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keqi (杀情), 信区: Green
标  题:  [转]抗战狙击手25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Wed Jun  4 16:28:48 2003)


第三天晌午,一批增援的后续官兵补充进了51师的战斗序列。同时,上面传来了师长的命
令: 
一线的各部队,抽调精悍的弟兄组成“袭扰队” ———每队十二人左右,配备一挺捷克造
轻机枪,两支“花机关”。其余队员人手一支中正式,随身备弹两百发,胸前背后各4枚木
柄手榴弹。
为了加强近战中的火力,每名队员都配了一把自来得手枪。
此外,每支“袭扰队”都编入了一名枪法出众的弟兄。

王耀武下这道命令,是经过一番考虑的:
刚到淞沪战场的时候,他曾下令组织过“奋勇队”对日军进行攻击。
这种战法尽管也取得了一些战果,但由于常常是“以强攻强”,自己方面的损失也很大。
每次出击,活着回来的“奋勇队”弟兄寥寥无几———典型的“伤敌一百,自损九十”。


那天听了上等兵萧剑扬的一番叙述,再加上这几天来的仔细观察,他意识到了一些情况:

看来日军由于攻击进展过快,造成战线不严密,各部队的间隙比较大。这样一来,可乘之
机就出现了。

因此他下令组织精干的“袭扰队”,趁暗夜渗透进日军的战线,袭击鬼子防备松懈的软肋

在命令中,他特别强调了2条:
1 以强攻弱,欺软避硬。
2 绝不恋战,该撤就撤。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期内,51师的“袭扰队”频频出击。
在实战中,他们时而一支人马单独下手,时而几支队伍协同动作,能打则打,打不了撒腿
就溜。
几仗下来,弟兄们的伤亡不大,战果却不俗,从不空手而归,每次起码带回一挺歪把子机
枪、几支沾着血污的三八大盖。

下士萧剑扬自然是“袭扰队”中的一把好手。 

“袭扰队”的屡屡得手,让全师上下士气大振,仗打得越发起劲儿。
一来二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51师在淞沪战场上打出了名气。 

10月10日“双十节”那天,上海滩鼎鼎大名的《申报》,不但刊发了报导51师战绩的文章
,而且配发了一张照片。 
照片的内容,是51师在多次战斗中从日军那儿缴获来的战利品,高高低低的一大堆。 

作为带兵的人,王耀武很会抓机会鼓舞部下的士气。他当天就派副官带了十来个兄弟,从
北郊的施相公庙赶到市区,大批收购当日的报纸。 
国币4分5厘一份儿的《申报》,一气收购了万余份儿,然后把这些还带着油墨香的报纸带
回阵地,不管识字的还是不识字的,每名军官、每个士兵人手一份儿——看不懂字可以瞧
照片嘛。 

这一下子,全师上下的心都象被点着了一样,参战一个多月来的疲劳与伤痛都不知跑到哪
里去了。 

萧剑扬是班里为数不多的几个识字的人之一,这要归功于早年他爹供他念的那几年书。

在泥湿的战壕里,他捧着报纸,一字一句地读给其他的弟兄们听: 
“……我驻守该处之王师(即51师),自本月1日起至5日止,无日不与敌浴血混战中。敌
伤亡重大,我军乘敌顿挫之余,自5日晚起全线反攻,连夜予敌以奇袭,乘风雨黑暗之际,
力求接近敌阵,以手榴弹、白刃突袭。敌迭遭重创,施相公庙、曹王庙前,敌尸遍地,除
其拖回者外,尚遗尸数百具……

有些字他也不认得,就跳过去了。
吧嗒吧嗒嘴,他接着念:
“……经我军在敌尸身畔搜出之信物辨认,确证击毙之敌方军官,计有日军台湾第2联队第
一大队长田中金少佐、中队长川口序市大尉、千田西男大尉、西原有田两少尉、布袋工兵
大尉等十余员……”

旁边有个弟兄递过来一个水壶,萧剑扬接住喝了一口,然后又往下念:
“……敌损失在2000人上下。我军缴获日军步枪284支、轻重机枪10余挺、掷弹筒1门……
” 

当大伙儿带着满足而骄傲的神情散去之后,萧剑扬找到个抽烟的老兵,问他借了半包火柴
,然后找了个僻静的角落,默默地把这张报纸点着了。 
看着它静静地变为了一堆小小的纸灰,萧剑扬低低地吐了口气: 
这回连长能合上眼睛了吗?

起风了。纸灰在风中飘飘荡荡,四散而去,象是在追赶一些看不见的身影。 
仗打到11月初,战场形势却突然大变。 

[ 小注:
1 自来得手枪
——就是驳壳枪。当时在中国军队中,这种手枪装备得相当普遍。从史料中可以看出,当
年中央军的精锐部队中(如87师、88师),连轻机枪射手都往往配发有这种手枪。

2 关于《申报》对51师战绩的报道及照片,并非出自本人的杜撰,而确实是见诸1937年12
月13日的《申报》第1张第4页、第2张第7页。]


--
                            情深不寿,强极则辱。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202.118.234.101]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6.87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