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hunter (城市猎人), 信区: Green
标  题: 远东朝鲜战争 第六章 (6)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0年11月08日11:27:17 星期三), 站内信件

远东朝鲜战争
“撕裂作战”:最艰难的时期
--------------------------------------------------------------------------------
    就在彭德怀离开北京准备回朝鲜前线的那一天,美第八集团军司令官李奇微、美第
九军、第十军军长以及美陆战一师师长在骊州的美第九军指挥所内举行了作战会议,讨
论反击作战的问题。
    砥平里战斗之后,联合国军在李奇微的催促下,迅速恢复向北进攻的态势,并且没
有受到中国军队的严重抵抗。李奇微再次确定了他的判断:中国军队正处于困难境地,
必须立即开始新的攻势,进一步扩大北进的战果。
    作战会议进行到吃早餐的时候结束了。美国人已经知道,他们再也不能把关于朝鲜
战场的一切命名为“石竹花”之类的温暖名词了,于是,新制定的作战计划被定名为:
“屠夫作战”。
    “屠夫作战”的目的是:为了不给中朝军队以休整和重新编成的时间,再次发动进
攻。在西线,摧毁南汉江桥头堡,占领汉江一线;在中线,推进到砥平里——横城——
芳林里北侧一线;在东线,
    进至江陵北侧一线,修理战线的凹凸不平,以准备下一次正式的北进行动。
    2月20日,李奇微签署了第八集团军作战命令:“美第九军和第十军自二月二十一
日十时起,以宁越、平昌为轴线,沿着原州、横城发起进攻,消灭汉江东部和”亚利桑
那“线(芳林里、大美洞、玄川里、新村、丰水院、五二七高地、杨平一线)以南的敌
人,韩第三军团掩护美第十军东侧翼。
    在调集兵力的时候,不可一世的李奇微感到了兵力不足。
    南朝鲜第三军团在中国军队发动的横城战役中受到严重损伤,无论其兵力还是士气
上都无法让美军对其侧翼放心,而美军现有的部队要在这么宽大的正面上实施北进,而
且要不让中国军队抓住间隙,就必须增加战线上北进兵力的密度。那么就只有一个办法
了:把史密斯的陆战一师拿上去。
    可是陆战一师从北朝鲜长津一带死里逃生后,部队的官兵很长时间惊魂不定,加之
人员和武器装备损失较大,用船转运到釜山上岸以后一直处在休整状态。在“霹雳作战”
开始的时候,李奇微给这支被称为“美国最精锐师团”的部队一个让全师官兵感到很没
面子的活:去山里讨伐游击队。
    用美军陆战一师去对付游击队,一是游击队实在是太难对付了;二是陆战一师在长
津地区的损失太大。陆战一师的官兵对李奇微给他们的这个任务大为不满,且不说陆战
一师是正规精锐作战部队,还因为自从陆战一师进山就开始了疲于奔命。
    游击队行踪无定,他们一会儿跑到这个村庄去救被游击队包围的南朝鲜军队。一会
儿又跑到另一个村庄去掩护被游击队袭击的运输车队。在绵延起伏的荒山雪岭中,陆战
一师不但捉不到游击队的主力,而且自己也出现了伤亡。正规军陆战一师对“一驱赶就
逃走,一撤离开又出现”的捉迷藏式的战斗十分厌烦,他们说:“驱赶苍蝇不是陆战师
的任务。”
    陆战一师终于又要上战场了。
    当李奇微把“屠夫作战”的一切部署完毕之后,他接到一个令他感到不舒服的通知:
麦克阿瑟要亲临前线了。
    麦克阿瑟目前的处境很尴尬。当中国军队发动了第三次战役,把联合国军一直赶到
三七线附近的时候,惊慌失措的麦克阿瑟多次表示,正因为美国政府捆住了他的手脚,
战争肯定要失败了,以致西方盟国所有人的印象是:朝鲜战争已经没有任何希望了。但
是,自从李奇微来到朝鲜战场后,发动了一系列针对中国军队的攻势,并且取得了令人
