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gold (无忌), 信区: Green
标  题: 从春秋走向战国30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2年07月05日10:13:18 星期五), 站内信件

第三十章 核战爆发
 5月8日,中国政府表彰了一大批将领,继国防部曾部长、总参谋长郭思中、海军司令
员赵仲逊,空军司令员彭吉昌之后,宣布授予严耀丰和刘皖豫陆军元帅衔,接着又提升
薛皓简、钱寒白、张安涛、岳麓生、卢祖辉和邢凯山等人为大将。第二天,胡旭湘和杨
建华在悉尼城内举行了开战以来第一次盛大的阅兵式,郭思中、赵仲逊和彭吉昌陪同校
阅,所有驻扎在该城附近的部队都参加了这次庆典。张安涛、岳麓生和卢祖辉也以战役
负责人的身分参加了典礼。张安涛站在郭思中身边,发现总长的眼角有些微潮。再看国
家元首,正目视前方,如雕像般伫立,纹丝不动。越是不动,越可能心里激动得厉害。
典礼中,胡旭湘接见了此次战役的战斗英雄,亲手把勋章别在这些共和国骄子们的胸口
。阅兵的最高潮是英雄们将代表近三年来歼灭联军团和驱逐舰以上单位的旗帜扔在大街
上,让受阅部队的铁流在上面碾过,最后化作碎片,随风消散。虽然美英出国前都把军
旗珍藏在国内,但用仿制的旗帜丝毫没有减低这个举动的意义。
 中国国内也陷入狂欢,中国公民无不为战胜以美国为首的联军而自豪,他们知道战争还
没有结束,然而打败日本和印度、收复台湾的日子已为期不远。胡旭湘不希望解放军过
度感染这种乐观情绪,郭思中秉承旨意,留下来秘密巡视在澳洲的解放军。
 阅兵一结束,张安涛便被调到东南亚战区任司令员,预备对印度下手的事宜。澳洲这个
摊子都丢给了岳麓生,国内新成立的十几个武警师与这里野战军的换防,调整在澳大利
亚和周围岛屿的的陆空军布署,并协助海军建设海军港口,特别是潜艇基地,千头万绪
让他忙得团团转。这天刚回到设在悉尼的司令部,便发现战区政委卢祖辉正在为施钧不
好好管教手下的飞行员,让他们在悉尼度假时举止桀骜不驯的事耳提面授。言者谆谆,
听者渺渺,卢祖辉多少有些无奈地开导道:“这些楞头青总该到了进入社会的年龄,起
码的礼仪和规矩还不懂,万一回国后习惯成自然,这还像话吗?”
 已是少将的施钧不改本性,对着大将照样放炮:“我可不希望他们长大,变成圆滑、凸
肚和脑门发亮的人,如果他们变成那样可敬的话,我找谁去击落敌人的飞机和炸沉敌人
的军舰?”
 守纪律就会变胖,这哪跟哪呀!卢祖辉听说过施钧是个鬼难拿的人物,这下终于见识到
了,可原则问题不容妥协,眼看俩人就要争论不休了,岳麓生笑着插进来道:“我说老
卢啊,放过小施那帮孩子吧。我也不希望他们长大。我还希望看到他们充满野性地把日
本飞机击落,叫鬼子的军舰填海呢。”
 卢祖辉忙问:“老岳,中央终于让我们也参加对日本作战了?”
 岳麓生摇摇头道:“那是我的猜想,不过也八九不离十,现在战士们的杀气是可鼓不可
泄呀!”
 “谁又在这里胡说八道?”一个威严的声音把众人吓了一跳,回头一看,才发现郭思中
元帅不知何时驾临。总长突然到太平洋战区司令部视察,有什么大事要发生?岳麓生急
忙规规矩矩出来迎接,郭思中劈头又给他来一句:“你知道你又闯祸了?”
 岳麓生睁大双眼,不敢接茬。郭思中提醒道:“我指的是昨天你又对欧洲某报的记者大
放厥词,说什么‘……战败国的国民生活水平不能高过战胜国……’和什么‘……澳洲
白人如果觉得待得不舒服干脆滚回老家去……’,你难道这么快就忘了?”
 “我当什么大事呢。”岳麓生长舒一口气。
 “这还小事,且不论你说话的内容是否正确,这些有关民政的事是你该插手的吗?光这
你的一份检讨就跑不了。”郭思中瞪了他一眼,又对一旁的卢祖辉开了火:“你这个把
关的可把得好,整个成了一个甩手大掌柜。底下部队骄傲散漫,根源都在这位司令员身
上,你不从这上面抓,有用吗?”
 卢祖辉不敢辩解,赶紧回答:“以后这类访问不再让大岳出头了。”眼角的余光却瞥见
施钧正蹑手蹑脚向外蹭,这时想拦也拦不了。
 郭思中还是不满意地说:“这能管住他那张惹祸的嘴吗?他的另一段有关日本婊子处女
什么的名言已传遍了北京的总参大院。你再惯着他还了得。”
 郭思中见岳麓生老实了,这才放缓语调对他说:“你讲的都是大实话,但你现在可谓是
‘封疆大吏’,一言一行在外人眼里都代表国家政策。你下回要是实在憋不住,你可让
手下放话嘛。”
 岳麓生对着郭思中一鞠躬道:“谢谢您出得好主意,我下回一定照办。”弄得大家大笑

 郭思中首先传达了中央对日作战的指示,接着又听取太平洋战区战备状况的汇报,这才
满意地返京了。
 回国之后,在给中央军委对联军战争胜利的报告中郭思中检讨了得失。他认为在战略上
决定胜负的两个因素是:“其一,始终以美军为主要作战对象,以击败美军这个联军的
最强点为突破口,加速了联军失败的进程。其二,战役前,尽量减少树敌,每次战役最
终都要把一两个国家彻底驱出联军的行列,使我军始终处于兵力上的优势。”
 “中国之所以在东南亚取得成功,进军速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而速度又取决于大
量地使用直升机部队,直升机部队使用得成功,又取决于它的集中用法,摆脱了传统用
法中非直升机部队对整体速度的限制。空军的支援、伞兵与装甲兵的成功协同又使直升
机部队具有持续的战斗力,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出一整套‘双重纵深突击’的战法,最大
限度地利用了速度差带来的战场优势。”
 “赢得整个澳大利亚战役是因为以下两个条件得以成立:第一,为了在澳大利亚战场保
持必要的优势起见,我们在东南亚方向就必须准备作相当的冒险。假使我们不通过诱敌
深入摧毁了美日主要的海军力量,那么日本、台湾和菲律宾可配合联军在东南亚发动攻
势,则战局的结果就会大不相同。第二,联军单纯从海权的观点出发,把兵力分散配置
,以图守住现存太平洋壁垒上的所有东西。如果联军和日军能够集中全部力量于澳洲战
场,争取遏制住我军的攻势,并抓住我们反潜的弱点,全力进行破交战,就有可能苦撑
到漫长的供应不得不让我们叫停。速度即使能够暂时战胜距离的障碍,但距离仍是个长
期的决定因素。”
 “实际上,中国真正成功的原因在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发现了一种方法使战争从两维或
准三维空间的战斗模式中解脱出来,在新工具──太空部队的帮助下,将信息战、气象
战、海空战和双重纵深突击的地空战完美结合起来,发明了数字化立体全纵深作战的战
争艺术,这才是中国成功的真正秘密,也是现代条件下全国动员的人民战争的精髓。”
 解放军开始了针对日本和印度的战略转移,空军重新部署速度最快,进行一、两次转场
就完成了。海军也从南太平洋折返,印度洋舰队没有回到迪戈加西亚岛,直接来到苏门
答腊岛的几处基地,控制马六甲海峡,太平洋舰队则进驻新爱尔兰岛西北端的卡维恩港
,不言而喻都把日本作为主要对手。赵仲逊最先属意新不列颠岛上的腊包尔港。这个天
然海港,大得足以停泊解放军海军的所有船只,距水面1.6公里左右的陆地上有几处
极为平坦、排水能力很强的机场用地。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使腊包尔成了兵家必争之地
,二次世界大战美国为占领它,与先到的日本在这附近展开了许多次大规模海空战。也
许人类的战争打搅了此处山神的沉眠,惹得它终于发了怒,岛上6座活火山最近一直闹
腾得很厉害,打前站的人回来形容腊包尔“简直就是个地狱!”赵仲逊这才打消了原意
,选择了条件近似的卡维恩港。
 作为巴布亚新几内亚新爱尔兰省首府,卡维恩港人口只有万人,曾因为种椰子而成为德
国最赚钱的殖民地。熠熠生辉的珊瑚从近海划分出许多避风港,港区面积跟腊包尔港不
相上下,港口四周风景如画,白色的沙滩、碧蓝的海水、绿色的森林、清澈的泉水和溪
流没有一丝的工业污染。细究起来,这话又有点不正确,二战时,这里和腊包尔同时被
日本看中,成了进攻巴布亚新几内亚的跳板。美日海空军在这里不断激战,总计十几万
吨船舶在附近水域沉没,给海底添了不少遗迹。卡维恩港周围地形平坦,解放军工程兵
很快建起了数个机场,随后停放了一个陆基海军航空兵团的战斗机。新爱尔兰岛最后又
驻扎了陆三师的主力,整个岛成了解放军太平洋舰队的要塞。
 在澳洲的陆军调动最慢,它们中大多数预计通过印尼诸岛至马来半岛,再乘火车回国,
其中一部分将转战朝鲜半岛。在大部队没有到来以前,薛皓简已经组织了几次小规模的
歼灭战,集中打击了进攻最积极的韩第1军,消灭了其第1师的第17步兵团、第9“
白马”师的第29步兵团、第25师的第72团,这下各路韩军逡巡不进,志愿军造成
