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zhangcjj (屠夫), 信区: Green
标  题: 原张国焘卫队长何福圣口述:带刀侍卫(3-6)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hu Feb  5 09:54:09 2004), 站内信件


第三章:败走巴山
    许继慎等并非死在白雀园……红军兵败柳林河。张国焘、徐向前差一点落入敌人
手中……我护送护伤的陈赓离开红军……分散突围还是集中突围,徐向前一语挽救了红四
方面军。



    1、自伤元气



    在历时两个多月的大肃反中,全面的情况我不完全了解,但我知道我过去呆过的
“老三十团”仅团级干部就换了三批,营连级干部更是走路灯似地三天两头换。被撤职后
抓起来的干部中,除王树声等少数人大难不死,其余的全被扣上反革命帽子给杀掉了。在
这次肃反中,“老三十团”被陆续杀掉的干部战士就有五百多人。
    有被逼上梁山的红军士兵也曾进行过自发性的反抗。但这样的反抗除了给他们更
快地带来灭顶之灾外,相反更加坚定了张国焘肃反的认识与决心。
    大约是十月初的一天,一连隶属政治保卫局的士兵前往布防在傅流店一线防御北
面之敌的第三十一师,抓捕了该师政治部主任陈定候。在返回新集途经泼陂河时,遭到驻
在该地的六安独立团少数士兵的零星射击。
    张国焘得到报告后大怒,立即下令将六安独立团班以上干部两百多人全部抓起来
,末经任何审问便被押到泼陂河边用机关枪打死。
    张国焘听完处置报告后只是心疼费去的子弹,指示:
    “以后要节约每一颗了弹对付战场上的敌人,对于内部的反革命分子,宜采取另
外的办法解决。”而这“另外的办法”就变成了用刺刀捅、用大刀砍、用绳子吊、用石头
砸。
    我被这股血淋淋的杀人风吓坏了。我目睹了众多的红军官兵被杀害,我更知道当
初一起跟随师傅投红的不少师兄弟被处决了。这批师兄弟中的少数人的确存在私分战利品
,打骂群众等违犯纪律的现像,可就因为这,他们中的二十四个人却都被当作反革命处决
了。我听到他们的消息后除了害怕,便是庆幸,幸亏自己调来给张国焘当警卫员,要还留
在“老三十团”,这次恐怕也难逃大劫。我不敢也不要能对这场肃反运动本身表示出丝毫
的怀疑,因为这样的怀疑一旦流露出去便足以将自己的小命送掉。
    而且,这样一场运动又是自己敬爱的首长亲自发动和领导的——难道,我可以怀
疑敬爱的张主席?
    这股“杀人风’很快由军队刮到了地方上。在苏维埃政权中,党的各级组织中,
工会农会中也大开了杀戒。连徐向前的妻子陈训宣、王树声的妹妹王树泽也被带上“改组
派”的帽子,惨遭杀害。
    十月初回到新集没几天,张国焘就下令解决先期被押回新集关在保卫局监狱中的
许继慎、周维炯、庞永梭等人。并派军委会秘书长黄超前去监督执行。黄超从总部警卫排
要去了我们六名战士当保镖。因为当时杀人杀得整个苏区路断人稀。内部矛盾激化,向首
长打黑枪的事件时有发生。
    许多党史材料上都认为许师长他们被张国焘秘密杀害于河南光山县白雀园,连《
红四方面军战史》上也都是这样写的,时间是一九三二年十月里。
    时间没错,我记得很清楚,我们下河滩时,路边柑子树上的果子都快熟了。但地
点肯定不对,许师长他们不是死在白雀园,而是死在新集的潢河边。那天夜里月色昏暗,
六名警卫员都把机头打开,提在手上前后夹着黄超往潢河边走去。
    我们下河坎时,河滩上巳经布好了警戒线。因前一天下过大雨,潢河发了水,浪
子哗哗响。执行队员大概有近百人,手里拿着大刀和梭标,也有枪。被杀的有三十来个。
周维炯临刑前坚决不肯跪下,把他按下去,他又挣扎着站起来,最后被一刀砍死。庞永梭
被大刀砍、梭标捅,死得十分痛苦。
    许继慎是最后一个被带下河滩的,他一看见满河滩的尸体,就转过脸对黄超吼道

    “黄超,有你来,很好。我有句话,你给张国焘带回去。”
    黄超说:
    “用不着了,任何人也救不了你的命。”
    许继慎说:
    “不是救我的命,是救红四军的命……”
    黄超大喝道:
    “把他带下去!”
    执行队员们一拥而上,架起许继慎就往河滩上拖。
    许继慎扭过脸大叫:
    “黄超,你回去告诉张国焘,国民党蒋介石打不垮我红四军,他打得垮!他一个
人就把红四军干掉了!”
    许继慎死得最惨,他是被马活活拖死的,浑身被拖得血肉模糊。他们死的时候都
年轻得很,许继慎刚满三十岁,周维炯最小,才二十三……(笔者写下这段文字时,心情
尤为沉痛。因为,当年许、庞、周领导的这支英雄的部队,如今正巧驻扎在笔者的家乡江
津。笔者查阅该师的师史时,在历任指挥员一栏中,清楚地看到了排在最前面的三人,正
是许继慎、庞永梭、周维炯。)
    大肃反后,红军中大批非工农出身的干部和知识分子干部差不多被清洗干净了,
新提拔起来的军官几乎是清一色的农民党员。有个现像如今回想起来也让人很难理解,张
国焘自己就是个大知识分子,懂三种外语,过去曾是北大学生会的领袖,党的“一大”主
持人,后来又在莫斯科东方大学讲过课,还听说好多中央的高级首长都当过他的学生,可
他偏偏就最不放心知识分子。他在许多会上再三强调:“工农干部在工作中犯了错误,党
可以原谅三分,假如是知识分子犯了同样的错误,就应当加重三分,这是很正当的办法。

    他的这种观点很容易被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工农干部们所接受,以致于在整个苏区
中一度造成了极端反知识分子的倾向。
    到十月底,由于国民党大军巳经突入了根据地,霍邱县城失陷,才迫使肃反告一
段落。许多来不及被处决的指战员也都从监狱监狱中被放了出来,马上组编成突击队,开
上前线迎敌。
 



