂的力量和脚步的灵活,我还没有那工夫。 

连长看着可笑了,插着手在旁边说:“没用的东西,看着个子大,没用!” 
咳!我多没面子,练不出那功夫呀!现在好了,练什么刺杀呀,战场上有用吗?没用!上
面安排这项目不用练了。啊!这下让我太高兴了,什么年代了,谁会和你拼刺刀?那就练
投弹吧,这是必须的,你投弹也不行呀!那会儿一年才投一颗实弹,现在你想投多少就给
你多少。投弹有干部们在旁边保护,从山上战壕中往山下投。 

“杨云风,该你啦!” 

“使劲!动作快!”一次投弹训练当官的命令着我。 

我一个一个的做着拧盖、套绳、扔出的规范动作。 

“像你那样敌人早到你面前了!要快!”连长吼着。 

我加快动作,学着电影里的样子,把六颗手榴弹的盖拧开放在面前,一个个用左手拉绳,
右手扔出。在声声的爆炸中听见连长的叫声:“这就对喽!” 

战争的气氛越来越浓,每天的训练也越来越紧张。一天训练回来后的晚上,连部通知我去
团部学习越语,因为我是高中生,要有文化的人去,说是全连战士都要会,连里面先派我
和另一人去学,然后充当小教员再教大家。 

我们来到了团部敌工股,这是为了迎战而成立的新机关。两位小干部模样的人接待了我们
,发给我们每人一本小手册,上面有中越文字对照和汉语的注音。 

我们6、7个士兵来到一小房间里,对着一架卷盘式的老式录音机练了起来:“诺(布)松
空耶!”缴枪不杀!“综堆宽哄度兵!”我们宽待俘虏!“呀得,里挑堆!”出来,跟我
走!……大伙儿练的挺高兴也挺新鲜。这帮人除了在学校里学了两句“long live chairm
an Mao !”的英语外还没学过什么外语,能不新鲜吗?叽里咕噜的热闹了一下午,活像日
本鬼子进了村。军官要求我们背熟,回去后要每个人都学会! 

在我们欢快的学习气氛中我看到了军官们严肃的表情,那是一种隐含秘密的表情,从那表
情中我感到了一丝不安。 

不管大家怎样的高声练习,也不管那语气中包含着怎样的杀气,但在我的脑海里始终有一
支越语歌曲在回荡:“越南中国,山连山,水连水……”它就在你脑子里飘呀飘,想赶也
赶不走。 

回到连队,在每次开饭前的连队歌声后又多了学越语的声音,那是由我站在队列前,带着
大家一遍遍的朗读。 

从那时起,每个人的手中多了个白皮的小册子,上面除了有“诺(布)松空耶!”缴枪不
杀!“综堆宽哄度兵!”我们宽待俘虏!还有“越南中国永远友好”的口号。 

越南!小越南!我们开始接触你了。 

报纸、电台上的新闻中,越军向柬埔寨进攻的消息少了,多的是我国边民受到侵略、我国
华侨受到凌辱的消息。越南――这个我们把他当成小兄弟的国家,今天反目为仇。为了让
大家激发仇恨,为了掀起同仇敌忾的气氛,部队安排我们听“华侨受辱史”的报告,那是
真正被驱赶回来的的5、6个男女华侨的血泪控诉。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嘛!不信?让你们这群士兵看看吧! 

离我们村不远有一个叫“鸡街”的城镇。一天,在鸡街镇的中学操场上部队摆好了讲台,
挂好了标语,四周还张贴了不少宣传画。上面全是一些越军驱赶我华侨时的狰狞面孔:有
用木棍打我华侨的,有向我边民扔石块的,有用冲锋枪向我们的农家水牛扫射的,还有被
越军炸毁的房屋,看得我们义愤填膺,个个有说不出来的气愤。 

老华侨讲话了,说拖儿带女走了多少天才回国,自己有多少财产被越军抢去等等,可我老
觉得他讲的不够悲愤; 

小华侨讲话了,说他们如何与越共周旋,袭击他们的哨兵,扎坏他们的自行车轮胎等等,
还露出了被越军刺伤的伤口给我们看,可汉语实在太差,结结巴巴,总觉得是在调皮捣蛋
; 

