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trigger (打虎上山), 信区: Green
标 题: 东方时评:2006年12月26日星期二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Mon Jan 8 08:55:03 2007), 转信
白宫证实美军在伊拉克逮捕4名伊朗人
【华盛顿消息】美国白宫发言人科南特25日证实,美军近日在伊拉克逮捕了4名伊朗
人,其中2人因有外交豁免权已被释放。他说,美国怀疑这些伊朗人是伊朗政府派到伊拉克
从事破坏活动的。
科南特说,目前美军正在对仍被关押的2名伊朗人进行调查。他宣称,尽管调查尚未结
束,但美方怀疑这起事件将进一步证实伊朗插手伊拉克冲突。
他说,这4名伊朗人是近日驻伊拉克美军在对反叛武装进行常规打击行动时被捕的。其
中2人在被查明身份是伊朗外交官后被转交伊拉克政府,后被释放。
科南特还说,美军在行动中缴获了许多物品,但他拒绝说明其中是否有这些伊朗人参与
破坏活动的证据。
另据报道,伊拉克总统塔拉巴尼的发言人已对美军逮捕上述4名伊朗人提出抗议,并称
其中2人是应塔拉巴尼邀请来到伊拉克的。
此间舆论认为,美国一直指责伊朗插手伊拉克冲突。这一事件有可能使因伊朗核问题已
十分紧张的美伊关系更为对立,也将使美国、伊拉克和伊朗三国的关系更加复杂。
【时事点评】美国白宫发言人所“证实”的这条消息,最早是由美国《纽约时报》见报
的。
根据报道,逮捕行动发生在本月21日,美军的整个行动分为两部分,分别在清晨与下午
进行,在两次突袭中共抓走了4名伊朗人。
第一次是清晨时干的。据了解,美军抓人的地方不是寻常之地,而是伊拉克伊斯兰革命
最高委员会在巴格达底格里斯河东岸的总部。
●布什这一次没给伊拉克政府留一点儿脸面、也没有给自己的“跨教派政治联盟”计划
留点脸面
而根据《纽约时报》的描述,被前去抓人的美军“打破房门”的“房主人”,不是别人
,是伊拉克议会“负责安全问题的”安全委员会主席哈迪?阿米里。这就是说,布什这一次
可没有给伊拉克政府留一点儿脸面;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这位被人“打破房门”的“房主人”,同时也是伊拉克伊斯兰革
命最高委员会下属军事组织巴德尔旅负责人,与华盛顿的“跨教派政治联盟”、及哈基姆都
有“渊源”。
我们知道,伊拉克伊斯兰革命最高委员会是伊拉克议会最大党派之一,在伊拉克议会中
拥有约30个议席,其领导人哈基姆更是伊拉克最有影响力的政治人物之一。
哈基姆是何许人也?此人是华盛顿在伊拉克组建“跨教派政治联盟”计划的主要追随者
。
按华盛顿的“最初意图”, 组建一个“跨教派政治联盟”,将逊尼派、什叶派和库尔
德人的政党全部联合起来,形成一个“政党联盟”,一来可孤立激进反美武装组织,二则可
缓解伊拉克境内持续恶化的教派冲突。
由此可见,在策划此次行动时,华盛顿对自己的“跨教派政治联盟”计划、及积极支持这
项计划的哈基姆也一点儿面子也没有给。
●动手的布什,对“被美国社会寄予厚望”的伊朗更是一点儿面子都不给
第二次抓人是在当天下午。有消息说,这次美军抓人的地方也不是寻常之地,而是选在
伊朗使馆附近,直接拦下一辆伊朗使馆外交车辆,抓走车上的两名伊朗外交官。
由此可见,被美国社会催促着与伊朗“好好聊聊”、好一起寻求解决伊拉克问题之道的
布什,动起手来对“被美国社会寄予厚望”的伊朗更是一点儿面子都不给。
显然,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在同一天里、进行了两次行动,行动时不仅特意挑“敏感地
点”,并抢在联合国通过1737号决议案之前动手,还不惜拿“跨教派政治联盟”计划的支持
者“开刀”,只能说明这一点,那就是:这是一组组织严密、“意图明显”的抓捕行动。
在我们具体展开其“意图”之前,再来看一段消息。
伊朗警告美军逮捕伊人员将引发“不愉快反应”
【德黑兰消息】伊朗外交部25日警告说,驻伊拉克美军日前逮捕伊朗外交人员的举动不符
合国际法,势必会引发“不愉快反应”。
伊朗学生通讯社援引伊外交部发言人阿里·侯赛尼的话说,驻伊拉克美军日前逮捕应伊
