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sharp (天行“剑”,...), 信区: Green
标  题: 从春秋走向战国22.1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1月03日20:56:47 星期三), 转信

第二十二章核战爆发
在克什米尔,由于辛格派来了大量的援军,凭借着数量优势,渐渐压倒了这一线的巴军,
开始
缓慢地向北推进。令高翔天大惑不解的是印度没有投入他们的空突师来加快速度,不禁猜
想这
大概是错误接受了前苏联在阿富汗直升机大量损失的经验。高翔天建议巴军把预备队投入
东南
部沙漠击败西线南印军后再反包围西线北的印军。在克什米尔的巴军则展开机动防御,尽
量控
制各个高地,拖住印军主力。印军的8个装备M1A2和豹─ⅡA6等坦克的装甲师凭借
着装
甲之利冲在最前面,战斗异常激烈。从12月17日至26日的10天中,印军才推进三
十多
公里。巴军在印军有条不紊的进攻中慢慢退却,但每退一步,都要埋设地雷,然后依托崎
岖不
平的山地构筑反坦克工事抵抗。这10天里,巴军在东南部沙漠的部队已悄悄整编好,在
12
月27日突然发动了凌利的反攻,促不及防的印军全线后退,印军总部不得已投入了十几
个空
突师来拯救西线南战线。高翔天已把解放军的那套以地制空的经验传了一部份给巴军,使
失去
地面部队配合的印军空突师损失了大量直升机,巴军的攻势不减。到了2012年1月6
日,
印军的西部南战线已不可收拾了。高翔天适时建议投入巴军弱小的直升机部队到混乱的印
军背
后进行包围战,1月10日合围了十几万印军。双方经过几番笨拙突围──截击,救援─
─阻
击折腾之后,2月10日才结束了这场战役,印度在损失了西线南部队的大部之后突然发
现自
己的腹地第一次暴露在巴军的刺刀面前。重升为二级上将的高翔天胃口大开,又建议巴军
总部
挥师北上,彻底包围在克什米尔陷入苦战的印军西线北部队。这时,从国内转来了总参的

见:不要把口张得太大,过于深入印度境内,以防印度使用核武器。高翔天立刻敏感地认
为这
是薛皓简他们嫉妒自己的成就,决定不予理会,他反驳道:“难道印度不顾忌巴基斯坦手
中也
有核武器?”中国驻巴军事代表团支持了高翔天的意见,也把印度可能会使用核武器的警
告转
达给巴基斯坦政府。处在第一次战胜印度人的喜悦中的巴军完全忽略了这一警报,鄙视印
军的
乐观情绪正在巴军中迅速蔓延,纷纷高喊:“收复自由克什米尔!”3月9日,士气高昂
的巴
军气势汹汹地冲开西线南印军仓促重建的脆弱防线开始向印度西线北军队的后方猛插……
印度
的精锐部队已岌岌可危了。对印度人来讲,你可以输给任何一个人,但绝不能是巴基斯坦
人,
如果那样,就意味着世界末日。印度总理辛格已没多少选择,现在不但反对党骂他,连他
的党
内同僚也呼吁他下台,他终于批准了印军总部稍加修改的“佛祖灭世”计划──动用核武
器摧
毁巴基斯坦的核反击力量和巴军主力。印度通过美国在巴基斯坦的情报网早已搞清了巴军
主要
的核武器基地,蓄谋已久地制定了先发制人的“佛祖灭世”计划,现在省了不少力。3月
13
日伊斯兰堡时间上午9点,解放军天军的弹道导弹预警卫星同时接收到印度数十个导弹基
地的
导弹点火的红外信号和火箭羽烟紫外辐射,立刻向总部发出警报。不久,跟踪弹道的结果
显示
它们是奔向巴基斯坦,中国立刻第一时间通知巴外交部和解放军驻巴代表团。由于这些导
弹在
落地前只需飞行一千多公里,时间只够让巴国首脑们躲进掩体部,根本不能让巴导弹部队
做导
弹的发射准备。9点15分左右,一百多枚导弹几乎未受任何干扰地击中各自目标,顿时
,金
光喷发,火球凌空,蘑菇云腾空而起──啊!是原子弹攻击。
    首当其冲的是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在它80公里的范围内分布着许多核武器研究
和生
产单位,著名的有:名为“工程学研究实验室”的格胡达核武器实验室,7000名雇员
中包
括2000名科学家和研究员,是巴最早的核武器研究和铀浓缩基地;处在格胡达和伊斯
兰堡
中间的Sihala铀浓缩厂;伊斯兰堡正西的Wah核武器实验室;伊斯兰堡西南的戈
尔拉
核研所和附属的铀浓缩厂;伊斯兰堡正南拉瓦尔品第的巴基斯坦核科技研究院,专门从事
核武
器的研究和发展,有座钸再生反应堆;离伊斯兰堡仅25公里的巴基斯坦科技研究所。在
格胡
达,一枚“烈火”式中程导弹首先在距地600米上空发出耀眼的闪光,一个不断翻腾的
火球
直冲云霄,愈变愈大,膨胀到2500米的直径,不断变幻着颜色,从紫罗兰到橙黄,像
佛祖
拿着一颗宝石在转动,五颜六色,光彩耀人。火球和下面升起了巨大的烟柱一起化成一片
奇异
的绿色蘑菇云,升腾到湛蓝的天空,最后在2万米高空渐渐消失。火球迸出5万摄氏度─
─比
太阳表面温度高8倍──的辐射热,刮起时速800公里的热风,烤着格胡达的大地。在
爆炸
中心2公里半径内,钢架软瘫化为一小摊细细的“面条”,混凝土化为齑粉,沙砾卵石在
熔解
之后重新凝固成一颗颗紫色玻璃球,树木变成焦炭,人体化为灰烬,在路口保护核实验室
的坦
克则像回炉的一堆赤色毛铁……爆炸几分钟后,天空落下粘腻乌黑的辐射雨,带来致命的

