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wugang (浩然天地::正气长存::::), 信区: Green
标  题: 交锋---当代中国第三次思想解放记实(九)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8月20日10:24:31 星期一), 站内信件

作者:马立诚 凌志军
军事与泥巴 整理校对 http://mm.xxinfo.ha.cn

------------------------------------------------------------------------


    7月,汪东兴到山东视察。他在同山东省委负责人的谈话中
说:“一不要砍旗,二不要丢刀子,三不要来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他
还说:“现在报纸上只宣传17年(指“文化大革命”开始前的1949
年至1966年——作者注),宣传粉碎’四人帮’以后的两年;不宣传
‘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成绩是主要的嘛!三七开嘛!
    在这一时期,华国锋指示中央宣传部和一些省市的负责人,对
真理标准的问题,不要介入,不要表态。他还批评了一些省市的负
责人表了态。
    这就影响了一部分部门和地方。某市的干部群众对《标准》一
文反响强烈,可市委宣传部负责人却加以压制,一再说:“中宣部不
讲话,我们不要动。…‘不介入这场争论。”该市报社组织的文章也被
压了下来不准发表。
    7月21日,邓小平同中宣部长张平化谈话,把实践是检验真
理标准的讨论情况跟他讲了,然后向他指出:你不要再下禁令、设
禁区了,不要把刚刚开始的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拉向后退。
    但是,张平化8月份到东北,在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地方
上的同志请他讲讲真理标准的讨论问题,他回答说:学(实践论)
吧,这就是最好的教材,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它。只讲其中的一条
语录,不全面贯彻《实践论》不行,要融汇贯通。他说:实践是检验
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是一条语录,不全面。他暗示大家:有人要“砍
旗”。
    9月,邓小平从朝鲜访问回国,即在东北视察,沿途大讲思想
路线问题。
    9月16日,邓小平听取吉林省委常委汇报工作时,再次批评
了“两个凡是”的观点,支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他说:
“现在党内外、国内外很多人都赞成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什么叫
高举?怎么样高举?大家知道,有一种议论,叫作‘两个凡是’,不
是很出名吗?凡是毛泽东同志圈阅的文件都不能动,凡是毛泽东
同志做过的、说过的都不能动。这是不是叫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
帜呢?不是!这样搞下去,要损害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的基
本点就是实事求是,就是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
体实践相结合。”
    邓小平强调:“所谓理论要通过实践来检验,也是这样一个问
题。现在对这样的问题还要引起争论,可见思想僵化。根本问题
还是我前边讲的那个问题,违反毛泽东同志实事求是的思想,违反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实际上是唯心主义和形而上
学的反映。”          ·
    9月9日.李先念在国务院务虚会上的讲话说:“林彪、’四人
帮’的破坏,把包括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在内的许多理论问题搞乱
了,造成思想混乱,必须予以澄清。”他强调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
唯一标准。凡是经过长期社会实践证明是符合客观规律、符合大
多数人利益的事,就坚决地办、坚持到底。我们的一切政策、计划、
措施,是否正确,都要以能否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作为标准来检验。
                    胡耀郊奋起反击
    面对巨大的压力,胡耀邦没有退却,他组织中央党校的理论工
作者继续写文章重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并反驳种种刁
难《标准》一文的谬论。
    根据胡耀邦的指示,吴江撰写了《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的一个
原则》一文。
    文章批驳了林彪、“四人帮”对理论与实践关系的颠倒;同时阐
明: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也就是实践检验理论,使理论得到补充、
纠正、丰富和发展的过程。文章说:对不可知论、怀疑论和其他怪
