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kay (kay), 信区: Green
标  题: 第十七章 赤色肃反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ue Jul  1 12:44:10 2003)

第十七章 赤色肃反 
北海卧龙 

------------------------------------------------------------------------------
--
  冯克端坐在沙发上,认真阅读着眼前这本前苏联某著名学者的著作——《红色帝国的
崩溃》,在上面有一段话被国家主席程光用粗重的红笔横线重点勾勒出来,这段话是该学
者对前苏联崩溃的真正原的分析:

  七十年苏共的领导阶层,从根本上灭尽了对道德和正义的信仰,人们也习惯于懒惰,
并学会了通过私下或公开窃取国家财产的办法来致富。当官的利用职权极尽贪污受贿的能
事,而平民百姓则想尽办法从国有企业偷窃财富。没有人真正留恋苏共的政权,而这个政
权却在七十年中消灭了一切可能的不同政见者,并且在这个国家从上到下的一切政治管理
机构、所有的社会阶层中培养了两亿多的蛀虫。就象一栋大楼,远看时觉得它庞大壮观,
可近看时发现已经风雨飘摇,当走进这栋楼时才发现每一根房梁、每一根支柱都已经被无
数的蛀虫侵蚀得烂透了。无论是谁碰一下这房子,这房子都会垮掉,而且是垮得干干净净
,你想扶都扶不起来。到底是叶利钦还是戈尔巴乔夫的错?他们只是在历史的那一时,在
那一位置上推了这房子一下。

  本来苏共还有机会挽救自己,避免被那些新权贵们解体的命运,但是长期以来僵化的
政治体制和传统,使得苏共的政治上层建筑把政治生活限定于极狭小的范围。这根本不适
合发现和分析变化着的社会现实……不适合动员社会上的智慧潜力去解决涌现的问题。因
为决策者的压倒一切的任务是坚定不移地抵制变动,不惜任何代价维持现状。这个任务至
高无上,所以最高层要求各级国家机关、党组织、社会科学界、大众传媒都得这么做。它
们要帮助掩盖日趋严重的问题,饰以稳定、成功和进步的假相。每发生一次发生针对领导
层的争论和批评,就会迅速被界定为“国家机密”掩盖起来。这么做的结果,导致最后一
批真正关心这个党、这个政权的党员和群众彻底灰心了,于是党的躯体和国家的躯体日趋
僵化,当它僵化到连那些寄生虫都不满意和不满足的时候,大崩溃的时间就到了……

  看完这段话后,冯克将书轻轻合上,对于这次国家主席程光的突然召见的目的,他心
里已经隐隐约约猜到八九分了。

  “小冯,关于这次政治改革的文件军委各部门已经讨论过了,谈谈你的看法吧?”程
光一开场就把一个天大的题目抛了过来。

  冯克淡淡的一笑,避重就轻地说:“主席,这个话题我不好谈,首先我是无党派人士
,对于如何搞政治改革没有兴趣。其次我是军人,真正的军人是不干涉政治的。”

  “我就是想听听你这个无党派人士的观点,体制内的人说的话我听得多了,无非是稳
定压倒一切,中国人素质差,还不适合享受民主政治等等,说来说去还是要保持现状,循
序渐进。可现在的问题,不是该不该改的事情了,我们这个党和这个政权已经面临分裂的
危险了,下面的详细情况,我想你这个旁观者比我这个糟老头更清楚。如果,你还爱这个
国家,爱这个民族,不希望看到国家分裂,军阀割据的内乱情况,那你就给我说实话,否
则你马上从这里出去,就当我什么也没问过你!”程光越说情绪越激动,最后指着门声色
俱厉道。

  冯克默默地起身站立,向程光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转身走向门口。死死盯着他的背
影,程光的目光从未有过地失望,他没想到自己会看错人。当房门关上的时候,程光突然
感觉自己的身心变得苍老脆弱,沉重的疲惫感一瞬间将他击倒,跌坐在沙发上,他痛苦地
扪心自问:“这个党难道真的已经被大众抛弃了吗?难道没有人再真正留恋这个政权了吗
?也许任何事物都有它寿终正寝的一天,只不过这一天来的有快有慢吧。”

  在那一刻他感觉到从未有过的孤独,也曾想过顺其自然地妥协……

  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的诞辰日,这一天全国各级党政机关、共青团组织和军队武警官
兵们,按照中央的指示统一收听收看国家主席、军委主席和总书记程光的重要电视报告讲
话,这次报告讲话所产生的震撼和冲击波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有人戏说那是1 万颗原
子弹的当量,这话虽然有些夸张,但确实也找不出其他更形象的语言来描述当时的场景。