意外的成果,从而证明了中国军队并不像麦克阿瑟将军说的那么“不可战胜”。于是,
麦克阿瑟必须为自己表露过的悲观情绪找出一个适当的借口,这是让麦克阿瑟最难过的
事。在麦克阿瑟身边工作的人后来回忆说,“他已经精疲力竭,失去了往日的魅力的光
辉”,“他靠在吉普车上,神色颓然,就连他那顶油渍渍的军帽,也不显得怎么精神,
他是一个斗败了的人”。
    麦克阿瑟很快就开始了辩解行动。他再次提出“对中国进行报复的措施”:“轰炸
中国本上,鼓励蒋介石军队在中国的东南沿海进行军事行动,封锁中国一切海上交通”。
他描绘说:“中国军队只有十天的食品和军火的供应,如果美国不但得到增拨,在蒋介
石部队的配合下实施两栖登陆作战,那么中国人就会饿死,或者投降。”最令新闻界惊
讶的是,这位“逐渐恢复了精神状态的将军”居然宣布了一条耸人听闻的主张:“我要
在敌人的后勤供应线上,用原子能工业的副产品来设置一道放射性废料区域,把
    朝鲜和满洲隔开。“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的官员们对麦克阿瑟的一切扩大战争的主
张一直抱有高度的戒备,他们认为麦克阿瑟在”有条不紊地制造一份记录,一旦战争恶
化,他好拿出来为自己做辩护“。
    麦克阿瑟振振有辞地再三声明,面对中国军队第三次战役的后退是“一种巧妙的战
略行动”,“我拉长了中国人的后勤线”,“现在的局势说明我的战略的有效”。一向
对麦克阿瑟的虚荣极端不满的参谋长联席会议的官员们听了之后质问说:“什么拉长了
中国人的后勤线?照这么说我们到菲律宾去,中国人的后勤线不是更长了吗?”国务卿
艾奇逊说得更刻薄:“很难设想还有任何人能做出比这更可恶和愚蠢的声明了……最明
显和最傻气的企图,想硬说戏们通过在朝鲜半岛上的一路撤退,真的就骗过了中国人,
真是荒唐透顶!”
    所有人中对麦克阿瑟最警惕的还是李奇微。当他得知麦克阿瑟要上前线来的时候,
他预感到不愉快的事很快就要发生了。
    果然,麦克阿瑟一下飞机就在成群的记者面前摆出一种审时度势的样子,并且给了
记者们一个很强烈的印象,就是他这个远东司令官来到前线,和前线的军官们商量之后,
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在记者们面前,麦克阿瑟煞有介事地宣布:“我刚下令恢复进
攻!”
    李奇微和前线战场上的美军军官们都清楚,“屠夫作战”计划与麦克阿瑟没有关系,
而且麦克阿瑟的话等于向中国方面通报美军的进攻即将开始。为此,大为不满的第八集
团军副参谋长故意问负责军队方面的新闻检查官:“如果一位将军违反了新闻发布方面
的保密规定该怎么办?”
    李奇微对“总司令官努力保持自己的光辉形象”的做法愤怒不已:“麦克阿瑟将军
向报界说的话危及为他而战的士兵的生命。每当一次作战攻势发动之前,他就视察进攻
部队,并象征性地打响出发的枪声。这一举动对于部队的士气不无好处,但同样对敌人
的情报界也是价值连城的。”
    麦克阿瑟心情不错地回到东京,但是他刚走进他的办公室,就遭到一群来自美国本
土的美国军人家属请愿团的围攻。
    麦克阿瑟邀请女士们观赏日本樱花的客气话还没说完,就被女士们连珠炮般的质问
打断了:“我们是来向你要儿子的!去年你答应让孩子们回家过圣诞节。”
    “我的丈夫正在朝鲜流血,那些黄皮肤的中国人正像围猎一样捕杀他!”
    “我的问怜的约翰最怕冷,我想让他回家!”
    麦克阿瑟忍着怒火说:“女士们,第八集团军的任务是统一朝鲜。如果你们想和前
线的亲属团聚,请耐心地等待他们的服役期满。”
    “让孩子们回家!”
    “你要为无辜育年的死负责!”
    麦克阿瑟厉声逍:“尊贵的太太们,你们太过分了!你们放心,我会照顾你们的亲
属的,我会命令他们的长官,把他们,也就是你们的儿子或丈大,统统派到第一线上去!
让他们去冲锋!
