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wugang (浩然天地::正气长存::::), 信区: Green
标  题: 交锋---当代中国第三次思想解放记实(三)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8月20日10:13:08 星期一), 站内信件

作者:马立诚 凌志军
军事与泥巴 整理校对 http://mm.xxinfo.ha.cn

------------------------------------------------------------------------


    1976年10月8日.在中央召开的“打招呼”会上,华国锋在讲
话中说:对文化大革命要肯定,文化大革命是基本正确。有所不足。
现在我们要着重解决有所不足。这次解决“四人帮”的问题,不要
算他们在文化大革命中的老账。搞“四人帮”,并不是因为他们在
“文化大革命”中的缺点错误,他们的核心问题是篡党夺权。要教
育我们的干部正确对待文化大革命,正确对待群众,正确对待自
己。不然的话,有人士说:“文化大革命整得我好苦啊,这下子可把
板子找到了。”要翻过来。可要注意这个问题啊!特别是在文化大
革命中受过冲击的人要注意。华国锋还说:批林批孔,要按毛主席
的指示办。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是毛主席亲自发动的,要继续
批。
    这个讲话说明了华国锋和“四人帮”有一个基本的共同点,他
们都是拥护“文化大革命”的。
    华国锋和四人帮的矛盾在于:华国锋认为“四人帮”是“另搞一
套”.对他的领导地位提出挑战,想要推翻他,企图“篡党夺权”。这
一矛盾激化起来,才促使华国锋与“四人帮“决裂了。
            没有“四人帮”的“文化大革命”
    1976年12月,第二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在京召开。
    在会上,华国锋讲话说:“伟大领袖毛主席总结了我国和国际
共产主义运动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运用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
对立统一的学说,深刻分析了社会主义时期的阶级关系,提出了无
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伟大理论。”
    “毛主席的伟大理论。解决了反修防修、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防
止资本主义复辟这个当代最重大的课题,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
克思列宁主义。”“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就是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
革命伟大理论的伟大实践。”
    华国锋这里说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是毛泽东
发动和指导”文化大革命”的理论。
    1967年11月6日.由陈伯达、姚文元起草,毛泽东圈阅同意
的《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红旗》杂志编辑部文章《沿着十月社
会主义革命开辟的道路前进).将这个理论归纳为6个要点:
    一、必须用对立统一规律观察社会主义社会。
    二、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阶级斗争、两条道路斗争和资本主义
复辟的危险性。
    三、无产阶级专政下的阶级斗争本质上仍然是政权问题。无
产阶级必须在上层建筑领域其中包括各个文化领域对资产阶级实
行全面的专政。
    四、社会上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斗争必然会反映到党内来。
党内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就是资产阶级在党内的代
表人物。我们要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就必须要充分注意识破“睡在
我们身旁“的”赫鲁晓夫式的人物”.充分揭露他们,批判他们,整倒
他们.使他们不能翻天,把那些被他们篡夺了的权力坚决夺回到无
产阶级手中。
    五、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最重要的。是要自下而上发
动群众,开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六、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在思想领域中的根本纲领是”斗私。
批修。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是触及人们灵魂的大革命,要用无产
阶级思想战胜利己主义,挖掉修正主义的根子。
    很明显的,如果认为这个理论是正确的,还要用这个理论来指
导人们的思想和工作,那就不可避免地还要发生“文化大革命”。
    1977年1月初,《红旗)杂志社打报告请示当时主管宣传的汪
东兴,”张春桥在1975年春发表的《论对资产阶级全面专政》和姚
文元的《论林彪反党集团》两篇文章是否可以点名批判?”
    汪东兴以这两篇文章是毛主席生前看过的为理由,不同意点
名批判。
    另外.这一时期,汪东兴在谈到“四人帮”的时候说:张春桥、姚
文元是书呆子,哪有什么理论?
    1977年1月23日.中共中央批转中央宣传口的一个请示报
