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sharp (天行“剑”,...), 信区: Green
标  题: 从春秋走向战国32.2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1月03日21:10:16 星期三), 转信

深水码头40多座,码头界线长达30多公里,码头前沿水深10.5至16.0
米,可供近百艘万吨级船舶同时靠泊作业,其中集装箱码头20座,界线总长超过5
公里,码头前沿水深10.5─14.5米。全港拥有货运仓库100座;容量达6
6万吨;货物堆场20多处,容量达70多万吨。集装箱堆场3处,供集装箱堆存转
运。港区码头拥有装卸搬运机械1200多台辆,其中集装箱装卸桥及装卸搬运机械
200多台。货物装卸量达2.5亿吨左右,集装箱尽吐量为500多万标准箱,码
头装卸作业业实现了现代化管理。
高雄港为台湾最大的对外开放门户和货物集散中心以及台湾省第一大国际贸易港,
为吞吐量超亿吨的世界大港之一。装箱港口仅次于香港、新加坡和鹿特丹港,居世
界第四位。
张安涛那能放过这样的良机,立刻命令柳维平率在澎湖的第三十一数字化空突集团
军和刚调来不久的第四十一数字化空突集团军组成先头部队抢占高雄和高雄港。正
在苦练登陆的第一和三十九集团军立刻上船向台南进发。
8月5日清晨,第三十一数字化空突集团军成为解放军第一支踏上宝岛的部队,这
是解放军及其统帅欣喜若狂的时刻。在第九十一数字化空突师突入高雄港并完好无损
地夺取了码头的那一刻,柳维平立刻向张安涛报告并建议第一和三十九集团军取消在
台南的登陆,携带重武器直入高雄港,张安涛毫不犹豫地批准了。
当第三十一数字化空突集团军于8月5日上午突入高雄市、第四十一数字化空突集
团军于同日下午冲进台南市时,在那些对战争厌倦透顶的居民中引起了狂喜──在
解放军的控制区内不会再落下导弹和炸弹了。这两个集团军遇到一些局部抵抗,不过,
这已丝毫称不上是一条战线了,无论日军还是台军都已无心建立任何防线。一切显
得轻松愉快,令人振奋。在这些城市的街道上,人们好奇地围观以各种直升机代步浑
身穿戴得有如机器人的解放军官兵,他们的高大健壮的体格使市民们见惯的矮小的台
湾和日本士兵相形见拙。一些少女竟然热烈拥抱、亲吻那些英俊的解放者。
第三十一数字化空突集团军又马不停蹄跨过高屏溪,主力攻占了屏东,另一路则沿
环岛公路南下,接收了有许多OH─58D战斗侦察两用战斗直升机残骸的屏东恒
春军事基地,直到台湾岛最南部的槟榔屿和鹅銮鼻洗军靴。一支特种部队还把中山科
学研究院的屏东九鹏试射场保护起来。这些部队清除了解放军的侧备隐患。
第四十一数字化空突集团军第一百二十二师的一个团和师属轻装甲部队迅速开进台
南县新市乡的台南科学工业园区,首先控制通过园区的中山高速公路、1号公路、高
速铁路和纵贯铁路等交通线,然后有条不紊地配合赶来的武警特别部队把园区内的台
积电、联电、华邦、矽统、怡安科技、南茂科技、台湾应用材料、联友光电等高科技
企业分厂保护起来,当然对支持台独的死硬分子所拥有的奇美几个分厂毫不客气地予
以没收。
集团军的主力则像赶鸭子似地衔尾直追,使还保持建制的台、日部队也乱了营。第
五数字化空突集团军先锋也已飞过台湾海峡,占领了嘉义近海的伞顶洲,并以此为跳
板,频繁出动部队袭击挤在台南县和嘉义县之间公路上的台、日部队,更增加了混乱。
第十四数字化空突师更是拿下了设在台南县归仁乡六甲村成功大学内的航空太空科
技研究中心遥传追踪指令台南站,斩断了台、日军队获取欧洲卫星提供情报的重要渠
道。
8月8日凌晨2点,乘台、日军队的注意力集中在台湾西海岸,解放军两洋舰队又
掩护陆战第一、二师和独立第二旅在东海岸的苏澳港登陆。不像台湾西海岸那样是
平原,东海岸大多为直立百丈的悬崖──这是地理上最让台独分子遗憾的事了,无法
进行大规模重装登陆。解放军海军事前通过卫星、侦察机以及间谍对苏澳的调查,发
现苏澳港附近海滩是理想的登陆区域。而且在这一地区暂时没有任何的台、日驻军。
在这种情况下,与其说是登陆作战,莫如说是一次演习。因确认海岸上的防御设施
中空无一人,所以在登陆作战之前,没有象通常那样,对海岸地区进行舰炮射击和
出动飞机进行对地面攻击等。因为完全没有这种必要。
解放军迅速发起两栖突击,已经完全变为数字化空突部队的陆战一师和独立二旅用
直升机运载登陆突击队从两栖攻击舰队起飞,首先占领滩头阵地;随后气垫登陆艇