尘。在爆炸中心十几平方公里范围内,剩下一片焦土,除了地下掩蔽部个别幸存者外,非
死即
伤。几千名从伊斯兰堡乘公车上班者,与公车熔在一起。在此范围内机场上的机群已变成
一具
具“骷髅”。在此范围外,距离越远损失越小。环绕伊斯兰堡位于爆心的这些单位的一切
设施
和人员全部化为灰烬的同时,市区的上班的人群都被四周腾起的蘑菇云吓呆了,一切都静
止不
动了。暮然,四面八方传来“嗡嗡嗡”的响声,既象千军万马在奔跑,又似狂风在怒吼。
声音
本身就有撼人的力量,沉沉的振动着人们的耳膜。奇怪的是,天空一丝风儿也没有,树梢
纹丝
不动。还没从惊恐中苏醒过来的市民还没有搞清响声来源,一阵剧烈的摇动接踵而至。天
旋地
摇,人好象被筛的米糠,没有一个地方可以站稳。不久,冲击波激动气流引发的大风携带
着火
星,从几个方向刮入市区,很快便在干燥和拥挤的居民区引起大火。烈火蔓延到工厂、仓
库,
遇爆炸品、化学药品和易燃物,火势益猛。人们慌乱了,开始四散奔逃,不知是应该找地
方躲
起来还是赶快救火。在伊斯兰堡市内地下人防工事很少,又早被达官贵人们占据。印度的
核攻
击又破坏了市郊的几座电站和水厂,街巷被人群堵塞,救火车寸步难行,即使进入现场也
没水
可接。一些地段整个陷入火海之中,开去的消防车,橡皮轮胎马上给地面余烬烧熔了,空
着铁
轱辘爬行。一切救火手段均告失灵,伊斯兰堡解除了武装,听任祝融狂舞。人们从烈焰中

出,躲到大火烤不到的旷地去。一时间,大街、广场、公园都成了“安全岛”,万头攒动
,乱
成一团。市中心体育场很大,再加周围尚未起火,逃难者从四面八方纷至沓来,几万人拥
挤一
处,庆幸虎口余生。孰知火势迫近,四周烈焰冲天,疯狂收缩着包围圈,而且很快引燃了
体育
场的塑料桌椅。灾民疯狂了,有的往人堆中挤,企图逃避逼近的烤灼;有的往外冲,力图
离开
这个是非地。所有出口均被倒塌了的熊熊燃烧的横梁所堵塞,火舌猛扑空地。这块“清净
地”
氧气多,正是火的助燃剂。火焰吞噬着氧气,硝烟无情地席卷人群。数万人同时火葬于体

