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kay (kay), 信区: Green
标  题: 第四十八章 争霸南亚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ue Jul  1 12:32:08 2003)


第四十八章 争霸南亚 
北海卧龙 

------------------------------------------------------------------------------
--
    印度是南亚次大陆和印度洋沿岸最大的国家,本土呈圆锥形楔入印度洋2600多公里,
是通向海湾、非洲和经红海、苏伊士运河至地中海的必经之路。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
,印度才开始经济改革,注重市场经济。尤其是一九九三年印度国大党第一次失去权力之
后,印度的经济政策更加开放,经济迅速成长。英国当年对印度的殖民统治也留下额外后
果,印度知识阶层普遍都会英文,这使印度得以赶上网络新经济这班列车,成为全球唯一
电脑软体输出连续每年增加百分之五十到六十的国家。在美国科技重地硅谷,印籍工程师
竟占百分之四十之多,有三十万人,其年收入达六百亿美元(平均年薪二十万美元)。美
国近年从海外“进口”人才,每年签发的H─1B签证,其中印度占百分之四十六最高(中国
占百分之十居次)。大批在美印度人开始回国投资,这对印度经济腾飞具有重要意义。印
度政府为鼓励侨民返国,通过的新政策规定:印侨只要缴纳一千美元,可以获得二十年内
无数次返印不需签证的优惠。印度有侨民一千五百万人,其投资现已占印度外资的四分之
一。而且印度政府通过法案,允许印侨拥有双重国籍。印度经济迅速增长,国力越来越强
大,其国际地位越来越受到西方看重。

    经济实力的增长必然带来扩张野心的迅速膨胀,早在二十世纪80年代印度海军就已经
开始尝试向海外拓展活动空间了。印度政府以维护从阿拉伯海到南中国海广大范围内的战
略利益为借口,大力发展海上军事力量,提出所谓的“东方海洋战略”,而且还要在孟加
拉湾东部的安达曼群岛设立东方海军司令部,使其成为印度海军的第3个作战中枢,用以保
证更有效地向太平洋地区拓展势力。尤其是自一九九三年人民党执政以来,印度一直实行
积极扩军备战的政策,军力迅速加强——陆军:一百六十万军队,规模仅次于中国。海军
:三个舰队,拥有二艘航空母舰。空军:拥有俄制米格三十、法国幻象二零零零等战机组
成的三十五个中队。印度还自行开发研制了核打击力量,试射了可携核弹头的“火焰二号
”长程导弹,射程可达北京、上海。

    印度不仅加强军备,发展核武器,还一直把中国视为“头号对手”。前印度国防部长
乔治。费南德斯是批评北京的著名鹰派人物,并是达赖喇嘛的支持者。在印度进行了五次
核试验之后一个月,费南德斯曾在印度电视上公开宣称,“中国才是我们印度潜在的第一
号威胁。”当时的美国《纽约时报》评价说,在当今世界任何国家的国防部长都没有胆量
这样挑战红色中国。

    与此同时,印度海军在印度洋地区则全面推行“印度洋控制战略”,重点发展远洋进
攻力量,力图实现“有效控制”。向东,印度海军已把其活动范围扩大并前伸到南中国海
及太平洋边缘;向西,穿过红海和苏伊士运河,波及地中海;向南,其远洋兵力将前伸到
印度洋最南端边缘,甚至绕过好望角远达大西洋。为此,印度双管齐下:一是建立对印度
洋周边国家的绝对军事优势,遏制它们向印度洋扩展;二是对印度洋外部的海军大国实施
威慑战略,争取达成海上力量均势,限制它们在印度洋上的行动自由。

    中美战争爆发后,美国千方百计拉拢印度出兵中国,印度高层决策者们也就此进行了
多次讨论,但慑于中国强大的陆军,印度方面迟迟没有动作始终保持着中立,当日军登上
中国大陆耀武扬威时,印度军方强硬派也开始有些按耐不住,恰恰在这时候美国向印度提
出分割中国大陆的方案,许诺将来西藏的全部和新疆的部分地区可以由印度方面实行国际
托管,同时答应向印度方面提供全面的军事援助和价值150亿美金的无息经济贷款。在各方
面的诱惑下,印度内部对中国宣战的呼声渐渐占了上风,印度人始终忘不了当年他们被中
国陆军打得丢盔卸甲的耻辱,现在面临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和国际环境,配合美国出兵中
国的大后方,印度不仅可以一雪当年的战败的记录,而且有希望将西藏囊括在怀里,对于
那片雪地高原印度一直是魂牵梦绕,垂涎不已。

    但是也有部分明智的印度高层人士坚决出兵中国,他们认为出兵中国只能为印度带来
灾难,对于印度和中国这样两个紧密相邻的大国来说,和平相处是上上之策,相互争斗只
能是两败俱伤,中国目前面临的危机很难说明天不会在印度身上重演,美国一贯奉行极端
自私的本国利益至上原则,与这样一个霸道的大国打交道,不能不考虑以后的后果影响。
就在两派争执不休的时候,英国迪马公司的特使陈逸之来到了新德里,经过一番周旋努力
,印度方面接受了“双头蛇”计划,确立了“远交近攻,争霸南亚”总体战略方针,并为
此付出8亿美金的咨询费,这笔高昂的咨询费还只是全部交易的启动资金,按照合同印度方
面还要随着计划的推进将所获得利润的5%付给迪马保安公司,表面看付出的代价好像高了
一些,但事实证明这些钱所带来的回报是超值的,是无法用金钱计算的。

