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rsy (Green Mouse), 信区: Green
标  题: 精神和肉体----我看‘夜色’最新章节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at May 24 12:21:27 2003) , 转信

精神和肉体----我看‘夜色’最新章节 本章长:4331字节
发表时间:2003-5-16 7:09:00 最后修改时间:2003-5-16 7:09:00  

    holydemon:精神与肉体----我看 ‘夜色’ 最新章节
    
    刚刚拜读了‘夜色’ 的最新章节和一些评论,若有所思,冒昧写出来与各位交流,欢
迎批评指正。
    
    ‘夜色’ 在铁血发表的时间不算短了,但我个人印象中,产生这样(大) 的争议似乎
还是第一次。在我看来,争议的焦点在于:在胜局已定的情况下,是否有必要组织那样的
刺刀反冲锋,与困兽犹斗的敌人肉搏。正反评论各有支持,但我认为,不能简单地评价(书
中的) 这样一个行为,无论是支持还是反对----比如叫人白痴。
    
    不知怎么,在看这一章的时候,我想起了北非(大约在现在的利比亚)的一个业已消失
的古老民族----迦太基人。这个民族是被古罗马帝国灭亡的(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布匿
战争) 。和现在意大利境内比比皆是的古罗马帝国文明遗迹相反的是,迦太基人几乎没有
留下什么物质的文明遗产----没有斗兽场,没有歌剧院,没有纪念碑,没有在古罗马帝国
本土随处可见的雕塑,几乎一无所有----他们在国家和民族即将灭亡的前夕,亲手毁掉了
自己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最后还包括了他们自己----母亲毒死了自己的孩子,然后和丈
夫一齐战死或者跳入自己家的火海。可以说,他们什么也没有留下。
    
    不不,我错了。他们的确没有留下什么物质的文明遗产,但是,他们却留下了百世不
灭的不屈之名----迦太基人被消灭了,但是,他们从来没有被征服。
    
    我还记得,曾经消灭了迦太基人的帝国的后裔曾编有两幕歌剧,讲的就是迦太基的故
事。其中一个,讲的是一位迦太基女王,在她的情人(罗马流亡将军) 背叛了她不告而别返
回罗马时,在海滩上遥对离舟举火自焚。而另一个,说的是迦太基灭亡的时刻,一位妇女
毒死了孩子们,然后怒斥她身为迦太基将军却叛变投敌致使城破的丈夫,最后投身火海。
何谓义正辞严,大义凛然,此其是也。也许,迦太基人相信,只有熊熊烈火,才能洗清被
人背叛和抛弃的屈辱;才能表明绝不叛变投敌苟且偷生的决心;才能证明‘我们可以被消
灭,但永远不会被征服。’ 可以说,迦太基人用行动证明了什么才是‘如果不能在自己的
土地上自由地生活,就在自己的土地上自豪地死去。’
    
    也许,罗马帝国的后裔们即使在千年之后仍然心怀崇敬,对那个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
国家和民族,对那种宁可被消灭也不愿被征服的伟大精神。我不知道的是,罗马帝国的后
裔们是否在心灵深处对自己的前辈有所惋惜和遗憾,因为,在灭亡了迦太基之后,曾经盛
极一时的古罗马帝国也从正午走向了黄昏。我同样不知道的是,罗马帝国的后裔们是否用
什么方式纪念过那些在罗马军团面前表示臣服的国家和民族。那些臣服,归顺,然后被同
化了的国家和民族,在征服者眼里,是没有任何尊严的;不知道,在他们自己的心里,在
丧失了生养他们的土地而成为别国臣民后,是否还能保留曾经有过的自豪?
    
    迦太基人在最后的关头作出了他们的选择,如果我们面临同样的时刻,我们会怎样选
择?
    