    去踩地雷!明白吗?!”
    麦克阿瑟摔门而去。
    而此时,李奇微的“屠夫作战”攻势在大雨和泥泞中开始了。
    中国军队进入了朝鲜战争最艰难的时期。
    为了将在横城战役中被中国军队的突破所造成的凹状战线拉平,在西线美军做北渡
汉江准备的同时,美陆战一师、骑兵一师、英二十七旅以及南朝鲜军第三师、第六师开
始向横城一线的
    中国第四十二军、第六十六军发动了猛烈的攻击。
    第四十二军与第六十六军、第三十八军为邻,在鹰峰、中元山、没云岘一线与美军
展开了艰苦的战斗。
    第四十二军军长吴瑞林心里很清楚,部队处于极端困难的情况下,面对美军的猛烈
进攻,坚守现有阵地是不可能的,他主张在这样的阵地阻击战中,兵力要按照“前轻后
重”的原则,而火力配备上要按照“前重后轻”的原则,“以空间换取时间”。总之,
要以不多的兵力在前沿阵地与美军反复争夺,消耗美军的时间,以落实上级“尽可能迟
滞敌人北进速度”的指示。
    吴瑞林为此命令一线阵地上的团、营、连干部和战斗骨干一律抽下来一半,储备在
二线阵地上,一旦一线拼光了,便可迅速重新组织战斗。
    吴瑞林还在阵地后面留了一个团的预备队。
    中国士兵在美军空前猛烈的火力面前,用生命换取着迟滞敌人北进的时间。
    还不到下雨的季节,朝鲜半岛却已大雨连绵。寒冷的雨水攸阵地上一片泥泞,中国
士兵们白天一身泥水,到了夜晚浑身便结成了泥冰。三七一团九连在连长蒋洪信的带领
下,在鹰峰阻击阵地上坚持了16个昼夜,在与美军坦克和数欢集团冲锋的搏斗中,全连
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三七零团六连连长郑家贵带领士兵们在阻击阵地排到了最后关头,
美军两个连的兵力和十辆坦克把小小的阵地紧紧围住,然后强攻,阵地上的美军士兵和
中国土兵扭打在一起,双方士兵厮打和咒骂声响彻山谷。最后,郑家贵的刺刀拼断,枪
托砸断,身边的石头也被他扔光了,几十个美军士兵包围了他,他带着浑身的泥泞和血
迹拉响了特地留给最后时刻的炸药包。
    在广滩里至龙头里的公路上,位于公路中段的宝龙里是美军北进的必经之地,三三
七团二连的坚守阵地就在宝龙里。美骑兵第一师对宝龙里的攻击规模最后竟达到一个团
的兵力。在阻击到第五天的时候,二连前沿阵地上只剩了二班长赵兴旺一个人。美军以
两个连的兵力分两路向这个只有一个中国士兵的阵地爬上来,赵兴旺在阵地上来回奔跑,
机枪和手榴弹一直没有停止,美军以为阵地上来了大量的增援兵力,始终没能爬上来。
    美骑兵第一师为夺取宝龙里中国阵地,用了6天的时间,先后组织了32次攻击,并
付出了220多名美军士兵的生命。
    阻击战打到最艰苦的时候,前线传来的一个消息令各级干部紧张了起来:一名中国
士兵用机枪把一架美军飞机打下来了。
    关崇贵是三七五团一连一排二班的副班长,机枪手。24日,他所在的连队在614高
地阻击英军二十七旅一个营的进攻。
    一连连夜上的阵地,挖了一夜的工事,天一亮敌人就攻上来了。
    一连的官兵又困又饿,仗打起来本来就窝火,打到下午的时候,英军的攻击不但没
有停止,反而更加猛烈,十几架美军战斗机也飞来助战。美军飞行员自从入朝作战以来,
从来没有遇到过地面的射击,因此他们从来是贴着中国士兵的头顶飞,俯冲时机翼几乎
能掀去中国士兵的帽子。飞机射下来的机枪子弹和扔下来的炸弹在中国士兵中造成极大
的伤亡。机枪手关崇贵被炸急了,端起机枪就要冲飞机打。弹药手马可新赶快制止:
“副班长,咱可别犯错误!”
