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qpcwth (独翅鸟), 信区: Green
标  题: 《龙旗飘扬的舰队》节选--激战马江2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01月20日21:49:11 星期一), 站内信件

8月23日清晨,太阳从东面山头冉冉升起,波光粼粼的闽江犹如一幅金色的绸缎。一切是
那样静谧。孤拔早早地起了床。像往常那样,他穿上中国绒制服,戴上白色的草帽,站
到后桅甲板,仔细地观察着前方停泊的中国军舰。
  一个多月来,福州船政局从省内及浙江调集了10艘军舰,加上张之洞派来增援的
“飞云”,闽江上共泊有11舰。在罗星塔以西与孤拔的“窝尔达”等6舰对峙的,是“福
星”、“扬武”、“伏波”、“建胜”、“艺新”、“福胜”、“琛航”、“永保”,
8舰大致以单横队展开。另有3舰泊在闽江南岸,即“济安”、“飞云”、“振威”,监
视着“杜居士路因”、“费勒斯”和“德斯丹”。中国军舰的总排水量约9900吨,除了
“福胜”、“建胜”是从美国进口的炮艇外,其他军舰都是船政局制造的,以“扬武”
号为最大。“伏波”、“琛航”、“永保”、“济安”、“飞云”的排水量也都在1200
吨以上。木质船身,没有装甲防护,共有火炮50门。以双方实力而论,悬殊并不很大。
尤其是在罗星塔以西水域,法舰总吨位仅2694吨(不含雷艇),而中国军舰总吨位达6800
余吨。此外,中国还有9艘旧式武装师船、2艘帆船、7艘载有鱼雷发射机的汽艇和若干装
有杆雷的桨船。附近岸上还有7座新式炮台,为中国军舰提供火力支援。孤拔舰队深入危
地进行挑衅。可以说是一种冒险。他把希望寄托在突然袭击上。
  白藻泰没有亲自前去递交战书,而是委托了一个传教士去执行这个任务。战书辗
转周折,又经翻译,到何璟手中,已过11时(午刻)了。何璟开始误解战书内容,直到下
午1时以后(未刻),方才急电船政局和长门炮台准备。这样就延误了战前的宝贵时间。孤
拔不向近在咫尺的张佩纶宣战,而故意把战书递交福州的何璟是利用传递消耗时间的权
谋。所以,所谓提前四小时“宣战”,实际上同不宣而战差不多。加上中国官员的昏庸
,孤拔果然如愿以偿。
  清政府对于法国要在福州挑起战争的判断存在严重失误,对于布置战备更是麻木
不仁。福州前敌指挥官的处置,也有重大失误。8月19日,法国代办谢满禄照会宣称,必
须在两天里赔偿8000万法郎,否则下旗出京,由孤拔自取补偿。同时清政府又听说孤拔
军舰要出闽江,于是急忙电令何璟等人勿任法舰出口。21日,谢满禄下旗出京,朝廷仍
未意识到国家已到战争边缘,甚至以为这是法国人示弱的一种表示。张佩纶再次电求拨
船四五只,四天内速到。指出惟此才可阻法开战。如此紧迫的军情,军机处仍拖至23日
才向南北洋转寄派援的电旨。法使出京后,英国领事向福州当局提供了开战在即的情报
。22日,洋教习迈达路经马尾,魏瀚前去拜访时,又证实了中法外交决裂的消息。这天
晚间,就在孤拔召集军事会议的时候,何璟向张佩纶拍电,通报说,根据传闻,法国人
可能明天趁潮进攻马尾。张佩纶回电严备以待,但以交战照会未至,仍然迟疑不决。23
日清晨,英国领事再次向福州当局透露:“三日内法必开战,其意先将船厂轰,再行渡
台”。马尾方面仍然一片平静。船政局照常开工,舰队也没有接到备战指令。届近中午
时,何如璋对法国人的备战举动越来越感到不安。他命魏瀚再找英国领事探听消息。英
国领事此时已往闽江下游的军舰上等待观战了。魏瀚居然弄来一条鱼雷艇前去寻访。
  孤拔发现一艘中国鱼雷艇从上游开来,以为中国人开始进攻,立即命令把第一信
号旗升至桅顶,45、46号鱼雷艇立即出动攻击。按预定计划,其他法舰要待鱼雷艇实施
突击后才开火,可是“野猫”号上的机关炮却“哒哒哒”的扫射起来。孤拔恐怕中国军
舰回击,便下令降下第一信号旗。顿时,震耳欲聋的炮声响彻江面。中法马江之战提前