    在侵略和反侵略战争中,我想,令所有侵略者最为恐惧的,不是广袤的国土,不是丰
富的资源,不是众多的人口,不是先进的武器装备,甚至不是杰出的将领,善战的士兵,
和高超的战术,而是那种植根于全体人民心中的决不作亡国奴,誓与侵略者战斗到底,有
你无我,非胜即死的精神,意志,和信念。对所有侵略者来说,摧毁我们的这种抵抗的意
志,信念,和精神,远比占领我们的土地更重要。同样的,对我们来说,在精神,意志,
和信念上彻底战胜侵略者远比简单地收复失地更重要。在我的土地上,岂容侵略者猖狂?
!实际上,这样的一场侵略与反侵略的战争,将决定从此以后相当长时间内国家和民族的
命运走向。简单的例子就是鸦片战争决定了壹佰五十年来中华民族的命运。从这个角度出
发,大到战争的全局,小到一场战斗,意义都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战术,战役,战略,甚至
军事上了。可以说,在许多时刻,战斗已经远远超出物质的范畴;决定性的较量是精神上
的。反侵略战争的胜利,不仅仅要在物质上击败敌人,而且更重要的,是在精神上压倒敌
人。只有这样,才能为子孙后代赢得至为宝贵的民族自豪感,而这样的一笔精神财富,是
一个民族最坚硬的脊梁骨,也是一个民族跨越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永远向更高的巅峰攀
登的动力。回想一下鸦片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吧。在鸦片战争中,我们中国人失去的,难
道仅仅是故宫圆明园的珍宝和香港这些物质上的东西吗?从那个时候起,不仅仅是西方人
将我们看作下等人,很多中国人自己也把自己和同胞看作下等人。这恐怕不仅仅是因为我
们失去了许多物质的财富而变得很穷吧。反观抗美援朝战争,在那样遍体鳞伤百废待兴的
时候,仍然有勇气,有信心与在物质上占绝对优势的又一支‘联军’ 较量而且取得了胜利
。前不久我看欧洲DISCOVERY频道的BATTLEFIELD(战场) 节目播出的‘朝鲜战争’,听到解
说员说,‘中国士兵以无与伦比的勇气发起了进攻’ ,心中顿时充满了无与伦比的自豪。
有人说,中国军队的人数比联军多,伤亡比联军大什么的,我想说的是,就算是,又怎么
样?一辆坦克乘员5人相当于半个班,您总不会因此认为一辆坦克的作战效能等於半个步兵
班吧?一架B-52机组共10人等於一个班,您总不会因此认为一架B-52的作战效能等於一个
步兵班吧?抛开这一切物质上的东西不说,单单看那些粮弹不足,冻饿交加的中国士兵们
几个人几条步枪几颗手雷就撵得美军兔子似的逃命,就敢发起冲锋,就敢狙击装备着坦克
大炮的美军,这种精神难道不值得赞扬,难道不值得继承发扬,难道不能使我们感到自豪
?!难道因为我们的伤亡比敌人大这一战争就不该打?!单从战术战役上讲,许多中国士
兵都可以不那么做,都可以不用和美军拼命,都可以不死,因为仅仅几个人的进攻对整个
战斗和战役影响不大。单从物质上讲,我们也并没有从这场战争中赢得什么,甚至是付出
了许多;但是,我们却从这场战争中赢得了壹佰年来都没有的民族自豪感,赢得了失去以
久的作为中国人的尊严,赢得了作为中国人的光荣和信心;至于有没有赢得敌人的尊敬,
我个人毫不在乎。从这个角度出发,那些勇敢的中国士兵的自我牺牲是非常有意义的,因
为他们的死使整个中国人民志愿军,使整个中国军队,使全体中国人民在精神,意志,和
信念上压倒了美军和美国人,这个方面的胜利远比歼灭多少敌人缴获多少武器更有意义。
蕴藏于士兵和民众心中的自我牺牲和视死如归的信念是一个民族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回头来看小说的内容。单单从纯战术的角度出发,战士们大可躲进坑道,避免与战术
上已经注定失败的日军进行肉搏战拼消耗,从而,就象部分战友所说的,‘保存那些身经
百战的战士的生命’ 。但在那样的情况下,有两点值得注意。第一,给部队的命令是守住
阵地,我认为,这样的命令如果没有说明,应该包括守住‘表面阵地’ ’ 。战术上的机
动并不意味着消极避战,躲进坑道了事。在我军战史上,依托坑道与敌人反复争夺表面阵
地的例子并不鲜见。从某种程度上说,躲进坑道等待支援而不主动反击就显得被动;在战
场上,人,地,物的得失完全取决于能否使我方掌握战场主动权。弹尽粮绝决不是理由,
否则,我军历史上许多辉煌的胜利都会被惨痛的失败所代替。况且,敌人也已经弹尽援绝
,所以使用战刀而不是机枪和大炮来冲锋。如果敌人使用机枪则我是反对在整体局面优势
而且敌人注定覆灭的情况下与敌人肉搏的。第二,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日军使用战刀并且
排成整齐的队列冲锋,显然是精神战,就如同辽沈战役中国民党军排成方阵进攻东北野战
军塔山(希望我没记错) 阵地一样。困兽犹斗,垂死挣扎,想必侵略者内心还在妄想着百年
之后,他们的后代会在什么神社供奉他们的牌位,说着什么‘皇军神勇,用战刀冲破中国
人的机枪防线,占领了他们的阵地,’ 之类的梦话。既然侵略者妄想使用战刀和方阵创造
一个‘天鹅临死前的歌唱’ 的童话,那么,我们就要把它打成癞蛤蟆毙命前的呻吟,就算
我们只剩下拳头和牙齿。侵略者不要妄想从我们这里取得哪怕是一星半点精神上的胜利。
敢闯进我家捣乱的家伙,别想活着出去!在这样的一场反侵略战争中,只有在精神和肉体
上都打败了敌人,才是完整的胜利。
    