的恐中症很快在军中旧病复发。由于这3个团都由于冒进而被解放军从大部队中割裂出
来并乘黑夜一举歼灭,韩地面指挥司令部命令各部白天展开衔接,夜间以师为单位收缩
宿营,以免类似的惨剧再度发生。
 战线的空当虽多,但对付变得小心谨慎的韩军,解放军“老鼠拖龟”,一时也无从下嘴
。不过解放军马上找到了另一个目标──日军,他们在后方推进,显得非常麻痹。解放
军在澳洲战场的迅猛进展使犬养牲道坐立不安,唯一能做的就是命令朝鲜方面军加快进
军的速度,希望能以此分担联军的压力,于是驻朝日军的行动变得积极起来。4月16
日,当朝霞满天时,深入敌后的解放军第四十六轻机步师侦察兵发现了一支来自日本第
7装甲师团的装甲部队正沿着新溪─黄州公路,由东向西挺进。丝毫没有意识到危险的
日军,把坦克和装甲车辆都装在拖车上疾驶。赶来指挥的薛皓简决定来次大的行动,以
第四十八摩步师监视右翼的韩第1军,第七十轻机步师缠住左边的韩第5军,第十炮兵
师和反坦克旅从正面迎战,第四十六轻机步师和第四装甲师实施两翼包抄。
 上午10时,第十炮兵师侦察兵根据前线部队初步的情报,利用所乘捍马的车载“北斗
”GPS定位导航系统,选择最短的路线和最好的路况,急行军来到预定的战场。日第
7装甲师团的警戒部队比美军大胆得多,小部队就敢于远距离搜索,第十炮兵师侦察兵
不能低近观瞄,便远距离摆开数字化炮兵观察设备。这些器材不但种类增多而且都实现
数字化连接,可与其它数字平台进行数据交换,提高了侦察效率,扩大了观察范围。但
距目标太远,有路两边的树木掩映,日军车队呈断断续续状出现在解放军的光学镜头中
,目视识别出是不是日军车辆和属于第一轮炮击的对象很不容易。不过这难不住解放军
的侦察兵,他们立刻打开超光谱敌我识别成像仪器。这种俗称“全色相机”探测器能在
可见光、近红外、短波红外和热红外等近百个谱段上工作,得到的图像一般要传送给后
方配有计算机的专家来进一步分析,这次解放军侦察兵只对日陆军制式装备感兴趣,因
此他们从高分辨率的全色成像中挑选反映其特征的部分进行局部成像,直接弄清了敌情
。随即,解放军第十炮兵师数字化炮兵在空军飞机的配合下向日军实施了猛烈的突击。
 经过战争锤炼,尤其是同美数字化炮兵的炮战洗礼的解放军数字化炮兵已是一支令人望
而生畏的力量。它所装备的武器体系已全面数字化,使解放军数字化炮兵作战效率明显
提高。所有自行榴弹炮采取自动装填,射速快,单炮射速不低于0.4发/秒。采用多
种炮弹,战斗部威力巨大。担当火力压制任务的火箭炮兵威力尤其惊人,一个27门制
火箭炮营的火力相当于12个155毫米榴弹炮营的火力,而人员编制数量前者仅相当
于后者的1/4。数字化部队炮兵的每门炮上都装有以“北斗”GPS为核心的定位导
航系统。这种数据无线电通信系统能传送火力请求、目标跟踪数据、己方友邻部队位置
数据、战斗命令、报告文本、态势感知、战斗识别和指挥控制同步信息。火炮无论走到
哪里,都能随时确定自己所在位置的坐标,且迅速准确。
 第十炮兵师数字化炮兵首先用A─100式300毫米轮式火箭炮和WM─80型27
3毫米多管火箭炮先敌开火,先机打击日军。其中A─100发射的多用途子母弹战斗
部,一门炮一次齐射可发射8千多枚子弹,覆盖面积达10公顷,对该面积内的人员、
车辆毁伤概率在50%以上。它发射另一种攻顶反装甲战斗部时,每个战斗部内装6枚
智能化反装甲子弹,每一颗子弹可以自动搜索、识别和摧毁坦克、步兵战车等目标。由
于被动制导战术的普遍采用,解放军侦察兵的潜伏阵地和日军行军路线的距离对火箭炮
的误差来讲简直犬牙交错,炮弹的战斗识别系统不能或缺,它们不断发出识别码,通过
回应情况鉴别目标是敌是友,从而做到了在复杂的地面战场上全天候识别目标,提高了
被动制导不充分或被干扰时打击的准确度。
 这些子炮弹头可以减轻数字侦察兵们末制导的劳动量,但根据第八炮兵师在欧洲作战的
经验,炮火过于密集会影响命中的精度,反而达不到反装甲的目的,过稀的火力密度对
运动目标的打击效率也很低,如果能做到恰当的密度并同时落地,那么命中率不仅有了
保证而且打击强度也会因“叠加效应”得到加强。如何保持飞行中的炮弹像“八·一”
飞行表演队那样整齐就成了第十炮兵师数字侦察兵们的头等大事。
 数字化加被动制导一个好处就是省却了传统的基准射击,首轮就是一阵急促射击。最前
沿的少数侦察员报告着日军车队的头部和尾巴的位置,其余大多数的侦察员则根据这个
情报调节着弹道,这一道道“钢铁长虹”不偏不倚罩住了日本第7装甲师团的第72坦
克旅团。前方侦察员马上传来报告:“全部命中目标!打得好!打得好!” 
 随即第二道火箭炮弹又沿同样的轨迹在空中飞奔,侦察员根据战况再次修正数据,几发
炮弹象长了眼睛般把正在逃命的日军全部炸飞。第十炮兵师侦察员们从观瞄器材中看得
心花怒放,日军的尸体被炸得横飞,胳膊和大腿都挂到了树上,那些90式坦克和89
式步兵战车四分五裂,装甲拖运车车轮的橡胶烧起熊熊的大火,倒是日军身上的防弹衣
做得比它们的主人结实,空荡荡的防弹衣在炮击后老半天才掉了下来。
 日第72坦克旅团受到重创,但第7装甲师团避过第一轮打击的第7炮兵联队也训练有
素,迅速用99式155毫米自行榴弹炮展开反击。99式采用全液气悬挂系统来调节
火炮射击姿式,准确度不可谓不高,但这一切却被其蹩脚的机动性糟蹋了。它所用的8
9式步兵战车加长加固的底盘不是自行火炮专用底盘,马虎点还算不上小车扛大炮,但
小鸡拉大车的问题却很严重。600马力的发动机拖40吨的车,平地最高时速不到5
0公里/小时,在朝鲜路况不好的丘陵地区,更是慢得急人。等第7炮兵联队展开,它
的报复对象第十炮兵师的火箭炮团早就溜之大吉了。
 日反击的炮火刚歇,解放军第十炮兵师立刻投入52倍身管的2006式155毫米自
行榴弹炮。与日本教科书式的炮击相反,解放军第十炮兵师根据薛皓简“料敌从宽、慎
重初战”的指示,制定了周密的炮兵对战措施。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炮兵逐步扩大
的火力群单位不再刻板要求在布置空间上的密集,“分散布置,火力集中”的趋势成为
可能;除了必要的火力急袭和压制外,在发炮时间上也更有主动性,节奏多变。炮十师
榴弹炮部队编组和使用非常灵活,有的按传统的3×8门制的营或连或排的建制单位遂
行射击任务,有的则将全营24门炮分别组成12个火力小组分担射击任务,有的甚至
还单炮各自为战。这种编组是针对日99式自行榴弹炮配有先进火控和自动装弹系统并
备弹60发,火力准确旺盛的特点而安排的。为了进一步提高战场生存能力,解放军数
字化炮兵的阵地配置也比较疏散。一个自行榴弹炮连最大配置正面达3公里,纵深可达
2公里。这样的配置,即使日军能够使用炮位侦察雷达进行定位,一次连齐射也只能毁
伤1门炮,一次营齐射时,至多毁伤2门炮。日军射击时,营连内其它沉默的炮组,就
可根据己方炮位侦察雷达捕捉的日方火炮位置,迅速进行反击。在剧烈的炮战中,解放
军已开炮暴露的炮兵一律采用“走中有打,打中有走”的战法,让日军在空无一人的原
阵地上浪费炮弹。这种战法在传统炮兵时代没能流行的主要因素就是敌情多变导致己方
炮击计划落伍,没有充分协调下随便开炮就会发生误击。别小看误伤,甭管多小,都比
敌人造成的伤亡更挫伤部队的士气。炮十师数字化炮兵没有这种顾虑,凭借自己的“北
斗”GPS和敌我识别系统,使各级指挥员正确掌握敌、我、友方的位置信息,提高敌
、我、友的识别能力,在进行多向炮火袭击时,基本避免了对自己人的误伤。日第7炮
兵联队不但战术呆板,而且99式榴弹炮复杂的自动装弹系统在多次射击后产生很多故
障,不得不采取手工作业,越打反应速度越慢。一出一进造成炮战更快地失衡,解放军
第十炮兵师短时间内便实现了对日第7炮兵联队的歼灭性压制射击。
 接着,第四十六轻机步师在2010型主战坦克的掩护下,向日军发起南北向夹击,绕
到后方的第四装甲师也投入了98D型坦克。鉴于90式坦克优良的悬挂系统使其具有
在丘陵地带先敌瞄准的优势,薛皓简扬长避短,事先对己方坦克的作战区域进行了划分
,机动力强的2010型坦克负责抢占高地,而防护力强的98D型坦克遂行分割任务
。在对方炮兵占优下,制高点上的坦克无疑是最好的靶子,但第四十六师的2010型
坦克现在没有这种顾虑,它们或直接利用125毫米坦克炮摧毁慢了半拍赶来的日90
式坦克,或充当观察台,制导后方飞来的榴弹消灭直瞄射击死角和射程之外的目标。在
平地上,日90式坦克液气─扭杆混合式悬挂系统和火控系统最突出的优势──主炮在
炮长完成瞄准后,能自动对目标进行跟踪──无法过多显示其优越性,第四装甲师的9
8D型坦克一点都不怕和它面对面地单挑。90式CN120─26型44倍口径12
0毫米滑膛炮15发/分钟的射速高于98D,可现代坦克讲究的是“一剑封喉”,这
