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DDG (导弹驱逐舰~二级战备), 信区: History
标  题: 《百战青锋劈泾渭》序章(转载)-2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Thu Jan 21 16:51:38 1999) m2mWWW-POST0m0m

日本人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他们等这个日子等了多少年啊!那装模作样不想出兵的态度是给满清政府下的套子
,其 
     目的就是要逗引中国在陆上与海上与其进行决战。至于那个糊弄袁世凯的郑永邦,
虽然 
     货真价实是中国血统,可也许正因为如此,他才更想当一个比谁都更爱日本国的日
本 
     人。 

     不能说李鸿章们不慎重,不能说李鸿章们不知兵家大计。作为洋务派的代表人物,
他们 
     是同时代人中的皎皎者,是睁开眼睛想搞改革想搞开放的一批精英人物!可是,呆
板守 
     旧的传统思维模式,不切实际的虚骄侥幸心理,决定了他们明显地对敌对国战略缺
乏洞 
     察力,而将国家的命运轻掷于想当然之间。 
     当然,处心积虑的对手,也着实让中堂大人难以应付。站在国际政治斗争大格局的
角度 
     来看,就算此时侥幸躲过了刀兵之灾,日本人总还会找楂打上门来的。没有可充当
坚强 
     后盾的国力和军备,真命天子又被一个坐在幕后的老女人叶赫那拉氏随意摆布着,
凭什 
     么和人家对垒? 
     日本人见满清政府上钩后,立即成立了由参谋总长、次长、陆军大臣、海军军令部
长等 
     高级将领参加的战时大本营。6月5日,派出800名海军陆战队直奔汉城。紧接着,陆
军 
     少将大岛义昌指挥8000人的混成旅团,于6月16日在朝鲜登陆,抢占了汉城到仁川一
带 
     的战略要地。日本海军联合舰队的“松岛”、“千代田”、“高雄”、“赤诚”、
“紫 
     筑”、“大和”、“八重山”、“吉野”等八艘战舰,控制了釜山到仁川的海域,
布设 
     水雷,进入临战状态。 

     李中堂这回可是真慌了手脚。 
     他眼瞅着鬼子抢占了汉城、仁川等战略要地,却拿不出有效的应变措施。无奈中,
只好 
     祭起“以夷制夷”的老法宝,请英俄两国出面向日本施压,甚至还莫名其妙地想让
英国 
     舰队出兵日本横滨,给日本施加压力。 
     结果当然可想而知——精于算计的英国绅士,怎么可能在这个时候为了别人的利益
干这 
     种费力不讨好的活儿? 
     不过,英国人总算还是给了中堂大人一个面子——促成了中日两国代表坐到一张桌
子前 
     来谈判。 
     但日本人的态度极为强硬,坚决拒绝了中日两国共同从朝鲜撤军的建议,致使谈判
破 
     裂。这也是日本人想要的效果! 

     7月14日,日本政府宣布与满清政府绝交。 
     中堂大人不想打也不成了! 
     应该说中堂大人还是有本钱的。淮军是中国装备最先进的陆军部队,一色的“克虏
伯” 
     山、野炮和“温切斯特”连发枪,并不亚于日军的精锐。海军更不用说,拥有世界
第 
     六、亚洲第一的庞大舰队,共有战舰78艘,总排水量约8.5万吨。尤其是“定远”、
 
     “镇远”都是当时亚洲第一流巨舰,若单以吨位计,它甚至超过以后直到今天中国
海军 
     的任何一只水面舰艇。 
     日本海军有战舰31艘,总排水量约6万吨,而铁甲舰只有较陈旧的“扶桑”一艘。当
 
     然,日本拥有航速和火炮射速都优于中国的“吉野”装甲巡洋舰。 
     以满清政府当时的军力,与日本相比,最低限度也是各有千秋,不相上下。无怪乎
举国 
     上下,一致乐观,都认为弹丸岛国日本不是泱泱中华之对手。就连气势汹汹的日本
人自 
     己,在声色俱茬的外表下,心里也在犯虚。天皇御前会议制定的具体计划是,陆军
主力 
     钳制和击败在朝清军,海军击败北洋舰队。若海战大胜,取得黄、渤两海制海权,
则直 
     捣北京;倘胜负未决,则陆军固守朝鲜,海军控制朝鲜海峡,与陆军相互策应;倘
海战 
     失利,则退守本土,严防中国进攻日本本土。可见当时日本对“打败中国”的战略
目标 
     并没有十分把握。 
     军力对比,伯仲之间。要较量的就是素质了:军事思想、决策指挥、战役战术素养
等。 
     可惜这些恰恰是腐败没落的满清所极度缺乏的,可以说是未战就已输三分。 
     更令人不解的是,分明是大战在即,有着一支号称亚洲第一舰队的北洋水师,却听
任日 
     军从从容容地控制朝鲜西海岸各海口,调兵遣将,运弹馈粮。在朝的陆军部队也听
任日 
     军挟持朝鲜国王,抢占要地。 
     7月16日,光绪皇帝下谕李鸿章对日开战。 
     同日,李鸿章下令卫汝贵率盛军6000人,马玉昆率毅军2000人,左宝贵率奉军3500
人, 
     丰阿升率吉军1500人,分四路入朝,直趋平壤。20日,又令雇用英国商轮“爱仁”
、 
     “高升”、“飞鲸”运送江自康的仁军增援牙山,由北洋水师管带方伯谦率“济远
”、 
     “广乙”、“威远”三舰护航。 
     于是乎,朝鲜半岛,黄海之滨,一场世纪未最酷烈的陆海大战爆发了。 
     开战伊始,李鸿章就持“扼守海口,拱卫京师”的近海防卫的思想,不是让北洋舰
队在 
     海上与敌争夺制海权,而是充当一座座海上浮动炮台。他给北洋水师统帅丁汝昌的
方略 
     是“保船制敌”,“不定与日本海军拼击,但令游弋渤海内外”,还美其名曰“猛
虎在 
     山之势”。 
     笑话,坐守家门的虎还是虎吗? 