2、兵败柳林河
    但红四军此时巳元气大伤,加上张国焘来后推行的一系列“左”倾路线极大的伤
害了群众的利益,恶化了红军、苏维埃与群众的关系,当红军在军事上连遭重创以后,苏
区群众纷纷反水,士兵在前线携械投敌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使红军的处境面临从末有过的
艰难。国民党正是看准了这一点,兵分三路直驱苏区腹地,迫使红军主力与之决战。
    苏区军民拼命抵抗,但是,这次他们面对的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数量众多,武
器远比红军精良,天上还有飞机助战,苏区军民很难阻挡住敌人的进攻,每日数次传到总
指挥部的战报令人揪心,红军人员不断伤亡,苏区地盘不断缩小。
    终于传来了更大的噩耗,霍邱县城失陷,据守该城的第七十三师除少数人随师长
邝继勋突城逃出外,几乎全军覆没,地方武装队与运输队也被敌人俘去。
    张国焘怒不可遏,对邝继勋欲以军法从事,经蔡申熙力劝,邝继勋虽暂时保住了
性命,责成他戴罪立功,蔡申熙则赶往前线协助邝继勋收拾残局,将第七十三师残部与第
七十四师合并,仍称七十三师。
    霍邱惨败,给苏区造成的震动巳不可估量,再加上蒋介石在这次围剿中采取了“
七分军事,三分政治”的策略,极大地动摇了苏区老百姓的斗志。
    徐庭瑶军攻占霍邱后,将被俘的一千余名红军、两千余名地方武装与运输队员迅
即资遗,发给衣物、粮食,每人一块银元。这数千名俘虏浩浩荡荡地回到苏区,本身就起
了一种宣传作用,对苏区军民同仇敌忾的心理是一个强烈的冲击,让人产生了一种错觉,
以为国民党过去对苏区人民斩尽杀绝的政策变了,觉得蒋介石的正规部队,毕竟不同于过
去的杂牌军——其实,蒋介石哪里会变,等到把苏区彻底控制在手中,他们就开始杀人了
,而且比杂牌军杀得更凶!
    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刚刚结束的大肃反在苏区军民心理造成的伤害这时也
反映出来了。接连不断地发生了官兵携械叛逃、群众反水的事件。
    总部为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紧急从政治保卫局抽调大批干部,以特派员的名义
下到各作战部队,以更严厉的手段来预防和处置图谋不轨的官兵。
    而几天以后,又发生了第十二师二十五团二营在战斗激烈的关头突然枪杀了党代
表和政治保卫局特派员,临阵易帜,反戈一击的严重事件!
    有次,我在替张国焘做按摩时听到陈昌浩在张面前充满忧虑地感慨道:
    “我们在冯寿二与刘峙作战时,需要紧急征用民夫,可老百姓都跑到刘峙那边去
了。”
    为避免和强敌决战,红军在苏区的地盘上和敌人兜圈子。可是在柳林河,终于被
敌人前堵后追,爆发了一场大血战。
    这是一场力量悬殊的较量,战斗的激烈程度连红军中的高级将领们也感到惊讶。
陈赓师长当时就说:
    “柳林河战役比任何一次内战都更为猛烈;比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激烈程度,也毫
不逊色。”
    红四方面两万余官兵面对的是卫立煌的八万兵马。大战一展开,红军方面所有能
投入战斗的力量都用上了,没有一支预备队。张国焘、陈昌浩、徐向前等由警卫们保护,
坐镇柳林河指挥所。
    血战、乱战,方圆数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全都在燃烧,在沸腾,在呐喊,在厮杀。
国民党的大批飞机从汉口轮番赶来助阵,从天上往红军头上扔炸弹,用机关枪狂扫。用血
流成河,尸积如山来形容绝不为过。
    这次战斗中的一个突发情况把我们一帮警卫员吓了个半死。
    有一股敌人来势凶猛,突破了红军阵地直向指挥所冲来。那一刻,所有人的心都
提到了嗓子眼上,张国焘、陈昌浩、徐向前都在指挥所里,如果被敌人俘去后果不堪设想
,而整个指挥所的战斗人员不足一百人。
    敌人巳近在咫尺,叶南生率警卫排一个反冲锋,把敌人压趴下了。所有的人都拿
起武器投入了战斗。连张国焘、陈昌浩、徐向前也都拔枪向敌人射击。黄超和一帮参谋人
员巳经开始烧毁文件。
    在这种时候最紧张的肯是定是我们几十个卫士,我们不担心自己的死活,惟一担
心的是首长的安全,首长被打死了,挂彩了,或是被敌人俘去了,卫士就没脸活了。
    徐向前就是这一刻左肩骨被子弹击穿的,他的警卫员漆树仁吓得哭喊起来,被叶
南生一个耳光扇去,漆树仁醒悟过来,伸了个舌头,赶紧向敌人开火。
    幸亏这股乱冲乱突的敌人并不知道他们前面是红军中的什么人物,遭到反击后没
有全力进攻。再加之左侧的余天云师长虽未得到命令,发现情况不对后,亲自率人火速赶
来救援,才使指挥所转危为安。
    战斗从头一天下午开始,一刻不停地打到第二天中午,红军终感不支,遂仓促撤
出战斗,向新集方向退走。
    柳林河大战,红四方面军遭受了惨重的损失,伤亡连同被俘的人数在三千以上。

    当徐向前陈昌浩率领疲惫不堪的大部队向新集以北移动时,张国焘在警卫排的护
卫下,轻骑向新集疾进。
    仅隔数日,出现在我们眼前的“赤都”巳变得面目全非了。敌人的飞机将全镇炸
成了一片废墟,满眼弹痕累累,四处断墙残壁,张国焘的住宅老县衙也被炸毁了。
    在镇外的一户农家里,张国焘主持召开了紧急的中央分局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
只有少数中央分局的委员,以及各机关的留守处负责人。
    张国焘简略地介绍了苏区面临的险恶局势,决定任命原三十六团团长,负伤未愈
的徐海东为鄂豫皖军区指挥部总指挥,全权领导苏区内所有地方武装,采取游击战术保卫
苏区。红四方面军则相机冲破敌人的包围,转移到外线作战。中央分局,省委,以及苏维
埃机关里的干部分派到各县各区加强指导,至于各县区的党和苏维埃机构,则转入地下,
或上山打游击。
    安排妥当,张国焘第二天上午即前往新集西北四十余里的晏家河,赶上了大部队

    敌人巳在这里堵住了红军的去路,并摆开了欲与红军大战一场的架势。
    张国焘在陈昌浩徐向前的陪同下登上高地视察前线的情况,看见敌人正在构筑野
战工事,纵横十来里的区域内屯着大量敌军,当地的村庄住不下,还在田野里、坡地上立
起了许多帐篷。
    几位最高首脑马上商议,决定停止和正面敌人交战,迅速脱离晏家河地区,向平
汉路以西转移。
    部队突然撤出阵地,向东经白雀园向安徽的金家寨冲去,蔡申熙与邝继勋率领的
第七十三师也在金家寨加入了大部队。一万六千余名红军战士离金家寨昼夜南行,在英山
打了一仗,再由英山转头西行,到了黄安以南的高桥。红军侦知河口一带敌军大部都巳推
进到七里坪方面去了,便决定移师河口,伺机机突破平汉路。
    这时,追敌巳经尾随而来,担任掩护的蔡申熙,就是在河口一仗阵亡的。
    河口对张国焘来说是块不祥之地,他在这里连折了两员大将,死了蔡申熙,伤了
陈赓。
    二十六岁的蔡申熙无疑是红军中最优秀的指挥员之一,他也是黄埔一期生,一九
二四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南昌起义、广州起义,被派往鄂豫皖之前,曾担任中共中
央长江局军事部长,听到他战死的消息后,连平时不太容易激动的张国焘,也流下了悲痛
的眼泪。
    腿部膝伤的陈赓,先由担架抬着行军,部队走到河南南阳、新野一带时,因伤口
发炎,张国焘命令叶南生安排人员,将他护送到安全的地方,然后再转往上海治疗。
    护送陈赓的任务,落到了自幼学过医的我和另外三名警卫员的肩上,交由我负责