拉克政府邀请进行访问的伊朗外交人员,“这一举动不符合国际法,将引起不愉快反应”。
美国白宫发言人科南特同日证实,驻伊拉克美军日前逮捕了4名伊朗人,其中两人因享
有外交豁免权获释,另两人仍然在押接受调查。美方称它怀疑这些伊朗人是伊朗政府派到伊
拉克从事破坏活动的,并认为此事将进一步证实伊朗介入伊拉克冲突。
另据报道,伊拉克总统塔拉巴尼已就美军逮捕伊朗外交官的举动提出抗议。塔拉巴尼曾
于今年11月下旬访问伊朗,以寻求伊朗方面支持伊拉克政府平息不断升级的教派冲突。
舆论认为,驻伊拉克美军逮捕伊朗外交人员事件有可能使因伊朗核问题而十分紧张的美
伊关系更为对立,也将使美国、伊拉克和伊朗三国的关系更加复杂。
【时事点评】请注意上两段新闻中的几段文字:
第一,伊朗外交部25日警告说,驻伊拉克美军日前逮捕伊朗外交人员的举动不符合国际
法,势必会引发“不愉快反应”;
第二,美国白宫发言人科南特同日证实,驻伊拉克美军日前逮捕了4名伊朗人,其中两
人因享有外交豁免权获释,另两人仍然在押接受调查;
第三,伊拉克总统塔拉巴尼的发言人希瓦?奥斯曼对媒体说,美军抓走的伊朗官员中有两
人应塔拉巴尼邀请来到伊拉克,总统对他们被抓“很不高兴”。
● 这是件“在开始的时候”似乎“谁都不愿意”将其“搞得不可收拾”的事情
对这三段文字,我们首先想强调的就是:不论是《纽约时报》将消息见报的时间,还是
伊朗外交部对美国进行警告的时间,更或是伊拉克总统塔拉巴尼的发言人希瓦?奥斯曼对媒
体“透露”说“总统对他们被抓'很不高兴”的时间,尽管有时差的因素,但表态的时间都
是“25日”。
事实上,东方评论员就注意到,按《纽约时报》的说法,在这四天里,为了将人从美军手
中“捞”出来,当事人之一的伊朗,其驻伊拉克大使是“不停地从这个办公室跑到那个办公
室”、到处找人。
而伊拉克总统在“很生气”之余,其政府高官也不停地向美军提出放人,为达此目的,《
纽约时报》25日的报道说,伊拉克官员甚至“直接找美国驻伊联军最高指挥官乔治?凯西说
情”。
然而,奇怪的是,就在伊朗大使“不停地从这个办公室跑到那个办公室”的这四天里;就
在伊拉克总统“非常生气”,且伊拉克高官找美国驻伊联军最高指挥官“要人”的这四天里
,就在美军“就是不松口、不放人”的同时,向来敏感的新闻界、竟然对此事一点都不知情
、直到《纽约时报》25日将此事披露为止。
这就是说,在距离事发之日(本月21日)已经过去了四天之后,伊拉克、伊朗、美国这三
个“当事人”才用各自的方法去“证实”此事。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三方”共同将“保密
工作”做得如此之好,似乎只能证明这一点,那就是:在一开始,“三方”谁都不愿意将事
情“搞得不可收拾”。
●“再谈”联合国1737制裁伊朗决议案的通过
事实上,“三方”都不愿意将事情“搞得不可收拾”的、不仅仅是“这一件事”;而不愿
意将“两伊”的事情“搞得不可收拾”的,也不仅仅是伊拉克、伊朗、美国这三家。
我们知道,联合国23日“毫无悬念地”一致通过了一份制裁伊朗的决议。就如我们在之前点
评中所说的那样,这是份已经迟了“近4个月”的制裁决议案,是在三种条件下才得心通过
的:
第一,是在中国于北京高调地召集、并首次主持了“巴以和会”的情况下;是在中国与伊
朗的事先签定的,甚至在通过之前“临时补签”的商业合同无一受到影响的情况下;也是在
俄罗斯的“关键修改”一一得到了满足、且俄罗斯在伊朗的商业利益“无一受到冲击”的情
况下;还是在欧盟在伊朗的商业利益都不在制裁范围之内的情况下,才得以通过的;
第二,是中欧俄欲在中东与美国争夺话语权,从而“必须顾忌”阿拉伯联盟主流---逊尼派
之意见的情况下,才一致通过的;非常清楚,逊尼派认为,什叶派一定会利用伊拉克大规模
内战的机会,在伊拉克中东地区扩张势力,因此,在华盛顿以“有可能将伊拉克带进大规模
内战”为大棒、以“中东和平进程路线图”、“中东四方工作小组”可以“再商量”为胡萝
卜,要求中欧俄罗斯同意一份“警告伊朗”决议案的情况下,才得以通过的;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就如我们之前多次强调的,“中欧俄美”在伊核问题上也是有共同