场,无一人幸免,大部分人是熏倒后缺氧窒息而死,真是惨绝人寰啊!拉合尔以西一个空
军基
地附近的未经特别加固的十几个导弹发射井被轰塌了,待发的“高里”式弹道导弹全部埋
在井
里;伊斯兰堡附近能发射射程为700公里的“雄鹰一号”导弹的导弹基地被整个笼罩在
蘑菇
云之下,半开的发射井盖给原子弹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大开方便之门,巴军官兵们七窍流血
地倒
在发射岗位上;被伊朗和阿富汗两国夹在中间的俾路支省西部地区几个离印度最远的发射
场,
最新型的射程达2000公里的“雄鹰二号”弹道导弹在未完工的发射井旁化为灰烬;俾
路支
省首府奎达西南的恰吉核武器试验场也挨了几颗原子弹,储存的巴方新型氢弹被破坏……
巴基
斯坦的核反击力量被全部摧毁。巴基斯坦核武器制造业也遭到毁灭性打击,拉合尔核燃料
处理
工厂、旁遮普省胡沙布中国援助的核反应堆和氚生产厂、杰什马的钸再生反应堆和毗邻的
一座
中国承建发电量300兆瓦的核电站、Kundian的核燃料制造厂、伊萨克汗核燃料
处理
工厂、Lakki核武器研究中心、Multan重水厂、Dera Ghazi Kh
an
的集采矿、处理和六氟化铀转化于一身的核燃料中心和从加拿大进口137兆瓦重水反应
堆式
的卡拉奇核电站都成了恐怖的废墟。在印巴边界的塔尔沙漠上,印度每隔二十几公里便砸
下一
颗原子弹,形成绵延几百公里辐射带,彻底切断了深入印度境内的巴军后勤线,转瞬间,
胜利
者和失败者就交换了位置。以巴基斯坦为中心的原子弹引起的地震波传播到地球的每一个

落,世界各国都被印度人先发制人的核攻击惊得目瞪口呆,人类的末日难道就这样降临了
?高
翔天拒绝转移到地下掩体部中,面色苍白地透过巴军第19山地师师部的屏幕观看一处核
武基
地在核爆炸后的惨状:密布的各种建筑已消失无形,原本平坦的地面,好象面粉团发酵一
样,
变得起伏不平。有些地方一张一合,豁开虎口,似乎是它把地面物件和奔突的人们吞没了
。切
换的另一幅画面是穿越塔尔沙漠的巴军后勤生命线,长长的卡车队已化成一条火龙,一群
赤身
裸体双眼变成黑洞的巴军士兵像幽灵一样踉跄而行……威武雄壮的胜利进军场面,转眼工
夫已
变成一座不堪目睹的炼狱。高翔天知道深入印度境内的巴军主力没有足够的给养从印占克
什米
尔打回来,他是多么后悔没有听取总参的保守意见。确实,巴基斯坦收不收回克什米尔关
中国
什么事,他高翔天的任务只是让巴基斯坦拖住印度,使中国可专心对日作战。眼前的核浩
劫使
高翔天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痛恨自己的虚荣心。3月13日北京时间晚上7点30分,中
共中
央召开了政治局紧急扩大会议,商讨急剧变化的南亚次大陆形式和由此引生的战略问题。
总参
谋长郭思中首先介绍了总部掌握的巴基斯坦初步统计的核袭击损失情况和巴军主力陷入绝
境的
战场形势,他最后谈到总部意见是:“若我们不伸出援手,巴基斯坦将在十天到半个月之
内彻
底消失!”接着负责对日谈判的李秘书长汇报了下午在新加坡的最近一轮会谈中,日本口
气转
为强硬,收回了之前的许多让步,包括从台湾撤军和与台湾断交的关键让步。国安部部长
介绍
了日本核武器的最新进展,结论是日本解决核弹头重返大气层的问题所需时间不会超过三

