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rsy (Green Mouse), 信区: Green
标  题: 科学幻想小说:《魔瓶》--第十六章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at Nov 10 22:40:33 2001) , 转信

1944年印度,科希马

  英帕尔战役已经打了很长时间,山下重雄中尉坐在簧火旁,肚子饿得真难受。

  他们断粮已经三天了,每天只拿丛林中找来的野果和竹笋充饥。天哪,竹笋这种美味
怎么变得这么难吃,白水一煮,连盐都没有,吃下去简直像用肥皂水把肠子洗了一遍,镂
肠剐肚地,恨不得把地上的泥土抓一把塞进嘴里。英国人每天都有空军来给他们送给养。
科希马连个机场都没有,英国的运输机甚至连降落伞都舍不得用,干脆超低空飞行,把成
包成捆的物资直接从打开的舱门中推出来;而日本军队却经常什么都得不到。英国的喷火
式战斗机牢牢地把守着通向缅甸的两个山口,日本人只有用零式飞机拼死开道,掩护运输
机冲过来。每次行动,总有一半运输机被击落,而投下来的物资,却有一多半飘到了英军
的阵地上。

  英国人的飞机除了把守山口,还来轰炸扫射。零式飞机虽然厉害,但基地太远,数量
也太少。至少在这块地方,英国人掌握着制空权,日本人只有挨炸的份。有的时候,还有
那些鼻子上漆着鲨鱼头的飞机,那是属于美国第14航空队的。美国人更野,好像打仗用机
枪和炸弹还不够,非得用他们的螺旋桨把你的头顶凿个窟窿。

  山下重雄最瞧不起英国人,他们根本不能在艰苦的条件下作战。当初他参加马来半岛
登陆作战的时候,每人只有一辆自行车,一包饭团和自己能背得动的弹药。英国人什么都
有,可他们从狭长的马来半岛北面一直打到最南端,用英国人自己的物资把所有的英国军
队都打得落花流水。当日军趾高气扬地开进新加坡,看到垂头丧气的英国人一片片坐在泥
土地上,他简直就觉得,自己在英国人面前就和山下奉文司令官一样伟大。

  新加坡的辉煌很快就过去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却似乎远无穷期。山下中尉慢慢觉得,
当一名大日本皇军并不永远美妙。而当他从瓜达康那尔岛那个地狱里逃出来的时候,前景
在他的眼里已经暗淡到了极点。他所认识的人都死了。许多是战死的,而更多的人死于痢
疾、疟疾,还有一些说不出名来的热带疾病。最令人不寒而栗的还是饥饿,他永远也忘不
了那种正在慢慢死去的可怕感觉。

  这回,又轮到和英国人打仗,他心里似乎还有点高兴。英国人毕竟当过手下败将。在
印度,他们统治了四百年,所有的印度人都恨透了他们。如果这次能够把英国人赶出印度
,也许能使皇军从南太平洋失利的阴影中解脱出来。

  自从日本人把英国人踢出缅甸,日军从来也没有越过缅印分界的那道山岭。印度实在
太大了。日军在中国,在南太平洋,在哪里都没有能解决战斗。所有的精锐部队都陷在那
里,而留在缅甸的那点力量,根本无法进行任何攻击行动,更不用说去占领印度那么大的
一个国家了。这回就不同了,斯利姆将军把他在印度能够搜罗起来的力量,包括印度土著
部队和中国远征军,都集中起来,试图和东面史迪威指挥的中国部队遥相呼应,要在缅甸
北部的群山中打出一条走廊地带。这对日军在中国的作战造成极大的威胁,日本的参谋本
部决不能坐视态势的这种变化。

  从日军的角度看来,这态势似乎可以利用。英帕尔远挂在印度东北角,四面环山,地
域狭小,没有回旋的余地。在这里消灭斯利姆重兵集团,印度就会像一个熟透了的果子一
样自己掉下来。用不着日本人动手,印度民族主义者中的亲日派自会让剩下的英国人统统
去见鬼,然后投进日本的怀抱。

  战役开始时似乎还比较顺利。日本方面把所有能够利用的力量都搜罗起来,连他们这
些从瓜达康那尔岛逃出来的残兵败将都用上了,组织起一支强大的、久经战阵的丛林部队
。一个突袭,就把斯利姆集团拦腰斩成两段,分别包围在英帕尔和另一个较大的居民点科
希马,后来呢,山下中尉慢慢发现,英国人也不那么好打了。

  他们面对的科希马,虽然号称印度东北的重镇,其实不过是个大一点的村庄。被他们
严密包围在里面的英军数量并不很多,可那么多天了,却怎么也攻不进去。英军从天空得
到接济,而他们日本人却在挨饿。

  事先没有一点预兆,侧后方突然响起密集的冲锋枪声。有人高喊,“英国人!英国人
来了!”山下赶忙一滚,离开簧火,隐蔽在一块石头后面。等他抬起头来观察的时候,只
见一些戴着英军那种可笑的,像小脸盆一样钢盔的黑色身影,在树丛和岩块之间蹦跳着,
平端着的冲锋枪口不断发出闪光。一颗手榴弹在他刚才坐的地方轰然爆炸,炸灭了簧火,
铁罐里的白水煮笋全都扣在灰里。

  山下中尉好不容易把他的部下组织起来,进行抵抗。英国人却像他们来时一样,转瞬
又不见了。阵地上留下了十几具尸体,居然一具英国人的都没有。

  英军频繁的夜间偷袭,促使日军指挥官下了一个决心。所有这些偷袭都来自一个楔人
日军防线的小高地,只要英军还据守在这里,日军就会遭到不断的消耗。日军已经没有力
量发动大规模的迸攻,但还是决定调集预备队,拿下英军的这个外围支撑点,再向科希马
施加一点压力。