种功能只有在自己炮火的射程远于对方的时候才有意义,偏偏98D在射程和炮口初速
上胜了一筹,再加上90式高耸的外形、垂直的正面装甲和炮塔与车体之间的窝弹区,
98D不用激光压制和炮射导弹就已经能克制住对方。经数小时激战,在公路上的日军
主力装甲部队大都没有卸车就被击溃,步兵则散入新─黄公路两边的树林中继续顽抗。
这时候解放军两师的2010型步兵战车和其它装甲运兵车从坦克后面冲上前去,战士
们恨透了日本人,许多人使用火焰喷射器放火烧山。朝鲜森林多松树,受热会挥发出油
脂,更增火势,结果这部分日军不是让烈火烧化就是被浓烟窒息而死。
 战争是个去芜取菁的过程,在解放军各作战单位或作战平台之间流动的数字化信息非常
简练,薛皓简指挥部队的过程中,上下左右传递得非常迅速准确,能够比日军臃肿的数
字兼模拟化装备更快地知道敌人来自何方,准确地判断敌人将从什么地方进攻或突围,
因而可以为防御或堵截行为赢得时间,争取主动,预有准备地指挥部队机动到需要的位
置,挫败敌人的行动。激战到下午时,日军已所剩无几,残部被迫投降。日军的第72
坦克旅团就这样出师未捷身先死了。
 正当薛皓简筹划增加部队后更大的攻势,军委来了急电要他回京,因为印度战场风云突
变,打乱了中央先日后印的方针。

 南亚次大陆在神话传说中似乎曾遭受过某种核武器级别的残酷战争,印度公元前三千多
年前的一首很有名的叙事诗《马哈巴拉塔》记载了这场惨剧的某些片断:“一点烟也没
有,闪光的炮弹像一团火一样被发射出去,浓雾一样的东西突然包围了军队。整个地平
线都消失在黑暗之中。带来的不幸的旋风刮起来了。黑云一样的东西咆哮着,带着巨大
的响声升到空中,使人感到连太阳也不存在了。被火焰炙烤的大象,在恐惧中没命的奔
跑。”过程很像核爆炸,而且似乎还是用导弹发射的。随后又描写爆炸后幸存的所有士
兵,都急急忙忙跑到附近的河里,在那里清洗各自的衣服和武器,几乎是现代清洗核沾
染的翻版。《马哈巴拉塔》还写到这种被古印度传说称为“婆罗门的武器”或“雷神的
火焰”还被用来毁灭附近的城市:“克克拉开始从各个方向将闪电向城市集中。”见这
种类似激光的定向能武器威力不够,他又“发射了具有能够破坏整个宇宙的那种力量的
炮弹,城市在这时开始燃烧起来。它在爆炸的一瞬间,天空中明亮得好像有一万个大阳
。”古印度最长史诗《摩河婆罗多》也侧面印证了这场战争所用的武器威力近似核弹,
而且是由导弹运载的,它写道:“自然力似乎已失去了约束。太阳团团打转,大地为这
种武器散发的炽热所烤焦,在高热中震颤。大象被火烧得狂吼乱叫,竭力躲避这场可怕
的暴力。水在沸腾,百兽丧命,敌人被歼……数以百计的战车被摧毁……大地通红发亮
……我们从来未见到过如此恐怖的武器,也从来没有听说过这样的武器。”并补充这些
武器从外表看上去“好像一支巨大的铁箭,使人感到好像是死神派来的巨大使者。”
 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印度另一部《拉马亚那》叙事诗,在描写了这场几十万大军瞬间被
化为灰烬情景的同时,特别指出毁灭的地点为“兰卡”,现在的名字又叫马亨佐达摩,
位于巴基斯坦境内。1922年,人们在马亨佐达摩发现了始建于五千多年以前的一座
遗迹,出土的大量人骨并非埋葬在墓中,大多都在居室内。不少居室遗体成堆地倒着,
显然是猝死的,但马亨佐达摩并没发生过地震和火山爆发这类的自然灾害。最引人注目
的是,有的遗体用双手盖住脸好像要保护自己的样子。考古学家对出土的人骨进行的详
细化学分析发现所有检测的骸骨均有高温加热的痕迹。当时人们没太留意当地有不少玻
璃物质,在广岛核爆炸后,才想起这些简直就是托立尼提物质──它得名于位于美国托
立尼提沙漠的世界第一颗原子弹的爆心,有大量沙子因高温凝固成玻璃状物质。这些传
说和传闻不论真假,都在世人心里投下一道阴影──南亚次大陆是块被诅咒的土地,生
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群中藏着准备毁灭世界的疯子。这种担心在印巴两国先后歇斯底里
地进行了核试验之后,越发挥之不去。现在随着两国战争的升级,这个潘多拉盒子终于
被打开了。
 在克什米尔,由于辛格派来了大量的援军,凭借着数量优势,印军渐渐压倒了这一线的
巴军,开始缓慢地向北推进。令高翔天大惑不解的是印度没有投入他们的空突师来加快
速度,不禁猜想这大概是错误接受了前苏联在阿富汗直升机大量损失的经验。高翔天建
议巴军把预备队投入东南部沙漠击败西线南印军后再反包围西线北的印军。在克什米尔
的巴军则展开机动防御,尽量控制各个高地,拖住印军主力。
 印军的第31、第31“印度”和第32“印度”3个装备M1A2和“豹Ⅱ”A6等
坦克的装甲师凭借着装甲之利冲在最前面,战斗异常激烈。从3月26日至4月5日的
10天中,印军才推进了三十多公里。巴军在印军有条不紊的进攻中慢慢退却,但每退
一步,都要埋设地雷,然后依托崎岖不平的山地构筑反坦克工事抵抗。
 这10天里,巴军在东南部沙漠的部队已悄悄整编好,在4月6日突然发动了凌利的反
攻,仅仅为了对付1个装备T─72坦克的印第33装甲师,就一下投入辖第3、4、
5装甲旅的第1装甲师、辖第7、8、9装甲旅的第6装甲师和第2装甲旅共7个配备
“哈立德”坦克的装甲旅,在狭窄突破地带形成绝对优势。猝不及防的印军全线后退,
印军总部不得已投入了十几个空突师来拯救西线南战线。高翔天已把解放军的那套以地
制空的经验传了一部份给巴军,使失去地面部队配合的印军空突师损失了大量的直升机
,巴军的攻势不减。到了4月14日,印军的西部南翼战线已不可收拾了。高翔天适时
建议投入巴军弱小的直升机部队到混乱的印军背后进行包围战,4月19日合围了十几
万印军。双方经过几番笨拙突围──截击,救援──阻击折腾之后,5月3日才结束了
这场战役,印度在损失了西线南部队的大部之后突然发现自己的腹地第一次暴露在巴军
的刺刀面前。
 高翔天胃口大开,又建议巴军总部挥师北上,彻底包围在克什米尔陷入苦战的印军西线
北部队。这时,从国内转来了总参的意见:不要把口张得太大,过于深入印度境内,以
防印度使用核武器。高翔天立刻敏感地认为这是郭思中和薛皓简那伙人嫉妒自己的成就
,决定不予理会,他反驳道:“难道印度不顾忌巴基斯坦手中也有核武器?”
 中国驻巴军事代表团支持了高翔天的意见,但也把印度可能会使用核武器的警告转达给
巴基斯坦政府。处在第一次战胜印度人喜悦中的巴军完全忽略了这一警报,鄙视印军的
乐观情绪正在巴军中迅速蔓延,纷纷高喊:“收复自由克什米尔!”5月6日,士气高
昂的巴军气势汹汹地冲开西线南印军仓促重建的脆弱防线开始向印度西线北军队的后方
猛插……印度的精锐部队已岌岌可危了。
 对印度人来讲,你可以输给任何一个人,但绝不能是巴基斯坦人,如果那样,就意味着
世界末日。总理辛格日子难熬,现在不但反对党骂他,连他的党内同僚也呼吁他下台,
这些脸皮厚一些就能挺过去。但国内穆斯林蠢蠢欲动,印度面临分崩离析的后果丝毫不
亚于挨上几颗核弹,他已没有多少选择,终于批准了印军总部稍加修改的“湿婆灭世”
计划──动用核武器摧毁巴基斯坦的核反击力量和巴军主力。在下达命令的一刹那,辛
格也有过少许犹豫,但熟读的古印度史诗有关灭世转世的场景却涌入他的脑海,一种使
命感油然而生,一段《马哈巴拉塔》的名句脱口而出:“每天,死亡随处都会降临,但
我们仍然活着,好像我们是永生的。这就是最大的神秘之处。”
 从军事角度上看,印巴两国领土面积都没大到拥有进行后发制人核反击的奢侈,双方之
间又不存在任何缓冲地带,以至缺乏足够的预警时间。同样狂热却又针锋相对的宗教、
分裂和战争制造的世仇使两国都不缺乏动用核武器的意志。这一切决定两国核战略都立
足于重第一次打击这个出发点,产生了人类历史上最恐怖的核囚徒效应,保密核基地的
位置成了双方唯一的威慑力量。对巴基斯坦不幸的是,印度通过美国在巴基斯坦的情报
网早已搞清了巴军主要的核武器基地,蓄谋已久地制定了先发制人的“湿婆灭世”计划
,现在动手省了不少力。

 印巴大战成了热点中的沸点,解放军天军便把部分针对美国的弹道导弹预警卫星调到南
亚次大陆上空,这些卫星都配有精密的红外和紫外探测器。导弹固体推进剂在燃烧过程
中必然散发红外信号,这个和液体推进火箭一样,特殊的是其热发射、化学荧光和粒子
发射等都会产生紫外辐射。不过同红外辐射相比,火箭羽烟产生的紫外辐射较弱,而且
别忘了还有太阳这个能量最强的紫外光源,没有灵敏的探测设备是不行的。为了避开自
然干扰,紫外探测设备都利用了太阳辐射不到地面的0.2至0.29微米这段所谓“
日盲区”光谱,工作在0.2至0.3微米的中紫外波段。三岁小孩都知道“狼来了”
的寓言,如果成天被敌人的假发射“烽火戏诸侯”,折腾人不说,就怕真到了关键时刻
反而大意了真的导弹。中国科技人员通过提高导弹预警卫星分辨率的措施来降低虚警,