论最有力的驳斥就是实践。
    文章指出:尊重实践,尊重科学,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就能推
动理论发展,获得新的真理。
    文章系统地回答了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种种责
难,一针见血地指出:一些人之所以坚持“两个凡是”的口号,除了
人们的思想往往落后于实际这一点之外,还因为有一部分人的利
益或多或少地同这些旧口号联系在一起。
    这篇文章把围绕着《标准》一文的分歧公开化了,被称为是《标
准)一文的姐妹篇。
    这篇文章得到了解放军领导人的坚决支持。      。
    文章送到《解放军报》,该报社表示完全赞同。
    6月18日,文章清样送给中共中央军委秘书氏罗瑞卿审阅。
罗瑞卿指示军报不要匆忙,再做一些修改,再提高一步。
    罗瑞卿对《解放军报)负责同志说:“现在不是有人搞‘两个凡
是’吗?这种做法,表面上好像在维护毛泽东思想,实际上是违背
和损害毛泽东思想。马恩列斯从没讲过‘凡是’,毛泽东也没有讲
过‘凡是’。如果用‘两个凡是’对待列宁的话,就不会有农村包围
城市的道路和以后的中国革命的胜利。如果用‘两个凡是’的态度
对待毛主席的话,中国社会主义就不可能在新条件下继续发展。·’
    文章凡经修改后定槁。发表之前,罗瑞卿同志去联邦德国做
腿部手术。他一直惦记着这篇将要以(解放军报)特约评论员名义
发表的文章。临上飞机之前,他对解放军报负责人姚远方同志说:
“那篇文章,你们放胆发表。可能有人要反对,我负责,打板子找
我。”
    罗瑞卿还给《人民日报》负责人打电话说:“这篇文章如果要挨
打,我愿挨五十大板。”
    令人痛借的是,罗瑞卿在联邦德国治病竟一去不归。他生命
的最后岁月,还在为中国打开新局面竭尽努力,真可谓鞠躬尽瘁,
死而后己。
    6月24日,(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以“本报特约
评论员“的名义在(解放军报)发表。第二天,《人民日报)和(光明
日报)全文转载。新华社向全国发了通稿。
    继《原则》一文之后,胡耀邦又组织了第三篇文章:《一切主观
世界的东西都要经受实践检验》。刊登在9月10日出版的《理论
动态)上。
    9月26日,《人民日报》以“本报特约评沦员”的名义公开发表
此文,把讨论进一步引向深入。
              形势朝着有利的方向转化
    社会各界和党内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这场大讨论当中。
    6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邢贪
思的文章(关于真理标准问题》,从理论上支持了(实践是检验真理
的唯一标准》这篇文章。
    7月5日.中国科学院理论组和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召开
理论讨论会,批判林彪、“四人帮”在理论与实践关系上制造的混
乱,支持《标准》一文。
    7月17日到2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和《哲学研
究)编辑部邀请中央国家机关及各省市自治区党校、高校、研究机
关的理论工作者和干部160多人,讨沦理论和实践的关系。会议
参加者认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实践。
    中国社会科学院顾问周扬在会上讲话说,关于实践是检验真
理的唯一标准问题,意义重大。这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关系
到思想路线、政治路线,也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命运和前途。离开了
实事求是,离开了理论和实践的统一,离开了千百万人民革命实践
的检验,就离开了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离开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
毛泽东思想的轨道。
    新闻出版界也以空前的积极性加入讨论行列。
    据不完全统计,到1978年年底,中央及省级报刊发表的真理
标准讨论的文章有650篇之多。这就形成了以理论界为主力,波
及全国,影响各界,人人关注的讨论热潮。
    至关重要的是,从8月到11月,各省市自治区负责人和军区
负责人先后表态,公开讲话支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汪锋在8月27日第一个表
态支持。
    后来从9月10日到11月23日公开讲话表态支持的顺序是:
    福建省委第一书记廖志高,
    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习仲勋,
    浙江省委第一书记铁玫。
    江西省委第一书记江渭清,
    河北省委第一书记刘子厚,
    青海省委第一书记谭启龙,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王锋,
    宁夏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霍士廉,
    四川省委第一书记赵紫阳,
    湖北省委第一书记陈丕显,
