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rainy (段誉), 信区: Green
标 题: 前言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6月22日07:20:25 星期五), 站内信件
------------------------------------------------------------------------
--------
氢弹的出现,并不能保障西方各国关于全面持久安全的愿望得到实现。它不是
一个法宝,不能消除这些国家所面临的危险。氢弹虽然加强了西方国家的实力,但
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焦急心情,增加了他们的“不安全感”。
1945年投掷的原子弹,对于西方当权的政治家们来说,似乎是加速彻底胜利和
保障世界和平的一个轻便而简易的工具。正如丘吉尔所说的那样,他们当时设想,
“这就足以使战争结束,使世界和平。只要花费少数几个原子弹的成本,使可显示
出惊人的强大威力。对于受苦受难的人们来说,这是一只医治创伤的手。在人们经
受了数不清的困苦和危难以后,这似乎算得上一种奇迹。”可是,时至今日,在自
由世界里,人们的焦虑心情反而是与日俱增。这便证明,当权的政治家们对于这个
问题并没有想透,因为那样取得的胜利并不能保障和平。
他们的眼光始终没有超出自己面前的直接战略目标,即“赢得战争的胜利”,
而且不顾历史的经验教训,总认为军事胜利即足以保障和平。从大量的历史教训中
,可以找到一条具有决定意义的真理:纯粹的军事战略必须接受“大战略”的指导
,因为只有“大战略”才会有更深远的预见和更广博的观点。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条件下,胜利的追逐必然会要变成悲剧,使得各种努力毫
无成效。德国在军事上的彻底失败,必不可免地要为苏维埃俄国控制欧洲大陆开辟
道路,并使得共产主义的影响大规模地扩展到整个世界。同时,由于原子武器作了
一场惊人的表演,使用这个武器以后很快就结束了战争,也就必然促使俄国人要在
战后发展这种武器。
从来还没有过现在这样一种很少安全感的和平。经过了神经一直紧张的八个年
头以后,由于热核武器的生产,那些“获得了胜利的国家”,更加感到不安全了。
但这并不是成争造成的后果。
即使还在试验阶段,氢弹就已比其他任何武器都更加明白地证明,用“总体战
”作为一种方法,也和以“胜利”作为战争目的一样,是一种陈腐了的观念。
对于这一点,那些一贯主张进行战略轰炸的人,现在也都认识到了。不久以前
,英国空军元帅斯里索尔爵士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他说:“最近40年来,我们所理
解的那种‘总体战’,现在已经过时了……在我们的时代,或者说在我们这个世纪
里,若再进行世界大战,那其结果将是集体自杀,人类的文明也将终结。”另外一
位空军元帅泰德勋爵,也早已强调了这一点,指出要“准确而冷静地估计作战能力
”。他说:“使用原子武器的战争,将不是什么决斗,而是相互交换的自杀。”可
是,他又不大合乎逻辑地补充了一句:“这种趋势可以使侵略行径不至于受到鼓励
。”其所以不合逻辑,是因为有一类头脑冷静的侵略者,他们知道自己的敌人对于
不是明显地注定要带来灾难的威胁,能够立即作出反应,因而可以估计到对方不愿
意自杀的那种天然的犹豫心理。
任何一个当权的政府,对于那种并非直接的侵略,或者其他任何局部性的和有
限性的侵略,是否能定下使用氢弹的决心呢?现在,就连空军部门的那些领导者,
也把这种行为称之为“自杀”,而某一个当权的政府,难道竟敢贸然决定首先跨出
这一步吗?由此可以有定,除非某种威胁将要造成毁灭性的灾难,而且这种灾难比
氢弹本身更为可怕,否则,决不会有人贸然使用氢弹。
政治家们把原子武器当作一种遏制侵略的因素,这种信念的基础看来是一种完
全不合现实的幻想。说得准确一些,拿使用原子武器来进行威胁,只是一种虚张声
势的恫吓。事实上,俄国人,尤其是克里姆林宫的主人,对于这种恫吓并不会太认
真,而那些靠近铁幕边缘的国家,反而会感到更伤脑筋,因为他们距离俄国很近,