装载陆战二师的装甲部队从船坞登陆舰上出发,快速上陆;接着,各型机械化登陆艇、
车辆人员登陆艇和两栖输送车,运载大部队和重装备上陆。晚上8点,解放军陆战
队三支部队在滩头阵地站稳脚跟后,登陆部队迅速集结,开始向纵深攻击。
“简直是不费吹灰之力啊!”每一名陆战队官兵都发出这样的感叹。
对解放军陆战队登陆还一无所知的木村游哉发现自己犹如淝水大战中的符坚,为诱
引解放军来攻的撤退行动正演变为一场真正的溃败。他想台湾海峡长约220海里,
处处坚守是不可能的,好在海峡的平均宽度90海里,战时条件下的横渡最少需要
5到6小时,应有足够的预警时间。台湾岛内山地纵横,岛上平原仅占31%,且平
原地带也河网纵横,台湾岛的地形不利于解放军大兵团机动作战。他决定亲自布置一
场反击,鼓舞军队的士气。于是他命令被日本军界誉为“虎子部队”的第7装甲师沿
东岸公路南下,从侧备向北上的解放军刺一刀。木村游哉丝毫没有意识到在雪崩似的
逃跑竞赛中,此举简直是“用一个阿司匹林药瓶的软木塞去堵一个啤酒桶的桶口”。
这大概是因为木村游哉犯了日本军界迷信第7装甲师的通病,认为仅仅第7装甲师
一个师就足够扭转大局。这支部队是1962年以北海道地区的北部军区编制内的
陆上自卫队第7混成旅为基础组建了。虽然部署在主要作战对象苏军最有可能入侵的
方向──北海道地区,但主要装备只有约190辆装甲车和60辆坦克,只能勉为其
难地称为机械化师。
第7装甲师在寒冷的北海道沉寂了整整15年至到冷战结束。奇怪的是在日本最主
要的假想改──苏联解体了,来自北方的安全压力已经不复存在的情况下,这支装
甲部队却进入了其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不断得到“特殊优待”,一跃而成为自卫
队的“军中老大”和杀手锏。
经过冷战后二十几年间的不断加强,第7装甲师已具有了很高的合成程度。该师编
有3个坦克团、1个机械化步兵团、1个炮兵团和1个高炮团。每个坦克团均装备
90式坦克102辆,仅凭90式坦克世界上最昂贵的单车造价──826万美元─
─这一项开支就达30亿美元。已装备有40辆75式155毫米自行榴弹炮的炮兵
团,又从1999年开始新购进40辆最新型的99式155毫米自行榴弹炮。这种
世界上屈指可数的高性能火炮,全重为40吨,时速近50公里,火炮射程可达3
0公里,每分钟可发射18发炮弹,堪称大威力、远射程的炮中“翘楚”。第7装甲
师编有一个高炮团,这个高炮团装备有60辆最斯型的87式自行高炮和81近式近
距离防空导弹;令其它师艳羡不已的87式高炮,是一种双管35毫米口径的装甲自
行高炮,重约38吨,时速53公里。从发现目标、捕捉目标,直至发射的全过程均
可由计算机进行误差的自动修正,而81式近距离防空子弹,因为采用了红外可视复
合图像制导和主动电波制导相结合的制导方式,其命中率和执干扰能力都很强,此外,
良好的隐蔽性能,又使其能够全天候发射。因为拥有了这种“炮弹结合”的防空系
统和体制,该师的对空掩护能力得到大大提高,进一步保障了其在作战中的突击能力。
为了增强第7装甲师的作战实力,陆上自卫队还从1999年开始为该师增编了1
个飞行队,并装备了100多架直升机,包括UH─1多用途直升机、OH─6观测
得到如此多的“特殊优待”后,第7装甲师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日本陆上自卫队“王
牌师”。
被作为预备队的第7装甲师接到木村游哉的命令后,立刻利用该师在快速机动能力
方面的优势,连夜机动到宜兰。安朝它的作战构想是:使用环岛高速公路迅速赶往
花莲,再靠隐蔽的山区公路接近解放军,在集集乡台湾装甲部队的配合下,以精锐部
队阻止或遏制解放军先锋的进攻,最后赶往解放军的登陆地区,对解放军已登陆部队
实施阻击,并歼灭配合登陆行动的解放军空突部队。不过,这一战役预案始终未能付
诸实施,
当朝霞满天时,解放军空中侦察和埋伏的侦察兵发现了一支日本陆军装甲部队正沿
着环岛公路,由北向南朝着苏澳方向挺进,丝毫没有意识到危险的日军,把坦克和
装甲车辆都装在拖车上疾驶。赶来指挥的攻台集群政委俞笑天决定以海军陆战队第二
师从正面迎战,陆战一师和独立二旅左右两翼实施包抄。1个小时后,解放军空军的
飞机和陆战队数字化炮兵向日军实施了猛烈的突击。
经过战争锤炼,尤其是同美数字化炮兵的炮战洗脸礼的解放军数字化炮兵已是一支
令人望而生畏的力量。它所装备的武器体系已全面数字化,使解放军数字化炮兵作