    有战友提出‘存人失地’ 的主张,我个人认为,这一原则有相当可取之处,但并非没
有前提和底线,也就是说,并不是放之四海皆准。在军事上,面对绝对优势的敌人,不计
较一城一地的得失,甩掉包袱,轻装简行,进行战略战术机动,掌握战场主动权,进而求
取打击消灭敌人的机会,并不是简单的‘存人失地’ ,也不是对‘存人失地’ 的简单理
解。而在整体全局上,则没有什么‘存人失地’ 。知道为什么巴勒斯坦(国) 要坚持‘土
地换和平’吗?知道国土为什么要用‘寸’ 来量吗?知道为什么要说‘宁失千军,不丧寸
土’ 吗?‘地之为皮,人之为毛 ,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试问,如果你失去了所有的‘地’ ,你的人又焉存?所以,最高的原则是寸土必争。
在这个原则下,根据实际情况和敌我力量对比,可以选择保存实力,以空间换时间。如何
在‘寸土必争’ 的原则下采用‘存人失地’,我国杰出军事家们早已在战争史上为我们作
出了完美的诠释。而绝对的‘存人失地’ 意味着什么呢?我们的国歌歌词给了出了最好的
答案。‘起来,不愿作奴隶的人们’ 。是的,最彻底的‘存人失地’ 就是作奴隶!你,
愿意吗?!如果说‘存人失地’ 可以成为最高的原则而无条件应用的话,想一想我们中国
人什么时候和为什么要说‘丢人’ 二字?那些为保卫家园而战死的人们是不会‘为他们自
己和后人丢人’ 的;相反,丧师辱国,任侵略者猖狂才是‘丢人’ 。‘存人’ 和‘丢人
’ ,你选哪个?
    
    再多想一下‘存人失地’ ,我不由记起不久前有人在铁血提出的‘破国全家’ 的新
概念。我不敢说这两者是相同的,但我可以说,这两者多少有相通之处,虽然不是很明显
。简单地说,一个‘国’ 是一定要有土地的;而一个‘家’ 却不一定非得拥有土地。巴
勒斯坦(国) 为什么还是‘国之不国’ ?因为没有自己的土地。一个国家是不可能建立在
地球的‘二楼’ 或者‘地下室’ 的。而与此相反,一个家却可以建立在任何人类可以居
住的地方----不一定非得是在自己的‘国家’(的土地上) 。‘破国全家’ 意味着,自己
的国家灭亡了,自己国家的土地当然也就不属於自己这些‘原’国民了,然而自己的‘小
家’ 却仍然可以保全-----这是相当干脆的‘存人失地’ 。不过,我却记得,中国有句老
话:叫‘国破家亡’ 。 
    
    我想,‘夜色’ 的作者构思了这么一个情节,也许是为了说明战争不仅仅是物质和肉
体的搏斗,更是精神和意志的较量。最后,我倒想起了我的一位老友说过的一句话,‘想
得到我的一切吗?和我结婚,或者,从我的尸体上跨过去。’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8.120]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5.07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