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rsy (Green Mouse), 信区: Green
标  题: 《鹰狼传》5-1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Fri Jun  6 19:00:26 2003) , 转信

第一章 暗潮汹涌 本章长:5785字节
发表时间:2003-6-5 23:19:00 最后修改时间:2003-6-5 23:19:00  

    501---暗潮汹涌
    
    西元2008年,新世纪初的多事之秋。
    
    2008年3月17日 德国 慕尼黑
    “今天,会是一个永载史册的日子。”54岁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国防军中将,西欧联
合军团司令卡尔.霍内斯在西欧防御共同体的成立典礼上向来自于德、法、比、意、荷兰、
卢森堡6国的军人代表高声宣布道。
    回答他的,是各国军人雷鸣般的欢呼声。
    
    刚刚成立的“西欧防御共同体”被世界各国一致公认为是由来已久的“欧洲统一”思
潮在新世纪取得的第一个,也是最重大的一个进展。这个由来自6个西欧国家的15万军人组
成的,包括陆海空三军的联合军团的成立,标志着欧洲一体化的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欧洲防御一体化。在经历了近20年的努力和阵痛后,终于瓜熟蒂落,迎来了收获的季节
。虽然,仅仅是在西欧。
    
    欧洲,作为人类历史上,对人类文明发展影响巨大的“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和最初也
是最大的受益者,在一战之前,俨然已经成为了世界文明的中心。曾几何时,欧洲人在世
界的任何角落出现,几乎都让人不敢平视。
    
    然而,在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时代后,为了争夺市场和原料产地,欧洲各国以自己
的国土为战场,在1914到1945的短短31年间,先后进行了两次规模惊人的世界大战!两次
世界大战的隆隆炮声,不但几乎完全摧毁了整个欧洲的经济基础,更让欧洲人真正品味到
了从世界之巅跌落的苦涩。
    
    而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充分利用自己国土远离欧洲大陆的地理优势,在本国政客的高
明运作下,在两次大战中大发战争财。毫不客气的从欧洲人的头顶夺去了象征世界中心的
王冠。
    
    1945年,二战结束,美国在战争中聚敛了占世界上一半以上的财富。到1948年,美国
已经拥有了世界56.6%的工业产值,32.5%的出口贸易,74.6的黄金储备。而战争留给欧洲
的,只有一片片的废墟,和那一群群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战争幸存者。
    
    为了复兴,战后欧洲各国的领导人们和他们领导的民族只有低下他们那一颗颗高傲的
头颅,分别向美国和苏联寻求援助。
    
    于是,西欧各国纷纷加入“马歇尔计划”。在获得经济利益的同时,美国也通过该计
划大大加强了对西欧各国政治和经济的控制,把他们纳入了自己对苏冷战的战略轨道。
    
    欧洲另一边的东欧各国也不得不屈从在极富大国沙文主义思想的斯大林和他那一位位
有过之而无不及的继任者的淫威之下。虽然拥有决不逊于中国人的民族意识,却不具备中
国那样的国力他们,只有日复一日的在所谓的“社会主义大家庭”中体味着苏联给予他们
的一次次“布拉格之春”。
    
    一张巨大的“铁幕”将整个欧洲彻底的一分为二……
    
    具备着强烈民族自尊心的欧洲人绝对无法这样一直仰人鼻息的生活下去,由于在单一
国力上的比较上和两个超级大国差距极大,西欧各国选择了联合行动,开始了建设“欧洲
一体化”,争取脱离美国控制的斗争。
    
    1951年,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在巴黎签署了欧洲煤钢联营条
约,拉开了欧洲一体化的序幕。1957年,上述西欧6国进一步签订了《罗马条约》,决定成
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0年后,依据6国1965年签署的《布鲁塞尔条约》
,将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走原子能共同体合并,称为欧洲共同体。此后
,欧洲共同体不断扩大。
    
    虽然自“欧洲一体化”进程开始之时,就一直受到不甘心放弃对欧洲控制权的美国的
干扰,美国通过扶持英国,分化瓦解等种种手段,一直尽其所能的抑制欧洲的一体化,但
这一进程依然缓慢而有效地进行着。
    
    1991年12月11日,欧共体首脑会议一致通过了《欧洲联盟条约》,正式确认了欧洲经
贸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的目标。虽然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已经开始启动了“欧洲军团”
的建设计划,但由于美国的干扰和英国的坚决反对,最为重要的“欧洲防御同盟”却未能
在此次会议上获得通过。尽管如此,1993年,欧洲联盟还是如期成立。1999年,欧洲统一
货币---欧元正式启动,标志着欧盟真正成为了世界上经济一体化程度最高的一个区域性集
团。
    
    面对着已呈现出不可逆转趋势的欧洲一体化,美国政府开始越来越明显的感觉到,在
不久的将来,欧洲极有可能出现一个具备向自己挑战实力的“欧洲合纵国”。在多次针对
“欧洲一体化”的公开或秘密的行动受挫后,发生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标志着冷战时代
的终结的那场东欧剧变,为美国对欧洲的抑制行动,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良机。
    