开始了。此时是下午1时56分。
  “扬武”舰实习军官,留美学生容尚谦首先发现“窝尔达”号桅杆上信号旗降落
下来。他立即报告管带张成。可张成以为是法舰上有军官病死,下半旗致哀呢。正议论
间,炮弹便如雨而至。这时另一位留美学生杨兆楠立即施放后主炮,第一炮便击中“窝
尔达”舰桥,当场炸毙引水员汤姆斯和五个水手,孤拔仅以身免。同时木匠周宝用铁锤
击断铁链,张成急令开船。然而为时已晚,46号鱼雷舰向“扬武”舯部发射了一颗鱼雷
。只听“轰”的一声巨响。鱼雷命中了。“扬武”仍挣扎着开动,驶向岸边搁浅。46号
鱼雷艇企图退出战场,但“扬武”的后主炮击中了它的锅炉。受了重伤的鱼雷艇歪歪斜
斜地向下游驶去,躲进中立国观战军舰行列。战斗中,留美学生邝咏钟,薛有福、黄季
良、杨兆楠牺牲,张成则在混乱中跳水逃生,为江水冲至上歧君竹乡江边遇救。
  45号鱼雷艇的攻击目标是“福星”。它的鱼雷没有命中。“福星”在管带陈英的
指挥下,同鱼雷艇接舷作战。陈英,字贻惠,福州人,船政学堂毕业生。他人极瘦弱,
但心雄万夫,指挥水兵们用步枪和手榴弹冰雹般地向法舰打去。一颗子弹击中艇长拉都
的眼睛。鱼雷艇狼狈不堪地逃跑,驶到美国军舰“企业”号的附近。
  这时,陈英的侍从向他喊道:“‘伏波’、‘艺新’正向上游开驶,我们怎么办
?”
  陈英眦目大喝:“要我逃走?大丈夫食君之禄,宜在死报!今日之事,有进无退!”

  全舰官兵,声诺雷动。于是鼓轮前进,向敌攻击。
  “窝尔达”号副舰长拉北列尔负责指挥小汽艇载水雷袭击中国军舰。他看到45号
鱼雷艇未能得逞,便跳上“淮特”号(“窝尔达”号的舰载汽艇),向“福星”的螺旋桨
部位发射鱼雷。“福星”被击中了,陈英中弹牺牲。三副王涟继续指挥开炮。军舰最后
在熊熊大火中沉没。
  又是一阵炮声从远处传来。孤拔喜出望外地喊道:“是‘利士比’或是‘凯旋’
号!”果然是法舰“凯旋”号。这是一艘4127吨的装甲巡洋舰,原来泊在马祖。早晨1
0时,它驶入闽江,顺利地穿过沿江各炮台,进入战场增援。孤拔见状,立即命令“窝尔
达”向“扬武”冲击。“扬武”船身的四分之三都着了火,就在即将沉没的一霎,一面
中国龙旗升上了它的桅顶。炮手向法舰送来最后一炮,以致法国军官也称赞它“表现出
勇敢和英雄的优美榜样”。
  “凯旋”炮击“振威”,“振威”虽受重伤,但在管带许寿山的指挥下,向“德
斯丹”冲去,准备同归于尽。许寿山,字玉珊,福建闽县人,船政学堂第一届驾驶班毕
业生。他平时以豪杰自命,也好交结天下豪杰。喜山水、善书法、能吟诗,有儒将风度
。此时冒着枪林弹雨,毫不畏惧。一位外国目击者写道:“这位管驾具有独特的英雄气
概。其高贵的抗战自在人的意料中。他留着一尊实弹的炮等待最后一着。当他那被打得
百孔千疮的船身最后颠斜下沉时,他仍拉开引绳,从不幸的‘振威’发出嘶嘶而鸣、仇
恨如海的炮弹……重创了敌舰长和两名士兵……这一件事在世界最古老的海军记录上均
无先例。”
  “飞云”由广东水师参将高腾云驾驶。高腾云行伍出身,人瘦弱,不善言辞。战
斗中,手发巨炮,与三敌舰周旋。后被弹片炸断腿,又被炮弹炸入水中而殁,死事最为
惨烈。
  “福胜”、“建胜”两艇抵抗时间最长。在炮艇统带吕翰的指挥下,叶琛、林森林
两位管带奋不顾身地向敌舰进攻。吕翰,字赓堂,广东鹤山人,也是船政学堂毕业生。
当法舰驶入闽江后,他写下“翰受国恩,见危授命,决不苟免!”的遗书,并把老母妻儿
送回老家,已作一死的决心。此时他短衣仗剑,督战发炮。额部被流弹打伤,血流满面
,仍裹伤再战。有凫水逃生者,挥剑砍之。两艇直至2时32分之后,才被击沉。其中一艘
被敌人240毫米大炮的榴弹击中,后部猛地沉入水中,船头高高树起,龙骨几乎与水面垂
直。摇晃了数秒钟后,才向右舷倒下,被江水吞没。
  双方军舰的炮战持续了40余分钟。中国军舰除“艺新”、“伏波”两舰负伤后向
上游逃脱外,其余九艘全被击沉击毁。另有一批旧式师船被击沉。共牺牲海陆官兵700余
