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gdream (dream), 信区: Green
标  题: 龙腾四海206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un May  5 09:59:56 2002) , 转信

第六节 轻敌的代价 
  当天晚上11点乌姆拉欧中将就回到了自己的司令部,立刻走进了会议室同一群早已等候
多时的旅以上军官开起了作战会议。首先是情报部门的汇报,根据他们的情报因帕尔和伯
莱尔是各被1个陆航师攻占的,他们分析在3天时间内中国人至多只能空运1个半至2个师,
而且缺乏重装备,并且把兵分两地,所以因帕尔和伯莱尔应该各只有2个轻型师的防御兵力
。在经过5个小时的争论后,会议终于定下了整个进攻计划的大框架。会议决定在2天之后
,也就是2001年7月5日21点使用1个装甲旅、2个步兵师、1个山地师对因帕尔发动第一波攻
击,首要是夺回那里的机场。在攻占之后进行休整,在7月8日对伯莱尔第二波发动进攻。
在把中国军队中国人从两城全部消灭之后,部队汇同从其他地方调来的增援部队立刻进入
北部山区,把那里的中国人赶回去,并进行追击直到把整个西藏解放。而空军部队全力争
夺制空权,确保中国人不能自由的对印军发动空袭。从即日起派遣一定数量的阿萨姆步枪
队对因帕尔和伯莱尔进行渗透,并对两城之间,伯莱尔与缅甸之间的公路进行破袭。
    有点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进攻方的兵力一般都是防御方的两倍以上,可是这次印军的
进攻兵力只有解放军的1.5倍都不到。是什么原因促使印军高级将领做出这样违背常规的决
定?是他们心底对中国军队战斗力的轻视,而使他们产生这种轻视的根据则是美国兰博斯
公司的《2000-2005年亚洲主要国家军力分析报告》和俄国人的《论中印两国军力对比》。
在前者的报告中有这样一段的描述“中国人历经了40年的改革开放,而现在中国军队的主
体都是在改革开放后出生的,他们这一代是吃着麦当劳、看着好莱坞大片长大的一代。他
们的价值观与他们的父辈、祖辈已经大大的不同了,我们不认为他们还会象韩战中的中国
军队那样英勇善战。而印度军队经历了3次印巴战争,其作战经验可以说是亚洲最丰富的,
此外他们还拥有象廓尔喀这样天生的战士。可是他们忘了解放军基层军官中有相当数量的
人参加过10年前的对越自卫反击战和两山轮战,而第三次印巴战争已经是1971年的事了,
而且中国军队从来都是以英勇善战著称于世的。印度军队近几年武器装备更新的力度极大
,其在海军和陆军方面与中国人已经没有太大的差距了,但是在空军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
,但是这个差距可以通过其他一些手段来弥补。而且在两国有争议的地区,印军补给将比
中国人发面数倍以上。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一旦两国开战,只要印度人是在其国土或国土附
近的中国境内作战,那他们就将取得压倒性优势。单以数字表示的话,我认为1名印军士兵
相当于5名中国士兵。”印度人觉得美国人有点言过其实,俄国人的报告比较中肯,俄国人
在《论中印两国军力对比》中认为中印对比为1:2-2.5。由于印军上下普遍的轻敌态度,注
定将使他们付出血的代价。
    由于中国人的空中打击,使部队的集结比预想中还困难。等到部队全部到位事已经是
7月6日早晨6点45分了,天已经开始放亮了,不得已只能把计划推迟到当晚21点。印度人之
所以坚持在夜间发动进攻,主要是害怕解放军的空中打击。他们认为在朝鲜战争中中国人
就是利用夜战使美国人的绝对空中优势无用武之地。虽然夜战给他们自己也带来了一定的
不便,但是这将大大的降低了中国空中优势,将迫使中国人使用地面部队进行战斗,这才
能最大程度上发挥印度陆军的“优势”。
    2001年7月6日20点30分因帕尔
    离攻击开始还有30分钟,所以的部队已经达到了指定地点。所以的火炮都卸下了炮衣
,将成箱的炮弹摆开,准备在10分钟之后对解放军的防御阵地进行20分钟的火力准备。防
空部队则打开了所有雷达,严密警戒着天空,防范解放军的空军部队。就在此时,解放军
