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rsy (Green Mouse), 信区: Green
标  题: 红色舰队2-15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hu Jul 11 18:38:11 2002) , 转信

章节:第15节  上站时间:2002-5-27 0:43:22  
作者:宗良煜  版权信息:宗良煜  
 
    第六章太阳的血    
    
    谁有耐心等着导弹飞到自己头上来呢?耐心等于死亡
    这种光电对抗系统,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军事科研囊重要的成果之一
    “孩子,这一生你要是击落不了一架敌人的飞机,可算是白活了。”
    在眼下这场可怕的人类智商的较量中,最早进入死亡曲是速度最快的导弹,
    一排山一样的恶浪在它们粉身碎骨的海面羹然掀起,呼啸着翻卷着奔向远方,去发泄
对人类海洋主权骚扰和侵犯的恼怒,去宇宙间诉说某种哀哀不幸
    大阳每天都在洗着血给人类带来光明,人们为什么还要让它失望呢?
    --------------------------------------------------------------------------
----
    
    “从‘凯斯特勒’号邮船被炸事件至今的几天时间里,美国方面已经完成了这场海战
的所有前期布署和准备,这一点,我们很容易从他们的一步步行动以及当前他们军舰的动
向得出结论。”
    郝海良站在巨大的电子诲图前,手里的电子遥控杆轻易地在图面上划出一条条线一道
道圈,形象而又直接。电子海图上,美国“海狼”号航母正率队向东南方向移动。随着电
子遥控杆的指点,一个大大的箭头沿“海狼”号舰头前进,直至西经90’、南纬12’海域
,郝诲良在这个位置划了个圆。
    “据我估计,这三艘美国军舰将会在这里待命,因为一旦战斗打响,它们正好与我们
编队成西东正横方位,与“海王”号一同构成了对我们编队及“新星”号的东西夹击之势
,那时我们将会瞻左顾右,穷于招架。
    当然,这只是他们一厢情愿的如意算盘。”
    “可我们现在去跟‘新星’号会合,势必会形成与‘海王’号和‘海狼’号东西正横
的局面。”“新郑和”号舰长周强说。
    这也正是其他两位舰长所关注的问题。
    郝海良微微一笑,“‘迷惑欺骗,力争出敌不意’,是美国海军作战运用的特点之一
。‘新星’号眼下看来,已经被对方当作使我们陷入困境的诱饵了。大家瞧,这艘美国的
常规驱逐舰‘丹弗’号原地不动地仍在监视着‘新星’号,说明阿布索伦并不打算放弃对
‘新星’号的打击。我想先决条件应该是目前仍在我舰上的两位美国青年。我暂时不怀疑
阿布索伦的这个应诺:不打击‘新星’号科学考察船。但我们不能不考虑华盛顿对他所施
加的压力。如果以我们扣留了他们两个美国人质为由对‘新星’号实施报复,阿布索伦是
不敢也不情愿违抗这个命令的。”
    “可事实上,那两个美国人根本不愿意离开。”周强说。
    “真正的事实是,不论两位美国人在不在‘新郑和’号,不管我们做出多么大的让步
,美国方面是注定要在南太平洋跟我们较量点什么的。所以,从现在起,我们不可能再抱
有任何幻想了。”
    
    郝海良环视电视屏幕上各舰长的面孔,他们的神情说明没人反对他的这种看法。
    “那么,下面我们只能考虑美国军舰的战略方针了。‘逐步升级,限控作战强度’是
美国海军作战运用的一个较为显著的特点。以‘凯斯特勒’号的沉没为由,他们派出了阵
容强大的航母特混舰队,巡游南太平洋;再以军事禁区为由,指控我们航母编队和‘新星
’号考察船;最后以两位所谓‘人质’为由,开始对我编队实施打击,公开宣战。救助人
质,这是美国所能找得出的最好不过的理由了,尽管这个理由实际上有多么荒谬。”
    “战斗打响后,美国海军的作战强度会升级到何等地步呢?”五十海里外的“东方”号
巡洋舰舰长提出了舰长们所关心的问题。当然,这同样是郝海良需要认真考虑做出正确判
断的重要一点。
    郝海良手一挥,“很简单,一炮不放我们宣布投降,轻而易举地赢得这场战争,取得
世界舆论的支持和赞赏,是他们求之不得的事情。但他们很明白我们不会这样做的。所以
我想他们的作战原则中,至少有一条会是这个意思:彻底消灭‘新郑和’号编队及‘新星
’号科学考察船。当然,这要有许多先决条件。我认为这些先决条件无外乎这么几个方面
,一是两名‘人质’是否已离开‘新郑和’号;二是‘人质’在我们舰上是死还是生;三
是我们军舰的还击程度,他们的损失是大还是小;四是我们是要求投降还是血战到底。”