    东欧各原社会主义国家“民主化”后上台的新领导人们,面对各自国内严峻的经济形
势和动荡的社会局面,几乎是毫不迟疑的全体向西转,投向了美国为首的西方“自由世界
”的怀抱。
    
    以实现“欧洲一体化”为自己的终极目标的欧盟,自然是张开了双手欢迎这些“欧洲
大家庭”的新成员。
    
    而早已对西欧愈来愈明显的离心倾向深存戒心的美国,则把这看成了在欧洲扶持新势
力,以压制“法—德”轴心领导的西欧集团的最佳时机。凭借着“北约东扩”,美国真正
的得到了“一石两鸟”的效果,通过扶持东欧的原“华约”各成员国的手法,在不断向俄
罗斯施压的同时。“以东抑西”,逐步加大了对和自己“同床异梦”的西欧集团的压制。

    
    2003年初,美英一手导演的,严重践踏《国际法》和《联合国宪章》的第二次海湾战
争结束后,美国更是以欧洲国家在此次战争中对美国发动的这场反人类战争的不同态度为
标准,正式的提出了所谓的“新欧洲”“老欧洲”的说法。在欧洲大陆上人为地制造了一
个新的分裂局面。
    
    西欧各国魂牵梦萦的“欧洲一体化”遭到严重挫折,由于彼此实力上依然存在较大的
差距,以法德为首的西欧反战各国,不得不又一次向美国屈服。
    
    2006年6月,在美国的软硬兼施下,西欧各国不得不加入了美国主导的对华经济制裁同
盟。
    
    虽然美国的乔治.沃什政府向欧洲人许下了中国政府和经济崩溃后,让欧洲各国在中国
新成立的,以流亡海外的“民主人士”为主体而建立的“中国新政府”主导的经济重建中
占据70%的大份额。同时,在制裁过程中,将进一步对西欧各国开放美国市场,并降低美国
对于欧洲的汽车、钢铁制品等产品的进口壁垒等种种美妙的诺言。但是,欧洲各国中那些
头脑清醒的经济学家还是发出警告---一旦中国经济渡过危机,那么,失去了中国市场的欧
洲各国经济,将会遭到前所未有的沉重打击!
    
    尽管西欧各国政府都明白这是怎样的一种风险,早已在60年前就失去了对自己国家内
政的完全决策权的他们,却只能把希望放在“这一切不会发生”的假设上。
    
    而东方的中国,在付出了包括政府总理的生命在内的惨痛代价后,具备这世界上最坚
韧生命力的中华民族终于战胜了人祸天灾,在经历了噩梦般的450个日日夜夜后,永不屈服
的中国政府和他那坚韧的人民,又一次挺过了自己民族复兴道路上的一道难关。
    
    而几乎就是在中国经济度过最艰难的一段日子,开始缓慢回升的同时。西方世界,尤
其是西欧各国,开始爆发的反向的经济危机。
    
    虽然中国并不是西欧各国的最大贸易国,但是,他却被公认为是这个世界上最后一个
仍同时具备较大开发潜力和购买潜力的国际市场。担当西方各国的经济骨干重任的各国财
阀们,早在上个世界末就已经陆续开始把他们的工作重心转向了这个古老的东方国度。对
华经济制裁就已经迫使他们不得不全面更改自己的战略运作计划,制裁失败后所发生的经
济风暴,更是把他们推上了经济衰退的风口浪尖。
    
    以2007年10月19日美国纽约的道琼斯指数开始全面下跌为标志,人类进入新世纪后的
第一次经济危机在西方开始全面爆发。一时间,西方各国的工业生产全面下降,失业人口
激增。虽然这次危机和1929年的全球性经济危机相比,在影响的深度,打击的广度上还不
可同日而语。但却已经足以让发动对华经济制裁的各国政府陷入风雨飘摇之中。
    
    2007年12月14日,美国总统乔治.沃什在国内民众的讨伐声浪被国会参、众两院弹劾下
台。在他离任后,以副总统达克.杰米为首组成看守政府,这位看守总统唯一要做的,就是
在2008年的大选后把白宫的钥匙交给它的新主人。
    
    世界舆论一致认为,在经历了如此规模的经济衰退后,美国民众已经完全对主政八年
的共和党政府丧失了信心。相比之下,离开白宫八年之久的民主党推出的,以亲民形象和
优异的经济能力著称的宾夕法尼亚州州长理查德.克林斯和前总统夫人希里拉组成的选举组
合,只要拿出让现在高喊“和中国重新接触”的国民满意的全新对华外交政策和较为合理
的经济复兴方案。那么,他们要赢得大选,就只需要做一件事---等待大选的举行!
    