战效率明显提高。数字化部队炮兵的每门炮上都装有以“北斗”GPS为核心的定位
导航系统。这种数据无线电通信系统能传送火力请求、目标跟踪数据、己方友邻部队
位置数据、战斗命令、报告、文本、态势感知、战斗识别和指挥控制同步信息。火炮
无论走到哪里,都能随时确定自己所在位置的坐标,且迅速准确。此外,数字化炮兵
的战斗识别系统,可在地面战场上全天候识别坦克和战车,并能通过识别码鉴别目标
是己方的还是敌方的,提高打击的准确程度。
所有自行榴弹炮采取自动装填,射速快,单炮射速为0.4发/秒。采用多种炮弹,
战斗部威力巨大。尤其是担当火力压制任务的火箭炮兵,一个27门制火箭炮营的
火力相当于12个155毫米榴弹炮营的火力,而人员编制数量前者仅相当于后者
的1/4。   
数字化炮兵观察器材不但增多而且都实现数字化连接,它还可与其它数字平台进行
数据交换,提高了侦察效率,扩大了观察范围。
解放军陆战队数字化炮兵首先用WM─2010型273毫米多管火箭炮先敌开火,
先机打击日军。它发射的多用途子母弹战斗部,一门炮一次齐射可发射8千多枚子
弹,覆盖面积达10公顷,对该面积内的人员、车辆毁伤概率在50%以上。它发
射另一种攻顶反装甲战斗部时,每个战斗部内装6枚智能化反装甲子弹,每一颗子弹
可以自动搜索、识别和摧毁坦克、步兵战车等目标。   
日本第7装甲师的坦克部队受到重创,但其避过第一轮打击的炮兵部队也训练有素,
迅速展开反击。
解放军陆战队数字化炮兵的PLZ─45式155毫米自行榴弹炮部队立刻投入炮
战。与日本教科书式的炮击相反,解放军榴弹炮部队编组和使用非常灵活,有的按
传统的3×8门制的营或连或排的建制单位遂行射击任务,有的则将全营24门炮分
别组成12个火力小组遂行射击任务,有的甚至还单炮各自为战。同时,为了提高战
场生存能力,解放军数字化炮兵的阵地配置比较疏散。一个自行榴弹炮连最大配置正
面可达3公里,纵深可达2公里。这样的配置,即使日军能够使用炮位侦察、雷达进
行定位,一次连齐射也只能毁伤1门炮,一次营齐射时,至多毁伤2门炮。在日军射
击时,营连内其他各炮,就可根据己方炮位侦察雷达捕捉的日方火炮位置,迅速进行
反击。在剧烈的炮战中,解放军数字化炮兵还采用了“走中有打,打中有走”的战法,
凭借自己的“北斗”GPS和敌我识别系统,使各级指挥员正确掌握敌、我、友方
的位置信息,提高敌、我、友的识别能力,在进行多向炮火袭击时,基本避免了对友
军的误伤。解放军就这样,对日军炮兵进行了歼灭性压制射击。
接着,陆战队二师在2010型主战坦克的掩护下,向日军发起正面攻击。经数小
时激战,在公路上的日军主力装甲部队大都没有卸车就被击溃,步兵则散入公路两
边的树林中继续顽抗。此时,陆战一师和独立二旅消灭了日军的掩护部队之后从两翼
包抄上来,用火箭和机关炮把丛林中的日军轰得无处藏身,又利用数字化提供的快捷
通信招唤数字化炮兵进行远程火力急袭和陆战队二师的2010型主战坦克进行近距
离交战。简练的数字化信息在俞笑天指挥陆战队过程中,上下左右传递得非常迅速准
确,能够比臃肿的数字化日军装备更快地知道日军来自何方,准确地判断日军从什么
地方进攻或突围,因而可以使防御或堵截行为赢得时间,争取主动,预有准备地指挥
部队机动到需要的位置,挫败日军的行动。激战到下午时,日军已所剩无几,残部被
迫投降。日军的第7装甲师就这样出师未捷身先死了。
注:作者保留著作权,转载不得用于商业目的。
直升机等,此举不仅提高了该师的指挥和侦察能力,也增强了其快速反应的能力。

--
~~~~~~~~~~~~~~~~~~~~~~~~~~~~~~~~~~~~~~~~~
~~ 滚滚长江东逝水 ~~~~~  ~ 浪花淘尽英雄
~~ 是非成败转头空 ~~~~~~~~ 青山依旧在
~~ 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
~~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 古今多少事~~~~~~~~~~~~~~都付谈笑中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9.51]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29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