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zxgtop (南生), 信区: Green
标  题: 2007年的战争(5)
发信站: 紫 丁 香 (Wed Dec 30 15:40:00 1998), 转信

  警报拉响。 
  台湾本岛全面戒严。所有部队转入一级战备,开始征召后备
役人员。老百姓虽不知电文,但谁也不是傻瓜。自大陆宣布演习
以来,台湾连续出现抢购风潮、挤兑现金风潮,台湾股市大幅下
跌,外汇储备急剧下降。现在,"统独"之争的形势明显有利于"统一"
一方。新党领导的游行队伍打出了" 同为中国人,携手御外侮"的
横幅,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支持。 

7月14日下午4时。 
    河内。 
    越共中央也在讨论整个南中国海局势。他们也收到了驻华武官
发回的关于台海演习的报告。在越南人看来,中国人现在正忙于解
决台湾问题──很可能是武力解决──根本无暇南顾。这正是越南
进一步控制南中国海,获取更多石油资源的大好时机。而且,近年
来由于改革政策失误,越南农业连年歉收,失业率高居不下,贫富
差距进一步拉大……各方面矛盾日趋尖锐,人民对政府的不满情绪
正在增大。越南迫切需要找一个适当的目标以转移国内视线,缓和
矛盾。于是,南中国海顺理成章成了理想的目标。 
  