    我们雇了一辆小推车,将化装成商人的陈赓推着走,四名卫士则着便衣,扮作跟
随。
    因为红军刚刚过去,一路上不断地遇到民团盘问,都用钱对付了过去。
    当天晚上我们在一个小镇子上住下了,几个人正围桌吃饭,三个保丁前来查店,
因为口音不对,惹出了一场麻烦。
    保丁问陈赓从哪里来?
    陈赓回答说:
    “从樊城来买桐油的。”
    保丁又问住在樊城哪条街上?
    陈赓从没有去过樊城,但知道那里滨临汉水,顺口答道:
    “在河街上。”
    不料却被陈赓蒙上了。樊城恰好有一条河街,而且正是桐油商贩聚集的地方。

    保丁们半信半疑,又问买桐油,为啥带这么多人?
    陈赓笑笑说:
    “眼下兵慌马乱的,多带几个伙计,也不过是壮壮胆嘛。”又拿出四块银元,吩
咐老板添酒加菜,邀请三名保丁入座。
    保丁们吃得醉醺醺的,才摇摇晃晃地离去。
    保丁走后,陈赓马上说:
    “小何,人多反到容易惹人注意,明天一早你们还是赶大部队去吧,我自巳坐这
辆车到郑州去行了。”
    次日清晨,我们与陈赓就此一别。
    红四方面军在敌人的包围圈中东冲西撞,在根据地中兜了一个大圈子。十月八日
,部队又被敌第一师、第八十八师迎头堵住了,数小时的激战引来了越来越多的敌人。

    张国焘沉不住气了,十月十日,他主持在黄柴畈召开了少数领导人参加的紧急会
议,会上,张国焘决定放弃鄂豫皖根据地,将红军主力转移到外线作战的主张受到了沈泽
民坚决猛烈的抨击。
    沈泽民批评张国焘的军事策略是“逃跑主义”,他认为这样做的结果是丢失了根
据地,丧失了群众的支持,最终只能将红军主力拖散拖垮。他激动地表示,与其让敌人逼
散逼垮,不如回头与敌军作孤注一掷轰轰烈烈的大决战。
    虽经张国焘竭力解释,沈泽民决不妥协,这位曾经担任过中宣部长的人物言辞犀
利,咄咄逼人,弄得张国焘下不了台。更令他恼怒的是几位在晏济河军事会议上赞同他的
意见的人物,此时的态度也变得暖昧起来。
    张国焘冷厉地扫视了一下大家的脸膛,以强硬的口气说道:
    “现在是非常时期,不同意见,留到以后有条件再争论,总指挥部制订的行动方
案,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一切责任,由我向中央承担。”
    沈泽民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站起身大声吼道:
    “国焘同志,此次重大行动涉及到红军和苏区的生死存亡,你不能太武断,在党
内搞个人独裁!”
    张国焘怒不可遏,猛地一拍桌子厉声喝道:
    “沈泽民,你不要太猖狂!我是中央全权代表,分局书记,我能解决你的问题!

    谁都明白如此声色俱厉的公开威胁意味着什么,大肃反的阴影在许多高级干部的
心中尚未完全消散。全场顿时变得像一潭死水,只有傅钟不满的嘀咕了一句:
    “这是党的会议,有话好好说嘛,不要用威胁的口吻。”
    一九三二年十月十一日深夜,伤痕累累的红四方面军杀开一条血路,向西而行,
由广水和卫家店之间越过了京汉铁路。
 

3、风雪漫川关
    蒋介石很快便判明了红军的去向,号令各路纵队紧紧撵了上来。
    对这支处于强敌重重包围之中,不仅丧失了根据地,便严重的是丧失了群众支持
的疲乏之师来说,随时都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此时节令巳进入深秋,红军出鄂豫皖后一直穿着夏衣,携带的粮食也早巳吃完,
解决饥寒交迫也成燃眉之急,而红军所经过的新野、邓县、淅川地区,由于连年军伐混战
,和旱涝虫害,到处是一片荒芜。村庄变成了废墟,田野里长满了蒿草,难闻到鸡鸣狗吠
,难见到人迹炊烟,即便有时走到有人烟的地方,由于当地群众在反动宣传的欺骗下,谁
也不敢与红军接近,任战士们站在门外给他们说上多少道理,村民们总是一言不发地听着
,官兵这才深深地体会到丧失根据地的痛苦与无奈。这一切给部队的行军、宿营、筹集粮
草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不少官兵只能靠野果、野菜充饥。
    十一月初,在追敌三面赶来的情况下,总部决定,由漫川关进入汉中。
    漫川关是千峰万壑的秦岭山中的一个小镇,周围都是两千米以上的大山,仅有几
条羊肠小道通往山外,地形十分险要。十一月十一日,红军来到了漫川关,老百姓不是跑
了,就是躲进了深山里,留下的都是些老头老太太。
    几天以来,官兵们忍饥挨冻,翻山越岭,昼夜兼程,巳经十分疲乏。附近的地里
长有不少大萝卜,可红军用钱买,老百姓不敢卖。没办法,大家只好自己动手挖萝卜,然
后把银元放在附近的人家,或者强塞进老人们的手中。
    天黑下来了,群山隐入了茫茫的夜色之中。战士们在料峭的寒风中席地而卧,冻
得直哆嗦。
    而在漫川关的一间民房里,烟雾腾腾,红军的首脑们正在召开会议。根据派出的
侦察人员报告,敌陕军三个团巳经占据漫川关前面的山头防守,堵住了红军前进的道路;
敌第四十四师巳占领了漫川关左侧一线,对红军进行拦截;而尾随而来的敌第六十五师、
五十师也迫至漫川关以东,断了我军的退路;敌第四十二师正由漫川关以北向南压迫,基
本上形成了对红军的包围。
    强敌如林,而红军连续行军作战,很长时间没有休整与补充,战斗力巳大大减弱
,加上地形对红军非常不利,山高壑深,回旋余地狭窄,兵力无法展开,部果稍有不慎,
就可能招致不堪设想的后果。
    所有参加会议者均巳明白,此时此刻,红四方面军的命运巳经到了生死存亡的紧
要关头!
    张国焘向奉召而来的指挥员们通报情况和敌情后,明确指出:
    “我军没有后勤,没有补充,又处在发此险恶的地形条件下,要死守是不可能的
,那样最终只能被敌人各个击破,最后导致全军覆没。我的意见是,分散突围……”
    “分散突围”四字一出口,指挥员们无不震愕!
    但是,张国焘那种“非常时期不容讨论”的独断作法,以及大肃反留下的后遗症
,使他们不敢直抒自己的胸臆。
    许许多多的目光,不约而同地凝聚到了徐向前清瘦的脸上。
    徐向前大口大口地抽着烟旱烟……他非常清楚自己在张国焘心中的位置,政治上
他属于“异己分子”,甚而将他的妻子也抓起来,审查,至今死活不知。然而在军事指挥
上又离不开他,所以只好让他掌着这枚“帅印”。可是,他这方面军的总指挥,事无巨细
,必须要张国焘的坚定支持者、方面军政治委员陈昌浩点头才能通过,好在陈昌浩对他还
算尊重,对他的工作也能给予支持……
    正因为他心中雪亮,所以在张国焘面前,他从来是水多言不多语的,把自己的全
部精力,用在指挥作战上。
    可现在,他再也不能保持沉默。
    徐向前开口了,声音清晰而坚毅。
    “我看,分散突围,只能是死路一条。”
    所有人屏息静听。
    “卫立煌、胡宗南、萧之楚全都扑上来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分散突围即等于全
军溃散,红四方面军将不复存在,不如集中突围,来一个鱼死网破!”
    陈昌浩也道:
    “国焘同志,向前同志的意见应当考虑,集中突围好比一块肉,敌人想吞也吞不
下,如果把肉切开,睚好让敌人一口一口地吃掉。”
    张国焘揉着下巴想了想说:
    “分散突围,我也知道不是上策,可是……啊,向前同志,你还是详细地谈谈你
的想法吧。”
    徐向前走到桌子前面,用竹烟竿指着摊开的地图进一步说道:
    “敌人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想把我军逼进从康家坪到任岭的这十余里的一道狭长
的深谷之中,然后逐步挤压,最后一举歼灭我们。现在敌人的包围圈基本上巳经形成,但
是,并未形成坚不可摧的铁桶,我们必须当机立断,置之死地而后生,马上从敌人布防的
薄弱环节实行突围。而敌人的薄弱环节,就在敌四十四师两个旅之间的接合部,这个叫做
垭口的地方。我们马上组织一支敢死队,杀出一条血路,保障我全军通过。”
    张国焘问:
    “谁来率领这支敢死队?”
    “我来点将,让十二师三十四团团长许世友上。”
    张国焘最终同意了徐向前的意见。
    当高层意见统一后,徐向前与陈昌浩立即带上警卫员,策马赶往任岭,来到了许
世友的团部。
    一看到两位首长的神色,许世友就清楚一定又是遇上了严重的敌情。
    果不其然,徐向前扼要地向许世友介绍了敌我双方的态势,交待了任务,然后,
紧紧地握着许世友的双手说道:
    “世友同志,全军安危在此一举,作为全军的敢死队,你们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夺
取垭口,只许成功,不能失败!”
    许世友望着徐向前那充满信赖和期待的目光,斩钉截铁地说道:
    “请两位首长放心,三十四团只要不拼光,就一定为全军杀出一条血路!”
    许世友率领的三十四团是红四方面军的一个主力团,以善于攻坚闻名全军,只要
有战斗,战士们无不像他们的团长一样,奋不顾身地扑向敌人。
    夺取垭口的战斗打响后,一营冒着暴雨般的子弹,迎着炮弹连续爆炸的火光,勇
猛地向垭口冲去,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又冲了上去。
    眼看着第一次攻击受挫,许世友拔出驳壳枪大吼道:
    “警卫连也全跟我上!拿不下垭口,我们四方面军就全完了!弟兄们跟着我,冲
啊!”他带着敢死队员和警卫连的小鬼,一个冲锋,扑上了垭口,机枪连和二营、三营也
紧跟着冲了上来。敌人的包围圈终于被敢死队撕开了一道血淋淋的口子。
    垭口一仗,三十四团差不多打光了。一营冲上去时三百一十四人,战斗结束时只
剩下八十二人。二营撤离阵地时,有两个班的十多名老战士由于长时间爬卧在冰天雪地里
,巳被严寒夺去了生命。
    大部队刻不容缓地跟上来,时间就是生命,为了以最快的速度通过垭口,部队能
精减的东西全扔了行军锅被砸成了碎片,一些瘦弱的骡马行动迟缓,立即被推下了山涧,
连那些从敌人手里缴获来的山炮和迫击炮,此时也不得不炮口对着炮口的炸成了废铁。