    天津市委第一书记陈伟达,
    江苏省委第一书记许家屯,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乔晓光,
    贵州省委第一书记马力,
    山东省委第一书记白如冰,
    山西省委第一书记王谦,
    甘肃省委第一书记宋平,
    上海市委第三书记彭冲,
    吉林省委第一书记王恩茂,
    西藏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任荣,
    河南省委第一书记段君毅。
    湖南省委第一书记毛致用。
    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万里,
    北京市委第一书记林乎加,
    沈阳部队党委第一书记孪德生,
    广州部队党委第一书记许世友,
    兰州部队第一政委肖华、司令员韩先楚,
    甫京部队第一政委廖汉生、司令员聂凤智。
    成都部队司令员吴克华、第二政委孔石泉。
    昆明部队党委第一书记刘志坚;
    新疆部队司令员刘震。
    力量对比明显地表现出来了。
    这已不只是对学术观点的看法了,而是对重大政治原则问题
的表态。
    这些表态,对坚持实践标准的邓小平、胡耀邦等同志给予了有
力的支持,同时,削弱了“两个凡是”的力量,从而使中国政治力量
的天平倒向了坚持实践标准这一边。
    这次真理标准的讨论,打破了过去盛行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
义的精神枷锁,冲破了“左”倾思潮和“两个凡是”的束缚,打中了林
彪、“四人帮”反科学思想体系的要害,使广大干部群众对“囚人帮”
路线极左实质有了一个更为深刻的认识,为清算“四人帮”假马克
思主义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同时,也深深启发和触动了人们对
马克思主义根本态度问题的思考,推动了人们纠正毛泽东晚年
“左”倾错误,推动了各条战线的整顿,为大规模拨乱反正,解决历
史遗留问题创造了条件,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了思想
准备。
    真理标准大讨论,是当代中国一次最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历史作出了抉择。坚持“两个凡是”的人在舆论上、人事上都
陷入了极大的孤立。
                    孤独的〈红旗〉杂志
    在这场真理标准大讨论中,中共中央理论刊物《红旗》杂志保
持着沉默。
    在绝大多数新闻媒介支持真理标准讨论的情况下,《红旗》杂
志采取了消极抵制的态度。                            。
    熊复于1978年5月17日来到《红旗》杂志担任总编辑。
    刚上任,他就说:《光明日报)的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
真理的唯一标准)和《人民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贯彻执行按劳分
配的社会主义原则),我看都有问题。
    熊复说:现在要强调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理论;
不是要强调发展和创新。这里有个维护毛主席旗帜的问题,有些
人抓住实践和真理的问题大做文章,到底要干什么?按劳分配,不
能离开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把按劳分配说得那么好,毛主
席讲要限制资产阶级法权,还算数不算数?
    熊复上任之后第二天,汪东兴来到《红旗》杂志。在讲话中,汪
东兴称赞了熊复的观点。在谈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
篇文章时,他激动他说:这是针对毛主席来的!
    他鼓励熊复说:“(红旗)要一花独放,不参与真理标准讨论!”
    在其后的两个多月里,各报刊大量发表文章,中央和地方领导
人、专家学者以及广大干部群众纷纷表态评说,举世关注。
    紧张的气氛。更给围绕这篇文章的讨沦增加了激情和扣人心
弦的吸引力。人们都知道这场大讨论对于中国的未来意味着什
么。
    《红旗》杂志的沉默格外引人注目。
    7月份,《红旗》杂志编辑部内部也曾想撰写一篇温和的文章
参与讨论,但终因意见不一,未能发表。
    谭震林的一篇文章,终于打破了这个僵局。
    1978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诞生85周年纪念日。《红旗》杂
志提前约请谭震林撰写一篇文章。
    谭震林是跟着毛泽东在井岗山创建革命根据地的元老。在
“文化大革命”中又受到林彪、“四人帮”的打击与迫害。他在党内
外部很有威望。
    谭震林的文章10月下旬送到编辑部。文章中一大部分内容
是支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谭震林曾对《红旗)杂志约稿的同志说:“文章不能只讲历史。
要从现实着眼。要我写文章,我就要写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
准,说明毛泽东思想是从实践中来,又经过革命实践检验的科学真
理。
    面对这篇文章,熊复为难了。他主张删掉这部分内容,但有人
说文章是谭震林个人署名,应该尊重作者意见。