告。该报告要求宣传战线在批判“四人帮”的同时,要“宣传毛主席
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伟大理论和文化大革命的胜利成
国”。
    这正是华国锋的意图。
    研究“文革”史的学者金春明在1995年出版的《“文化大革命”  
史稿》一书中指出:“如果按照华国锋这一套继续干下去,那只能是
没有‘四人帮’的‘文化大革命’。”
    这样的指导方针,同粉碎“四人帮”以后的形势距离大远,同亿
万人民群众的要求针锋相对。
    在新的形势下,华国锋的“文革”方针是根本执行不下去的。
他的错误主张理所当然地达到以叶剑英、邓小平、陈云、李先念、胡
耀邦等为代表的党内老一辈革命家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坚决抵制和
反对。
    但是,作为党中央主席的华国锋不顾党心民心,死死守住对
“文化大革命”的正面评价。
    1977年3月14日,华国锋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工作会议上讲
话说:要高高举起和坚决维护毛主席的伟大旗帜,文化大革命是七
分成绩三分错误,如果下边样看,就会有损我们的旗帜。
    1977年5月1 日,华国锋利用《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出版的时
机,在这一天《人民日报》上发表他自己署名的长文《把无产阶级专
政下的革命进行到底》。文章说,贯穿《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的根本
思想。就是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毛主席为我们党制定了
一条槽楚的、明确的、正确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路线,这就是在无产
阶级专政下把社会主义革命进行到底的路线。”
    阴云仍然笼罩中国。
                “四人帮”是“左”还是右
    “四人帮”在“文化大革命”中竭力鼓吹实施的“把无产阶级专
政下继续革命进行到底”“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
苗”“打倒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解放世界上四分之三
受苦受难的人民”。“批判文艺黑线”、“反对奖金挂帅”“砸烂封。
资、修”、“人民解放军要支持左派”等等,到底是“左”还是右?当然
是“左”,而且是极左。
    但是,粉碎“四人帮”之后一段时期,报刊声讨和揭批“四人
帮”.却反过来了,一个劲揭露他们的右。对于“左”,则避口不提。
    这样批下去,不是越批越糟糕吗?
    这当然与华国锋确定的指导方针有关。
    华国锋等领导人在各种场合的讲话中,反复强调要批判“四人
帮”的极右,闭口不提批“左”。换句话说,只能批右,不能批“左”。
    这种情形,与林彪事件之后爆发的批左与批右之争极为相似。
    以挥动“红宝书”,提倡“四个第一”“早请示、晚汇报”,大讲
“政权就是镇压之权”“毛主席的话一句顶一万句”闻名的林彪,到
底是“左”还是右?当然是“左“。
    林彪于1971年9月13日身死异国。
    1972年8月1日.周恩来在外交部驻外使节会议的讲话中提
出批林彪的极左。
    同月,周恩来对《人民日报》领导人说:“极左思潮不批透,你们
就没有勇气贯彻毛主席的革命路线。”
    周恩来是实事求是的。他的用意,显然是为了纠正“文化大革
命”的错误和混乱。
    但是,周恩来的主张,遭到“四人帮”坚决反对。12月6日,张
春桥、姚文元在一次讲话中说,林彪是极右。他们要求批判林彪的
极右。
    个中原因很简单:“四人帮”与林彪一样,都是靠极左上台的。
你批判极左,岂不是批到“四人帮”头上?批极右,自然可以保护和
发展极左。
    分歧最后由毛泽东裁决。
    12月17日,毛泽东与周恩来、张春桥、姚文元谈话,一锤定
音。毛泽东说:“(林彪)是极左,是极右?是极右。是阴谋诡计,叛
党叛国。”          
    周恩来失败的原因是,毛泽东发动和领导“文化大革命”.本身
就是极左。批极左,不就是否定“文化大革命”、否定毛泽东吗?
    批判林彪“极右”的结果,是越批越左。极左思潮更上一层楼。
    历史再度重演。在华国锋指示下,1976年11月中旬,中共中
央在京召开宣传工作座谈会,部署批判“四人帮”的任务,只提批判
“四人帮”的极右,闭口不提批“左”。
    11月28日,《人民日报》根据会议精神发表了社论《彻底揭发
批判“四人帮”》。
    社论说:…四人帮’阴谋篡党夺权,代表了地、富、反、坏和新老
资产阶级的利益,反映了帝国主义、社会帝国主义和各国反动派的
愿望。他们推行的是一条祸国殃民的路线,亡党亡国的路线,是一
条极右的路线。”
    社论要求抓住这个“极右实质”进行彻底揭发批判。
    华国锋之所以强调批判“四人帮”的“右”,除了当时极左思潮
在全党全国还有很大的影响之外.还有他自身的一些原因。
    华国锋本人就是在极左思潮发展到高峰的形势下,被毛泽东
的左倾路线推举上台的。他获得的位置和利益与极左血肉相连。
    华国锋的思想体系也是“左”的。他在“文化大革命”中坚决执
行了“左”的路线和方针。由于这些原因,他在粉碎“四人帮”之后
努力维护“左”的一套就不奇怪了。
                  还嫌姚文元不“左”
    在华国锋等人主导下,当时很多批判“四人帮”的文章使用的
话语都是“文化大革命”的极左模式,传达出来的信息也散发着浓
烈的“左”的气味。
    《文汇报》1976年10月21日发表·一篇揭批“四人帮”的文章
说,“囚人帮”是“党内资产阶级的典型代表,是不肯改悔的正在走
的走资派,是无产阶级最危险、最凶恶的敌人。”