的炮兵首先发出了怒吼,105和155毫米炮弹,122和273毫米火箭弹不断的砸在印军各级指
挥部、炮兵阵地、防空阵地、步兵集结地上。由于所有部队都在做攻击前的准备,对这场
突如其来的炮击毫无准备,有些部队甚至连掩体和散兵坑都没有。就这样这次攻击还没有
开始就以损失50%的步兵、40%的炮兵、25%的防空部队、15%的装甲部队而告终了。印军不
但损失了大批兵员,而且他们的1个师级指挥部、2个旅级指挥部被摧毁,包括2名少将、3
名准将在内的一批高级指挥官伤亡。残余部队只能后退35公里,就地进行休整。
    印军高级指挥层一致认为这次进攻的失败是由于内部混入了中国人的间谍,把作战计
划泄露了出去。否则中国人的炮兵决不能如此准确的对印军的炮兵阵地和部队集结地进行
火力打击。为此印度的情报部门好一阵忙乎,但是到最后仍然没有查出个所以然来。其实
印军高层并没有什么间谍,炮兵之所以如此准确完全要归功于我军侦察部队的无人侦察机
。在90年代中国掀起的新军事革命中,有人提出部队应该大力装备无人侦察机。因为无人
侦察机有其独到的优点,例如:无人员损失、侦察范围大等等。这个建议得到了高层的支
持,现在解放军每个师准备了一定数量的无人侦察机。这次炮击成功的起因就是由与一架
HF-6A(注1)型无人侦察机在巡逻时发现印军一个155毫米牵引火炮营。当无人侦察机把图
象传回第40陆航军后,洪察命令把所有的无人机撒出去,务必弄清印军的动向。随后印军
的大部分的动作都被我军的无人侦察机收入了眼底,并印军各个目标的坐标传回了司令部
。在8点24分时一架无人侦察机发现印军的一个炮兵阵地开始卸炮衣,洪察立刻判断印军要
发起进攻,命令陆航军所有远程炮兵、炮11师对已经确认的印军重要目标进行炮击,最大
程度上杀伤印军的有生力量。
    这次进攻的失败使乌姆拉欧中将十分恼火,他命令所以其他军区的增援部队一律向因
帕尔集结,准备在10日集中力量发动总攻一次性攻克因帕尔,然后不经休整,立即通过公
路进攻伯莱尔。上次作战中受损的部队则必须在9日之前全部补充好,一同参加10日的总攻
。为防止泄密,总攻的具体时间将在开始前30分钟内通报各级指挥官。在攻击前的几天内
不断派出小规模部队对中国人的阵地发动试探性进攻,弄清楚对方的兵力部署。并且向国
防部申请使用动员令的权利,以备不时之需。
    7月10日19点30分因帕尔
    乌姆拉欧中将向部队发出了30分钟后发动攻击的命令,所有的部队都开始进入预定位
置。而且在向地面部队下达命令之前的30分钟,他已经向空军部队下达了争夺作战区域上
空制空权的命令。如此大部队的运动当然逃不过他们头上那些我军的无人侦察机,侦察机
在同一时间将图象传回了40军司令部。
    洪察一边看着发回的图象一边对自己的参谋说:“阿三这次学聪明了,把炮兵和防空
部队都放在后面,一定是上次被打怕了。不过他们一线的部队少了一点,好象只有3、4个
师。这摆明着是不把我们40军放在眼里啊,我们这次还会让阿三吃个大亏的。命令前线部
队把阿三放近了打,命令炮11师等阿三部队进入我军阵地前3公里再开始炮击。让武装直升
机团做好准备,随时支援前线。并且通知空军部队,让他们准备进行对地支援。”
    “是。”
    第一波攻击印军一共投入了3个步兵师又一个步兵旅、外加1个装甲旅,分2路攻击。一
路以1个装甲旅、2个步兵师(欠1个步兵旅)沿科希马通往因帕尔的公路做主攻,另两路各
以2个步兵旅从东西2侧发起进攻、以牵制对方的防守兵力。作战计划还过的去,但是印军
不但轻敌,而且情报工作一塌糊涂。期限他们的情报认为因帕尔只有2个轻型师的守备兵力
,没有重武器。经过6号的那次教训后,他们仍然认为因帕尔只有2个师的兵力,只是中国
人空运了一批重炮到因帕尔。只要不把部队放在太前面中国人的炮兵决不会给他们带来象
上次那样的损失,而且印军地面部队所拥有的火炮数量大大超过了中国部队。可是现在他
们面对的解放军部队其实是整个40军,外加原隶属于47军的炮11师、和13军的一个装甲团
。这样双方的兵力比基本为1:1,印军的进攻部队马上将撞的头破血流。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02.118.237.202]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22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