    志愿军有条纪律,不准对空射击打飞机。规定这条纪律是有道理的:轻武器对空射
击不仅仅打不下飞机,反而会暴露地面目标,从而招致更准确的轰炸。这是中国军队在
入朝参战的初期用鲜血换来的教训,以至于这条纪律被强调得十分严格,违反后的处理
也很严厉。
    急了眼的关崇责大叫:“大不了枪毙我!”
    关崇贵开枪了。第一次射出的七发子弹没有打着。一架飞机向他俯冲下来,他又开
了枪,还是七发,结果眼前的情景连他自己都看呆了:一架P—51型战斗机翅膀一斜,
屁股后面冒出黑烟,一头栽过山沟,然后就是猛烈的爆炸和一团冲天的火焰。
    “打中了!把那家伙揍下来了!”阵地上的中国士兵们欢呼起来。
    飞机上的美军飞行员跳了伞,但由于高度太低,没等伞张开就掉在树上被树枝戳死
了。
    一连一排有个兵用机枪把美军飞机打下来了的消息迅速传到团里,团里立即命令查
是谁开的枪。营部派人上阵地问,没人敢承认,都说不知道。关崇贵认为“好汉做事好
汉当”,不能连累别人,于是,站出来承认是自己干的。
    没等营部的人通知如何处理关崇贵,英军更疯狂的进攻又开始了,关崇贵端起机枪
在阵地上来回扫射,他想自己只要还没死就先多打死几个敌人。
    一个营的英军仍没强攻下中国的阵地。英军伤亡50人,还有飞机一架。
    关崇贵打下飞机的事逐级上报,一直报告到彭德怀那里,以请求处理意见。正为志
愿军防空火力薄弱而焦急的彭德怀一听,异常兴奋。在询问了打飞机的经过之后,他说:
“这个纪律犯出了条经验,就是手中轻武器是可以打下敌人飞机的,鼓舞了志愿军战士
对空作战的信心,要对这个战士重奖!”
    宣布立功命令的时候,关崇贵觉得是在做梦:他被授予了“一级战斗英雄”称号,
记特等功。
    关崇资还是觉得自己违反了纪律,好歹要求记一个处分。
    三七五团政委包楠森对他说:“你别犯傻了,再犟下去,我真的处理你!”
    志愿军总部决定在全部队开展向关崇资学习的活动,推广用轻武器击落敌机的经验。
    关崇贵的斗志因此受到极大的鼓舞,在接下来的战斗中,他表现出惊人的勇敢和顽
强。他率领一个班坚持阻击敌人,全班战士先后全部伤亡,阵地上只剩下他一个人。大
部队向后撤退了,三天之后,美军的飞机还在向这个阵地轮番轰炸,轰炸的间隙他们依
稀听见有抵抗的枪声。绝大部分美军说,轰炸已经好几天了,不可能再有中国士兵的抵
抗,但枪声确实还在响。军长吴瑞林放心不下,下决心派两个营从阵地的两侧包抄上去。
部队冲上去以后,看见在这个布满英军士兵和中国士兵尸体的阵地上,果然有个还活着
的中国士兵,他就是关崇贵。
    原来,在大部队撤退的时候,关崇贵没有下来。他隐蔽在阵地的石缝中向敌人射击,
始终没有让敌人占领这个小阵地。弹药和食品没有了,他就在尸体中寻找,孤独的他竟
在这个阵地上坚守了两天三夜!当冲上去的中国士兵们看见他的时候,他由于饥饿和疲
劳,已经站不起来了,在他的身旁,堆着从英军尸体上搜集来的步枪、机枪、冲锋枪,
竟有30多支。
    关崇贵的顽强精神令所有的中国官兵肃然起敬。
    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得知后,命令:对这个士兵连升三级使用!
