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rsy (Green Mouse), 信区: Green
标  题: 我为什么要写越南奇遇(2)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Fri May 30 13:37:53 2003) , 转信

我为什么要写越南奇遇2 本章长:3437字节
发表时间:2003-5-18 13:58:00 最后修改时间:2003-5-18 13:58:00  
    我为什么要写越南奇遇2
    
           (二) 
    
    在帐篷门口,我们的大队长对迎出来的一个负责人模样的女军官说:“这是我们一排
的陈排长,刚才广播中播的武警新闻就是他写的。现在,让他在这里面继续写报道。你们
支持一下,他需要什么,你们就帮他去买。” 
    
    “好的!”女军官笑语吟吟地答道,然后掉头上上下下打量了黑不溜秋、瘦不拉叽的
我一眼,说:“进去吧。” 
    
    我只好硬着头皮,在满屋子的桃眼、杏眼、丹凤眼的集火关注下,一步一蹭,四五米
的距离犹如走了一个世纪……也不知究竟过了多久,最后才终于浑身香汗淋漓地走到了那
张办公桌前,僵硬着躯体坐了下来。 
    
    一屋子的人谁也不说话,此前和女性打交道极少的我拿过纸笔,装模作样地在纸上不
知所云地写了几个汉字。然后,就身如芒刺地愣在那里了,大脑里完全是一片空白……就
在这难熬的寂静中,不知是哪个小女兵实在是憋不住了,发出了“哧”的一声轻笑,结果
终于触发了全场压抑已久的哄堂大笑。最后,连我也忍不住了,陪着傻呼呼地干笑了一通
。 
    
    稍微混熟了些后,那些调皮的女兵,一会儿过来给我倒水,一会儿过来给我递毛巾擦
脸,还有一个长得挺像沈丹萍的女兵,还说要替我捶捶背……最后,实在是无福消受的我
,在又一次满堂的哄笑中,满脸通红地、狼狈不堪地夺帘而出。待雨停下来后,一个人趴
在黄孝河边的一块大石头上,写下了我的又一篇新闻稿。 
    
    这以后,我的文字天赋似乎从此就被发掘出来了,除了新闻稿,中队、大队的各类总
结材料、经验材料、典型发言几乎全被我大包大揽。而且搞到后来,连领导的发言稿也要
求我写了!于是,一生喜欢抒情的我终于闹出了个一个庄严的大笑话。 
    
    那一年的年底,我们部队的一个警官因违纪被处分。因通知的时间太紧促,我几乎是
草草地给大队长写了个发言稿,然后在大会召开前的十分钟才交到了他的手上。出于对清
贫同学的绝对放心,他匆匆翻了一下就开始大声宣读道:“……我们的有些同志在新的时
期里,不好好地向我们的模范标兵学习,而是放松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在我们的三令五申
,五令八……申,八令……” 
    
    全场先是愕然片刻,然后是哄堂大笑,弄得台上一脸严肃的大队长后来也情不自禁地
笑了起来。 
    
    事后,大队长倒也没有批评我,只是说:“以后提前一个小时给我……” 
    
    
    而我与某杂志的密切联系,也就是从这一年,在我的这种状况下开始了。 
    
    此前,我无意之中参加了由《湖北青年》杂志举办的一次征文活动。可惜由于当时出
警很频繁,执勤任务很重,等我闲下来把事先早已写好的稿件送到《湖北青年》杂志时,
已经过了征文期了。其责任编辑熊学武一脸遗憾地对我说:“写得很好,可惜我们的征文
已经结束了。这样吧,你把文章留在这里,看能不能最后收进书里去。” 
    
    我不无遗憾地说:“那……算了吧,请问,你们这附近还有其它的什么杂志吗?” 
    
    熊学武回答道:“某杂志在这附近,你可以送过去试一试,他们很喜欢这种生活气息
很浓的稿子。” 
    
    那时,某杂志的发行量已达百万,在武汉知名度很高。因此,当我犹犹豫豫地把稿件
送过去时,心里很没有底,在办公室的门口磨磨蹭蹭了半天,也没有勇气进去。 
    
    就在我第三次探头探脑时,被里面的一个人瞥见了,他忙热情地招呼道:“哎,那位
解放军同志,是送稿子的吗?请进来!” 
    
    我只好拿着稿子进去了,那位自称姓雷的编辑热情地给我拉来了椅子,倒了一杯开水
,然后聚精会神地看了起来。最后,在我忐忑不安的注目下,他一拍桌子,说:“写得好
!马上给你发!” 
      