红外探测器在识别假发射上潜力不大,而紫外预警采用了多个以微通道板为电子倍增系
统的光敏电真空器件构成两维的紫外跟踪探测器,因为不需要制冷和扫描,具有响应速
度快、体积小、重量轻等特点,在获得高分辨、高灵敏的基础上实现了成像体制,识伪
能力极强。
 5月13日伊斯兰堡时间上午9点,解放军总参的忧虑变为现实,天军的弹道导弹预警
卫星同时接收到印度数十个导弹基地的导弹点火的红外信号和火箭羽烟紫外辐射,立刻
向总部发出警报。进一步对照紫外信号和数据库情报,判明为“烈火”Ⅰ、Ⅱ型第一级
火箭都使用的SLV─3固体燃料助推器。有了思想准备的解放军天军又开动其它侦察
卫星确证,美国向克拉地峡发射弹道导弹让众人紧张过一次,但那次时间很充裕,而这
回实在太近了,跟踪弹道的结果显示它们到不了中国,大家这才松下绷紧的神经。吁出
最大一口气的人要算胡旭湘,因为不必启动同归于尽的核反击程序了。随即发现这些导
弹是奔向巴基斯坦,中国立刻第一时间通知巴外交部和解放军驻巴代表团。由于这些导
弹在落地前只需飞行一千多公里,时间仅够让巴国首脑们躲进掩体部,根本不能让巴导
弹部队做好导弹的发射准备。
 9点15分左右,一百多枚导弹几乎未受任何干扰地击中各自目标,顿时,金光喷发,
火球凌空,蘑菇云腾空而起──啊!是核武器攻击。
 首当其冲的是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在它80公里的范围内分布着许多核武器研究和
生产单位,著名的有:名为“工程学研究实验室”的格胡达核武器实验室,7000名
雇员中包括2000名科学家和研究员,是巴最早的核武器研究和铀浓缩基地;处在格
胡达和伊斯兰堡中间的斯哈拉铀浓缩厂;伊斯兰堡正西的瓦村核武器实验室;伊斯兰堡
西南的戈尔拉核研所和附属的铀浓缩厂;伊斯兰堡正南拉瓦尔品第的巴基斯坦核科技研
究院,专门从事核武器的研究和发展,有座钸再生反应堆;离伊斯兰堡仅25公里的巴
基斯坦科技研究所。
 在格胡达,一枚“烈火”Ⅰ型中程导弹首先在距地600米上空发出耀眼的闪光,一个
不断翻腾的火球直冲云霄,愈变愈大,膨胀到2500米的直径,不断变幻着颜色,从
紫罗兰到橙黄,像湿婆拿着一颗宝石在转动,五颜六色,光彩耀人。火球和下面升起了
巨大的烟柱一起化成一片奇异的绿色蘑菇云,升腾到湛蓝的天空,最后在2万米高空渐
渐消失。
 火球迸出5万摄氏度──比太阳表面温度高8倍──的辐射热,刮起时速800公里的
热风,烤着格胡达的大地。在爆炸中心2公里半径内,钢架软瘫化为一小摊细细的“面
条”,混凝土化为齑粉,沙砾卵石在熔解之后重新凝固成一颗颗紫色玻璃球,树木变成
焦炭,人体化为灰烬,在路口保护核实验室的坦克则像回炉的一堆赤色毛铁……爆炸几
分钟后,天空落下粘腻乌黑的辐射雨,带来致命的核尘。
 在爆心十几平方公里范围内,剩下一片焦土,除了地下掩蔽部个别幸存者外,非死即伤
。几千名从伊斯兰堡乘公车而来的上班者,与公车熔在一起。在此范围内机场上的机群
已变成一具具“骷髅”。在此范围外,距离越远损失越小。
 环绕伊斯兰堡位于爆心的这些单位的一切设施和人员全部化为灰烬的同时,到市区上班
的人群都被四周腾起的蘑菇云吓呆了,这时西北湛蓝的天空中出现一枚可携带1吨弹头
“烈火”Ⅱ型中程导弹的圆柱形弹体,晃晃悠悠地滑行,犹如蔚蓝色海洋中一颗浮沉着
的深水炸弹。在就要落地的刹那,一道白光亮彻天宇!它无所不在,仿佛要吞噬天地间
的一切。
 惨白中伊斯兰堡的一切都静止不动了,暮然,四面八方传来“嗡嗡嗡”的响声,既象千
军万马在奔跑,又似狂风在怒吼。声音本身就有撼人的力量,沉沉的振动着人们的耳膜
。奇怪的是,天空一丝风儿也没有,树梢纹丝不动。还没从惊恐中苏醒过来的市民还没
有搞清响声来源,一阵剧烈的摇动接踵而至。天旋地摇,人好象被筛的米糠,没有一个
地方可以站稳。不久,冲击波激动气流引发的大风携带着火星,从几个方向刮入市区,
很快便在干燥和拥挤的居民区引起大火。烈火蔓延到工厂、仓库,遇爆炸品、化学药品
和易燃物,火势益猛。人们慌乱了,开始四散奔逃,不知是应该找地方躲起来还是赶快
救火。
 这是一枚500万吨TNT级的氢弹,巨大的威力远在数百公里外的人都能感受到。距
爆心250公里处能看到闪光火球和清晰壮观的蘑菇云;由于爆炸震波受到大气层的反
射折回了地面,在离爆心400公里处形成冲击波远区聚焦,人们能听到连续不断的爆
炸声;爆心以外420公里处能隐约看到火球,可明显感受到门窗的振动。
 伊斯兰堡市内的地下人防工事很少,又早被达官贵人们占据。印度的核攻击又连带破坏
了市郊的几座电站和水厂,街巷被人群堵塞,救火车寸步难行,即使进入现场也没水可
接。一些地段整个陷入火海之中,开去的消防车,橡皮轮胎马上给地面余烬烧熔了,空
着铁轱辘爬行。一切救火手段均告失灵,伊斯兰堡解除了武装,听任祝融狂舞。
 人们从烈焰中冲出,躲到大火烤不到的旷地去。一时间,大街、广场、公园都成了“安
全岛”,万头攒动,乱成一团。市中心综合性体育场很大,再加周围尚未起火,逃难者
从四面八方纷至沓来,几万人拥挤一处,庆幸虎口余生。孰知火势迫近,四周烈焰冲天
,疯狂收缩着包围圈,而且很快引燃了体育场的塑料座椅。难民疯狂了,有的往人堆中
挤,企图逃避逼近的烤灼;有的往外冲,力图离开这个是非之地。所有出口均被倒塌了
的熊熊燃烧的横梁所堵塞,火舌猛扑空地。这块“清净地”氧气多,正是火的助燃剂。
火焰吞噬着氧气,硝烟无情地席卷人群。数万人同时火葬于体育场,无一人幸免,大部
分人是熏倒后脑缺氧而死,真是惨绝人寰啊!
 伊斯兰堡以东能发射射程为700公里“雄鹰”Ⅰ型固体燃料弹道导弹的马卢特导弹基
地被整个笼罩在蘑菇云之下,半开的发射井盖给原子弹爆炸产生的冲击波打开方便之门
,巴军官兵们七窍流血地倒在发射岗位上;首都西南另一个法特章格导弹基地的自备电
站在第一轮攻击中被毁,无法发射的射程达2000公里新“雄鹰”Ⅱ型固体燃料弹道
导弹随即在第二次攻击中毁在了发射架上;旁遮普省中部专区行政中心萨戈达中程导弹
基地的十几个未经特别加固的导弹发射井和中央导弹库被轰塌了,待发的射程1500
公里“高里”Ⅰ型液体燃料弹道导弹全部埋在井里;被伊朗和阿富汗两国夹在中间的俾
路支省西部地区几个离印度最远的发射场也遭到核武器的攻击,其中位于卡拉奇西北五
十多公里松米亚尼,射程2000公里的“高里”Ⅱ型液体燃料弹道导弹在未完工的发
射井旁化为灰烬;俾路支省首府奎达西南的恰吉核武器试验场也挨了几颗原子弹,储存
的巴方新型氢弹和射程达3000公里的最新“高里”Ⅲ型液体燃料弹道导弹被破坏…
…巴基斯坦的核反击力量被一扫而光。
 巴基斯坦核武器制造业也遭到毁灭性打击,拉合尔核燃料处理工厂、旁遮普省胡沙布中
国援助的核反应堆和氚生产厂、杰什马的钸再生反应堆和毗邻的一座中国承建发电量3
00兆瓦的核电站、昆迪恩的核燃料制造厂、伊萨克汗核燃料处理工厂、雷克基核武器
研究中心、木尔坦重水厂、位于萨戈达以西杰赫勒姆河右岸的卡斯哈巴70兆瓦的钸制
造反应堆、德拉伊斯梅尔汗的集采矿、处理和六氟化铀转化于一身的核燃料中心和从加
拿大进口137兆瓦重水反应堆式的卡拉奇核电站都成了恐怖的废墟。
 在印巴边界的塔尔沙漠上,印度每隔二十几公里便砸下一颗战术原子弹,形成绵延几百
公里辐射带,彻底切断了深入印度境内的巴军后勤线,转瞬间,胜利者和失败者就交换
了位置。
 高翔天拒绝转移到地下掩体部中,面色苍白地透过巴军第19山地师师部的屏幕观看解
放军天军传来的一处核武基地在核爆炸后的惨状:密布的各种建筑已消失无形,原本平
坦的地面,好象面粉团发酵一样,变得起伏不平。有些地方一张一合,豁开虎口,似乎
是它把地面物件和奔突的人们吞没了。切换的另一幅画面是穿越塔尔沙漠的巴军后勤生
命线,长长的卡车队已化成一条火龙,一群赤身裸体双眼变成黑洞的巴军士兵像幽灵一
样踉跄而行……威武雄壮的胜利进军场面,转眼工夫已变成一座不堪目睹的炼狱。高翔
天知道深入印度境内的巴军主力肯定没有足够的给养从印占克什米尔打回来,他是多么
后悔没有听取总参的保守意见。确实,巴基斯坦收不收回克什米尔关中国什么事,他高
翔天的任务只是让巴基斯坦拖住印度,使中国可专心对日作战。眼前的核浩劫使他从来
没有像今天这样痛恨自己的虚荣心。

 以巴基斯坦为中心的原子弹引起的地震波传播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世界各国都被印度
人先发制人的核攻击惊得目瞪口呆,人类的末日难道就这样降临了?5月13日北京时
间晚上7点30分,中共中央在这种余波中召开了政治局紧急扩大会议,商讨急剧变化
的南亚次大陆形势和由此衍生的战略问题。总参谋长郭思中首先介绍了总部初步统计的
巴基斯坦受核袭击的损失情况和掌握的巴军主力陷入绝境的战场形势,他最后谈到总部
的意见是:“若我们不伸出援手,巴基斯坦将在十天到半个月之内亡国!”