    “我们当然会血战到底!”护卫舰“天山”号的舰长血气方刚。在三艘军舰中,护卫舰
的战斗力无疑是最弱的了。
    “这一点,我们别无选择。”郝海良的口气足以说明他的决心和信心。作为一个航母
编队的最高指挥官,他的一笑一蹙将决定着所有舰艇的士气和勇气,甚至战争的胜败。历
来的战争进程,早已证实了这一点。
    “不再考虑会不会打,那么,我们就该考虑怎样打了。”郝海良顿了顿,屏幕上的舰
长们,作战指挥中心的高级参谋人员,所有的眼睛都紧盯着这位气度不凡的将军,看他将
把他们和军舰带入怎样一个战场,去迎接怎样一场战斗。
    郝海良手中的电子遥控杆在电子海图的南太平洋海域划出了一个大大的圆。在这个圆
里,没有陆岸,没有岛屿,甚至没有一块露出水面的礁石,有的只是八艘美国军舰、三艘
中国军舰和一艘中国科学考察船,还有那艘侦察卫星早巳告诉了的“玛丽娅娜”号。
    “我们应该看得出,这是一场特殊的战争,不存在陆地的支持或攻击,不用担心导弹
飞到别国领土或飞机将炮弹射向商船……当然,这艘‘玛丽娅娜’号是唯一一艘不属于中
国也不属于美国的船,它到底在这种时候闯进禁区来干什么,我想阿布索伦将军会比我们
更关注的。我刚才说的意思是,在这种环境中,阿布索伦将会把‘海空一体,发挥整体优
势’这一战术特点运用得很充分。当然,这也正是我们可以选择的唯一战术。”
    “根据美军的许多战例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他们惯于飞机先行,而且两天来‘海王’
号的预警飞机一直做全天候二十四小时侦察飞行。”周强说。
    “‘海王’号和‘海狼’的两艘航母可载二百五十架各种类型的作战飞机,是我们‘
新郑和’号的一倍多。而我们的军舰与他们的比例近乎一比三。所以说,以少胜多,将是
我们唯一的出路。要想做到这一点,不用我说,大家都明白,只能发挥我们的唯一强项:
高新技术。”
    
    郝海良的这话,道出了这场战争胜与败的真正关键。
    
    远在1994年美国被中国打败的模拟战争中,美国海军上将们强调的原因是“战场机器
人和空间武器一一包括能削弱美国确定目标的能力的反卫星武器一一加强了中国部队部署
能力并促使美国溃退……我们的航空母舰从未开到离他们很近的地方。(中国人)发射这种
导弹,井能够击沉我们的水面舰只,甚至在航空母舰来不及防御之前就把其击沉……”
    2010年的现在,阿布索伦少将以及其他美国海军将领没人相信中国的高新技术武器已
经发展到了那一步,至少,他们从未见识过。
    郝海良和“新郑和”号编队让他们见识到的,却远远超出了电脑的模拟能力和那些海
军上将们的想象力。
    
    总体方案:
    
    在不可避免与美国海军发生冲突情况下,由自卫转向全方位进攻,重创或摧毁其核心
舰艇,尽可能减少我军损失,确保“新星”号安全,最终赢得战斗胜利。
    
    作战原则:
    
    一,编队按原计划与“新星”号科学考察船会合,形成有效的保护网,避免“新星”
号遭受毁灭性打击,并施放自卫性电子干扰:
    二,无论美方由海或空对我方实施攻击,立即预以还击,以其旗舰“海王”号航母及
“海狼”号航母为主要打击对象,力争将其重创或击沉;
    三,如果美方提出无条件的停火,我方将予以接受,并达成于我方有利的协议。
    
    12月6日下午4时,这份简单明了的“作战原则”和“总体方案”,连同复杂详致的南
太平洋形势分析及作战步骤,通过国防通信卫星由“新郑和”号作战指挥中心传向北京。

    下午5时,北京回电,完全同意该总体方案和作战原则,强调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重
点保护“新星”号的安全,当“新星”号及我军舰受到严重威胁或致命打击时,可以动用
最新式尖端武器。
    这便给了郝海良最大的指挥权限。
    同时,北京还送来一个重要信息:鉴于目前南太平洋局势及美国单方面的无理做法,
中国已正式向美国提出抗议,井建议就此进行部长级对话。美国已接受了这个建议,同时
建议对话时间定在美国时间12月7日上午8时。
    2010年12月7日上午8时,有着良好读报习惯的美国人大都在阅读或讨论着一篇文章。
这篇文章同时刊登在美国十几家颇有影响的报纸上,足以说明了它的重要性。
    读完这篇题目叫做《战争是文明用来破坏文明的最佳途径》、署名为“上帝”的文章
,许多美国人说,它真像是《圣经》里的某个章节。
    后来,“上帝之约”战争结束并渐渐被人们看清了其本质,许多人再去重读这篇文章
,并深深地记下了里面的几段精彩论述。
    