    徐向前与陈昌浩站在小路边,亲自指挥部队迅速通过垭口。子弹的尖啸声中,不
时传来他们焦急的声音:
    “快,快一点。”
    敌人也深知垭口一丢对他们意味着什么,凭借兵力和装备上的优势,又发狂似地
向垭口冲来,想把缺口重新堵上。战斗到了折热化的程度,双方都竭尽了全部务量在拼杀
。枪声巳分不出切奏,炮弹也听不出啸声。四面大山仿佛在微微发颤。当敌人的两个旅得
新合拢时,得到的只是红军扔下的一堆破烂。
 

4、小河口“逼宫”
  红四方面军突破垭口,翻山越岭,攻占陕军把守的竹林关,又一次从敌人的包围圈中
钻了出来。接着折向西北,以两昼夜急行军二百多里的速度,进抵商县西五十余里的杨家
斜,然后又南下北折,分左右两路纵队突然出现在关中大平原上。
  早在红四方面军进入秦岭之际,敌人就狂妄地宣称:“自古秦岭‘七十二岫护潼关,
七十峪保长安’,红军不死于炮火,就死于冻馁。”可是,敌人万万没有想到这样一支连
遭各路大军围追堵截,长途征战的的疲弱之师,居然从包围圈中突了出来。
  西安之敌对红军的出现十分恐慌,赶紧调孙蔚如的第十七师赶至王曲、子午镇一带阻
击。紧接着,在漫川关扑了空的敌第一师、六十五师、五十一师、三十五师也赶了上来,
敌第二师与第四十二师则沿陇海线向红军逼近。
  红军刚突破了一个包围圈,可眼前,敌人又布开了一个更大的口袋。
  红军无路可走,只好又掉头往秦岭山脉的崇山峻岭。毕竟,大山是摆脱追兵的最好的
地障。十二月三日,红军于周至县的辛子口出发,再次进入了秦岭山脉的崇山峻岭。
  秦岭山脉位于汉水渭河之间,是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主要分水岭,均为海拔两千米
以上的大山。为了甩掉追兵,红军选择的道路几乎都是人迹罕至的高山高寒区,加上老天
爷毫不客气地落了几场大雪,使红军的行军更为艰巨。
  由于长时间的行军,官兵的脚都磨烂了,无论谁脱下草鞋,都可以看到斑斑的血迹;
有些人的脚巳经发炎,不停地流淌着腥臭的脓血;有的人连鞋子也没法穿,只能在脚上缠
上几层破布赶路。经厉过战争的人几乎都有这样的体会:烂脚不算病,行军要老命。而这
支磨烂了双脚的部队,偏偏还要以最快的速度在崎岖的同道上前进。
  能吃的一切,飞禽走兽、草根树叶、白鳝泥,全都被官兵们塞进了肚子了里。饥饿使
病员不断增加,断粮使行军速度大大降低。枪声响了,倒下的是高级指挥员们的座骑,张
国焘、陈昌浩、徐向前、王树声的战马全都被吃掉了……
  行军、作战、饥饿、受冻、流血、牺牲……红军象一队无家可归的惊雁,被历史的狂
风暴雨放逐到了汉水以南的地域。
  经过七天的艰苦行军,红军一连翻过九座两千至四千米的大山,通过老君岭、厚畛子
,下佛坪、都督河、黄柏源等地,终于在十二月九日到达了秦岭南麓城固县的小河口。