     对此,刘步蟾、林泰曾等留洋学生大有异议,屡屡上书,却无济于事,不惟如此,
到后 
     来日本海军已进到旅顺、威海挑衅,中堂大人还把北洋舰队巡弋范围从大同江口缩
小到 
     鸭绿江口。 
     等着挨打! 

     上阵一交手,陆海两路都吃败仗。 
     1894年7月23日,李鸿章派北洋舰队“济远”舰和“广乙”舰护送陆军运兵船,从大
沽 
     出发前往朝鲜牙山增援。25日,两舰返航途中,在丰岛附近海面与日本联合舰队遭
遇, 
     发生战斗。谁知管带方伯谦乃毫无斗志的贪生怕死之徒,战斗一打响就躲进仓内不
出 
     来,在担任指挥的大副二副阵亡后,竟弃“广乙”和后来从大沽口运兵援朝撞进战
场的 
     “高升”和饷银船“操江”于不顾,退出战列,挂起白旗掉头逃跑,致使“广乙”
遭重 
     创后自沉。日本舰队顺手牵羊,乘机击沉“高升”, 俘获“操江”。此战中表现最
凶 
     悍的是日舰“浪速”,其舰长东乡平八郎大佐十年后官拜大将,成为日俄战争的日
本海 
     军统帅。 

     此次失利,导致北洋水师对仁川港口的控制权完全落入敌手,威海、旅顺、仁川三
足鼎 
     立的态势遭到破坏,与在朝鲜半岛的陆军部队相互策应之势尽失,严重危及到北洋
舰队 
     对黄海制海权的有效控制。 
     继海战失利,牙山清军陆军部队又被日军大败。 
     7月29日,日侵朝陆军部队向牙山清军发动进攻,聂士成、叶志超率清军奋力抵抗,
但 
     不敌优势日军,败阵而走,奔逃1000多公里,退守平壤。败退途中,叶志超还向李
鸿章 
     报捷,说清军以寡敌众,毙敌2000余人。可气的是,这位谎报战功的败军之将,竟
于8 
     月25日被委任为驻平壤的清军部队的总指挥官,以致后来前线将帅不和,酿成平壤
之战 
     的大败。 
     与此同时,天皇在国内发布募集公债的143号令,从国民手中募集了7694.9万日元的
公 
     债用于战争;日军陆续增援抵达朝鲜的部队大岛混成旅团、第四师团主力、第五师
团和 
     第三师团各一部,组成朝鲜军,日本首相,就是那位说“我方利益线之焦点,在于
朝 
     鲜”的山县有朋,亲任司令官,准备大举进攻平壤。 
     一只养足了精神的狼! 

     8月1日,中日两国正式宣战。 
     8月28日,牙山撤逃的清军陆续与已到平壤的增援部队汇合。此时,清军各军总计还
有 
     步、炮兵约15000人,拥有野炮4门,山炮28门,速射炮6门,以及足够全军食用一月
的 
     粮草。虽然如此,但当时的各军将领忙于相互争斗,全无主动出击寻机求战的意愿
。 
     9月12日,第五师团、混成第九旅团、朔宁支队和元山支队等各路日军云集平壤城下
, 
     计16100人。 
     9月15日午夜,日军发动对平壤的总攻,清军奋力拒敌,迭挫敌锋。大同江南阵地马
玉 
     昆、大同江北阵地卫汝贵部亦阻止了日军的进犯。 
     守卫牧丹台、玄武门的奉军将领左宝贵在玄武门亲自点炮射击日军,不幸中弹阵亡
。牧 
     丹台、玄武门失守,平壤全城暴露在日军炮火之下。 
     局势虽危,但尚未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但又是那个谎报战功的叶志超,在平壤城头挂起了白旗,并率先弃城逃走。清军大
乱, 
     丢弃大量辎重装备溃逃,在撤退途中又遭日军伏击,伤亡惨重。 