 外交部长章学仁汇报了世界各国对印度悍然发动核战争的反应,各国政府表面上无不表
示义愤填膺,但具体到制裁印度却都噤若寒蝉。他特别强调了俄罗斯和日本的微妙态度
,莫斯科发生民众抗议政府以往对印度核能力的扶植政策,而一贯反核的日本百姓虽然
也很害怕,但在政府的控制下,没人上街示威。
 国家安全部部长甄庸介绍了日本核武器的最新进展,结论是日本解决核弹头重返大气层
的问题所需时间不会超过三个月。相较之下,中国领导人更关心日本的核动态,解放军
天军的反导弹系统主力都面对东瀛四岛,一旦决心和印度大打出手,调多少力量到西边
就要思量清楚。
 与会委员们议论纷纷,大多数人都担心如果中国直接卷入印巴战争会演变为全面核战争
。委员长杨建华感叹道:“我们门口一下就蹲着两条装满核牙齿的恶狼,如果身后的俄
罗斯北极熊再从高加索泥潭中爬出来,我们将士浴血奋战得来的大好形势就要付诸东流
了。等待是没有出路的,老被日印这样牵扯,台湾问题再悬而不决,我们不但不能面对
全国人民,也不能面对我们的子孙万代!”
 总理徐齐贤坚决地说:“任由印度坐大,不但威胁我国中东油源的海上通道,还让印度
和俄罗斯一南一北掐住我国中亚油源的陆上管道。保住巴基斯坦就是保护中国的经济安
全!何况还可改善中国在整个穆斯林世界的形象。”
 “在国际交往中,有些承诺必须做出也必须遵守。我们一定要看清楚,一个均衡的而不
是一家独霸的南亚次大陆,符合世界各国也更符合中国的利益。如果我们坐视这一均势
被打破,那么下一步,就该轮到我们处于不均衡状态了。”国家主席胡旭湘的语速突然
加快,声调也变得高亢起来:“中国可在许多情况下让步,但绝不能在敌人核讹诈的面
前!”
 政治局紧急扩大会议在一夜的磋商之后终于作出了甘冒核战危险,尽快“出兵援巴”的
战略决策,并责成总参制定体现这一决策的具体计划。薛皓简就是在这个背景下被急令
回国,比起南亚次大陆戏剧性的变化,战局平淡的朝鲜半岛暂时变得无足轻重了。
 回到总部的总参大员们神情凝重,他们都知道肩负在身上的千钧重担──尽量用常规武
器消灭印度的核武器力量,争取做到不让一颗核弹落在祖国的土地上。职业军人的敏锐
使他们都知道这意味着不但要消灭印度的弹道和长程巡航导弹及空军中型以上的轰炸机
,还要击沉它的弹道导弹核潜艇。印度有两艘从俄国租借的“洋基”级核潜艇,共携带
32枚射程3000公里的“弩弓”Ⅱ型潜射弹道导弹,现在正潜伏在印度洋或太平洋
的某一黑暗角落窥视着中国。
 海军总司令赵仲逊元帅和天军新总司令钱寒白大将都坦率地摆出了寻找这两艘代号为Y
01和Y02核潜艇的种种困难。最后众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一直不吭声薛皓简的身上,
薛皓简一咬牙,毅然地对郭思中说:“我愿挑起这付担子,但请总长答应我军行动时间
完全不受外界其它因素的干扰。”
 郭思中爽快地回答:“没问题!”

 5月17日早晨,昨夜巴军在印度境内的主力被歼灭的消息使巴基斯坦人在“自由克什
米尔”的抵抗终于垮了。印军的新锐一举攻占战略要道尼隆谷中的阿姆甘镇,震散了自
由克什米尔的整个防线。原先的印军部队也不甘示弱,乘昨晚拿下3号河谷之威,拉兹
上校亲自率领第9山地旅的直升机营于凌晨攻克巴勒提斯坦战略重地──有“小西藏”
之称的首府斯卡杜,一个本该是去年就该拿下的第一个重要目标。这里海拔2438米
,离锡亚琴冰川二十多公里,白天气温在25℃左右,晚上则常骤降到10℃以下。到
处是稻田和杏树,没有丝毫工业污染,风景秀丽,有一个受詹姆斯·希尔顿的小说《消
失的地平线》启发而建的香格里拉度假村,拉兹不客气地把营里的伤兵安置在这些围绕
翠绿的卡丘拉堰塞湖、有典型中国式屋顶的红色小木屋内。当地的居民有许多是藏族后
裔,即使同化力极强的伊斯兰教也不能抹去保留下来的西藏寺庙、民间的藏族风俗和语
言中的藏语词汇。虽然地壳运动使雪山冰川隔断这里与西藏的联系,但这些人依然通过
收音机电波越过了关山,架起了解世界屋脊的桥梁,西藏的发展进步比巴基斯坦其它地
方的变化更能够令他们激动和鼓舞。这一点倒让拉兹非常放心。
 在正午阳光的直射下,拉兹透过米─24D“雌鹿”直升机的舷窗,眺望着刻在裸露山
峰上那些巨大的古老佛教岩画,不过现在他可无心欣赏,只把它们作为参照,命令他的
驾驶员沿着以他的国家命名却流到了敌国巴基斯坦去的大河──印度河──上游飞行,
直到在河床拐弯处的公路上看到了第9山地旅直辖坦克营扬起的烟尘。他这才松了一口
气,斯卡杜东边都是布满石子的羊肠小径,不适合装甲部队行动,如果巴军有时间在这
些小道做手脚,印地面部队根本不能通过。拉兹就是用这个理由说服了师长把师属直升
机营交给自己指挥,进行超越作战。一上午他都在担心第9山地旅其它部队能不能跟得
上,单靠没有步兵掩护的直升机营是挡不住巴军反扑的,现在坦克营的现身证明他的先
见之明。而且从斯卡杜往西到吉尔吉特这条沿印度河谷狭窄且蜿蜒的公路已铺上了柏油
,印地面部队行动的速度可以快许多。回到斯卡杜空军基地,拉兹立刻传令:“准备出
发!”这半年在3号河谷的艰苦战斗使他不想失去胜利女神难近母带来的短暂幸运,他
决定偷袭120公里之外的吉尔吉特,切断中国通往巴基斯坦的输血大动脉──中巴二
号公路。
 直升机群的左边是海拔8126米的世界第九高峰南迦峰,下边是银带般的印度河,婀
娜缠绕着庄严,让印军产生了许多和湿婆有关的宗教遐想。南迦峰的皑皑白雪更令他们
联想到大梵天婆罗摩、湿婆、毗湿奴、雷神帝释天、战神塞犍陀一起进入雪山女神化身
之一难近母的身体中,最终战胜阿修罗军队的传说,不由豪情勃发。对于巴军第19山
地师的官兵们来说,拉兹和他的摆脱步兵束缚的机群简直是一队飞翔的死神,所向披靡
、锐不可当。高翔天则像受了伤的野兽,说服巴军师长调动一切残余的力量阻击第9山
地旅的直升机营,受到激励的巴军士兵操起中国生产的肩射对空导弹,在锡利布至欣果
斯之间的节节抵抗中超水平发挥,击落了拉兹上校1/4的直升机。
 当那些顽强的士兵耗尽手中的导弹又被直升机30毫米机关炮撕裂之后,拉兹和他的营
队就再没有遇到巴军象样的抵抗。以至于使拉兹感到后来与他对阵的巴第9步兵师第9
96旅好像是另外一种巴基斯坦人,与半年来那些拼死血战的士兵截然不同的巴基斯坦
人,变得惊惶失措、草木皆兵,简直没有任何斗志。大批的投降场面开始出现,仅在欣
果斯城内,巴第996步兵旅向拉兹上校投降的军人中,就有包括一名准将旅长在内的
几十名军官和四千多名士兵,这个数字几乎相当于拉兹上校直升机营兵力的6倍!当拉
兹上校有生以来第─次接受一位军衔比自己高的准将敬礼时,他的眼睛就像此地盛产的
海蓝宝石一样熠熠闪光,心里自语:巴基斯坦看来真的完蛋了!