  小河口太小了,仅有的几间民房容纳不下这支衣衫褴褛的部队,各支队伍只能分散到
山岩下,背风的深沟里、密林中,燃起一堆堆篝火取暖。当夜晚降临后,满山遍野火光点
点,情景蔚为悲壮。有的人怀抱拐杖在火堆边睁着双眼,有的人把玉米须和树叶搓成的细
末放进烟锅,“吧吧”地抽着;有的人默默地擦拭着武器。忽明忽暗的火光映出了一张张
深深思索着的脸,他们都在思考着同一个问题:为什么放弃了鄂豫皖苏区?究竟要跑到哪
里才是个头?中央知道我们的行动、处境吗?
  战士们在思考,指挥员们则不仅仅是思考,他们巳经开始为自己所思考出的结论采取
行动了。
  对历史而言,一九三二年十二月九日,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日子。
  陕西南部城固县小河口,那一个连着一个的山峰,一条接着一条的深涧,在冬日的乳
白色雾气中涌动着,隐现着,如同一座座澎湃的洪峰。悬挂在峰峦上的峥嵘怪石,似人似
物,似怪似兽,给人以扑朔迷离的联想。
  一场大雪白了山川,也给山沟里一幢破破烂烂的土房子披上了银妆。深夜,窗户紧闭
的的土墙房子里那盏马灯扑闪着浑黄的光亮,给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世界带来一丝儿生气

  ……一张刚毅的脸膛被马灯照耀着。他眉头紧锁,来回踱步,虽然举步维艰,虽然拄
着拐杖,然而他像一个临战前的将军,正筹措和谋划着一场生死决战。他就是曾中生,他
带着伤痛,冒着生命危险率先挺身而出,在这里召集一个秘密的会议。
  当鄂豫皖大肃反进入白热化程度时,这位在红军和地方上有着崇高威望的苏区党和军
队的最高负责人就巳经被张国焘排斥出了核心领导班子。直到黄安战役胜利,黄安独立营
被扩编为独立师时,张国焘才安排曾中生担任独立师的师长。他左臂负过伤,在第四次反
“围剿”时腰部腰部又负了重伤,行动很困难,张国焘原打算在撤离鄂豫皖时扔下他,徐
向前不忍心看到自己的上司落入虎口,亲自安排张仁初等同志护送曾中生。张仁初等不分
昼夜地用担架抬着曾中生随队爬山越岭,曾中生过意不去:“老张啊,让我下去爬几步吧
,也能减轻一点你们的负担啊。”说着话,他果真蓦地翻下担架,重重地摔到了地上。张
仁初等人含着泪水扑上去,把他重新抬上担架:“首长,我们就是累死,也要抬着你走!

  伤痛折磨着曾中生,然而更折磨人的是心灵上的伤痛。
  革命巳到了危急关头,谁能挽狂澜于既倒?
  土房里人影幢幢,先前联络的高级干部们都勇敢地出现了。邝继勋、余笃三、王振华
、朱光、刘杞、傅钟、舒玉章、还有一位女将——张琴秋,她留着齐耳短发,干练、活泼
、留苏时学会了跳乌克半兰舞,也会唱俄罗斯民歌,时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
  所有人都知道他们今天要讨论什么;所有人也都清楚,他们今天的行为在张国焘眼中
,无疑会被视为一次“逼宫”。
  ……空气仿佛巳经凝固。
  “同志们,我们巳经陷入了绝境,部人在流血,在大量地消耗,官兵们怨声载道。再
这样下去,等待我们的是死亡,是毁灭!”
  曾中生首先发言,语气沉痛而又透着悲壮。他激愤地撑着拐杖挺胸站起来,以破釜沉
舟的决心将手中的拐杖奋力一挥。
  “不,共产党员再也不能沉默!革命的火焰是扑不灭的,真理的声音是封锁不住的。
”他虽对六届四中全会的党中央及其政策巳有了刻骨铭心的感受并疑心重重,但眼下他更
关注的是有人谎报了军情,欺骗了中央,应当迅速地派人向党中央报告其真相。
  郁积在心头的怨愤像潮水般冲决了堤岸……与会者全都慷慨陈辞,一致赞同派人去向
党中央反映张国焘放弃鄂豫皖根据地,实行无目的无计划的退却,反映他的军阀主义的领
导作风,请求党中央立即采取果断措施加以纠正,挽救危亡中的红四方面军。
  小河口涌起了春潮。
  当决定向中央写信一事决定下来后,有的同志提出,眼下离党中央中途遥远,担心还
没有送到,部队就巳经遭到了灭顶之灾。
  由于意见不一致,这群血气方刚的将领最后放弃了派人送信前往中央,而改由与会者
签名,由曾中生以书面形势向张国焘真接陈述大家用意见。他们认为这是光明垒落的表现
,也寄望张国焘看完联名信后能改变态度,从谏入流,吸取教训。
  这亦是我党历史上的一次著名的《意见书》。
  曾中生是被担架抬着来见张国焘的。他委婉地陈述了大家的意见,然后呈上了意见书

  当他看完意见书后,铁青着脸,一言不发地跨出了门槛。
  我们几名卫士紧跟了出去。
  张国焘站在风雪之中,大口抽烟,任飘飞的雪花纷纷扬扬地洒落在他的头上、肩上。

  张国焘毕竟是大政治家,大约两分钟后,他扔下烟头,转身回到了屋子里。
  此刻,他的神情变得肃穆,语气也十分的沉痛。他感谢同志们如此直率地给他提意见
;他对自己尚未意识到的不良作风深感震惊;他提议马上召开师以上干部会议,他一不会
正确地对待同志们的金玉良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干部会议是第二天上午举行的。张国焘以一种大丈夫的坦荡和谦恭,接受曾中生等人
的批评,诚恳地承认自己诸多错误和不足;还宣布成立前敌委员会,以示加强集体领导。
接着,又委任曾中生为西北革命军事参谋长……
  如果说此前参加“小河口”会议的同志们还有些忐忑不安的话,张国焘的态度,不仅
让他们放心,甚至让他们感动。
  然而,当他们不久以后发现这只不过是张国焘见自己处境孤立,玩弄两面派手法以图
缓和大家的情绪时,巳经迟了。
  他们为此付出的代价是鲜血、是自己的头颅。
  第二天,部队继续南行。当红军前锋抵达秦岭出口处的新口子时,敌孙蔚第十七师两
个团突然以密集的火力挡住了红军的去路。先头部队红第十师一个冲锋,就把敌人打得抱
头鼠窜,乖乖地让出了道路。
  当天晚上,部队赶到了沙河营一带的汉水西岸。汉水,是长江最大的支流,源出陕西
西南部米仓山西端。下游由汉口注入长江。虽说眼下巳到枯水季节,但横堵在红军面前的
汉水,仍然宽达两百米以上,透过朦胧的夜色看去,两岸浅水处巳结了一层薄冰,而江中
心依然是水流湍急,激浪翻滚。茫茫的水面上,没有只帆片影。
  为了争取时间,总部决定全军徒涉过江。陈昌浩、徐向前亲自沿江选取定了徒涉地点
,带头破冰下水,率领全军涉江。
  由于一天的行军,官兵们的衣服都被汗水湿透了,一阵阵冷风吹来,冻得直打哆嗦。
下到江水以后,立即尝到了寒水似刀的滋味。官兵们手拉着手,互相搀扶着,在齐胸深的
深水中,一步一步地向对岸挪去。当夜,全军渡过了汉水,到达城固县的上元观地区。

  这时,从鄂豫皖一直尾追红军的胡宗南第一师巳被甩在了遥远的关中,肖之楚的四十
四师和刘恩茂的第六十五师因贺龙领导的红三军活跃在鄂陕川边境,也调向了安康地区。
南郑一带仅有孙蔚如的第十七师一部驻守,兵力空虚,对红军巳构不成威胁——这就是说
,我们终于败脱了西征以来极为被动的局面!
 