害怕苏俄的战略空军会拿他们当作开刀的试验品。如果说要用原子武器来保护他们
,其结果可能是反而削弱了他们的抵抗决心。这种威胁的反作用,即它的“后膛爆
炸力”的破坏性,早已证明是有很大害处的。
对于“遏制”政策的运用,氢弹不但无益,而且有害。它固然可减少“全面战
争”爆发的可能性,但是却也增加了发生“有限战争”的机会,并助长了间接的和
广泛的局部侵略之风。侵略者可以使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促使对
方犹豫不决,使他们在采取报复措施时难于决定是否使用氢弹或原子弹。
在现时代,为了“遏制”这种威胁,我们对于“传统性武器”的倚赖程度反而
更深。当然,得出这个结论并不等于必须仅仅使用旧式武器,相反,我们在发展新
式武器方面,应该是不断推进的。
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战略时代。它的本质与原子空军论者的假想是有很大
差别的。而那些主张原子制空权的人,就旧的时代来说,还算是一些“革命派”。
我们的现代敌手所制定的战略,基本上都包含两重目的:首先是避免遭受优势空军
的突击;其次则以有力的回击来瘫痪对方。我们愈是承认使用轰炸航空兵施行密集
突击的必要性,则愈有利于促进新型游击战略的推行,其实这并不是什么怪事。
我们自己的战略,必须以明确理解这种观念作为基础,而我们的军事政策,也
需要加以相应的改革。只要是以敌人的战略为依据,我们就可以成功地制定出有效
的反战略;这里还要附带说明一句:想用氢弹来毁灭敌人的城市,则我们潜伏的同
盟者——“第五纵队”,也必然被一起毁灭。
曾经广泛流行过一种现点,认为原子武器把战略给勾销了。这当然没有根据,
只是一种混淆视听的怪论,原子武器虽然可使破坏力达到足以“自杀”的极端程度
,但同时也产生了一种推动作用,促使人们加速反省,回复到间接路线的使用上来
。而这种间接路线,正是战略的实质,因为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战争,必须合理使用
武力,避免轻率用兵。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即已出现许多迹象,表明了使用“
间接路线”的价值。而且,战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所起的作用,比起第一次世界
大战来已经巨大得多。不过,当时大战略的作用还不免令人失望。在现时代,原子
武器既然不便于直接加以使用,那它就必然会促使侵略者去制定更加灵活的战略。
可见,事情很明显,当原子武器正在日新月异之时,我们必须相应地发展自己的战
略艺术。严格讲起来,战略的历史也就是间接路线的使用和演变的纪录。
我的这本《间接路线战略》,初版于1929年,当时用的书名是《历史上的决定
性战争》。现在这个版本,是我25年来继续研究的结果,特别是总结第二次世界大
战中在战略和大战略方面的经验的结果。
当我研究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战役时,首先产生出来的一个思想是,间接路线
要比直接路线优越得多。当时,我还只是专就战略学的观点来立论,只想更充分地
把战略的实质揭露出来。可是,在经过深入的研究以后,我才开始认识到,间接路
线的方法,还可以有更加广泛的应用范围。在生活的所有一切领域之内,这种间接
法可算是一条定律,也是哲学上的一个真理。情况表明,对于人生途径上的一切问
题,使用这种方法都能加以解决。每当各种相互矛盾的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人总
是其中的决定因素。无论在何种情况之下,以新的观念进行直接攻击,总不免要招
来顽强的抵抗,这样一来,反而会使观点的改变更加困难。如果采取出人意外的手
段,把新的观念渗透进去,或者采取辩论的方式,则实现某种观点的改变,就会更
加容易和迅速。这是因为,在辩论当中,论敌的下意识抵抗,是比较易于用迂回办
法去克服的。无论在政治领域中,还是在男女之间的关系上,采用间接路线的方法
都是一个基本的原则。在商业方面,只要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则成交的机会就会多