    与美国相比,同样是对华制裁主力的西欧和日本,则面临着和美国完全不同的境遇。

    
    作为西欧领袖的德、法两国政府,在反复的斟酌,更在中国不遗余力的外交攻势下,
将这一危机作为了实现欧洲统一,摆脱美国控制的最佳机会。
    
    在2007年10月,在获得了中国给予自己长达5年的零利率外贸等一系列优惠的让人难以
置信的待遇后,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四国和中国在德国慕尼黑签署了单方面解除
对华经济制裁的《外交备忘录》。这一“备忘录”的签署,不但标志着美国发动的对华经
济战争的彻底失败。同时更是向全世界宣告:“欧洲,在这一刻起,终于彻彻底底的称为
了欧洲人的欧洲”。
    
    自2007年11月起,德国政府一改几十年来的忍气吞声,开始全面追究驻德美军的违法
行为。早已在德国作威作福惯了的美国大兵们哪里受得了这个?而向以高效、强硬闻名于
世的德国警方,更是不肯在给美军留一点最起码的面子。双法的冲突不断发生,最后,手
中抓满了美军小辫子的德国政府终于亮出底牌:“American army ,out!”
    
    在美军灰溜溜的滚出德国的同时,由法国倡议,德、意、荷、毕、卢等六国在巴黎召
开会议,“欧洲一体化”中最为重要的一项---欧洲防御一体化。
    
    2008年2月,在经历了长达3个月的会议后,西欧六国终于在“西欧防御联合体”的问
题上基本达成一致。
    
    同年3月,“西欧联合军团”正式宣布成立,这支15万人的部队包括路海空三军。德国
陆军的3个机械化旅和1个装甲旅成为了联合军团的陆军主力,而法国海军的“戴高乐”号
航母编队则成为了联合军团海军主力。
    
    巨大的危机的背后往往都蕴藏着巨大的机会,这个原理,最起码,在2008年的西欧,
得到了有效的验证。
    
    而在东方,在制裁之初上窜下跳,大作“在经济上打垮中国,取代中国亚洲经济中心
和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地位”迷梦的日本,在中国的全面经济报复下,遭受的打击较美国更
为惨重。
    
    自上个世纪90年代日本的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政坛开始全面“向右转”。但日益增
长的极端民族主义情绪并没有给日本带来他最需要的经济复苏。
    
    虽然日本政府在短短的15年间,走马灯似的8易首相。而这些首相大人们在上任之初也
都向国民许下了一个又一个美妙的诺言。但他们除了在参拜“靖国神社”、通过《有事法
案》、将防卫厅升级为防卫省,扩编自卫队等严重刺激亚洲各国的,“大事”上一个作的
比一个“漂亮”,一个比一个出格外。在如何刺激经济发展,改变国民经济的持续低迷上
,他们却全都是一筹莫展!
    
    而在失去中国市场后,日本的经济形势更加严峻。而中国这个廉价优质的生活资料来
源的丧失,更让日本的普通民众真正感受到了切肤之痛。从清晨的牛奶到傍晚的烤肉,生
活物资几乎是无一不缺,日本人的生活水平开始全面下降。在2007年底,中国进一步发动
了对日本的经济反报复,开始全面清理中国境内的日资企业。更让本已是一片惨淡的日本
经济雪上加霜!
    
    长时间的经济震荡,必然导致政局动荡。已经开始对右翼政客们产生绝望情绪的部分
日本民众开始把他们的目光投向了国会里的左派势力。
    
    2007年12月5日,日本政坛发生强烈地震,执政的自由民主党中的左派议员们在自民党
左翼领袖柳生泽南的率领下集体脱离自民党,另组新党。并与日本共产党、社会民主党等
传统左派势力组成国会内的左翼联盟。针对右翼分子们的“唯有圣战才能挽救日本”的叫
嚣,左翼同盟针锋相对的提出了“要和平不要阵战争”的口号,并开始全力准备下一届的
政府大选。
    
    同年12月23日,臭名昭著的日本老牌右翼政客石原慎太郎,在联合了“日本青年党”
、“日本复兴党”等大大小小20几个右翼政党后,组成了全新的“大日本振兴党”。在这
一日本战后历史上最大的极端右翼政党的成立典礼上,石原慎太郎公开叫嚣:“要让日本
军人去北京金水河洗军靴”。而左翼同盟中的激进分子则袭击了该党的成立典礼,并导致
了双方的大规模冲突。
    
    2008年1月7日,自民党党魁、日本首相小犬春一正式向平成天皇引咎辞职。原政府官
房长官,自民党总干事北野永继任党魁,担负起严重失血的自民党的党务和公众形象重建
的双重重任。
    
    而摆在北野永面前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已经失去了自己国会第一大党地位的自民党
,该如何选择自己的政治盟友?是向左,还是向右?陷入政治、经济双重危机中的日本,
短时间内已经完全丧失了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的能力。
    
    “本应是经济制裁的最大受害者的中国,反而成为了这一风暴中最大的受益者。他不
但获得了千载难逢的,在没有过多大国势力介入的情况下对外行动的良机。还借此东风,
完成了自己的军事现代化。现在,唯一需要我们关注的,就是---中国人的军刀究竟要指向
何处?”
    
    英国国际关系研究中心的首席研究员史蒂夫.格雷斯特的这个疑问,几乎已经成为了整
个世界共同的问题。
    
    中国政府很快就给出了答案,2008年3月28日,中国政府正式对外宣布,中国人民解放
军海军大洋舰队的“韩信”号航母编队,将于同年4月4日,对东盟各国进行军事访问。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8.120]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35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