月。与会委员们议论纷纷,大多数人都担心如果中国直接卷入印巴战争会演变为全面核战
争。
委员长杨建华感叹道:“我们门口一下就蹲着两条装满核牙齿的恶狼,如果身后的俄罗斯
北极
熊再从冬眠中苏醒过来,我们将士浴血奋战得来的大好形势就要付诸东流了,等待是没有
出路
的。台湾问题再悬而不决,我们不但不能面对全国人民,也不能面对我们的子孙万代!”
总理
徐齐贤坚决地说:“任由印度坐大,不但威胁我国的中东油源海上通道,还让印度和俄罗
斯一
南一北掐住我国中亚油源的陆上管道。保住巴基斯坦就是保护中国的经济安全!何况还可
改善
中国在整个穆斯林世界的形象。”“在国际交往中,有些承诺必须做出也必须遵守。我们
一定
要看清楚,一个均衡的而不是一家独霸的南亚次大陆,更符合中国也更符合世界各国的利
益。
如果我们坐视这一均势被打破,那么下一步,就该轮到我们处于不均衡状态了。”国家主
席胡
旭湘的语速突然加快,声调也变得高亢起来:“中国可在许多情况下让步,但绝不能在敌
人核
讹诈的面前!”政治局紧急扩大会议在一夜的会议之后终于作出了甘冒核战危险,尽快“
出兵
援巴”的战略决策,并责成总参制定体现这一决策具体计划。回到总部的总参大员们神情

重,他们都知道肩负在身上的千钧重担──尽量用常规武器消灭印度的核武器力量,争取
做到
不让一颗核弹落在祖国的土地上。职业军人的敏锐使他们都知道这意味着不但要消灭印度
的弹
道导弹和空军中型以上的轰炸机,还要击沉它的弹道导弹核潜艇。印度有两艘从俄国租借
的核
潜艇,共携带32枚射程5000公里的潜射弹道导弹,现在正潜伏在印度洋或太平洋的
某一
黑暗角落窥视着中国。海军总司令赵仲逊元帅和天军新总司令钱寒白一级上将都坦率地摆
出了
寻找这两艘核潜艇的种种困难。最后众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一直不吭声的薛皓简的身上,薛
皓简
一咬牙,毅然地对郭思中说:“我愿挑起这付担子,但请总长答应我军行动时间完全不受
外界
其它因素的干扰。”郭思中爽快地回答:“没问题!”3月17日早晨,昨夜巴军在印度
境内
的主力被歼灭的消息使巴基斯坦人在“自由克什米尔”的抵抗终于垮了。印军的新锐一举
攻占
战略要道尼隆谷中的阿姆甘镇,震散了自由克什米尔的整个防线。原先的印军部队也不甘

弱,乘昨晚拿下3号溪谷之威,拉兹上校亲自率领第9山地旅的直升机营于凌晨攻克斯卡

──那本该是去年就该拿下的第一个重要目标。在正午的阳光直射下,拉兹上校透过米─
24
D“雌鹿”直升机的舷窗,沿着以他的国家命名却流到了敌国巴基斯坦去的大河──印度