 不过他很快发现自己的结论下得有些为时过早,在欣果斯和吉尔吉特中间的帕里,拉兹
轻松击溃了巴第9步兵师第994旅,但赶羊似地追到吉尔吉特城下,他的部队却一头
撞到了南墙,炽热的防空火力吞掉他打头的5架“雌鹿”,一个坚决的小反击让他们不
得不退回欣果斯。他发现那些士兵和常见大多从拉合尔或是印度河平原地带征来的巴基
斯坦士兵不同,非常膘悍,巴第9步兵师第998旅不应该如此顽强呀?拉兹审讯巴军
俘虏才得知原来这是刚从中国新疆赶来的由维吾尔、哈萨克等民族现役、预备役士兵和
民兵组成的志愿军,在高翔天等驻巴解放军代表团军官们的指挥下,保护从吉尔吉特通
过的给巴基斯坦人提供营养的脐带,也给中央争取更多的时间。
 吉尔吉特位于吉尔吉特河南岸,海拔1454米,俯瞰着吉尔吉特河和罕萨河汇合处,
直到十六世纪为止都是丝绸之路通向中国的门户,衰落后又成为英国对抗俄国在中亚扩
张的前哨基地。在欣果斯和吉尔吉特之间有一个1841年地震滑坡产生的堰湖,现今
这个湖泊底部成为一片淤泥荒地。两地之间的公路穿过此处后便离开印度河向北延伸到
吉尔吉特,很不利于装甲部队的行动。无法空地配合让退回欣果斯的拉兹发现短时间内
重新发动对吉尔吉特的攻击很困难,此外印军还不得不面对“自由克什米尔”那些本地
穆斯林的游击战。在他们鸟散的时候,仍然没有忘了向每一口水井投下粪便或农药。这
样一来,他和他的士兵们只好限量饮用靠直升机取来的印度河水。这使那些开始拉肚子
的士兵们,把满腔怨气都发泄在了被他们抓获的那些穆斯林俘虏身上。他们借审问之机
把一切残忍的酷刑加诸于穆斯林身上,有的还用廓尔喀弯刀把战俘的头从脖子上砍下来
。在3号河谷近6个月的地狱生活使虔信印度教的拉兹相信自己在履行湿婆的破坏神旨
,闻着空气中弥漫着死去穆斯林身上的血腥味,他似乎看见代表难近母力量的迦利正在
喝光阿修罗们的鲜血,心里感到无比平静。战争打开了所罗门王贴在人类灵智上的封印
,藏身其中的魔鬼便跑出来主宰寄主,杀人者认为这是战争理所当然的一部分,被追杀
的希望能有机会变换角色。印度军队的暴行更激发了穆斯林山民们的反抗,报复和反报
复便开始不断地升级……
 为维持部队高昂的士气,拉兹不断带领他的刚刚打过胜仗便开始变得为所欲为的官兵们
偷袭吉尔吉特附近的中巴二号公路。不经吉尔吉特到达二号公路需要跨越雪山,地面部
队只好作罢,而直升机的携弹量尤其是导弹和火箭也不得不减少,这对于公路上川流不
息的运输车队来讲有点杯水车薪。用机炮则更糟,俄罗斯考虑到印俄的气候差异,出口
印度的直升机都专门进行适合热带的改装。谁想到这个海拔高度气温太冷,出膛的炮弹
却极滚烫,过大的温差导致炮弹旋转不均匀,弹道不稳定,弹着点与预定目标竟然相差
甚远。望着那些填了弹坑或绕过被炸汽车继续前进的中国车队,拉兹第一次切身体会到
来自中国的威胁究竟有多大,这种认识是在新德里摆弄印巴统计数字而自我骄纵到狂妄
的人们不可能感受到的。拉兹现在越来越明白,统一克什米尔全境,消灭巴基斯坦,并
不是这场战争的结束,恰恰相反,仅仅才是开始。当你梦寐以求想击败的那个敌人终于
倒在你脚下时,你体会到的却不是胜利的喜悦,因为你发现躺着的原来只是个木偶,真
正的操线人已经用枪顶住你的脑门,一扣板机就能使你辛辛苦苦挣来的成果化为乌有。

 薛皓简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都呆在总参的值班大厅里,对着那块显示印巴战场变化的巨大
屏幕,看着标示印军行动的蓝色箭头渐渐覆盖任克什米尔全境,他的心情也跟着沉重起
来。不光是为巴基斯坦,也不光是为解放军的调动和未来的行动,甚至也不全为印度的
陆空核力量,他主要是担心印度的那两艘核潜艇,至今还没找到踪迹。总参作战部拟定
的“四路出击印度”的“风火轮”计划是严密而又出其不意的,预备从西藏和缅甸出击
的大军已经整装待发,在澳洲的几个集团军也陆续通过海运到达伊朗,将和借道阿富汗
的新疆驻军一起构成西线集群,薛皓简相信久经战阵的解放军指战员会出色完成这一使
命。“风火轮”计划成功的前提条件就在于彻底摧毁印度的核打击与核报复能力,印度
的陆基核力量还没有发展到具有机动性的阶段,消灭它们的关键要靠战前侦察。
 薛皓简大致是通过四个途径收集陆地上印度弹道导弹基地和核武器研制中心的所在地。
第一个途径是从公开的资料中寻找蛛丝马迹;第二个途径是审问被巴基斯坦俘虏印度官
兵中的知情者;第三个途径是李恒的天军信息作战中心窃取的情报;第四个途径是最主
要的──天军遍布太空的各种侦察卫星和空军的侦察飞机,以它们所载的侦察设备为标
准,又可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是导弹预警卫星,通过监测导弹尾焰特殊的红外和紫外特征来发现导弹基地,特
别是前几天印度对巴基斯坦的核突击,为解放军的资料库增添了大批新的发现。
 第二类是装备SAR合成孔径雷达的卫星和飞机。在恶劣气候下雷达是一种合适的探测
传感器,其它的传感器在这种环境下不能很好地工作。SAR作为一种雷达能够昼夜工
作并且可穿透尘埃、烟雾和其它一些障碍,虽然IR红外传感器也能够在夜间工作,但
是它同其它光电传感器一样,不能在严酷恶劣的气候下产生清晰的图像。因此SAR能
够提供全天候条件下详细的地面测绘资料和图像,这种能力对于现代侦察任务是至关重
要的,也是它最值得推崇的优越之处。雷达比起一般红外和光电传感器具备更远距的工
作能力,SAR也具有防区外探测能力,即可以不直接飞越某一地区便能对该地区进行
地图测绘。
 另外SAR还拥有不同于一般雷达、红外和光电传感器的特点──SAR利用的是天线
阵列的干涉原理,其分辨力与距离是无关的,它不会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降低,这对卫星
探地是个福音。众所周知,雷达天线阵列越大,分辨率越高,但数万米对形变要求严格
的天线是无法搬上天的,SAR就是籍一个雷达天线的快速移动,模拟出一个非同步的
天线阵列,这样SAR精度的提高很大程度取决于如何处理从同一个慢速目标散射的回
波信号。较早的APG─76雷达的SAR分辨能力已经可以达到0.3米,这还远未
达到其物理极限。
 中国的国防科技工作者们已克服了几个利用SAR的技术瓶颈,具有树叶穿透能力的较
低频率的SAR位于他们发展的首列。大多数的SAR都工作于X波段或更高的频段,
这种频率不能穿透树叶进行探测。特高频波段的雷达能够穿透树叶并能提供比X波段更
好的全天候穿透性的观察视场,但是,特高频波段雷达分米级的工作波长较长,因而天
线尺寸非常大。开发尺寸足够小能够安装在飞机平台上的天线是开发这一频段的SAR
一个重大的挑战。中国国防科技工作者干脆把它搬到太空中,因为唯一限制它在太空中
尺寸的只是运载火箭,只需分拆开多运几次即可。已经小型化的SAR则安装在侦察飞
机上。
 以目前对侦察系统大范围覆盖的要求,为做到目标的精确识别,需要收集的数据量之大
已远远超过人工迅速作出判断的极限。使用SAR完成自动目标识别的一个主要的技术
问题是要开发能够在雷达回波中识别目标特征的各种算法。中国科技人员几经努力终于
为SAR卫星配套了自动目标识别系统,而侦察飞机,比卫星容易解决,配备上可人工
操作的大型机载处理器,而且在复杂情况下人的识别能力还要胜过机器。有了机载处理
能力,就不需要将未经处理的数据发送到地面站进行处理。当机载处理能力与先进的数
据链和卫星通讯结合在一起时,指挥人员就可以灵活地把侦察飞机分派到他们感兴趣的
任何地方──尤其是SAR卫星漏过的区域,由这些飞机先处理所侦察来的情报,然后
通过通讯卫星将处理得到的图像发送回指挥人员处。
 其次中国科技人员解决了雷达的成像难以解释的固疴,这不是SAR所特有的,而是所
有雷达都普遍存在的问题。不同于直观图像,雷达员必须经过专门的训练才能确认雷达
图像所传达的信息。把优秀的雷达分辨员的经验汇编成分析软件使SAR图像与普通照
片的相似程度已经达到了90%,但专家们还不满意,认为这只是SAR由抽象图像到
直观图像转变的开始。得到直观的SAR图像不仅仅提高了人工判读效率,它最大的好
处是可与来自照相侦察和超光谱成像侦察的图像进行比较或拾遗补缺,并和各种其它传
感器的信息融合起来,让自动目标识别系统采用自动数据处理方法对目标进行识别、分
类并按照其重要程度进行分级,使指挥人员能够看到一幅有关战场情况的更为完整和准
确的图像。
 第三类则是最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超光谱成像卫星,大部分时间处于军事优势状态的美
军并不重视伪装,解放军天军的这些卫星在侦查领域并无用武之地,它们主要用在检查