人。包括舰长6名,其他海军军官58名,新式军舰及旧式师船士兵695人。法军方面,死
6人,伤27人,一舰未沉。
  接着,法舰又与陆地炮台对射。4时55分,孤拔下令军舰退至炮台火力圈之外抛锚

  江面上漂浮着木板、篷帆和尸体,高高低低地露出沉没军舰的桅杆和部分上层建
筑。江水被鲜血染成红色。入夜,罗星塔附近江上渔火点点,哭唤连绵。乡民们驾船打
捞死难者的遗骸。位于战场下游的洋屿乡共捞起500余具尸首。其中尸体完整的仅132具
,陈放在庙中,招亲属认领。这些全尸首,多是落水后为法国人用竹竿猛击淹死的。马
江之战牺牲者的遗赅后来被葬于马尾山麓,并建立了昭忠祠。
  当闽江上传来第一阵舰炮的轰鸣时,张佩纶刚刚拿到译毕的何璟电报。张佩纶
立即带人登上中歧山观战。江面上枪林弹雨,浓烟烈焰,水柱冲天,血肉横飞。他目睹
着一艘又一艘中国军舰沉没江底,心如火焚,万念俱灰,却拿不出一点办法。开战必败
,这样的心理准备是早已有了的,却没想到败得这样快,这样惨。数月之前,京师之中
,议论海防边务,那是何等痛快,何等气派。及至今日,方才体验到身败名裂,罪无可
绾的绝望心情。天黑之后,张佩纶向朝廷发出了第一份马江战败的电报,自请处分。然
后退居山后彭田村居住。后来人们出于对他及何璟、何如璋、张兆栋在战争中指挥失误
的激愤,作词讽刺为“两个是傅粉何郎,两个是画眉张敞”,语句自然十分刻薄了。
  何如璋也是第一次经历战阵。当法国舰炮的轰击停止后,他仓惶地换上便衣,坐
上竹舆,带着80余名勇丁,匆匆离开船政衙门,当晚宿在距马尾十余里的快安乡施氏祠
堂。何氏一行引起农民的好奇,竟相前来观看落难的船政大臣。第二天,他又派人回局
,取出库存的36000余两白银,押着前往省城。
  24日,孤拔打算派陆战队员占领船政局,但临时改变了主意。因为局中有守军千
余人,又有传说中国人早在船厂埋下大量地雷,于是决定用大炮摧毁这座由法国人帮助
兴建的造船企业。由于吃水关系,他派吨位较小的“野猫”、“德斯丹”和“蝮蛇”号
去执行。从上午开始,法国的炮弹雨点般落在车站、仓库和船台上,工厂熊熊燃烧,发
出五次剧烈的爆炸声。据战后调查,除了船政局内新设立的炮台被破坏外,“砖砌之厂
,以合拢厂、画楼为最,水缸厂次之,炮厂、轮机厂又次之,铸铁厂为最轻。架木之厂
,以拉铁厂为最,广储所、砖灰厂次之,船亭、栈房又次之,模厂为最轻。船槽陡出江
干,受炮最烈。新制第五号铁胁船身将要下水,被敌炮击穿90余孔。至学堂匠房等处,
虽受炮较轻,而器具书籍亦有残缺”。其余法舰则在罗星塔附近江面,搜索中国火攻
船。停泊在闽江口处的法舰“拉加利桑尼亚”号企图闯入闽江,策应孤拔舰队,被金牌
炮台守军击退。夜幕降临后,法舰泊在原先的锚地。次日凌晨4时,又有两艘中国水雷艇
悄悄地向法舰驶去,可惜被法国人发现后迅速击沉了。
  25日早晨,“杜居士路因”和“凯旋”号上的陆战队员登上罗星塔炮台,拆去3门
克虏伯大炮作为战利品。11时,孤拔下令舰队启航,冲出闽江口。他换乘“杜居士路因
”号。航行序列为:“凯旋”、“杜居士路因”、“费勒斯”、“德斯丹”、“窝尔达
”、“野猫”、“蝮蛇”、“益士弼”。打头的两舰各拖带1艘鱼雷艇。
  27日下午3时,舰队在金牌水道上游,与“雷诺堡”和“梭尼”号会合,协同进攻
金牌、长门炮台。金牌、长门炮台的岸炮因射向固定朝外,不能向内射击,守军便以轻
炮封锁航道,阻拦法舰。“杜居士路因”和“蝮蛇”号被击伤。28日清晨4时30分,法国
舰队猛烈炮击两岸炮台,两军继续作战。这天,金牌炮台被法国舰队摧毁。
  29日,法国舰队驶出闽江口,同利士比所乘的“拉加利桑尼亚”号会合,共同驶
向台湾。这天,法国“东京”、“中国”两个分舰队正式合并,组成远东舰队,孤拔任
总司令。
  探索马江之败的原因,可以找出许多经验教训。
  从直接原因来说,这是朝廷犹豫于和战两端,不敢向法国侵略者决战的妥协心理