──上游眺望,终于在河床拐弯处的公路上看到了第9山地旅直辖坦克营扬起的烟尘。他
不禁
松了一口气,一上午他都在担心没有步兵掩护的直升机营不能抵挡巴军的反扑。他立刻传
令:
“准备出发!”三个多月在3号溪谷的艰苦战斗使他不想失去胜利女神带来的短暂幸运,
他决
定偷袭120公里之外的吉尔吉特,切断中国通往巴基斯坦的输血大动脉──中巴二号公
路。
对于巴基斯坦陆军第19山地师的官兵们来说,拉兹上校和他的摆脱步兵束缚的机群简直
是一
队飞翔的死神,所向披靡、锐不可当。高翔天则像受了伤的野兽,说服巴军师长调动一切
残余
的力量阻击第9山地旅的直升机营,受到激励的巴基斯坦士兵使中国生产的肩射对空导弹
,超
水平发挥在欣果斯郊外击落了拉兹上校四分之一的直升机。当那些顽强的士兵耗尽手中的
导弹
又被直升机30毫米机关炮撕裂之后,拉兹上校和他的营队就再没有遇到巴军象样的抵抗
。以
至于使拉兹感到后来与他对阵的好像是另外一种巴基斯坦人,与头三个多月那些拼死血战
的士
兵截然不同的巴基斯坦人,变得风声鹤唬,望风披靡。大批的投降场面开始出现,仅在欣
果斯
城内,向拉兹上校投降的巴基斯坦军人中,就有包括一名准将在内的几十名军官和四千多
名士
兵,这个数字几乎相当于拉兹上校直升机营兵力的六倍!当拉兹上校有生以来第─次接受
一位
军衔比他高的准将向他敬礼时,他在心里对自己说,巴基斯坦人看来真的是完蛋了。不过
他很
快发现自己的结论下得有些为时过早。在吉尔吉特城,他的部队一头撞到了南墙,炽热的
防空
火力让他们不得不退回欣果斯。他发现那些士兵和那些大多从拉合尔或是海得拉巴平原地
带征
来的巴基斯坦士兵不同,非常膘悍。原来那是刚从新疆赶来的由维吾尔等当地民族的士兵
、预
备役和民兵组成的志愿军,在高翔天等驻巴解放军代表团军官们的指挥下,保护从吉尔吉
特通
过的给巴基斯坦人提供营养的脐带,也给中央争取更多的时间。退回欣果斯的拉兹上校发
现短
时间内重新发动对吉尔吉特的攻击很困难,印军不得不面对“自由克什米尔”的那些穆斯
林的
游击战。在他们节节退守时,仍然没有忘了向每一口水井投下粪便或农药。这样一来,他
和他
的士兵们只好限量饮用靠直升机取来的印度河水。这使那些开始拉肚子的士兵们,把满腔
怨气
都发泄在了被他们抓获的那些穆斯林俘虏身上。他们借审问之机把一切残忍的酷刑加诸于
穆斯
林身上,有的还用廓尔喀弯刀把战俘的头从脖子上砍下来。在3号溪谷的三个月地狱生活
使虔
信宗教的拉兹上校换了一个人,闻着空气中弥漫着的死去穆斯林身上的血腥味,他似乎又
觉得
这是战争理所当然的一部分。战争就是把人类天性中魔鬼的那一部分释放出来,杀和被杀
的都
是魔鬼,只不过双方不时存变换角色罢了。印度军队的暴行更激发了穆斯林山民们的反抗
,报
复和反报复便开始不断地升级……为维持部队高昂的士气,拉兹上校不断带领他的刚刚打
过胜
仗便开始变得为所欲为的官兵们偷袭吉尔吉特附近的中巴二号公路。望着那条至关重要的
公路
上川流不息,绕过被炸汽车继续前进的车队,他第一次切身体会到来自中国的威胁究竟有

大,这种认识是是在新德里那种自我骄纵的狂妄的人们不可能感受到的。拉兹上校现在越
来越
明白,统一克什米尔全境,消灭巴基斯坦,并不是这场战争的结束,恰恰相反,仅仅才是

始。当你梦寐以求想击倒的那个敌人终于倒在你脚下时,你体会到的却不是胜利的喜悦,
因为
你发现一个真正的对手正站在你刚刚搭好的凯旋门前,他随时都有可能使你的胜利变得毫
无意
义。薛皓简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都呆在总参的值班大厅里,对着那块巨大的显示印巴战场变
化的
屏幕,看着标示印军行动的蓝色箭头渐渐覆盖任克什米尔全境,他的心情也跟着沉重起来
。不
光是为巴基斯坦,也不光是为解放军的调动和未来的行动,甚至也不全为印度的陆空核力
量,
他主要是担心印度的那两艘核潜艇,至今还没找到踪迹。薛皓简大致是通过四个途径收集
陆地
上印度弹道导弹基地和核武器研制中心的所在地。第一个途径是从公开的资料中寻找蛛丝