  在电视报告讲话中,程光首先回顾了中国共产党艰难曲折的成长历程,就在人们以为
又是老生常谈,正准备昏昏欲睡的时候,程光突然话题一转,谈到了中央政治局刚刚通过
的“政治改革、严肃纪律、深挖潜力”的最新决议。同时提出在全党、全军和全国展开以
“反奸、反恶、反腐”为主题的“三反”运动。严厉惩治查处那些隐藏在党内和政权机构
中的叛国分子、分裂分子和腐化分子,整顿党纪和政纪,提高党和军队的凝聚力、战斗力
。在报告最后,程光以军委主席的名义突然宣布,暂时解除五大军区司令员的职务,首先
从军队开始,自上而下展开“三反”审查,各级部门都必须听从中央工作小组的命令配合
审查程序,接受审查的人员暂时解除原来的职务,经审查合格后再恢复原职。

  “七一”讲话一播出,顿时在全国上下激起轩然大波,首先感受到这股风暴来势汹汹
的是五大军区司令员,他们还没来得及反应,就被早已等待在门外的中央工作小组宣布解
除职务,听候审查。对此有拍手叫好的,有忧心忡忡的,还有些人嗤之以鼻认为不过又是
一次走过场的政治运动,但谁也没有想到这是中国大地上一次迅猛残酷的红色风暴开端,
在以后的日子里,据外传中国有二千多万人接受审查,五百多万人被关押,被处决的犯人
有八十万之众,但在国内一直没有公布这方面的具体数字,所有的相关资料都被列为国家
最高机密,100年内不得解禁公布。

  在这场红色风暴中,特击军所起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在当时的危急情况下,特击军
是程光唯一能控制在手中的,用来制衡各大军区的力量。在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后,冯克被
迫答应全力支持程光的肃反计划,并为其制定了周密的策略,“七一”讲话就是这个计划
的前奏,在以后短短一个月内五大军区高级将领无一幸免全部被隔离审查,由此而激起的
大大小小兵变和抗议活动多达257次,对这些军内的兵变和抗议活动冯克毫不留情,指挥他
手下的特击军以雷霆之势一一镇压,在镇压过程中不论是首犯还是协从一律被处决。

  这种冷血镇压的政策激起了军内各界的强烈不满,国防部长赵子龙曾亲自闯到特击军
总部,大闹一场,当众指责冯克是冷血动物,事后部下愤愤不平,冯克则苦笑答道: “我
已经被人家称作疯子了,也就不在乎他骂我冷血了。”就是这样也没有让冯克手软,依然
我行我素,对敢于参与军事叛乱的官兵一律冷血镇压,不管他人的毁誉。

  直到八一建军节,特击军才停止了这种冷血镇压的政策,改由国防部组建纪律部队出
面维持军内稳定,不过这时候有能力挑战中央的军内山头和地方派系力量已经被冯克扫荡
一空……

  对后世称为“赤色肃反”的“三反”运动,著名的人物传记作家肖汉,在《冷血元帅
——冯克》一书中是这样分析的:“由三反运动拉开的政治改革序幕,是以血腥和阴谋为
开场白的,在那次大流血运动中,有多少人是真正的罪有应得今天的人们已经不得而知,
但值得注意的是,通过这场红色肃反党权、军权和国家政权得到高度的统一和凝聚,党和
政府在基层威信被大大提高。对于普通党员和民众来说,看到昔日那些贪官污吏被一个个
处决,看到那些地痞黑社会力量被彻底铲除,看到党重新回到了群众中间,依靠群众、相
信群众、发动群众,坚持抗战,共渡难关,还有什么比这个更振奋人心的呢?

  但是,当鲜艳红色的眩美让人眼花缭乱,心醉神迷的时候,不要忘了它也有着残酷冷
血的一面,也充满了阴谋诡计。虽然作为局外人,我们不清楚这场“三反”运动的真正内
幕,不过从它的发展轨迹和一些蛛丝马迹,也可以让后人对大流血的幕后略窥一斑。在当
时程光面临着一个两难选择,面对地方势力的挑战和党内派系的争斗,为了维护国家的统
一和政权的统一,他必须拥有高度的集权力量。但他不像毛泽东那样具有震慑一切挑战者
的声望和威信,在这个乱世中,他要么打倒反对派们保证权力的统一,要么被反对派们打
倒导致权力进一步分化,最后出现军阀割据的局面。在这两者之间,程光选择了强者的姿
态,用铁腕铲除了那些明显的或潜在的挑战者。

  以叛国罪和反叛罪的冷血的镇压导致了滥杀无辜现象大量发生,不过真正的骂名承担
者不是程光而是冯克,他制定的“打草惊蛇”计划在最短的时间里引爆了所有潜伏的叛乱
危机,当时有许多参与者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当时的善意行为是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了,当
然他们的下场是极其悲惨的,在特击军的雷霆万钧打击下,不管是真正的叛乱者还是糊里
糊涂的叛乱者,甚至是被捏造的叛乱者,都无一幸免全部被从肉体上消灭。

  对此,冯克元帅唯一的一句辩解是:乱世用重典,快刀斩乱麻!

  在经历了七月流血以后,冯克迅速脱离了中央的政治漩涡,再也没有参与任何政治斗
争,一直到他被封元帅,也没有加入任何党派,这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史上,也可称得上是
一个奇迹。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159.226.23.250]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71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