女华侨讲话了,本想听点如何被强暴的经过,或是把衣服的哪个部位拉开,让我们也看看
伤口的好事儿,刺激一下紧张的心理,可没能如愿。 

他们大都是讲越南公安如何如何,越军的事一点儿也没听着。还好,总算让我们了解到越
南的一些情况,使我们不至于太陌生,就像是一群土匪把这群华侨欺负了,等着我们去给
他们报仇,会间还不时的有指导员或什么人喊喊口号什么的。 

会散了,战争的气氛越来越浓,只是来边界吓吓小越南的想法逐渐淡去。“我的妈呀!真
要打吗?”我在给家里的通信中描绘即将要参战的内容越来越多,瞬间我们家在天南地北
的哥哥姐姐们都知道了我的情况,纷纷来信鼓励我的行为,为我恐惧的心灵作一些力所能
及的安慰。 

“小风弟:你放心的去吧,家里不用你操心,父母由我们照顾,我们为你自豪和骄傲。”
 

“弟弟:打仗的时候机灵点,父母都是这样过来的,他们打了几十年的仗,不是也都过来
了吗?战争也存在很大的偶然性。”(意在人不全都会牺牲) 

“全家人都在惦念着你,别怕,八弟,这是多么难得的机会,好好想想,如果战争结束,
那是你多么好的经历,很多人想摊都摊不上啊!” 

“去吧,勇敢的去吧,我们紧紧地拥抱你。” 

家里的兄弟姐妹不停地给我写信,生怕我会寂寞。信像雪花一样的飞来,也是我最愿意看
到的“雪花”。 

是啊,平时战士们对“家书”就是特别的注重和思念,何况是战时呢!每个人在收到信后
都会欢呼和跳跃,然后就是静静地躲到一旁,你可以从每个人的脸上看到各种不同变化的
表情,包括军官们。 

老父亲也提笔给我写信了,平时他不会给我写信,都是我母亲写,内容不多,一页半纸,
但看后让我更坚定了勇敢参战的信念,字里行间也看到了老父亲对我的思念。可战争要死
人的必然性谁也不愿提起。 

在众多的家信件中,爱你的情感不难看到,但信中最多表现情感的语言是:我们想你!我
们拥抱你!紧握你的手之类的话,没有看到“爱你”这个字。 

“爱”这个字在那个时候说出口是多么的难!更难在一个老红军的嘴里出现!哪像现在“
I love you !”满天飞,说起来即自然又随便。可当时我根本就意识不到是多么的需要这
个词在信中出现!只会想父母是不是喜欢你,却没法去想父母爱不爱你。 

训练营中的家信是不保密的,军官的、士兵的都会互相传看。由于我的信最多、内容最具
有鼓励性,因而我的信成了连队里指导员作战前鼓动的好材料。在一个个的落日黄昏下,
每隔两三天,连队都会集合到那仙人掌丛中,坐在泥土地上,听你和其他那些鼓励儿子、
兄弟、丈夫、父亲上前线为祖国去战斗的家信。那些亲切的称呼和诸多的豪言壮语让你会
感觉到,每个坐在下面聆听的人他们的情感神经都在颤动! 

勇敢和惧怕都是同一出现的,没有勇敢你何其会知道惧怕。就在大家都纷纷表决心上战场
的热烈气氛中,“我不去,我不想打仗!”的声音也出现了。 

说真的,现在我真佩服这位兄弟在那时能喊出他自己的心声。说这个话的是我们连三排九
班79年入伍的新兵乔国光,19岁,昆明市人,父母是小店主出生,中等个的他不胖不瘦,
皮肤黑黑的,眼睛大大的,但显不出任何机灵劲儿,到是社会小青年的气息很重。他性格
内向,不善多语,班长、排长、指导员、连长都给他做工作,但他谁的话也不听,反正就
是一句话,“我怕打仗,我不去前线!”一不参加训练,二不与人交谈,整天就在屋子里
傻想,活像得了精神病。这可怎么办?战争形势越来越紧张,部队随时可能上前线,连队
里出现这样的问题可是大忌呀!当然有这种情绪的不止他一个,但明确表示不去的就只有
他。 

连长着急了,突然想到了我这个典型。“杨云风,你去跟他说,用你亲生的体验去说服他
,我们是全团的主攻营,是主力连队,不能有这样的日脓包拖后腿!” 
要我去说服他?我行吗? 