造成的。按当时国际惯例,外国军舰驶入别国口岸,数量不得超过2艘,时间不得超过2
周。清政府在中法已经交战的情况下,居然允许敌国舰队深入本国军事要地40余日,不
能不说是中外战争史上的奇闻。美国历史学家马士认为,孤拔的来临使得清廷束手无策
。这并不完全是他们的实力薄弱,而是因为在处理有关国际法的问题上,他们不知如何
去做,诸如怎样叫孤拔退出港外。这就使船政局和所属军舰直接处在法国大炮的威胁之
下。中国人又信守“不先发第一炮”的战争伦理,等待着“衅自彼开”,等于自己把脖
子伸进绞索后,还在幻想等到刽子手收紧绳子的时候一脚踹死他。
  聪明的战略家指出,战争具有四重性,即外交、经济、心理,最后一招才是军事
。在第一颗子弹发射之前,军事战役的胜负往往已经决定了。有人把前三轮的较量称作
为“寂静战场”的格斗。马江之战从某种程度上证实了这一点。外交与经济的较量,清
政府敌不过法国,在心理方面,也是如此。心理上的优势,并不仅仅是道德正义论所决
定的。它还依赖于经济和国防的实力后盾。近代中国,震慑于洋枪洋炮威胁而产生的民
族虚无主义和迷信精神万能、妄自尊大的顽固派是屡见不鲜的。能够冷静地分析敌我双
方力量,审时度势,制定正确战略的人物却是凤毛麟角。这使当道者的心理总是无法达
到平衡。因此,在每次民族危机来临时,无法做出正确的抉择,在左右摇摆和彷徨中贻
误了战机。
  当然,军事角逐对于战争胜负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战争是政治的继续,但
政治判断不等于军事指挥。农业民族的特点是重文轻武,军人地位很低。随着近代战争
科学化、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军事指挥越来越具有浓厚的专业色彩。清政府没有认识到
这种趋势,在引进军事装备的同时,没有着意进行军事家的培养,仍然依靠文官典兵。
当时的高级军官,基本上是从镇压太平天国起家的,缺乏近代战争的基本训练。而新近
毕业的船政学堂学生,地位尚低,得不到重视。这种做法,用于反对列强侵略的近代战
争,显得极不适应。张佩纶是个突出的例子。不少人认为他纸上谈兵,书生误国。其实
,做为一个言官,一个智囊,一个政治战略家,他是出色的。但他不是军事战略家,更
不是战术家。当战争进入直接的武力对抗时,他只能在中歧山上顿足长吁。没有总参谋
部,没有合格的战区指挥官,远至枢廷,近至前线,仅靠一伙文官来控制战争,怎会不
失败呢?这个教训,清廷一直没有记取。十年之后的甲午战争,日本大本营中已拥有一批
懂政治、懂军事的指挥人才,清政府依赖的仍是这批文官和行伍。
  在讨论了各种原因后必须指出,当时军队的基本素质较差,是导致战争失败的重
要原因。在近代抵御侵略的民族战争史上,除了运用人海战术取得个别战役的胜利外,
在绝大多数角逐中,无论是旧式八旗、绿营、防军,还是用外国最新装备武装起来的海
军,基本没有取得过成功。马江之战揭开了中国近代海战的第一幕,从这天起,到清王
朝覆灭止,两支中国舰队遭到全军覆灭的厄运,竟从未击沉过一艘敌舰。这仅仅归罪于
政治腐败和装备落后是不够的。清朝军队中,虽然不乏为国捐躯的烈士,但是,作为一
支军队,它在整体上缺乏敢于牺牲、敢于胜利的集体英雄主义气概,缺乏主动寻求战机
、力求全歼敌人的军人勇气,缺乏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和娴熟的作战技能。结果只能是
屡战屡败,望风披靡。


--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0.46.72.251]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81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