解放军伪装部队造假的效果。这多少出于不得已,美国的“轨道观测—4”超光谱侦察
卫星的眼睛实在太贼了,伪装部队一个疏忽便会前功尽弃。超光谱侦察手段的出现有些
时候使想模拟目标的每一项物理性质变得简直不可能,解放军伪装部队感到还不如把真
目标的某个特性弄得假一点简单,而要制造这种鱼目混珠的破绽没有己方的超光谱成像
卫星的确认,只能费力不讨好。
 有竞争才有发展,美国的“轨道观测—4”侦察卫星的超光谱成像系统从“作战者—1
”型改进到“作战者—3”型,中国的超光谱成像卫星利用的遥感光谱段从数十个谱段
跃进到400个。当这支经过战争考验的天军部队搬开了最强的拦路虎之后,终于有机
会投身到本应该属于它的侦察领域。
 照相侦察卫星已可以分辨汽车的牌照号码,但它无法发现植被下或经过伪装的车辆。即
使在高清晰度的彩色图片中,人眼也很难区分植被和伪装物,经常错过已经被侦察到的
目标。这就是为什么要开发超光谱成像技术的理由,因为它可以使我们“看到”肉眼观
察能力之外的彩色目标。
 由2个探测器阵列和一个超光谱探测器组成的超光谱成像卫星像一个巨大的飞行照相机
,携带着半米长的天线,能接收由地面上的目标或地表反射来的太阳光。和照相卫星类
似,其镜头的焦点处设置了两个探测器阵列。从若干在单光谱带探测光的全色传感器组
成那个阵列获得的信息被合成为1米分辨率的黑白图像,第二个探测器阵列由分辨率为
4米的多光谱传感器组成。这些传感器可探测红光、绿光、蓝光和近红外范围的光线,
给全色图像加上多光谱数据后,就可以制成一幅彩色图像。这些功能一般的照相卫星也
能完成,超光谱成像卫星特别就在于有第三套超光谱探测器,从可见光到短波红外光的
部分反射光进入这个探测器后被分成400种不同的颜色,每个颜色的光谱带只有大约
5纳米的带宽。分成如此狭窄不同颜色带的好处是每个光谱只突出某种事物,伪装不可
能覆盖所有的光谱带,在某些短波红外部分,它看上去是透明的,因此,可以利用这些
光谱带知道伪装下面的材料。每个物体都有它独特的光谱,只要它的特征谱线被预先储
存在光谱特征数据库中,地面接收站的分析计算机就可以进行比较,从而被确证。模拟
这个物体所有的光谱特征并不容易,其难度也许不亚于干脆制造一个真实的。
 有了这些探测手段,由钱寒白负责的天军部分已有很大把握摧毁已知的印度陆空核力量
,空军也打保票到时候不让一架印度战机飞到发射半径。至于少数漏网的陆基弹道导弹
,计算机演习表明天军指挥下的中国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已能一次击毁十枚以下的敌导弹
,如果能缩小来袭方向则可对付更多的导弹。然而任何方案都不能保证印核潜艇的导弹
不落一枚在中国大地上。
 印度的海上核力量原先一点都不值得担忧,就像印军其它雄心勃勃的军备“大跃进”计
划,印海军也有一项“75号工程”来发展核潜艇。但看到“75号工程”所规划核潜
艇长73.8米、宽9.9米、高6.6米的个头,无人不对计划的可行性产生怀疑。
理论上其水面排水量为2300吨,水下排水量2850吨,比法制世界上最小、水下
排水量2670吨的“红宝石”级核攻击潜艇大不了多少,但把复杂只会搞得更复杂的
印度天才设计人员还打算采用双壳体结构──往好处想,这也是符合到处“跑、冒、滴
、漏”造船国情的不得已之举。潜艇的储备浮力因此高达32%,生存力提高不少,但
却挤占了艇上实际使用空间,虽然印度水兵习惯了沙丁鱼罐头的待遇,但武器装备如何
安排呢?“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75号”核潜艇誓将以瘦小的身躯“享用”超强
的武备,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一个都不能少,至少要配备6枚远程导弹,这可是
造这种潜艇的目的。另外为了满足水上最高航速16节,水下最高航速20节,续航力
42天,最大航程14000公里──非常怀疑设计人员贪污了一个零──的设计指标
,一个功率为90兆瓦的核反应堆外加两台辅助发电机是省不了的。即使这些东东都塞
了进去,“75号”也只能造出初型就是终型的单一核潜艇,因为没留下今后改装的任
何余地。
 它国造核潜艇一般遵循“有弹再有艇”的原则,印度则勇敢地颠覆了这个国际惯例,它
的导弹还八字没一撇,甚至连应该是弹道导弹还是巡航导弹都举棋不定。开始是造价低
廉的巡航导弹吸引力大,印俄合制的“布拉莫斯”PJ─10超音速巡航导弹成了首选
。这种由固体燃料推进的长8米、直径670毫米、重3吨的导弹,速度2马赫,可携
带200公斤弹头,勉强达到运载核武器的要求,但290公里的射程实在太短,贴海
面或地面飞行更小到120公里。印度设计人员又看上了“萨加里卡”巡航导弹,其雏
形是印度斯坦公司的PTA靶机。巡航导弹必须的惯性导航系统印度无力也不屑研制,
从美国引进了先进的GPS代替,涡喷和制导技术则由俄罗斯负责,最初射程300公
里,印军要求为1000公里,可加大到600公里,“75号”核潜艇已经装不下了
。印度设计师回过头来再研制“大地”近程弹道导弹的海军型──射程320公里的“
弩弓”Ⅰ型导弹,但它的体积同样太大,“75号”能否消受得起,没有人敢打保票。
 弹的问题没着落,这并不妨碍乐观的印度人继续在艇上大做文章。壳体用24至27毫
米的高强度钢板焊接而成,焊接处加厚到30至35毫米,最大潜深就可达400米,
据说直接命中一枚324毫米鱼雷也若无其事──这让其它核潜艇大国汗颜,“被发现
即等于被消灭”看来落伍了,为什么我们没想到把潜艇造得跟坦克那样结实?为了加强
静音效果,“75号”核潜艇采用短粗的水滴型艇形,以减少水中航行阻力来降低水噪
声;潜艇外壳还嵌满规格为16平方厘米的方形塑胶消音瓦并用反声纳橡胶涂层将艇体
包装起来,在吸收潜艇自身噪音的同时阻止敌主动声纳的探测,甚至核反应堆也要安装
在减振浮筏上。印度设计人员自豪地说“75号”核潜艇将是未来“印度洋海底的黑洞
”,到了2002年计划规定第一艘下水的下水时间,世界各国果然都没有发现印度核
潜艇的芳姿,此后几年应该陆续下水5艘,依旧踪迹皆无。人们当然无法发现不存在的
东西,这些已耗资十几亿美元的潜艇仍躺在设计图纸上。
 到了中美第一次开战,这些图纸倒出现许多蛀虫啃的黑洞,孟买造船厂潜艇船台别说龙
骨,连一根支架都看不到。这时俄罗斯出来济人于危,大方答应出租两艘水下排水量9
450吨的“洋基”核潜艇给印度救急,并专门为此研制了“弩弓”Ⅱ型潜射弹道导弹
。俄罗斯人也留了个心眼,用尺子量了一下印度洋到俄国重要城市的距离,定下了30
00公里这个安全距离。
 正当薛皓简缅怀着俄罗斯这个国际主义壮举时,李恒少将匆匆走进来,黯然地摇摇头道
:“我们已完全打入印度军方的网络系统,可以随意出入他们核武器基地的保密网,但
还是找不到那两艘该死核潜艇的蛛丝马迹。我估计是因为它们刚从俄国租来,还来不及
把俄式导弹控制计算机整合入保密网。”
 薛皓简见最后一条路也断了,不觉第一次感到绝望,他总算领教了什么是第二次核反击
力量,只要有一艘弹道导弹核潜艇隐藏在浩瀚的大海,它的威慑力足以让任何打算对其
祖国砸核大棒的国家三思而后行。难道只有派出所有的潜艇来个大海围猎,在战斗中赶
在那两艘核潜艇发射前捕获它们就如同玩俄罗斯轮盘赌。想到俄罗斯轮盘赌,他眼睛突
然一亮,向李恒问道:“你如果是俄罗斯总统,你会不会不采取任何措施,而把可能反
过头来杀死自己的核潜艇借给别人呢?”
 “当然不会!”李恒显然明白了薛皓简的意思,笑了起来。
 “我想尼科诺夫这几天醒来的第一件事便是关心这两艘潜艇的下落,你大概可以在这个
时间之前找到俄国呼唤这两个宝贝的特殊信号。为保险起见,我们还要窃听俄国军方的
信息网,派人收买线人……总之你可采取一切措施搞到这些情报,我会向总部及军委要
求这样的授权!”
 “明白!”李恒转身要走。
 薛皓简又叫住了他:“如果印度在我们攻击前突然更换了网络密码怎么办?”
 李恒一本正经地回答:“印度军方的网络软件就如同他们民间的网络软件一样地追求效
率,因而基本都是千篇一律。从某种意义上讲,效率是保密的敌人。印度军方的网络弱
点不是出在某个具体环节上,而是出在它的设计思想上,不是更换密码所能解决的!”
 薛皓简开心地笑了,为了解放军又一名青年将领的成熟。

 5月19日,李恒领导的天军信息作战中心终于破解了俄军在那两艘潜艇上安装的秘密
信号发生系统产生的密码,甚至弄清了如何激发这套系统的指令。通过卫星定位发现印
度的那两条潜艇竟然藏在日本海,其它消息管道也证实了这一惊人发现。听完李恒汇报
之后,薛皓简冷笑道:“日本海正是我军进不去的海域,它们倒真会挑地方。印度和日
本的互相勾结这一下不昭然若揭了!”