    《人民日报》1976年10月22日发表文章说,粉碎“四人帮”。
“是毛主席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的一次伟大实践,是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伟大胜利。”
    《人民日报》1976年10月23日发表的文章说:“揭出‘四人
帮’反党集团,又一次证明毛主席关于资产阶级‘就在党内’的论断
无比英明,无比正确。‘四人帮’反党集团是党内资产阶级的典型
代表,他们.上台,就是资产阶级上台,修正主义上台,法西斯上台,
资本主义复辟,我们的党就要变修,国家就要变色,人民就要遭殃
    更为奇特的,是嫌姚文元不“左”。
    《人民日报》1977年1月16日发表解胜文的大批判文章《批
判姚文元的阶级斗争“终结”论)。该文揭露说姚文元年轻的时候。
曾经写文章抹杀阶级斗争,鼓吹阶级斗争也有低潮终结的时候,这
说明姚文元是个右派。这样的批判暗示什么呢?当然是要把阶级
斗争搞得更加激烈。
    这些现象说明,批判“极右”的结果,是极左思潮在社会上继续
泛滥流行,是“文化大革命”的意识形态继续荼毒中国,是中国人民
继续蒙受愚弄,无法清醒和前进。
    但是,华国锋批“极右实质”的主张,在实际贯彻中不能不打折
扣。
    “四人帮”本来就是极左。随着揭批运动深入,势必要摆脱“批
极右”的轨道,触及“四人帮”的极左。
    1976年11月14日,《人民日报》发表任平撰写的《一帮祸国
殃民的害人虫》一文,批判“四人帮”以“革命”压制生产的“左”的谬
论,说:“努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搞好社会主义建设,是无产阶级
专政的一项基本任务。”
    11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表轻工业部批判组的《自力更生,
洋为中用)一文,批判了“四人帮”的封闭主义,说:“对外国的好经
验、先进的科学技术都要学习,都要吸收过来为我所用。”
    有的文章还揭发批判了“四人帮”迫害知识分子、推行文化专
制主义的罪行。
    这都是揭批“四人帮”的极左。
    限制和反限制的矛盾日益激化起来。揭批“四人帮“运动也在
冲破重重限制的过程中,开辟着思想解放的道路。
                  天安门事件碰不得
    1976年4月5日清明节爆发的天安门事件,是人民群众悼念
周恩来、拥护邓小平、反对“四人帮”的强大抗议运动。
    把天安门事件定为反革命事件,是一个大冤案。
    粉碎“四人帮”之后,广大群众强烈要求为天安门事件平反。
    1977年1月8日,是周恩来逝世一周年。北京干部群众再次
涌向天安门,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和观礼台放上精心制作的周恩来
画像和花圈。
    在天安门事件中作出重大贡献的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汉语教
研室的童怀周(集体笔名),在《伟大的“四五”运动》一文中这样描
写1977年1月8日天安门之夜:
        人夜,天安门广场华灯齐放,泪眼模糊的人民,也能清楚
    地看见总理微笑挥手的遗颜,墙上革命的诗篇,台上肃穆的花
    圈,灯下绚丽的花。报纸上也报道了当时激动人心的场面。
    不仅是北京,全国人民都对1976年1月周恩来逝世时那寒冷
的祭奠和4月5日清明节因悼念周恩来而遭受的镇压记忆犹新。
此刻,充斥在群众内心的,不仅是悼念,更多的是抗议,是要求讨回
是非公正。
    大小字报、诗词、标语再次出现在天安门广场。
    人民的要求集中在两个问题上,一是为天安门事件平反,二是
要求邓小平出来工作。
    群众的呼声得到了党内许多领导人和干部的支持。
    对此,华国锋等人是非常清楚的。
    但是华国锋以这两个问题是毛泽东定的案为名,不同意为天
安门事件平反,不同意邓小平复出。
    1977年1月8日(周恩来逝世一周年)之前,人民日报社就周
恩来逝世一周年的宣传问题请示主管宣传工作的汪东兴。
    汪东兴根据华国锋指示的精神,规定只准发表四五篇纪念周
恩来的文章,不准提周恩来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不准周恩来
纪念展览对外开放,不准《人民日报》发社论。汪东兴还说:对周恩
来的评价不能超过周恩来逝世时的悼词,因为悼词是毛主席审查
“过的。
    但是,《人民日报》1月份纪念周恩来的宣传,不论在规模上、
文章数量上和评价高度上,都突破了这个禁区。
    汪东兴非常生气,质问人民日报社写纪念社论的同志说:“你
们是不是要给周恩来另做一篇悼词?”

------------------------------------------------------------------------


--
                                                                           
  习惯了,一个人的孤独,但是逍遥自在;                                     
  习惯了,有事的时候才会有人想起你;                                       
  习惯了,填补空间的角色;                                                 
          忽然发觉,                                  累了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kiss.hit.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9.92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