    …… …… 
    
    我拿到该杂志的第一笔稿费是75元人民币,这在当时每月只有13元津贴的情况下,无
疑是一笔巨款。后来,我就拿这笔钱,请全排的弟兄去武昌的小东门大撮了一顿。 
    
    那天大家开心极了,对他们的排长大人喊了不少“排长万岁!”之类的还算真诚的口
号,并热情无比地灌下了不少迷魂汤,如,“排长真是文武双全,前途无量……” 
    
    我最后是昏天暗地被弟兄们搂头抱脚地抬回来的。那一夜,我在神智恍惚中做了一夜
的梦,梦见自己获得了诺贝儿文学大奖,娶了山口百惠……     
    
    说实在的,在那几年亦文亦武的岁月里,我的作品不少,但值得一提的佳作却不太多
。真正让我一举成名的,却是因为报道武汉市的一场轰动全国的特大火灾。 
    
    那是1990年6月1日23点45分,湖北汉阳造纸厂发生了一起建国以来罕见的特大火灾,
大火燃烧了整整七十个小时。我部在次日凌晨即被紧急调往灭火现场,作为一线指战员的
我,从头至尾参加了那里为期半个月的灭火过程。期间,一向福如东海的陈清贫少尉不仅
被划了14道伤口,而且还把额头摔了个大包,左手、右腿也光荣地接受了火的洗礼。 
    
    在那前后,各新闻单位的记者走马灯似地在灭火现场出出入入,我任务在身,完全没
有办法哪怕是忙中偷闲地为这一事件写上一个字。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开始如云的记者渐渐稀少,到明火扑灭一周以后就几乎看不见什
么新闻人了。到我们胜利完成任务最终撤离时,现场已经看不见一个记者。然而也就在这
时,这一事件中最感人的一幕发生了! 
    
    ……部队撤出工厂时,闻讯赶来的工厂职工早已将所有的出路堵得水泻不通,上千名
自发赶来的职工拿着赶制的大红花和各种食品饮料迎在前面,当疲惫不堪的武警官兵出现
在人们面前时,人群立刻躁动起来。 
    
    一位老大娘奋力从人群中挤了出来,拿着四袋香酥花生边往战士手上塞边说:“谢谢
你们啦,你们救了我们厂,救了我们家,救了我们几代人啊!” 
    
    一位年轻的母亲抱着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小男孩胖乎乎的小手上紧攥着一束精致
的塑料花喊道:“谢谢叔叔!谢谢叔叔!”年轻的母亲说:“吻吻叔叔。”小男孩当真在
一名少尉的右颊上吻了一下。 
    
    道路四周全是黑压压的人群,人们争先恐后地涌上来将大红花往武警官兵胸前戴,将
各种食品饮料往战士手上塞,战士们不停地劝阻着。半个小时过去了,部队只向前移动了
七八米,带队的孙鸿永副支队长急了,立刻命令四路纵队合成两路,两路纵队又合成一路
,尽力在人群中前行……这时,一个中年男子冲上去抱住战士马吉民失声痛哭。接着,男
的、女的,十几个,几十个,哭成了一片…… 
    
    战士们开始登车了。一袋鸳鸯夹心饼干扔进了车厢,如雨般的鲜花、饮料、副食品也
紧跟着扔向了各个车厢。 
    
    走在最后的新兵队长李炳山万般无奈收下了两盒西洋参,刚转身递给旁边的一个小孩
,又立刻被小孩的母亲夺过扔进了车厢。数以千计的人们伸出了数以千计的胳膊,人群缓
缓地随车向前移动,争相着跟车上的战士握手、致意,夹道的人群一直送出了两里多路…
… 
    
    ――事后,被那一幕深深激动着的我,不顾自己的内伤外伤均未痊愈,当天就写出了
一篇长达两千字左右的新闻通讯,题目就叫《送别》。 
    
    这一通讯一经送出便大受好评,第二天便爬上了湖北各大报纸的头版甚至头条!接着
,倍受鼓舞的我将此文情节重新调整后,又鼓起勇气地投向了当时在我们心中神圣无比的
中国第一大党报――《人民日报》。结果,《人民日报》1990年7月12日第三版,将此文隆
重推出!足足占了六分之一个版面! 
    
    此文后来获得了全国好新闻三等奖,和湖北好新闻一等奖。 
    
    让我当时没有想到的是,不久后我竟然在无意中邂逅了那位《人民日报》的责任编辑
!相认后,他笑着对我说:“知道吗?关于那场大火,我们《人民日报》接到的、你们湖
北传送过来的稿件不下百篇,其中不乏名记的佳作。但我们最终只决定选用了你的这一篇
。为什么呢?因为,你的这一篇写出了新意,通篇不提一字救火,却字里行间让人感觉到
,我们的子弟兵们救火是如何的英勇……” 
    
    他的这一点评,对我今后的写作影响甚巨,也第一次使我感觉到,面对新闻事实,巧
妙地选材和找出最佳的写作角度,对一篇新闻作品的成败会有多么的重要! 
    
    还有,令人拍案惊奇的是,那时我真是做梦也想不到,这个《人民日报》的责任编辑
,在两三年后居然和我的一位女同事喜结连理!并在若干年后,在武汉市的某一高楼大厦
间,和我居住在同一层楼的隔壁!让人实在不能不衷心感叹,TMD命运流转的神奇!! 
    
    ――总而言之,那几年还算是比较顺利的。但随后我本命年的1991年,就迭受巨创了
。但也正因如此,我终于开始有时间整理我的第一个长篇,那就是――《一个中国军人在
越南的奇遇》。 
    
    
    (未完待续)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8.120]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56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