    编辑部还没来得及作出最后决定,谭震林又送来了文章的修
改稿,并附一封信。信中说:原稿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阐
述得不透彻,强调得不够,现再作加强。
    《红旗》杂志派人登门告诉谭震林,中央明确指示(红旗)不介
入讨论。
    谭震林大力恼火,说:“文章中材料可以动,但观点不能动。实
践标准的讨论是全党的大事,有谁来辩论,找我好了。这篇文章我
想了两个月,想出了两句话:凡是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就要坚持;凡
是实践证明是错误的,就要改正。
    熊复只好把谭震林的文章送给中央政治局常委审定。
    邓小平看了这篇文章,在批示中写道:“我看这篇文章好,至少
没有错误。改了一点,如《红旗》不愿意登,可转(人民日报)登。为
什么《红旗》不卷入?应该卷人,可以发表不同意见的文章。看来
不卷入本身,就是卷入。
    李先念批示说:“谭震林同志讲的是历史事实,应当登。不登。
《红旗)大被动了,《红旗》已经很被动了。”
    华国锋也同意刊登这篇文章。
    《红旗》只好刊登这篇文章、最终也卷入进来了。
                  《中国青年》发起冲锋
    《中国青年)是一份影响很大的杂志。在“文化大革命”中被迫
停刊。
    1978年9月11日,《中国青年》杂志复刊第一期出版。
    这一期杂志,内容十分丰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革命何须
怕断头》一文和童怀周编辑的一组“天安门侍抄”。
    《革命何须怕断头》一文,介绍了天安门事件的英雄、青年工人
韩志雄的事迹。韩志雄在1976年天安门事件中,面对迫害打击英
勇不屈,坚决与“四人帮”进行斗争。
    童怀周在1976年天安门事件中冒着风险收集整理的天安门
诗歌,早就受到广大青年的欢迎,不胫而走。
    但是,当时,天安门事件还未公开平反。
    这一期《中国青年》杂志刊登的涛文,显然是真理标准大讨论
的产物。这一期杂志一间世,立即在北京引起了极大轰动。已经
通过邮局送到读者手中的4万多份杂志被人们争相传阅。
    兼管工青妇工作的汪东兴看到这期杂志之后立即打电话给当
时共青团中央负责人,严厉地提出四点意见:
    一《中国青年》为什么只有叶副主席题辞,没有华主席题辞?
    二、《革命何须怕断头》宣传的韩志雄,你们了解清楚了吗?这
个人有问题。
    三、童怀周的《天安门诗》)怎么又出来了?
    四、为什么没有纪念毛主席逝世两周年的文章?
    接到汪东兴电话之后,团中央负责人立即要求杂志停印停发。
清华国锋题辞;把《革命何须怕断头》一文中“不妥当”的段落删去;
同时删去“天安门诗抄”中的天安门题图和编者按,“天安门诗抄”
另换题目。
    针对汪东兴的批评,《中国青年》杂志编辑部向中共中央主席
以及每一位副主席写了申诉信,要求这一期杂志不要改动。
    9月14日,汪东兴召集团中央负责人和《中国青年》杂志组长
以上的干部开会。
    汪东兴在会上讲话,更严厉地批评了《中国青年》杂志的内容。
并批评了杂志社没有通过他直接向中央写信的行动。
    他在讲话中引用华国锋在1977年3月中央工作会议上关于
天安门事件不能翻案的讲话,批评《中国青年》杂志刊登的文章不
符合华国锋讲话的精神,要求有关文章要考虑重新改动。他还要
求把华国锋的题辞和毛泽东诗词三首及照片放进杂志中。这一期
杂志停印停发,已发出的要收回封存。  
    汪东兴的做法引起了反弹。
    了解内情的干部和群众纷纷向中央写信,要求“救救《中国青
年)杂志!
                中央工作会议开了36天
    现在人们都知道,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召开的中共十
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
    但是,华国锋当时还是中共中央主席,按照华国锋的“左”的指
导思想,怎能顺利实现伟大的历史转折呢?
    再说十一届三中全会只开了5夭。三中全会解决了那么多重
大的历史和现实问题,5天时间怎么来得及呢?
                                         
------------------------------------------------------------------------


--
                                                                           
  习惯了,一个人的孤独,但是逍遥自在;                                     
  习惯了,有事的时候才会有人想起你;                                       
  习惯了,填补空间的角色;                                                 
          忽然发觉,                                  累了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kiss.hit.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7.09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