听连长的话我找到了他。那是在一个晚上,战士们都集合去听政治动员了。我和他在铺着
稻草的地铺上拉开了家常。虽然是一个连队,但我是一排他是三排,他又是新兵,因而很
少在一起。 但都是城市兵,有着共同的语言。“国光,你们昆明人都怎么玩,耍朋友吗?
”这家伙一听就来劲了,脸上长时间被战争笼罩的乌云散开了,滔滔不决的向我讲述了在
家的所作所为,我们聊了很长时间,相互讲述着在城市里的经历。 

“是啊!我们都是城市兵,像我们这样的还有好几个,你看四班的何崇宾,是重庆钢厂的
,10班的何田忠是重庆沙区教育局的,那么多城市兵都不怕,你怕啥?再说我们的头脑都
很灵活,不会有事的。” 

我说动了他,他在我面前表示了不拖连队的后腿,要站起来做人!连长第二天感到很奇怪
,“那小子凭什么说服了他?不过我就知道他行!”……其实那天晚上我的潜台词是:“
我家的条件是最好的,高干的儿子都敢上,你有什么不敢!” 

训练一刻也没停过,班、排、连的战术练完了还要进行全营的进攻合练。许多战士都问:
光靠我们这几支枪就能上战场吗?连长说:不!我们是团主力营,还会得到加强。电影里
不是经常听到加强连、加强营的词吗!那么我们怎么加强呢?本身我们的连队是9个步兵班
,一个火箭筒排,另外新组建了一个由2门60迫击炮组成的炮排。作战时火箭筒要配到班里
,班长指挥由机枪、火箭筒组成火力组,副班长和战斗小组长各带两名使用半自动步枪的
士兵组成二、三战斗组。营里的重机枪连和无后坐力炮连都会被分配到各步兵连,从而形
成了加强连,连长可亲自指挥重机枪和60炮排进行连火力打击,支持步兵班、排的进攻,
排长可指挥配到排里的无后坐力炮和重机枪进行重点打击,同时还可根据任务的不同进行
指挥切换。 

咳!太专业了,咱先别去讲。(主要是孙大头插话了:想给我一支心爱的折叠冲锋枪,我
当然想要!但我那时想要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尤其是精神和情感上的东西对我最重要。
) 

那天连队安排我出公差到镇上团后勤部去拉大米。两三个兄弟跟着司务长拉着借来的板车
上了街,大米装好了,总还得买点副食吧,司务长叫走了那两兄弟留下我一人看车。 

我独自一人的爬在装满粮食的板车上,四处打望着街上的行人。这时迎面走来了一位姑娘
,17、8岁,个子最多不会超过1米6,可从我趴在粮车上的视角上看去,她是那么的高窕。
头发过肩,用一条手绢随便的扎着,露出了长长的脖子。眼睛不大但很有神,微翘的嘴唇
上透出性的诱惑。由于天热和家里并不富裕,上身就穿了件小花布衬衣,领口可以看到里
面的汗衫圆领,花布衫下两个不大但很丰满的乳房轮廓清晰可见,显然没有穿带任何的胸
罩,随着健康的步伐,浑圆的胸部也会上下自然的晃动。 

我看呆了,感觉到无名的冲动,血液加速流动使我浑身膨胀了起来(至于是哪里膨胀,地
球人都知道!)。我难受,想冲上去把她按住,压倒在我的身下,用我贪婪的舌头在她身
上狂添,用我的火热嘴唇在她的脖项上吸嘬,用我年轻的双手滑过她的每一寸肌肤。我紧
紧的趴在粮车上,不停的扭动身体,让这种感觉尽情的发泄。 

我想要!我要!我才21岁,我还没享受过那事儿的快感!你们知道吗?!那姑娘从我身边
走过,并没有感到任何威胁。仿佛她见过太多这样的目光,并不以为士兵们的“想象”从
她身上一遍遍的划过会给她带来伤害,她已经习以为常了。 