第四章:重振军威
  陈昌浩政委大声喊:“起来,起来,再睡下去会冻死人的!”……请老百姓抽鸦片,
他们才肯为红军提供情况……田颂尧的探子火烧瓦斯铺,没想却帮了红军的大忙……张国
焘被川北老姓当成了“真命天子”。



  1、雪夜过巴山



  一九三二年十二月十五日,雪后初睛,空气清新,一轮火红的太阳喷薄而出,给千里
冰封的汉中大地洒下了万道金辉。
  无数匹战马从四面八方奔来,汇聚到一个小村子里。
  一张从敌人手中缴获的报纸,促使红四方面军总部在西乡县钟家沟召开这次团以上的
干部会议。
  钟家沟是大巴山北麓的一个小村庄,方面军总部就住在这里。因为这是红四方面军西
征以来的第一次团级以上的干部会议,所以指挥员们都非常关心会议的内容。
  和往常一样,依然是张国焘主讲。他首先总结了部队西征以来的情况,嘉奖了许世友
的三十四团和其他作战有功的部队,接着便宣布了翻越大巴山,挥戈川北,创建新的革命
根据地的决定。
  这消息不啻是一颗重磅炸弹,在会场上引起了很大的震动。离开鄂豫皖后,战斗频繁
,行踪飘忽,广大指战员迫切希望能得到暂时的休整。现在刚把敌人甩掉,来到这个相对
安全的地方,可板凳还没有坐热,又要去爬雪山,太出人意料了。
  摆脱了敌人的追击,看上去张国焘的精神也好了许多。他笑咪咪地解释道:
  “汉中地区南与巴山毗邻,北与秦岭相接,既是陕南地区的政治经济中心,又是通往
四川与西北的枢纽,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这点军事地理学的知识,《三国演义》里的诸
葛亮早就告诉我们了。可是,我现在要告诉你们大家的是,川北比陕南地势更险要,物产
更丰富,回旋区域更广阔。而且四川军阀林立,目前刘湘与刘文辉正在川西大战,四川的
大小军阀几乎都卷入了这场规模空前的大混战之中,川北的防守十分空虚,正是我军入川
的大好时机。既然有这么好的有利条件,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会议结束后,指挥员们马上赶回驻地,向战士们传达会方精神,并作好入川的物质准
备:每人三天的干粮,三双草鞋和五斤稻草。
  就为这点干粮、草鞋和稻草,部队又不得不在西乡县多呆了五天。当时,陕南由于连
年遭灾,庄稼歉收,又加之屡遭兵匪蹂躏,群众生活相当贫困。虽然每人仅准备三天的干
粮一双草鞋和五斤稻草,可全军一万五千余人,加起来就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啊!
  十八日夜里,命令下达了,一点钟开饭,两点钟集合出发。
  深夜两点,总部机关的数百人冒着风雪,整齐地站在一片空地上,一边跺脚取暖,一
边看着兄弟部队开进。
  总部警卫排排长叶南生问卫士们:
  “大家能不能走?”
  警卫排的战士百分之八十脚上裂了口子,一半的人裂口溃烂化脓。而作为卫士,有仅
自己要翻过山去,还首先得保证张国焘能安全地翻过大巴山。叶南生自然很担心他的战士
眼下的状态。
  我说:
  “排长,你就放心吧。”
  卫士们的精神也都很饱满,一片声嚷:
  “警卫排的人不会装熊,不会掉队的!”
  这时好几个老头老太太点着火把来了,惊奇地嚷道:
  “张主席,陈政委,你们现在不能走,巴山上七十,顶七十,下七十,三七二百一十
里,都是羊肠子路,悬崖峭壁,眼下大雪封山,有的地方连个插脚的地方都没有,要走,
你们也得白天走。”
  张国焘说:
  “老大爷,我们能过去,我们连秦岭都能翻过来,就一定能翻过巴山。”
  “我在这里住了几十年,没见过哪个队伍敢在冬天大夜里过巴山的。”
  “不是俺说话难听,就凭你们这单衣草鞋能过巴山,冻也得把你们冻坏的呀!”
  我也说:
  “老乡们,我们红军死也不怕,还怕一座山吗?放心吧,我们的身子硬着哩。”
  过了一会儿,谁也没能说服谁,老乡们只好无可奈何地走了。不过,看着他们那忧心
忡忡的样子,我也兀地感觉到巴山的确不比寻常。
  出发前,政治部主任张琴秋对大家响亮地说道:
  “同志们,漫川关我们闯过来了,秦岭我们爬了两次,大巴山也一定能够过去!我们
要团结互助,不要让一个战友掉队。大家说,能不能做到?”
  “能!”同志们响亮地回答。
  “出发!”
  在朦胧的夜色中,巍峨的大巴山,像一条巨龙横躺在川陕边境。
  我觉得上山的头三十里比较好走,风雪不太大,身上也不太冷,路上的荆棘都被先头
部队砍掉了,走起来和平常爬山差不多。可天亮以后,越往上走,气候就越恶劣,狂风卷
起漫天大雪,劈头盖脸地打来,官兵们眯着眼睛,猫着身子,深一脚,浅一脚,跌跌撞撞
地往前移动。光滑如镜的冰坡,虽然巳被先头部队打上了一道道梯阶,但经过前面几批人
马的践踏,巳经被踩光滑了,一不小心,就会滑倒,有的战士和牲口甚至滑进了深达上百
公尺的沟涧,眨眼之间,就连影儿也看不见了。
  叶南生排长指挥着我们几十名卫士,不断地用稻草垫在张国焘等高级首长的前面,以
保证他们不出意外。可就这样,首长们仍被摔得像个雪人似的,身上背的稻草上也挂着一
支支小冰棒,被风吹得“哒哒”响。
  部队走走停停,时断时续。每次碰到陡峭的冰坡,都要花费不少的时间。这时候,也
正是张琴秋一帮政工干部发挥作用的时候,他们跑前跑后,站在危险的地段上,一边拉扶
着战友,一边不断地高喊:“共产党员和干部带头,帮帮伤员和体弱的同志。”
  记不清爬过了多少悬崖峭壁,总算离山顶不远了。这是最艰难的地段,上面是又高又
陡的峭壁,下面是幽深莫测的山涧,稍有不慎,就会被摔得粉身碎骨。狂暴的山风吹得我
们摇摇晃晃,站立不稳,棉桃大的雪花打得人睁不开眼睛。官兵们只好手脚并用,脸都快
贴到雪地上了。我们彼此鼓励,彼此扶持,艰难前行,终于爬上了山顶。这时天巳经黑了
,又走了三四十里才宿营。荒凉的山顶上,白雪皑皑,没有一间房屋,我们只好在地雪地
上露营,挖一个雪坑,不是“房屋”,垫一把谷草,就是“床铺”,战士们一把炒米一把
雪,一口口地吞下去,不吃呢,肚子饿得慌,吃呢,越吃身上越冷,冷得浑向发抖,上下
牙齿直打颤。
  半夜里,迷迷糊糊的我被惊醒了,我睁眼一看,见陈昌浩政委大声喊着:
  “起来起来,不要睡了,大家都活动一下,再睡下去会冻死人的。”
  张国焘跺着脚,一边伸展着双臂,一边问身边的卫士们:
  “我给你们提个问题,等到全国解放了,你们打算怎样来收拾这大巴山?”
  叶南生说:
  “我要修一条公路,让大家坐着汽车过去。”
  我说:
  “要是我啊,干脆把这大山炸平,种上庄稼,叫它给咱们出大米。”
  洪安清说:
  “我不同意炸掉,那时候,地主老财的地都归穷人了,还不够你种呀。”
  张国焘说:
  “对,我同意洪安清的意见,把它留着,叫我们的子孙后代都来爬一爬,让他们晓得
,好日子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大家活动一阵,又睡了一会儿,一夜就这么折腾了好几次。可第二天起来一看,还是
有一些战友被冻死在冰天雪地里。
  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在不是冰便是雪的下山路上,更容易摔筋斗出意外。天
气虽然好起来了,但是悬崖峭壁不断出现,碰到这些地方,我们就解开绑腿由拧成绳子,
从岩上放到岩下,首先让张国焘等首长们一个接着一个地拉着绳子往下滑。为了保证首长
们的安全,还得在他们腰里拴上一根绳子。首长下完后,卫士们再下。
  二十一日上午,队伍终于翻过了天险大巴山,来到了山脚一个叫做岔口的小镇子。