    毫无疑问,战争是文明与野蛮的双重体现。
    
    文明与野蛮,历史被看作是相互对立的社会进步形态,社会越是文明,应该越是与野
蛮拉开距离。这似乎是一个普遍的认识。
    然而早在公元前2000纪末至l000纪实发,当原始公社由母权制过渡到父权制而后开始
解体时,人类进人“英雄时代”的铁器时代。随着部落内部由于血亲复仇进而变为掠夺财
富的战争不断出现,体现当时文明程度的冶炼技术,就被用来制造铁斧等后兵器,从而开
始了人类最初的野蛮厮杀。
    之后人类发明了火药并将这一文明成果迅速投人战争,15世纪,欧洲出现野战炮,其
杀伤力开始用毁伤半径来计算。18世纪中叶,由于英国、荷兰地区的工业革命,新的科学
技术成就成集束地向军事斗争转移,及至二十世纪30年代,科学家哈恩更发现了中子能够
引起铀核发生裂变。这一重大发现,立即被美国政府高度重视,现在许多美国人听起来依
然很亲切的“曼哈顿工程”应运而生,于是便有了日本广岛上的悲惨一幕。我们的原子弹
为正义而战,而死者中的大多人却是无辜的。
    在文明开始高度发达的二十世纪,战争中的野蛮行径更是令人战栗。在遥远的太平洋
彼岸,三十年代末四十年代初的日本军队视日内瓦公约于不顾,公然实施生物武器计划。
据资料统计,在日军细菌武器试验中,至少有20万中国人被残杀。二十万,今天看来也是
个不可轻视的数目吧!
    战争是文明进步的较量,更是野蛮屠杀的竞争。在宁静的冷战时期,在我们所热爱的
和平环境中,一个声音在上个世纪就已在悄悄提醒我们:“喂,朋友,你知道吗,目前世
界上贮存的榷武器已经能够使人类毁灭数千次了。那么,二十一世纪的现在呢?人类为什么
这样小瞧自己,非要让自己制造的东西来彻底毁灭自己呢?活着多么幸福!
    据我们美国科学家使用大型模拟电子计算机模拟计算,如进行一场核战争,交战双方
的直接受害人将达25亿。此外,由于引起城市和森林大火,浓烟遮蔽阳光,整个地球将因
此被黑暗笼罩达数周之久,气温降至零下20度,动植物都将难以生存。想想吧,人类势力
繁衍多少年多少代,才能创造出25亿人,包括试管婴儿。可他们却会在一瞬间死去。你是
幸存者吗?在那种环境中,你是不是会认为死比活更舒服呢?
    ……战争运用文明之极,也使野蛮程度达到顶峰。野蛮加快了世界走向末日的速度。

    ……在剐刚结束的二十世纪,人类所取得的科学技术进步和物质文明的飞跃,超过了
以往任何时代。然而,有一个数字二十一世纪的人也许更感兴趣:二十世纪中发生的一百
多次较大的战争中,世界上共有一亿多人被野蛮屠杀,超过这个世纪前一千九百年来死于
战争人数的总和。面对这个数字,谁可能耸肩一笑?
    我们不难看出,未来战争是在和平时期用最高文明制造更加野蛮的杀戳。
    我们所自豪著的当今世界,现代文明的进步正以高新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先导,形成一
股标志人类与过去所有经历相决裂的巨大潮流中,冲击着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然而,现代文明在向战争手段的渗透过程中,正使无数高新技术向军事领域大幅度转
移。上个世纪既开始的以微电子技术为代表的新武器,武器使杀伤手段聚能化,指挥控制
智能化。我们清楚,所有这些,都是为了一个目的,不是去跟外星人决斗,而是要更准确
、更迅速、更大威力地杀伤和毁灭对方。这个对方是你我或着他们,是可怜的人类自己…

    我们不是还在津津乐道1991年海湾战争的辉煌吗?美国以及盟国以当时最现代化的武器
装备牛刀小试,干了一场前无古人的高技术局部战争。这已经为“战争使人类文明极限发
挥,并达成对文明更大摧毁力”这种观点做了详实的注脚。
    过去的战争是用当时文明的最高水准达成毁灭对方的目的,现代战争是用现代文明来
构成对文明的破坏。你活够了吗?那就拿把锋利的刀子把自己杀死吧,你不必考虑这把刀子
是你自己唐砺的;这样你便可以理解我这句话的意思了“文明是文明用来破坏文明的最佳
途径”……
    我还要说,今天,一切为未来战争所做的准备,都是用当今文明发展的最新成就,来
筑造对未来文明更残酷和更野蛮的毁坏。想想很有意思,不是吗?
    一年前,五角大楼有位颇受人尊重的将军曾在电视里给我们出了个思考题:“战争是
不是人类进化所必须的因素,战争是不是人类生活的支配现象?”
    我没有思虑便做了回答、而且我相信这是全美国最简单的一个答案:
    “不!”
    假如我真是全能的上帝,我将很快活地等待着你们人类自己最终把自己毁灭的日子。
我可以创造万物,但不会再去创造已经被自己毁灭了的人类。
    当时和后来,都没有人会想到这个“上帝”便是上个世纪的少年天才安德斯·布莱。
但他们会时时想起“上帝之约”战争。
    原因很简单:12月7日上午8时,他们从报纸上看到这篇洋洋洒洒的文章时,“上帝之
约”战争刚刚在南太平洋结束。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8.120]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6.59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