“小崽儿!走喽。”司务长是万县人,对我们重庆兵他就这么喊。他们回来了,该走了,
我真不愿意让他们把我这美好的感觉破坏掉。我埋下头,弯着腰推着车,那种感觉迟迟不
能从我身上退去,以至于我好长时间没敢站直了走路。那天晚上我失眠了,脑子里不停的
闪现出电影里所能看到的最漂亮的女人,中国的、外国的,当然也有越南的。“刘三姐”
“五朵金花”“多瑙河之波”“广阔的地平线”“列宁在1918的天鹅湖”…… 

我想要得到爱抚、我想拥有那肌肤之亲。可那时,即便是男人的拥抱也是那么的奢侈。我
想了很多很多,当然脑海里浮现最多的画面是越南电影《琛姑娘的森林》。 

那是一部越南72、73年拍的抗美战争的黑白电影,影片描写越南一对年轻的夫妇为保护一
条支援前线的后勤通道,日夜帮助越军后勤车队躲过空袭、饶过美军封锁支援前线的故事
。 

片中女主人的扮演者极为漂亮,是我目前见过最漂亮的越南女人。“阿山,等等我……。
”是片中她对她老公的一声称呼,堪称女性撒娇的经典对白,她让我们那代人听后魂不守
舍。 

如今,琛姑娘那甜美诱人的声音始终在我耳边回荡,何况在今日的背景下,琛姑娘又勾起
了我对越南姑娘的向往。她戴着斗笠,时常穿着圆领白布中扣衬衣,高高的胸部顶出了细
细的“蛇腰”,大大的黑色灯笼裤脚随风摆动,衬出那跨与腿部的美丽女人曲线,真是让
人失魂落魄。现在我们就要去越南了,能见到琛姑娘吗? 

训练!训练!“多训练、少流血!”这是我们唯一坚信的真理。“哒哒哒哒……哒哒哒哒
”在腰间端着冲锋枪扫射的样子大家并不陌生,可这个动作平时我们很少训练,学名叫“
低近射击”。准确度很差,但用于近距离射击很有威慑力!我们站在山坡上,对着面前的
靶子狂射!那种感觉痛快之极! 

每天连首长都会和我们在一起,同吃、同住、同训练。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是我们行动的准
则。我们希望能天天见到他们。虽然他们每天也会离开我们去营里开会,但我们不想他们
离开太久,就像孩子舍不得离开父母一样。这天上午,连首长们同样去营里开会,开了很
长时间,让我们焦急的内心忐忑不安。 

“他们回来了!”不知谁先看到了他们的返回。急冲冲的领导们迅速作出了安排:“今天
提前开饭,部队晚7时开拔!大家作好准备,收拾行李,打扫好卫生,怎么来的就怎样离开
!” 

“去哪啊?”大家好奇的问。 

“你们忘了来到这是干什么的?去哪?还能去哪?别问了,到边界去!” 

你们在这小芭蕉住了近一月,仅仅是来训练的吗?该走了!我们纷纷整理好行装,打扫好
房间内外的卫生,向农民的水缸里注满了水,向房东和邻居们一遍又一遍的说着感激不尽
的语言。 

“乡亲们再见了,我们回来的时候再来看你们!” 

“大尊(军)!你们走好咯!” 

老农流泪了! 

邻居流泪了! 

村民们都流泪了! 

男人、女人、老的、少的都流下了依依不舍泪水! 

即便是小孩也被那动人的场面感染的号啕大哭!战士们中许多人流下了眼泪,那不是胆怯
的眼泪,那是真真切切的依恋之情! 

战士们的队伍依次来到村边上的公路旁,安装了伪装网的一队解放牌军车静静的停在路边
,车上年轻的汽车兵们也没有了平时那吊儿郎当的神态,表情严肃的坐在车内一动不动。
 

“上车后大家坐好,不得将头手伸出车外,不得暴露目标,不准交谈,注意安全。各部按
序列上车!” 

简短几句话后我们登车出发了,汽车在崎岖不平的山麓中颠簸着,向那茫茫的黑夜中驶去
…… 

--

  老鼠怕猫?
    那是谣传!^-^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FROM: 61.179.12.*]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4.01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