    关崇贵从副班长直接被任命为副连长。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授予了关崇贵“一级战士荣誉勋章”。
    关崇贵是勇敢的,也是幸运的。在中国军队处于最艰难的时期中,中国士兵们所面
临的困苦和牺牲都是巨大的。春寒料峭,冰雪未融,冷雨霏霏。没有粮食,很多部队开
始吃野菜和树皮。一套棉衣一个冬天没能脱下过,屁股的位置甚至已经露肉,
    战士们用粗针缝上一块布遮住,被磨烂的袖口使露出的半条胳膊冻得发紫。士兵们
手上裂开了大的口子,血流得令士兵不得不自己用线缝合以止血。每撤退到一道阵地上,
饥寒交困的士兵立即就用简单的工具修筑阻击工事,同时还要修筑防炮洞以应付坦克大
炮的轰击和危机的轰炸。如果还能再有点时间,战士们就拔掉阵地前的野草,扫清射界,
打出防火带。天亮了,除了警戒哨在警戒外,只要敌人没有进攻,战士们就随便往嘴里
填些什么,然后倒在冰冷的泥水中闭上眼。在战斗中,弹药的极度缺乏令中国士兵们丧
失了保卫阵地和他们自身的基本方法,朝鲜中部那些山岭上的石头常常是他们用来与大
炮坦克搏斗的武器。无数的中国士兵腹中空空衣衫褴褛地倒在了没有人烟的荒山野岭中。
当大部队向后撤退时,他们的遗体从此默默地躺在一阵阵的冷雨之中。连美军陆战一师
的士兵们看见中国士兵的这些遗体时,都不禁感到一种浑身的震颤,美陆战一师军史上
记录道:“这些尸体横七竖八地躺卧着,很多还与美国士兵的尸体抱在一起。由于尸体
的冷却,已无法把他们分开。中国军队撤退的时候,有时也掩埋尸体,但是由于匆忙,
无论是本国土兵还是敌国士兵的尸体,均掩埋很淡,几乎仅仅是一层被炸弹翻耕过的尘
土。”
    3月5日,美陆战一师七团在天亮时发现前方中国军队的阻击阵地上已经没有人了,
联合国军占领了横城。其时,联合国军各部队都到达了“屠夫作战”计划所指定的占领
线——亚利桑那线。
    “屠夫作战”实施中,2月22日,美国陆军部公布战报,称:开战以来,中国军队
损失20.6万人,其中杀伤18.5万人,冻伤和生病2.l万人,不含俘虏。同时,陆军部还
公布了另一份战报:开战以来,美军共损失5.248万人,其中死亡8553人,伤3.3781万
人,失踪8724人。
    还是同时,美军高层传阅着一份机密“情报”:“中共军第四野战军司令员林彪调
离朝鲜,任命彭德怀为入韩中共军司令员。”
    仗打到现在,号称有世界上最灵敏的情报机构的美军,居然连战场上对手的司令官
是谁都没搞清楚,又从何而来的精确到“个”位数的战场伤亡战报呢?
    彭德怀回到朝鲜前线的时候,李奇微已完成了“屠夫作战”
    的计划,并且立即开始了新的一轮作战。
    美国人为这个新的作战计划取名为“撕裂作战”。
    如果说“屠夫作战”充满血腥气味的话,那么“撕裂作战”则带有了战术的味道。
李奇微对“屠夫作战”的成果并不满意,因为在对中线攻击中,没能彻底把中国的第四
十二军和第五十军捉住歼灭,而对中国第四十军和第三十九军的攻击“因为大雨而影响
了攻击效果”。李奇微认为:“中国军队不是被打败了,而是主动的撤退”。那么,美
军下一步的战斗任务首先是从中国军队的手里夺回汉城,但是,从正面夺取势必会发生
规模很大的战斗,于是李奇微决定还是从中线迂回。所谓“撕裂”就是指在战场中线撕
开口子并打进去,把中国军队和北朝鲜军队隔离开,威胁防御汉城正面中国军队的防线,
并对汉城形成包围。
    “撕裂作战”的目标是:美军到达从汉城东侧,向春川,转向沿三八线南侧各要点
之间的连线。李奇微把这条线定名为:“爱达荷线”。
    美国人在朝鲜半岛上定是每每想着他们不知哪一天才能回到的家乡,于是远东在那
段岁月里有了“亚利桑那”和“爱达荷”
    这样的地名。
    3月7日,“撕裂作战”从美第二十五师横渡汉江开始了。
    凌晨5时50分,美军开始了炮火准备。在汉江的江岸上,李奇微脖子上挂着两颗手
雷亲自督战。他对他的部下说“指挥官要和正在进行激烈战斗的部队在一起”,他今天