     次日,李鸿章在平壤失守和政敌攻讦的双重压力之下,令北洋水师主力出海寻敌决
战。 
     日本联合舰队闻风而动,迅即将“吉野”、“高千穗”、“秋津洲”、“浪速”、
“赤 
     诚”等舰组成由海军少将坪井航三指挥的第一游击队,“吉野”为旗舰;“松岛”
、 
     “千代田”、“岩岛”、“桥立”、“北睿”、“扶桑”等六舰为本队,“松岛”
为旗 
     舰,由联合舰队司令官伊东佑亭中将指挥。海军军令部长桦山资纪乘“西京丸”观
战。 
     “” 

     1894年9月17日,北洋舰队主力与日本联合舰队主力在大东沟附近海面相遇,爆发了
一 
     次声势浩大的海上大决战——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蒸汽机铁甲舰的大海战。 
     主帅丁汝昌见敌舰呈鱼贯纵队冲来,遂令舰队成犄角雁行阵接敌,以“定远”、“
镇 
     远”两艘铁甲舰居中,“扬威”、“超勇”两艘弱舰位于最外侧。 
     这是一个陆战战场上众军护卫主帅的阵形,在帆船海战史上称为“冲击战术”,其
特点 
     是各舰始终舰首对敌,因而被弹面小,在以舰首冲击为主的木帆船海战中曾有过不
俗的 
     战绩。但在以火炮为主的时代,这种阵形的最大缺点就是各舰射击舷角全被局限,
无法 
     充分发扬火力。 
     结果被伊东佑亭抓住破绽,令第一游击队首先集中力量鱼贯进攻最外侧之“扬威”
、 
     “超勇”。“扬威”、“超远”虽顽强战斗,终不敌日舰炽盛的火力,相继中弹起
火。 
     日本联合舰队本队随即与北洋舰队主力激烈交火,转瞬间,北洋水师旗舰“定远”
舰桥 
     被命中,正在指挥的丁汝昌被摔成重伤,北洋舰队指挥当即中断。日舰乘机将第一
游击 
     队置于北洋舰队正面,全力攻击两翼弱舰;本队则置于北洋舰队侧背,以为策应,
使北 
     洋诸舰陷于首尾难顾的境地。“超勇”在遭受日舰第一游击队的重创后,又被日舰
队本 
     队攻击,终致沉没。全舰官兵大部分遇难,管带黄建勋落水拒救,没于大海之中。 

     但日舰也受损不轻,“北睿”、“赤诚”、“西京丸”因受重创相继退出战列。激
战 
     中,“致远”号在重创“北睿”和“赤诚”后,弹药耗尽,管带邓世昌誓死如归,
下令 
     开足马力撞击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旗舰“吉野”,不幸被鱼雷命中沉没,邓世昌偕
全舰 
     250名官兵除17人获救外,全部壮烈殉国。 
     “济远”舰管带方伯谦见势不妙,又故伎重演,转舵逃跑。慌乱中,却将已中弹起
火搁 
     浅沙滩的“扬威”撞沉,“扬威”管带林履中义不独生,蹈海自尽。 

     此后,“经远”舰单舰独斗“吉野”等四舰,不幸被日舰命中舰桥,管带林永升等
指挥 
     官相继中弹牺牲。全舰剩余官兵坚守岗位,继续战斗,终因寡不敌众,起火沉没。 

     至此,北洋舰队四舰不存,“济远”、“广甲”逃走,“定远”、“靖远”、“来 

     远”、“镇远”虽均有不同程度创损,尚能勉强迎敌;而日舰只损失了“北睿”、
“赤 
     诚”、“西京丸”等3艘,还有9艘能战。 
     日本联合舰队终于占了上风。 
     但北洋舰队各受创舰只仍奋力作战,“靖远”管带修竣战舰后迅即接替指挥,集合
其它 
     各舰重归战列,继续顽强攻击日舰。 
     最后一轮激战中,日本联合舰队旗舰“松岛”弹药库被“镇远”舰首350毫米巨炮命
 
     中,起火爆炸,完全丧失战斗力。联合舰队本队将指挥关系转至“桥立”后,遂挂
出不 
     管旗,转舵撤逃。 
     历时5个小时的海上大决战结束了。北洋水师损失战舰五艘,伤亡五舰管带以下1200
余 
     人;日舰五艘受重创,伤亡官兵600余人。双方损失惨重,日本海军略占上风。 
     可中堂大人胆已经破了! 

     数日后的9月21日,平壤战败的满清陆军大败奔逃回国。 
     朝鲜境内的陆上作战亦告结束。 
     日军挟陆海两路胜利之势,占领了朝鲜全境。 

     
--

目标锁定,三发齐射





6m※ 修改:·DDG 於 Jan 21 17:23:21 修改本文·[FROM:  159.226.41.165]m
m※ 来源:·BBS 水木清华站 bbs.net.tsinghua.edu.cn·[FROM: 159.226.8.73] m

--
  no one can save you, no hand can approach you
  your face has been ruined so long 
   bbs.hit.edu.cn              

※ 修改:.fzx 于 Jan 23 19:02:54 修改本文.[FROM: heart.hit.edu.cn]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heart.hit.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14.33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