迹;第二个途径是审问被巴基斯坦俘虏的印度官兵中的知情者;第三个途径是李恒的天军
信息
作战中心窃取的情报;第四个途径是最主要的──天军遍布太空的各种侦察卫星和空军的
侦察
飞机,以它们所载的侦察设备为标准,又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导弹预警卫星,通过监
测导
弹尾焰特殊的红外和紫外特征来发现导弹基地,特别是前几天印度对巴基斯坦的核突击,
为解
放军的资料库增添了大批新发现。第二类是装备合成孔径雷达─SAR的卫星和飞机。S
AR
能够提供全天候条件下的详细的地面测绘资料和图象,这种能力对于现代侦察任务是至关
重要
的,也是SAR最值得推崇的优越之处。在恶劣气候下雷达是一种合适的探测传感器,其
它的
传感器在这种环境下不能很好地工作。SAR能够昼夜工作并且能够穿透尘埃、烟雾和其
它一
些障碍。虽然红外─IR传感器也能够在夜间工作,但是它同其它电光传感器一样,不能
在严
酷恶劣的气候下产生清晰的图象。SAR具有防区外探测能力,即可以不直接飞越某一地
区而
能对该地区进行地图测绘。因此,SAR比起一般红外和电光传感器具备更远距的工作能
力。
另外,与红外和电光传感器不同,SAR的分辨力与距离是无关的,它不会随着距离的增
加而
降低。较早的APG─雷达76的SAR分辨能力已经可以达到0.3米,远未达到其物
理极
限。中国的国防科技工作者们已克服了几个利用SAR的技术瓶颈。他们为SAR配套了
自动
目标识别系统。以目前对侦察系统的大范围覆盖的要求,为做到目标的精确识别,需要收
集的
数据量之大已远远超过人工迅速作出判断的极限。使用SAR完成自动目标识别的一个主
要的
技术问题是要开发能够在雷达回波中识别目标特徵的各种算法。其次是解决雷达的成像难
以解
释的固疴,这不是SAR所特有的问题,而是所有雷达都普遍存在的问题。不同于直观图
象,
人们必须经过训练才能确认雷达图象所传达的信息。把优秀的雷达分辨员的经验汇编成分
析软
件使SAR图象与普通照片的相象程度已经达到了90%,但是多数专家们则认为,这只
是S
AR刚刚开始由抽象图象到直观图象的转变。另外还可将来自各种其它传感器和来自SA
R的
信息融合起来。这样自动目标识别系统便可采用自动数据处理方法对目标进行识别、分类
并按
照其重要程度进行分级,使指挥人员能够看到一幅有关战场情况的更为完整和准确的图象
。具
有树叶穿透能力的较低频率的SAR也在他们发展之列。大多数的SAR都工作于X波段
或更
高的频段,这种频率不能穿透树叶进行探测。UHF波段的雷达能够穿透树叶并能提供比
X波
段更好的全天候穿透性的观察视场,但是,UHF波段雷达的工作波长较长,因而天线尺
寸非
常大。开发尺寸足够小能够安装在飞机平台上的天线是开发这一频段的SAR一个重大的

战。中国国防科技工作者干脆把它搬到太空中,因为唯一限制它在太空中尺寸的只是运载

箭,只需分拆开多运几次即可。已经小型化的SAR则安装在侦察飞机上,这些飞机都采
用大
型机载处理器。有了机载处理能力,就不需要将未经处理的数据发送到地面站进行处理。
当机
载处理能力与先进的数据链和卫星通讯结合在一起时,在世界上任何地点的指挥人员就可
以灵
活地把他们的飞机分派到世界的任何地方──尤其是SAR漏过的区域,由这些飞机来处
理它
所侦察地区的图象,然后通过卫星将处理过的世界任何地区的图象发送回指挥人员处。总
参作
战部拟定的“海上两方舰队对决,路上四路出击印度”的“风火轮”计划是严密而又出其
不意
的,薛皓简也相信久经战阵的解放军官兵会出色完成这一使命。“风火轮”计划由钱寒白
负责
的天军和二炮部份已能保证摧毁已知的印度的陆空核力量,计算机演习表明天军指挥下的
中国
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已能一次击毁十枚以下的敌导弹,如果能缩小来袭方向则可对付更多的
导弹。
--
~~~~~~~~~~~~~~~~~~~~~~~~~~~~~~~~~~~~~~~~~
~~ 滚滚长江东逝水 ~~~~~  ~ 浪花淘尽英雄
~~ 是非成败转头空 ~~~~~~~~ 青山依旧在
~~ 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
~~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 古今多少事~~~~~~~~~~~~~~都付谈笑中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9.51]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17.57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