  镇子里静悄悄的,青壮年和女人都跑光了……
 


2、火烧瓦斯铺
  总指挥部住进一家茶饭后,张国焘叫我们几个卫士马上到街上去找几个老百姓来了解
情况。
  我们到了街上,看见战士们都分散到店铺和老百姓家中借住,以暂避风雪。
  老百姓很害怕,因为他们对红军完全不了解。我们几个警卫员分头去找,我接连走了
好几家,费尽口舌,主人都不愿意来,后来我许愿请他们抽鸦片,才弄了两个大烟鬼来。

  警卫员们请来的十来个人全都是老头子,一个个满面烟容,瘦得不成样子,全都包着
盘头帕,穿着一件空心长棉袍子,有的外面还套着件兽皮背心,腰间扎着绳子,勾着腰驼
着背,双手捂着一个小烘笼在胯下取暖。而且,这里面很可能还有田颂尧的侦探。
  张国焘和首长们却把这帮烟客待若上宾,先请他们过足了烟瘾,又请他们饱餐了一顿
酒肉,慢慢的气氛便相当融洽了。
  吃完饭,卫士们巳经在屋子中间放上了一个燃得旺旺烈烈的炎盆,屋子里暖意融融。
在两张污渍很厚的方桌前,围坐着张国焘、陈昌浩、徐向前、王树声几位首长和客人们。

  张国焘亲切地向客人们说明,红军是共产党领导之下纪律严明的军队,是专门为穷苦
人打天下的,决不会杀人放火,骚扰百姓,红军到这里来,不过是借贵处一块宝地,以利
红军休息过冬。他请客人们将他的这番话传出去,希望外出躲避的老百姓都能尽快地回来
安居乐。他还对客人们说,如果谁有路子和田颂尧联系,也请给他捎个话,红军到这时来
不是和他为敌,而是和他作朋友的,红军现在暂时有困难,希望他能帮一把,今后他若有
难,红军也可帮他,望他不要心存顾虑。
  张国焘说完后,陈昌浩、徐向前也都作了补充。陈昌浩的湖北话,张国焘的京片子他
们听得懂,而徐向前的山西口音就让他们大感吃力了。接下来,主人请客人们谈谈当地的
情况。
  四川人由于长期生活在军阀彼此拼杀,战乱纷争的环境里,养成了察颜观色,随机应
变的才干,而且尤擅辞令。这帮烟鬼在过足烟瘾,酒足饭饱后,更是说得来头头是道。他
们提供的方方面面的情况,令红军领袖们极感兴趣。
  当天夜里,为了拟定“红四方面军入川纲领”,首长们忙了足足一个通宵。
  总部在岔口镇住了大约一个星期,得到前锋部队巳攻占通江县城的消息后,才离开岔
口镇向通江县城进发。越往南边走,沿途集镇越加热闹。
  总部在瓦斯铺宿营时,田颂尧派来的特务放火烧镇子,企图转嫁于红军,没想反倒弄
巧成拙,帮了红军一个大忙。
  火是清晨烧起来的。当时,总部和随行部队千余人正在镇子外面的田坝上整队集合,
准备出发,镇上忽然浓烟滚滚,火光冲天。街房多是木头结构,遇火即燃,火势很快便漫
延开去。官兵们立即冲进镇子救火,抢救财物。张国焘,陈昌浩一时成了“消防大军”的
指挥员。经过大家奋勇扑救,保住了全镇大部分房屋商号,为居民救出大批财物。还有好
几个红军战士在救火中负了伤。
  镇上的居民在红军开到之前大都逃到附近的山上去了。留在家里的都是老人小孩。起
火的时候,逃避的人仍不敢回来,聚集在山头上心急如焚地观望,后来见红军真心救火,
才鼓足勇气纷纷赶回来参国救火。救火的群众越来越多。而头一天傍晚红军队伍开到时,
红军中的政工人员吼破了喉咙,他们也不敢回来。大火扑灭以后,红军又把抢救出来的财
物一一退还给原主,并积极安顿灾民。群众目睹了这一切,大为感动。就在这时候,镇子
外面的老百姓抓住了两个纵火嫌疑犯,并把他们带进了镇子。
  原来,起火时,山头上老百姓看见这两个家伙神色仓惶地从镇子里跑了出来,便拥上
前去将其截获。押回镇子后,一家客栈老板当众指认这两人是昨天中午到他店里住宿的客
人,起火后便不知了去向。
  经陈昌浩亲自审问,这两个家伙承认火是他们放的,田颂尧派他们来放火烧镇子,是
想嫁祸给红军。陈昌浩当即下令将这两两特务枪毙在街口上。老百姓人心大快,消息飞快
地传遍各地,从此各地群众再不相信红军杀人放火的谣言,听说红军要来也不再像过去一
样闻风而逃了。
 



3、张国焘派我当信使



  一杆大旗重新抖擞威风,像一团火焰映红了千里大巴山。
  一九三二年十二月十八日,担任全军前锋的七十三师先头部队二一七团进入通江县境
内的两河口,击溃四川军阀田颂尧部一个营,在此建立了红军入川后的第一个工农革命政
权——两河口乡苏维埃政府。
  十九日,十二师沿通江河南下,从泥溪分兵三路向通江进军,歼敌两营并于二十五日
占领通江县城。随后,又与十一师于巴中清江渡击溃田颂尧部七个团的反扑。
  二十一日,七十三师于南江大河口与田部二路司令刘汉雄激战三日,歼敌一个团,向
南江县城挺进,十二月二十九日,在通江县城成立川陕省临时革命委员会,邝继勋任主席