是来做表率的。做着表率的李奇微心里还是有一点担心,原因依旧来自他的长官麦克阿
瑟。发动“撕裂作战”的计划不得不报请麦克阿瑟批准,为了防止麦克阿瑟再来前线表
演,他把这次作战的调子压到最低点,可是麦克阿瑟表示还是要来,李奇微以前线情况
不允许为借口不让他来,但是,麦克阿瑟还是来了。庆幸的是这次麦克阿瑟没“公开地
泄露军事机密”。尽管这样,李奇微还是因麦克阿瑟的到来而不舒畅。
    此刻,在李奇微的面前,美第二十五师渡江前的炮火准备可以称得上是“这次战争
中最猛烈的炮兵射击之一”。148门野战炮,l00辆坦克,48门重迫击炮,加上25辆M-
16自行高射机枪,l00挺重机枪,还有天空中的10多架轰炸机,一齐向江对岸中国军队
的阵地开火,情景之壮观令李奇微十分满意。火力准备20分钟后,美军开始渡江,但是,
立即遭到中国军队炮火的封锁,炮弹打到了李奇微的身边,李奇微又一次感到了什么叫
做打不烂的中国军队。
    渡江准备极其周密地进行了长达一周,美军使用了最先进的渡江器材,除受到不太
猛烈的射击之外,美第二十五师顺利地渡过了汉江。
    或许是西点军校的毕业生都会这一手。李奇微离开汉江南岸后,乘直升机来到他估
计战斗最激烈的原州前线,站在路边观看美第十军的进攻。依然有大批的战地记者跟随
着李奇微,李奇微本能地感到现在需要做些什么了。这时,陆战一师一个瘦弱的士兵背
着沉重的电台走过来,一拐一拐的,原来这个士兵的鞋带松了,每走一步就踩绊一下,
电台使他无法蹲身系上鞋带,因此看起来跌跌撞撞的。那个士兵冲着站在路边的李奇微
喊了句什么,李奇微没有听清,但他赶快走了过去,蹲下身,为这个士兵系上了鞋带。
记者们不失时机地拍下这个珍贵的镜头。照片见了报纸,结果引起的讽刺多于赞扬,人
们说李奇微在出风头。
    李奇微解释说:“哪个士兵如果自己蹲下来系鞋带,沉重的电台就可能令他站不起
来了。他在叫我,我就去了,这是在帮助一个有困难的人,完全是涌上我心头的一种冲
动促使我这样做的。”
    因为报纸又拿他脖子上的两颗手雷顺便做了文章,于是他也顺便再欢解释说:“我
不想不反抗就当俘虏!”
    处于极端困境的中国军队不很不再次后退,但是面对美军大规模的进攻,大多数中
国军队的阵地都是在士兵全部伤亡的精况下才被美军占领的。在汉江南岸,中国军队的
第三十八军和第五十军,在美军渡过汉江的时候,依旧有几个连队在顽强阻击,连队中
的中国士兵全部战至最后一人,除了牺牲,没有人后退。
    在横城、原州方向,中国军队的阻击也十分顽强。一线的部队伤亡极大,以致在战
斗中要把严重减员的连队的建制打乱,再将数个连队的幸存人员编成一个新的连队,往
往一个团只能编出四至八个连。
    彭德怀回到前线指挥部的时候,开始了两天的“撕裂作战”
    已经给整个战线造成不利的局面:联合国军如果从中线突破进来的话,势必造成对
汉城的包围。如果再不采取较大距离的撤退,很可能陷入更大的被动。于是,彭德怀致
电各军:从3月10日起,全线开始运动防御,有秩序地较大规模地向北撤退。
    在给周恩来的电报中,彭德怀提出了放弃汉城的想法:我于九日拂晓前抵司令部,
敌于七日又开始全线
    进攻,为缩短我军防线,争取时间,故决定放弃汉城,采取防御,保持有生力量。
现运输情况未改善,部队仍经常断炊吃不上饭,今后就地筹粮亦不可能。兵力增大,供
应需多,现敌人空军又有增加,我空军如不能相应掩护交通运输,此种困难不会减少,
反而会增加,这将影响有决定性的下个战役。
    1951年3月14日,中国军队放弃汉城。
    中国军队进入南朝鲜首都汉城的时间为:七十天。
    在彭德怀决定放弃汉城的那天,南朝鲜第一师的侦察小组潜入了汉城市区,他们发
现汉城里已没有中国军队了。这几个侦察兵在总统府升起南朝鲜国旗,高喊了万岁,然
后带着一个北朝鲜俘虏回到师部,南朝鲜第一师师长白善烨这才知道中国军队已经撤退
了,汉城已是一座空城。白善烨立即给指挥他的美第一军军长米尔本打电话,要求准许
南朝鲜第一师立即进入汉城,米尔本立即说:“开始!”