些。在其他任何一种情况下,大家都知道,要想说服一个人接受某种新的思想,最
可靠的办法是设法使他相信,这个思想正是他本人提出来的。如同在战争中一样,
在制服敌人以前,应首先削弱他的抵抗力,而达到这个目的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对
方诱出他的防御阵地。
间接路线的观念,同人与人之间理智相互影响的所有问题都有紧密联系,这也
正是人类历史上一个最重要的因素。不过,它与另外一条原则却是很难调和的,那
就是:只有不顾各种利害关系和不怕一切后果而去追求真理,才有可能获得或者接
近于获得作出具有真理价值的结论。
历史已经证明,“先知者”对于人类的进步起过何等重大的作用,而且同样表
明,一个人如果认为自己掌握了真理,并毫无保留地把它公开说出来,那就会有实
际的价值。不过,同样也很明显的是,这种真理尔后的命运如何,则常常取决于另
外一批人物。这种人就是“领袖”。他们是哲学领域里的战略家,将力求使真理与
人们所能接受的限度调和起来。他们在这一工作中的成就,则取决于两个因素:一
是他们自己对于真理所掌握的程度;二是他们在宣传真理时所具有的实际本领。
先知者将会遭到指责,这是他们注定了的命运。至于这个指责将达到何等程度
,那就要看他们能在何种程度上完成自己的使命。一个领袖则不应该因此遭受指责
。如果他遭受指责,正好证明他已失败,没有完成自己的任务,而其原因,或是缺
乏智慧,没有能力,或是未能认清自己的职能应与先知者有所不同。不过,只有时
间才能就责难的结果作出最后的判决。对一个领袖人物来说,也可能表面上是失败
了,但就他作为“人”的地位而言,则也许还能给他增添光荣。或者,至少可以使
他避免一个通常的毛病,即给真理带来了损失,而对事业毫无益处。如果一个人总
是为了眼前利益而损害真理,那么,从他“思想子宫”里产生出来的,一定会是畸
形的“婴儿”。
然而,有没有一种实际可行的办法,把认识真理和推广真理的过程结合起来呢
?这就需要既不违背真理而又使人易于接受。从战略原理的研究中,看来可以找到
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战略学告诉我们,最重要的一条是,既要经常保持固定的目
标,而在追求这个目标时,则应该适应环境,并随时改变路线。真理必然会要遭到
反对,当它还是某种新型观念时,更是无可幸免。可是,这种反对的程度,能够设
法逐步减轻——那就是不仅要注意到目标的本身,而且还要考虑到接近目标的方法
。避免向坚固的阵地作正面的突击,尽量从侧翼采取迂回行动以猛击最要害的地点
,这就是采取间接路线。不过,每一次选择这类间接路线的时候,都决不应该背离
真理,而应该小心谨慎,因为没有任何别的东西会比谎言更加有害于真理。
每个人都可以从自己的实际经验中找到充分的例证,说明上述这些思想的意义
。每一种新观念要想获得大家的接受,其最好的办法是设法把它表述出来,说明它
并不是什么崭新的思想,而是“古已有之”的旧观念,只不过开始有些现代化罢了
。这也并非故意散布欺人之谈,实际上,“在太阳底下没有哪一样东西会是全新的
”。问题就在于是否肯动脑筋,能不能提出新旧两者之间的联系。举个例子来说吧
。当我们提出证明,说快速的机动车辆,也就是具有迅速通行能力的坦克,正是古
代装甲骑兵的继承者以后,那些反对机械化的呼声,马上就降低了调子,因为大家
知道,在过去的时代里,骑兵曾起过极重大的作用,所以,恢复这类能起重大作用
的工具,是很自然的事情。
巴·亨·利德尔-哈特
--
我一直想要,和你一起,走上那条美丽的山路. .oooO Oooo.
有柔风,有白云,有你在我身旁,倾听我幸福和快乐的心. ( ) ( )
我的要求其实很微小, \ ( ) /
只要有过,那样的一日, \_) (_/
只要走过,那样的一次.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sunny.hit.edu.cn]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89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