  紧接着,我军组织大批工作队,各支部队分区负责发动群众,分配土地,并协助建立
地方党和苏维埃政权组织,开始在通江、南江、巴中一带创建新的革命根据地。
  一九三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上午,天上飘着雨雪,红四方面军总部抵达了川北通江县
城。
  这是红军西行以来所占领的第一座县城。为此,张国焘下令举行隆重的入城式。
  我们这支被迫放弃根据地,转战数千里,巳不足万人的疲惫之师,形像巳变得来的确
狼狈不堪。许多战士穿着沿途补充来的各式各样五颜六色的绸缎衣裤和姑娘媳妇的红绿夹
袄。还有披着破烂被子、毯子的。那时正是大巴山上的严冬,夜里能冻死人的。头上的帽
子也是千奇百怪,礼帽、毡帽、瓜皮帽、啥都有。人人面孔黝黑,头发又长又乱,满脸胡
须。像啥?不太好形容,反正红军一到,把当地的老百姓全吓跑了。
  到了通江城外的河边,红军官兵奉命整理军容,将完整一些的军装集中起来给入城的
队伍穿。这样总算整齐一些了。红军战士扛着枪,排成六人纵队,高唱着军歌走在城里的
大街上。张国焘、陈昌浩、徐向前等总部首长骑着高头大马,频频向两边被组织起来的群
众挥手致意。
  这样的场面也让我们这些当兵的振奋不巳。这一路上,我们吃了多少苦经受了多少磨
难,死了多少弟兄!如今,总算寻到了一块落脚的地方,可以稍微喘一口气了。
  通江县城依山旁水,城里还有一条军阀田颂尧修造的水泥大道和一座中山公园。在公
园里,有一幢一楼一底木结构古色古香的宽房大屋,以前是县长的宅邸,现在成了红军总
部所在地。
  当时的四川,军阀割据,四分五裂。刘湘占有川东及重庆一带,刘文辉占有成都、川
西及西康一带,邓锡侯占有川西北一带。川北为田颂尧、刘存厚、杨森三个军阀割据。

  田颂尧占有通江、南江、巴中、仪陇、南部等二十六县,势力最为强大。刘存厚占有
万源、达县、城口和宣汉等县。杨森占有营山、渠县、广安和岳池等县。而这些军阀们在
各自的防区里横征暴敛不说,还强迫人民大量种植罂粟,以缴大烟土代替赋税。
  而大量种植罂粟的另一恶果,就是当地男人普遍吸毒,农业手工业则主要由妇女承担
。所以俗话说“要吃通江饭,婆娘打前站”,指的就是这种情况。
  正在川西坝子上争城夺地的田颂尧万万没有想到会有一支红军大部队出其不意地杀进
他的老巢,占了他的地盘,他当然不会善罢甘休,马上调兵遣将,准备向我们大举进攻。

  四川军阀本与蒋介石貌合神离,怕蒋介石借追剿红军入川,攥取主川大权。从某种意
义上说,他们怕蒋介石,更甚于怕红军。所以当红四方面军最初进入四川北部时,刘湘为
首的一帮军阀立即取联名至电蒋介石,表面上主动请缨,同仇敌忾,保证“穷全省之兵,
将共匪剿灭”,而骨子里则是以此为借口,将胡宗南、肖之楚等中央军拒之门外。
  而巳被红军痛打了几棍的田颂尧也有心计,他既痛恨红军进入他的防区,更害怕引狼
入室,日后给自己造成更大的后患,更加之他手中还有近四万兵力,敢本没把红军放在眼
里,以为对付区区万余从鄂豫皖逃蹿出来的“赤匪残兵败将”绰绰有余。所以反对其他军
阀派兵进入他的地盘内剿匪,只要求他们分摊军费份额则可。
  一九三三年一月二十七日,蒋介石委任田颂尧为川陕边“剿匪”督办,并拨给子弹百
万发,飞机四架,军费二十万元。二十八日,田颂尧在老巢三台县城正式就职。赓即以所
部三十八个团近六万人,组成左、中、右三个纵队,对红军实行三路围攻。田以左纵队为
主攻,中央纵队和右纵队助攻。左纵队为敌四师、五师、独立师等约十七个团组成,由四
师师师长王铭章指挥(王在抗战后率部出川抗日,于台儿庄大战中死于滕县保卫战,成为
彪炳千秋的民族英雄);右纵队第一、第二两师和何瞻如的第三路等部约十一个团组成,
由第二师师长曾南夫指挥;中央纵队以第三师和李伟如第一路等部约十个团组成,由第三
师师长罗乃琼指挥。时在达县、万源之敌刘存厚的边防军八个团进驻万源竹峪关,威胁红
军后路;盘踞在营山、渠县之敌杨森的二十军亦准备出兵配合。
  待一切计议停当,田颂尧才得意洋洋地通电全川,纠集六万大军,分三路气势汹汹地
向红军杀来。
  此时,王铭章的前锋罗泽洲部巳进抵通江西面约三十里的鹰哥咀,与红七十三师对峙
。大战一触即发。
  一天上午,我见陈昌浩、徐向前和从前线匆匆赶回来的第七十三师师长邝继勋、政委
甘元景、政治部主任韩继祖等到张国焘的办公室开会。
  一会儿黄超秘书长出来叫我上供给处拿几包烟送进去。当我回来把烟送进屋时,见张
国焘正飞笔写信。我放下烟后出来站在门口。不一会儿,听见张国焘在叫我,我又赶紧进
屋去。
  顿时,我感到很奇怪,这些我全都早巳认识的首长一齐把目光落到我的身上,好像打
量着一个陌生人似的。
  张国焘笑着说:
  “怎么样?何福圣这副相貌,不会丢我们红军的脸吧。要精神有精神,要气派有气派
,而且还会武功。”
  首长们都说行,就派他去好了。
  原来,张国焘是派我去当他的信使,带上他给田颂尧写的一封亲笔信,立即随七十三
师的首长们赶到鹰哥咀,把信交给敌方第五师师长、王铭章派出的前敌指挥罗泽洲。
  张国焘还简单地告诉了我这封信的内容,大意是红军入川并无与他作战的意图,我们
反对的是蒋介石,并不愿与四川军人为敌,到这里的目的只是略事休整,如果他能谅解,
明年春天,我军仍准备返回鄂豫皖地区。希望双方协商划分防区,千万不要轻启战端,弄
得两败俱伤,让渔翁得利。
  我将信揣好,立刻随同邝继勋等人策马向鹰哥咀疾驰。到了七十三师师部。邝继勋通
知前沿阵地与敌方联系,告知他们我方有信使要过火线。
  没过多久,参谋来报告巳经联络妥当。我即上马离开师部,上了前沿。
  敌我双方都在山梁上,中间是一片开阔地。在自己的阵地上,我还为自己能担负这样
重要的任务兴奋不巳,一进入开阔地,心中顿时便空落落的了。我深知那一刻不知有多少
枪口对着我。
  刚进入敌方阵地,一帮川军官兵就把我围了起来。我下了马,对为首一名军官说道:

  “我是红军最高首长派来送信的,我要面见你们的罗师长。”
  敌军官要我把枪交出来,我照办了,然后跟着他们往山顶上走去。
  罗泽洲的指挥部设在这座山顶背后的一所地主的院子里。警卫森严。我走进大堂屋,
见了罗泽洲的面,向他说明来意,并把信交给他。罗泽洲看了信,吩咐勤务兵给我泡荼,
待我还算客气。然后拿着信进屋去了。
  我猜他可能是用电台向驻在三台县城的田颂尧请示。罗泽洲出来后态度一下就变得极
其傲慢,对我说:
  “你回去告诉张国焘,赤匪不是军队,是一群打家劫舍祸国殃民的乌合之众。现在逃
蹿到此,我奉命毫不留情地予以剿灭。你们要是聪明,就赶快向我部投降。”
  我飞骑赶回通江报告。张国焘听后对陈昌浩、徐向前说:
  “他实在要打,没办法,我们只好陪他打了。”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202.118.231.9]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5.06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