  这是一次代价惨重的进攻,英国人以少数兵力,在炮火和空中掩护的支持下,进行了
顽强的抵抗。当他们最后攻下这个高地的时候,剩余的英军通过节节抗击退人科希马,而
山下指挥的中队,残余兵力还不足一个小队了。

  现在山下中队奉命驻守这个高地,却又成了英军炮击的目标。山下中尉不得不只在高
地上放几个观察哨,其余人员留在高地下面的开阔地里。山下的敌人不光有英军,还有热
带雨林地带的环境。要在这里活下去,山下就得煞费苦心。谷地里时而烈日当空,晒得一
切东西都像要冒起烟来;忽而又豪雨倾盆,雨密得使人没法喘气。天上飞着乌云一样的蚊
群,地上无数叫不出名字的毒虫出没。这块地方地图上标的是开阔地,实际上却十分郁闭
,东一株西一株的大树下面,是长得像小树一样高、密得钻不过人去的灌丛。一块块林中
空地里长满了一人多深的茅草。有一块空地的一端,有一架飞机的残骸,尾翼高高地翘起
在枝叶的上方。看起来像是一架美军P40战斗机。肯定不是英帕尔战役中被击落的,它坠毁
在这里一定颇有时日,尾翼上的号码024,已经被攀援植物遮得快要看不见了。

  山下下令割倒茅草晾干,先在一些突出地面的大石块背面搭一些高出地面的窝棚,作
为栖身之处,然后在合适的地形上挖掘一些工事,以防英军炮击。割下的茅草晒干又淋湿
,淋湿再晒于。翻起干草堆,成群的老鼠在下面乱窜;干茅草铺在窝棚里面,灰蓬蓬地呛
得人打喷嚏。

  这片谷地看来荒无人迹,但一挖掘下去,发现这里似乎曾经有过一个古代的庙宇。他
们常常挖到一些表面上带有精美浮雕和古代文字的残断石块。到第三天,山下一睁开眼就
听见一名军曹在高声喝骂士兵。

  山下忙起身去察看,原来是士兵在挖一个防炮洞,挖到一块大石板,挖不下去了。士
兵想择地再挖,两军曹却坚持必须在原地挖下去不可,因而叫骂起来。山下跳到坑里拂去
石板表面的浮士,看见石板上满是梵文的铭文,引起了他的好奇心。他命令士兵把坑挖大
,把石板整个挖起来。

  出乎山下的意外,当他调集他的全部士兵,把这块沉重的大石板撬起来,石板的下面
却出现一个洞口,一条石阶斜斜地延伸下去,引向一个岩洞,黑黢黢的,深不可测。山下
命士兵捆扎火把,自己引头走了下去。这是一个天然的岩洞,几经转折之后,下到一个较
大的洞穴之中,山下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洞穴的一面经过人工雕琢,形成一个精美
的神殿。每一个石龛里面,都供奉着一座神像,纯金的,宝石镶嵌的,大小不同,形态各
异,每一座都造型精美,栩栩如生。在火把那摇曳的火光下,反射着五颜六色的光,山下
一时甚至觉得自己是在梦境之中。

  山下总以为,经过四百年的统治,英国人可能已经把所有能搬得动的东西,全都搬回
到他们的岛上去了,没想到还有一个庙宇漏网。他激动得眼睛都发绿了。在那个年代,在
一支渴血的军队里经过那样长时间的熏陶,他的眼睛能够看得见的东西可能着实有限。在
他的眼睛里,这些金灿灿的东西,意味着他们的战争努力能够得以继续。山下的军人生涯
,就是在不断的侵略战争中度过的。每当他们开始一场新的战争,每当他们开始侵入一个
新的地方,他们总是以为,敌人很快就会屈服,战争很快就会结束。而他们依靠掳获的资
源,又可以发动新的战争,夺取新的地方。经过多年的战争之后,山下才真正地意识到,
他们的国力已经在无休止的战争中消耗殆尽,日本的武运已经难以为继。而现在,他,山
下重雄,一名小小的中尉,却掳获了如此之多的财宝,他已经开始把自己看成日本又一个
民族英雄了。

  他部下的士兵,表现得更像是一群野蛮人,一看见火光照耀下的黄金,便发出一阵狂
嚎,猛扑上去。“都别动!”山下猛然一声怪叫,把那些士兵喝得一愣。只见山下重雄几
步跨上一个石棱,高声喊道,“我以天皇的名义,宣布这些财宝为帝国的财产,任何人不
得乱动。”他派几个士兵回到地面上去搬下来一些大大小小的空弹药箱,里面衬上晾干的
茅草,然后他指一样,士兵装一样,直到他认为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全都收集起来了,才允
许士兵们任意搜寻。他们把排放在神龛两侧的小壁龛中数量惊人的书籍和经卷全都掀到地
上,任意往来践踏,去搜寻他们认为值钱的东西,甚至将一些经卷装帧上的黄金饰品都拿
刺刀撬下来。一阵折腾之后,洞里就像龙卷风扫过,面目全非。山下命令士兵们把那些装
着财宝的弹药箱码成一堆,才带人回到地面。他命士兵又将洞口盖住,这才又去考虑如何
对付英军的炮击。

  过了不到三天,意想不到的灾难却降临在他们的头上。他手下的士兵一个接着一个都
病倒了,先是畏寒发热,周身疼痛,最后是喘不过气来,连他自己也未能幸免……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8.124]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82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