    ※       ※       ※

    3月3日清晨5时,印度航母编队突袭仰光,缅甸驻仰光的陆军、空军和海军还没有搞清
楚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就在猛烈的空中轰炸中被歼灭,紧接着15000名印度海军陆战队迅速
登陆占领了这个美丽的花园城市。与此同时,聚集在中印边境迪布鲁格尔地区的 20万印军
在装模作样演习了两天后,也突然跨过了印缅边境从多个地段向缅甸境内发起进攻,不到
二十四小时缅甸全境即告陷落,除了少数地区还存在着零星的抵抗外,缅甸的军事体系全
部被摧毁,尤其是缅甸陆军在印度空军的重点打击下死伤尤为惨重,印度陆军在突击过程
中几乎没有遭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就占领了缅甸各主要城市。

    印度对缅甸的入侵震惊了南亚各国,也震惊了世界,但还没有等人们仔细评估这将会
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印度的第二轮攻击就发动了,这一次印度的目标是泰国。

    3月4日中午12时,泰国各主要军事基地、飞机场遭到印度导弹和轰炸机的全面空袭,
5 万印军快速机械化师团在印度第二航母编队的掩护下由缅甸土瓦深水港登陆,先期攻占
缅甸仰光印度海军陆战队早已经先一步抵达那里控制了整个港口,登陆后的印军兵分二路
攻入泰国境内,一路迅速切断了曼谷与内地之间的联系,一路则直扑曼谷,虽然泰国军方
在印缅战争爆发后作了全国紧急动员,但集结中的军队还没有来得及形成有效的防御体系
就被印军一一突破。

    自3月3日以来,英国迪马保安公司的二颗侦察卫星就24小时不间断地监视着泰国军方
的活动,印军对泰国的全面空袭的重点目标和具体方位就是由迪马公司提供的信息情报,
在地面上迪马公司早期潜入泰国的信息战专家启动了暗藏在泰国能源、电讯、交通等中枢
要害部门网络系统中的计算机病毒,造成泰国神经中枢体系的全面瘫痪,极大地迟滞了泰
国的战时紧急动员。当印度陆军主力像潮水一般从四面八方涌入泰国境内时,泰国国王普
密蓬。阿杜德知道大势已去,不得不率领主要政府官员趁着夜色在威萨。帕颂上将的海军
护卫下仓皇出逃。

    虽然在战争初期印军凭借空中远程打击优势和电子信息战在第一时间迅速瓦解了泰国
军队的整体战斗力,但广大下级军官还是自觉顽强地履行保家卫国的军人职责各自为战,
尤其是广为人知的第5陆军军区特种战斗精锐部队打的最为顽强,该军区虽然只有有5个团
,2个师的编制,但个个都是百里挑一的丛林战高手,印军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能消灭这
支部队, 相反还遭受惨重打击,最后只得放弃全歼对手的打算,快速突破了该战区,直逼
曼谷。

    3月5日9时曼谷陷落,已经出家的前泰国陆军总司令素育上将为了避免更多无辜平民受
到伤害,通电全国停止抵抗,但截止到11日泰国境内的大规模战斗才宣告结束,在整个战
斗过程中泰国军民死伤高达22万人,有一百多万难民涌向了老挝、柬埔寨两国边境。印度
方面也损失惨重,主要损失是陆军方面,由于不适应丛林战的特点,攻入泰国的18万陆军
死伤五万多人,作为前锋的15000名精锐海军陆战队最后只剩下不到 3000人,由此可见战
争的惨烈程度。尽管泰国军队作了顽强的抵抗,但由于印度战前做了长期尽心策划,战时
又是倾举国之力全面出击,泰国还是被迅速攻占了。

    “南亚九日战争”是对印度军事实力的一次全面综合考验,长期以来印度走的是一条
积极扩军的争霸道路,但是印度军队战斗力究竟如何,许多印度人自己心里都没有底,尤
其是印度海军虽然耗资巨大拥有两艘航空母舰,但从来也没有在实战中检验过。但在这场
争霸南亚的战争中印度三军交了一份漂亮的答卷,他们用辉煌的战绩证明了自己存在的价
值,特别是印度海军在这场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战略突击作用,没有印度海军强大的远程
运输能力和火力支援,印军不可能迅速攻陷仰光和曼谷,在短短的九天结束这场横跨两国
的地区战争。

    这场战争还有一些经典的战略战术被后世军事学家津津乐道,首先印度方面假借军事
演习的名义顺利地完成了战略集结和全国总动员,当然印度方面自己宣称是军事演习,但
是给外界的错觉却是印军要从克什米尔地区和迪布鲁格尔地区两面入侵中国本土,这样一
来印度不仅可以向美国漫天要价获取大量的先进的武器军备援助,还无形中牵制了中国西
北方面军使之不敢轻易南下对付入侵的日军,最妙的是主攻对象缅甸和泰国一直到开战前
还被蒙在鼓里不知大祸将至。其次,印军在战术方面有所侧重不同,对缅甸方面打的是一
场常规的两栖登陆偷袭战,同时对缅甸首都和边境实施突然袭击,来了个外围中心一起开
花,在短时间内就接解决了缅甸。当战略意图暴露后,印军又打了一场现代化的高科技战
争,利用其空军和导弹远程打击力量的优势集中火力对泰国全境的军事战略要地实施同步
精确打击,在第一时间就瓦解了泰军的整体战斗力,由于信息战和电子战的干扰泰军只能
画地为牢各自为战,始终无法形成有效的战役反攻,最后在印军优势兵力的打击下被各个
击破。

    后世有著名的历史学家评价道:“南亚九日战争,美鞭长莫及,俄无可奈何,中自顾
不暇,日羡慕不已,缅泰灭国,南亚惶恐,全球震惊。印度则扩疆百万,一跃成为世界一
流的军事大国。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159.226.23.250]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58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