    这是擅自改变李奇徽作战计划的行动。李奇微原来的计划是:在中线突破后包围汉
城。但是现在要在还没有实施包围前就进入汉城了。
    15日早上,南朝鲜第一师从不同方向进入汉城市区。没有抵抗,更没有巷战,南朝
鲜军队回到了一片废墟的汉城。
    汉城的收回令李承晚大喜过望,他立即给麦克阿瑟致函表示感谢。第二天,麦克阿
瑟给这位南朝鲜老头儿回了一封冷冰冰的信:暴军退却,令人欣慰。但这次与去年九月
不同,敌守备部队未遭决定性失败,夺回汉城虽然在心理上具有极重要的意义,但从军
事角度上看,不可认为今后汉城的安全完全有保障。本人认为,贵国政府立即返回汉城
是不明智的。
    麦克阿瑟虽然嘴上不说,但心中强烈地感觉到,中国军队的撤退,似乎有某种设置
陷饼的阴谋。
    由于麦克阿瑟的低调,使无论是南朝鲜、美国还是中国方面,对汉城的易手都没有
更为激烈的反应。
    李奇微更没有迷恋汉城的收复,他命令部队:坚决问“撕裂作战”预定的目标北进。
    彭德怀命令损失严重的中国一线阻击部队转移到后方休整,其中第五十、第六十六
军回国,第三十八、第四十二军撤退至肃川和元山以西地区。
    中国人民志愿军二线部队于12日正式接改。
    由于彭德怀果断地命令部队大规模撤退,致使李奇微精心布置的一个陷阶没有达到
目的,这就是美一八七空降团的汶山空降作战。汶山空降作战的目的是利用空降兵的迅
速机动,把大量部队投到中国和北朝鲜军队撤退的路上,实施包围。情报说只要在汶山
实施了空降,至少能把2.4万中国士兵围在美军的天罗地网中。李奇微甚至准备亲自带
领士兵跳伞,他的理由是他是个老伞兵,但是被部下以他56岁的年龄为由拒绝了。不甘
心的李奇微又跑到空降场去,他要亲眼看着美国伞兵们怎样把大批的中国士兵包围,然
后杀死。这次空降行动组织了C-119飞机80架,C—46飞机55架,但空投开始后却事故
百出,第一轮空降就偏离了预定空降点,结果30多名参谋落地之后遭到北朝鲜士兵的追
杀。在后来的跳伞中,又有84名士兵伤于跳伞事故,部队着陆后18名士兵因遭到地面火
力的射击而伤亡。中
    国军队的地面对空火力将五架运输机击伤,还有一架运输机在返回基地的途中爆炸,
机上人员全部死亡。
    结果,汶山大规模的空降作战没有包围住任何一支撤退中的中国部队,中国部队转
移的速度之快令李奇微再一次感到十分意外。
    20日,美军占领“爱达荷线”,“撕裂作战”完成。
    是日,中国军队撤退至三八线以北——中国军队发起第三次战役的地方。
    而在1951年的2月至3月间,日本以及西方国家的报纸充斥着如下的标题:《美军在
三八线停止行动》《保密通过外交解决的途径》《美军谨慎地进至朝鲜战争的出发点》
《第八集团军距离三八线十八公里》《预感到中国军队的反击》《李总统出席釜山群众
集会:打到北方去!》《英国期待中国的态度》《距离三八线一点六公里》《南朝鲜军
队巡逻队越过三八线》《杜鲁门希望体面地结束战争》《麦克阿瑟说他准备会见敌军将
领》至此,朝鲜战争的前景一片扑朔迷离。
    ------------------
  图书在线
--------------------------------------------------------------------------------
上一页    下一页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diamond.hit.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19.21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