7月14日下午6时。 
    河内。 
    越南外交部长约见中国驻越大使,向中国大使提交了一份措辞
强硬的照会。照会称,长沙群岛(南沙群岛);历来是越南领土,
中国却于1988年侵占其中5个岛礁至今。现越南政府正式要求
中国政府在1个月内撤出其上守军,否则一切后果由中国承担。中方 
拒绝了这份照会。与此同时,正在南中国海巡逻的越670号导弹护
卫舰接到命令,要求其袭扰中国守礁官兵。 
7月14日晚8时。 
    南中国海。 
    永暑礁首先遭到越舰炮击。建在礁上的联合国水文观测站完全
被毁,设备损失严重,人员伤亡过半。守军告急! 
7月14日晚9时10分,华阳礁遭炮击。 
    接着,赤瓜礁、美济礁…… 
    求援电报一封接一封飞往南海舰队司令部,又迅速转至北京总
参谋部。 
   北京。 
   总参作战指挥室。 
捏着几份告急电报,总参谋长紧紧盯着那巨大的指挥显示屏:那上面,
离中国南沙守军40余海里的位置上,一个红点分外耀眼──那正是
潜艇Q编队的潜伏区。只要出动一艘潜艇……但那样就可能暴露整个
战役企图。权衡再三,总参谋长不得不做出痛苦的抉择:拒绝增援南沙。
虽然是为了顾全大局,但当他发布完命令后,他知道,今生将永远愧对
南沙守军…… 
7月15日凌晨0时12分。 
北京。 
中国外交部长紧急约见越南驻华大使,强烈抗议越方炮击中国岛礁,
并警告说,越南当局必须承担由此引起的一切后果。 
但除此之外,再无下文。 
一切均在越南人的意料之中。现在他们更加认定中国已深深陷入台海
危机之中,无暇顾及南中国海了。投石问路的第一步已经成功,只要
16号台风一过,越南人便要动手驱逐中国在南沙的势力了──当然,
他们并不知道,中国人要他们承担的"一切后果"有多么严重──虽然
这后果并不是"由此引起"的。 
7月15日凌晨3时。 
西太平洋。 
此时的西太平洋仍笼罩在黎明前最深的黑暗之中。美军两艘"复仇者"级
远洋扫雷舰正在两艘"佩里"级护卫舰的保护下,以最高航速沿最短航线
驶向战云密布的台湾海峡。 
3时15分,"格兰特"号护卫舰报告主机故障,停车抛锚。随后,"麦克
纳马拉"号护卫舰、"打击者"号扫雷舰相继发生主机故障,被迫抛锚。──
事后查明,三舰螺旋桨全被来历不明的碳纤维网缠死,致使主机停车。 
现在,只剩下"护卫者"号扫雷舰孤身前往台湾海峡。它向太平洋舰队司令
部发报:"……三舰故障,正单独前往福摩萨海峡。一切正常。" 
谁也没有料到,这就是护卫者号的最后一份电文。 
离此50海里的海中,420号攻击核潜艇。 
声纳室报告:"三艘美舰抛锚,一艘"复仇者"级继续西行,航速航向不变。" 
一枚通讯浮标被释放出去,迅速浮出海面。短短一秒之内,淬发脉冲通讯
系统便把美舰的情况通知了其余5艘潜艇。 
7月15日晨8时。 
西太平洋。 
处于潜望镜深度的411号潜艇。 
雷达室报告:"发现目标,距离20海里,方位角120°,航速30节,
向西运动。" X编队指挥员下令:"传送目标坐标,准备攻击!" 
200海里外,209号宋II级常规潜艇。 
通讯室报告:"收到目标坐标,命令准备攻击!" 
艇长下令:"各战位转一等,准备攻击!" 
"A战位,目标坐标已装定。" 
"B战位,一切就绪。" 
"H战位,鱼雷舱已装弹。" 
"G战位好。" 
…… 
411号潜艇。 
雷达室报告:"目标距离18海里,方位角120。9°,航速航向不变。
目标已经锁定!" 
"攻击!" 
209号潜艇。 
艇长:"1号鱼雷舱注水!……发射!" 
艇身微微一震,一枚鱼雷状的自航式水下运载器射了出去,在前方500米
处自动转入大仰角爬升。 
10秒后,运载器冲出了海面。筒盖自动抛掉。随即,一级助推器点火,将
C801++导弹推出运载器──运载器则自由坠落,沉入浩瀚的太平洋。 
C801++在助推器强大的推力下,保持大迎角爬升,同时不断加速,直至
爬升至11000高度改为平飞。随后,一级助推器熄火分离,二级助推器点
火,将C801++加速至2。5马赫,熄火,分离。喷气发动机进气口打开,
C801++的冲压巡航发动机开始工作,令C801++维持M2。5巡航
飞行。4。5分钟后,C801++接近了护卫者号。弹上末制导雷达已接收
到411号潜艇的制导信号。C801++猛的一低头,以70°的俯冲角向
猎物猛扑下去。 
护卫者号随即将到来的厄运全然没有察觉──作为一艘扫雷舰,它并没有配备
高性能的对空雷达,也没有强大的对空火力,为了自卫,它只装了少量的电子
干扰设备和两挺12。7mm机枪。 
护卫者号一名军官无意中向天空望了一下:"嘿,那是什么?"舰长闻声向上看去, 
脸"唰"的一下就白了。仅仅过了一秒钟,他已经能看清导弹的外形和弹尾的发
动机喷焰──那是一枚他从未见过的漂亮导弹。"导弹……"他仅仅喊出了这个词。 
C801++从开始俯冲到飞临目标,只需短短9秒。就在护卫者号舰长发现
它的同时,C801++抛掉了整流罩,释放出6个空气燃料子弹头。延时0。
5秒之后,弹头爆炸! 
护卫者号上的人们只听见几声低沉的爆炸声,紧接着一阵威力不小于小型核弹
的强冲击波到来,顷刻间护卫者号的玻璃钢舰体就被打得粉碎──它和它的全
体舰员迅速沉入太平洋中,甚至连求救信号都未能发出。 
3分钟后,洋面上恢复了平静,仿佛一切都没有发生。 
7月15日晚6时。 
南中国海。 
7月13日由湛江港出发的177号"旅沪"II级导弹驱逐舰和X667号
大型远洋补给舰到达指定海域,停泊待机。从总参发出"台风今晚登陆"的电
文后,这支编队的"访巴"使命就宣告结素了。现在,他们将在此地执行新的
任务。为此,7月14日凌晨,这支编队曾停靠海南榆林港。在那里,X667
号补充了大量油料──但那并不是舰船发动机所用的柴油,而是航空发动机
使用的航空煤油! 
7月15日晚7时。 
    北京。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大楼。 
    各国驻华武官及其副手均准时抵达。他们随后被请进了作战指挥室。 
巨大的作战指挥显示屏上,清晰的显示出红蓝两军的兵力部署。演习地域
覆盖了整个台湾海峡。 
    科恩上校碰了碰他的副手安德森少校。少校点了点头。所有在场的都
是职业军人,早就觉察出这里的气氛不同寻常。大家共同的想法是:中国
很可能借演习之机偷袭台湾。 
    晚7时15分,演习开始。 
红军发动第一波导弹攻击,在蓝军各空军基地全面开花。紧接着,红军出
动一批苏-27战机,使用从俄罗斯引进的KS-172远程空空导弹对
蓝军在空中值勤的预警机进行攻击。当蓝军预警机符号从屏幕上消失之后,
红军第二波数百架战机从沿海各机场起飞,扑向蓝军各空军基地,进行毁
灭性打击。当红军战机飞越台湾海峡中心线时,科恩上校坐不住了。他找
了个借口,溜到一个角落,企图利用卫星电话通知五角大楼。但电话里只
有一阵电磁噪声──卫星讯号被干扰! 
    看到一名中国军官向他走来,他连忙收起电话,回到座位上,同时给
安德森使了个眼色。一分钟后,少校借口上厕所,溜出作战指挥室。碰巧
旁边一个办公室没人,少校连忙进去,拿起电话,拨通美国驻华使馆 
:"安德森少校,078599,中国已经开始进攻福摩萨……"他刚说了
一半,电话被挂断了。一名中国军官站在他面前:"对不起,先生,这里
不允许打私人电话。" 
  五角大楼很快就收到了从中国发来的消息。但同时从独立号起飞的
E-2D及从嘉手纳基地起飞的E-3D却报告福摩萨上空一切平静,
没有发生战斗。自相矛盾的报告令五角大楼的头头们大为恼火。现在这种
情况,除了令E-2D、E-3D加强观察以外,也没有更好的措施了。 
  但,五角大楼没人会想到,科恩上校所看到的一切,只不过是几名中国
青年军官导演的一场电子游戏而已.甚至,近期以来以台湾为目标的大规模
军事演习,都不过是一出演给世界看的戏而已. 
  在现代高科技条件下,象一战那样秘密大规模调动部队已是不可能的了.
任何一方类似的行动都会被数百公里及至上万公里高空中环绕地球的各种
侦察卫星发现.只有利用正常的演习,才可能大规模调动而不致引起怀疑
--这正是三十六计之一:瞒天过海! 
  当世界的注意力都被吸引到台湾海峡时,中国却从出乎意料的方向全
力出击--声东击西!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5.88]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96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