 他想了一下,立刻唤来海军潜艇部队的首长们开会。当天半夜,6艘全钛舰身的093
C型核潜艇悄悄离开辽东和山东半岛的基地向黄海驶去。深夜出航是为了防止受到其它
国家海洋监视卫星的侦察,如果被测知出航的日期、时刻和路线,中途遭到伏击还在其
次,万一让印度核潜艇闻风而逃就功亏一溃了。
 “航向,南偏东25度!深度,100米!”温广存编队司令从指挥台顶上的露天舰桥
向舰内指挥舱下达指示后,又迅速钻进甲板升降口,顺着垂直的阶梯下到舰内,马上看
到了编队这次行动的特邀来宾──梁临江。这两个在地面上好得像一个人,在水下却争
得你死我活的至交出现在同一艘潜艇里,恐怕是两人潜艇学院实习后的第一次,大家都
很奇怪,纪律却不允许多问。三十多秒钟后,指挥台淹没在波浪里,潜艇支队以每小时
28海里的速度向东方前进。
 “左35度方向,有军舰的螺旋桨声音。距离不明。好像是一艘驱逐舰。”在指挥室的
一个角落里,戴着耳机盯着屏幕的声纳兵大声向艇长报告。
 “关掉发动机,坐到海底。打开全部充水阀,关闭排水泵?”这一带的海水深仅一百米
,093C型核潜艇装备有浅海宽带声纳系统,温广存有信心一定赶在了他人之前发现
了对方,而且先敌发现的时间足够自己沉到海底,再停止活动。他对这型潜艇的安静性
也抱有自信,推进装置和所有振动噪声源都安装在具有特殊弹性的双层减振筏座上,外
边还套上了隔音罩,艇内壁都贴上了吸音效果好的材料,实践证明一种消声瓦难以同时
具备良好的吸声和隔声性能,毕竟潜艇本身主要的低频噪音和声纳的频率区间很大。艇
外壳当然也敷设的一层被称为消音瓦的阻尼吸声橡胶,既能吸收敌人的主动声纳回波,
又能隔绝艇内高频噪音的向外传播。最有革命性的要算新型的可调单轴七叶大侧斜螺旋
桨,原来的螺旋桨不管怎样用最精密的数控车床加工,甚至在一个速度下都不产生气泡
,但在另一个速度下的气泡则无论如何不能消除。这就如同设计一个兼顾高速和低速下
都具有最佳性能的固定机翼一样,基本不可能。中国科技人员受变掠翼飞机设计的启发
,在螺旋桨叶上包裹一层类似压电陶瓷的合成材料,通过不同电压对应不同转速来改变
螺旋桨外形,使其在很大速度范围内都产生很少气泡。有了这些措施,093C型核潜
艇停止开动发动机,不在水中乱动,除了反应堆外就没有一点声音,避免了被声纳测到
之虞。
 艇上的每一个人都停止活动,他们知道,即使对方偶尔用声纳探测,在如此浅的海里,
海底发出的回音极大,不反复搜索,很难探测到坐在海底的潜艇。
 “开动杂音测定器!”安装在舰头、指挥塔下面和舰尾等处的音量测定器立刻开始工作
,测定潜艇散到外部的杂音量。
 “是0.1分贝,几乎没有发出声音。”测量员的报告送到了指挥舱。因为核反应堆不
能轻易停堆,所以核潜艇在静坐海底时,其噪声要比同样条件下的常规潜艇大一些,温
广存看过汇报后才完全放了心。
 果然过了一会儿,声纳兵报告说:“驱逐舰的螺旋桨的声音已经消失在右舷斜后方,速
度和方向没有变化。”
 “继续前进!”温广存命令道。
 为了防止被日本埋伏在中国近海的“亲潮”级潜艇跟踪,温广存的编队走的不是直线,
而且要通过好几个自己潜艇的设伏区,确证没有缀着尾巴。解放军潜艇编队到达朝鲜海
峡东水道西口,是离开基地后的第三天的事。朝鲜海峡是沟通黄海、东海与日本海的唯
一通道,是朝鲜半岛东、西海岸间的必经水道,战略地位极为重要。朝鲜海峡呈东北一
西南走向,长约222公里,宽约185公里,水深一般在50至150米,最大深度
228米。海峡中的对马岛将海峡分割成东、西两大水道。西水道位于朝鲜半岛与对马
岛之间,宽约67公里;东水道位于对马岛与日本的九州岛之间,宽约98公里。日、
韩两国在沿岸的主要港口和基地有:日本的佐世保、福岗、北九州、下关,韩国的釜山
、镇海、马山和丽水等。同时,自东岸日本佐贺县的镇西,经壹歧岛、对马岛,至韩国
的釜山,正在修建全长250公里的海底隧道。不论冷战前还是之后,美、日、韩为了
能控制和封锁海峡,都不断加强两岸海军基地的建设,在对马岛、壹歧岛和巨济岛上重
点设防。对马岛位于朝鲜海峡的中央,是日本前往朝鲜半岛的跳板,有“日本国防第一
线”之称,为日本控制海峡的战略要地,驻扎有日本陆军守备队。日本海军在对马海峡
设有固定的潜艇预警水声设备。但是,由于朝鲜海峡复杂的地理形势,日本和韩国任何
一方单独的水上、空中反潜,都不可能取得良好的反潜效果。日、韩便于二十一世纪初
签订了联合反潜协议,在朝鲜海峡构成亚洲最严密的反潜网。
 “尽一切努力突破这个海峡的防潜网,秘密进入日本海,干净彻底地消灭印度核潜艇!
”这是整个编队数百多名船员的共同心声。日本列岛除东北部沿岸外均被来自热带太平
洋的暖流所环绕,这种人们常说的黑潮带给了日本温和潮湿的海洋性季风气候。在朝鲜
海峡,黑潮的总体走向是从东海北上日本海。
 “准备通过3号水道!”温广存说出了3号这个壹歧海峡的代号。出人意外,支队长没
有选择最深的西水道,这里有时,尤其在冬天,有一支寒冷洋流沿朝鲜半岛的东海岸南
下,和黑潮形成对流,造成有利于潜艇的复杂水声通道,而且因此产生的海面大雾也降
低了能见度;也没有选择水深有100米的东水道,被命名为“对马暖流”的一支黑潮
从此通过,最大速度可达2节,在冬春之际与来自日本海的冰块相汇,使这里的渔场进
入最盛期,丰富的海洋生物噪音无疑是潜艇最好的掩护;他却偏偏选择了壹歧海峡,跑
的路程远不说,这个位于壹歧岛和九州之间宽不到二十公里、深在50米左右的狭窄小
海峡怎么看都不适合潜艇的活动。
 “听你们支队长的,他这回说得没错!”一直没吭声的梁临江破天荒地支持温广存,虽
然他有意拉长了“这回”两字,但同意的本身已经很难能可贵了。这一刻,有些平素消
息灵通人士猜到了梁临江上艇的目的恐怕就是冲着这个壹歧海峡来的,听说他的“基洛
”级潜艇编队经常在这一带转悠,进出如入无人之境。
 来到壹歧海峡的入口天色已黑,支队长看来要借夜色通过,这个大家都好理解,壹歧海
峡水质清澈,白天都能看到海底,潜艇很容易被某个眼尖的渔民发现。
 “进入黑潮,切断发动机,关闭所有主动声纳,减少走动,打开被动声纳和杂音测定器
。”温广存没出众人意料之外下达了一串命令。顺海流而下,不开动发动机,没有声音
地通过海峡的战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潜艇从大西洋通过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地
中海时采取过的战术。但是后来美英舰艇和飞机安装了磁性探测器,发现了相当数量的
潜水艇。以当时的技术水平,只能消除声响,却无法消除磁性。093C型核潜艇不仅
没有声响,而且也不具有磁性,壹歧海峡的洋流速度是朝鲜海峡三个通道中最快的,通
过时间也大大缩短,日本设在海峡的固定监测装置这下形同虚设,大家这时渐渐体会到
温广存先前选择的妙处。不过指战员们又对关闭近距离的探深声纳持保留意见,因为即
使潜艇备有良好完整的海图,不开声纳贴着海底偷偷溜进对方的领海风险也很大,九州
长崎这边的海岸曲折是出了名的,一不小心就会折戟沉沙。
 梁临江此刻主动站到领航员的身边,分析最新的声音情报,指点何时调整航向。一路上
有惊无险,安全地通过了壹歧海峡后,第四天的清晨到达山口县见岛西北40海里的地
方。温广存脸上浮出了胜利的微笑,说:“这次可比凡尔纳《海底两万里》描写的旅行
轻松多了!”
 “你倒说得轻巧,没看我要累趴下了。”梁临江发出了抗议,众皆窃笑。
 经过一路的观察,核潜艇上的指战员终于明白了他们常规潜艇的弟兄们原来如此狡猾,
竟然把脑筋动到日本的人工鱼礁上,日本人如果知道了这个为人作嫁的秘密,恐怕有人
就要气得吐血。日本水产厅为了长期有效地利用海洋资源,在日本近海大量投放人工鱼
礁,将富营养盐的底层水,引导到阳光充足的表层,使浮游生物数量大增,从而形成大
规模渔场。日本长崎县水产部一直以来在壹歧海峡两边设置了大量“涌升流鱼礁”,分
为24×8×12米L型主鱼礁和12×12×12米S型补助鱼礁两种,以5米左右
的间隔在50到60米的海底固定它们。日本办事认真,这种百年大计更不例外,这些
构造物不但错落有致,而且安放得非常牢靠。海流冲击到它们身上发出有别于冲刷海岸
的声音,这些间距有规律的鱼礁发出的声音又被自然叠加,有经验的声纳员分辨它们不
是难事,况且各鱼礁吸引的鱼类种类各异,鲭和鲔鱼不同的进食声又提供了额外的路标
,老马识途的梁临江走起壹歧海峡当然轻车熟路。
 温广存不给梁临江这个潜艇“安静派”表功的机会,开始解释他的意图:“历史经验表
明,打仗利用对手的某种地理缺陷或技术弱点都不会长久,反而对手的疏忽是己方胜利
的不竭源泉。1、2号水道利于潜艇活动,我们知道,日本和韩国海军也知道,它们在
朝鲜海峡上的对马岛和巨济岛设立了前沿反潜直升机基地,长期以来对朝鲜海峡东西水
道进行不间断的反潜巡逻,其频繁程度我看不出6艘全数通过而不被发现1艘这种可能
性。再者,”他看了一眼梁临江,接着说,“1、2号水道没有明显的声音路标,我们
必要时还需打开声纳来对照海底,在如此严密的监视下,这意味着暴露自己。可壹歧海
峡就不同了,日军对理论上这个潜艇活动禁区的反潜监视根本不重视,只是叫不定期从
日本海返回佐世保的舰艇通过这里,顺便进行巡逻。最靠近日本列岛的水域反而警戒最
弱,我们大胆从其眼下无声无响地开进正好出其不意。”
 “偷了我们‘安静派’的师还不承认,真是死鸭子嘴硬!”梁临江心中暗骂,在别人的
地头,他明智地选择了沉默。
 进入平均深度达1536米的日本海,擅长大潜深作战的093C型核潜艇便是“断开
金锁走蛟龙”,轮到温广存这个“速度派”大显威风了。这天半夜,在天军通过卫星所
给的方位附近,解放军潜艇编队在水深五十多米处测到了印度核潜艇螺旋桨特征转动声

 “发现目标!”温广存通过浮在海面的脉冲混沌通讯装置向总部报告。
 收到报告后,薛皓简迅速在“风火轮”计划的空格处添上时间后发了出去,中印大战即
将爆发……

注:作者保留著作权,只限于网络转载。

--
______         __         __  __   __   ______   __  __
███       ╱█       ╱█╱█   █   ███   █  █
█         ╱__█     ╱  █  █   █   █  █   █╲█
███ ▁╱    █ ▁╱    █  █   █   ███   █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61.149.3.223]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81.79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