利益的,那就是,只要华盛顿不至于军事打击、颠覆伊朗政教合一政权,那么,全力阻止伊
朗跨入核门槛,本就是“中欧俄美”的“伊核共识”。
●特别.....伊核问题将迅速“朝核化”
显然,在东方评论员看来,正是在华盛顿“暂时”不可能从攻打伊朗的军事行动中获益的
情况下,在拿到了“第一条”、且并必须考虑“第二条”的情况下,中欧俄才认为“可以通
过”这份针对伊朗核武技术与导弹技术的制裁决议案的。
同样,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可以这样说,在“伊核六方”彼此间进行了大量“场外交换”
、从而令联合国制裁伊朗决议案“毫无悬念地”一致通过之后,如果“抗美势力”、特别是
“中俄”看不到“中东和平进程”的如期进展的话,那么,可以肯定的是,已经声称决议案
是张废纸、且恫言将在明年进行“重大核宣布”的伊朗,将再次在中俄的默许下,将伊核问
题迅速“朝核化”。
●伊核六方任何一家都“不愿意”将事情办到“不可收拾”的“第一件事”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认为,所谓“朝核化”有这样几个参照点:一是象朝鲜那样,在朝核六
方会谈谈崩之后,立刻宣布开始提炼制造原子弹的“核原料”(朝鲜是提炼钚元素,伊朗会
是什么呢?);二是象去年大年初二时那样,在有关方面的“沉默”中,朝鲜宣布“已经有
了核武器”(事实上,伊朗已经在放风自己是核国家了);三则是象朝鲜在10月9日所做的
那样,不顾“有关方面”的“严厉指责”、多次劝告,“悍然”进行一次核试验(事实上,
我们从来不认为发展核技术已经18年之久的伊朗,其技术比朝鲜差多少)。
可以肯定的是,在目前情况下,类似的这些事情、正是伊核六方中任何一家都“不愿意”
将事情办到“不可收拾”的“第一件事”;
●只要可能,伊核六方任何一家都“不愿意”将事情办到“不可收拾”的“第二件事”
可是,根据我们的观察,就目前而言,伊拉克局势正在布什“坚持到底”的偏执下、在盖茨
“伊拉克战争输不起”的理念追求中,在拉姆斯菲尔德临走之前写下之“备忘录”的“理论
指导”下,在华盛顿正对阿拉伯国家“施加压力的意图”中、一步步走向“大规模内战”;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尽管华盛顿在将其当牌打,但是,出于其伊拉克政策、中东战略的需要
,在目前情况下,“伊拉克大规模内战”仍然是伊核六方中任何一家都“不愿意”将事情办
到“不可收拾”的“第二件事”,包括美国、逊尼派阿拉伯国家。
●“防止”阿富汗局势的进一步恶化,是伊核六方任何一家都“不愿意”将事情办到“不可
收拾”的“第三件事”
不过,东方评论员想强调的是,上面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问题的另一面却是,阿富汗反美
武装又在“抗美势力”对华盛顿“施加压力的计划”中、正在精心准备着所谓的“春季攻势
”。
显然,只要有可能,“防止”阿富汗局势的进一步恶化,正是“中欧俄美”中的任何一家都
“不愿意”将事情办到“不可收拾”的“第三件事”,中间,尤以需要集中精力进行巴基斯
坦能源走廊建设的中国是如此,需要中亚形势稳定的俄罗斯也是如此,指望通过在阿富汗保
持存在、从而在中亚保持影响的欧洲国家“更是如此”。
但是,我们认为,让“中俄欧”保持这种“符合”美国利益的意愿是有前提条件的,显然,
这个条件就是:黎以冲突不得再起、巴基斯坦不得再次受到军事威胁、土库曼斯坦国内局势
“不能”出现“美国因素”的不稳定,只有这些条件都得到满足,那么,阿富汗局势才“不
会”出现“进一步恶化的需要”。
●在上述一大堆的“理由”下,布什在圣诞节前如愿拿到了圣诞礼物
说到这里,我们也就不难看出,华盛顿在联合国决议案通过“之前”,以伊朗支持伊拉克反
美武装为由,抢着将4名伊朗官员抓到手的背后,有这样几层意图:
首先,是“以”事情的后续发展极可能演化成“不可收拾”的结果、去威胁最不希望中东
大乱的阿拉伯国家,挟持它们,再去敦促“只要有可能也不想中东大乱”的“中欧俄”,敦
促他们在拿到利益之后,赶在圣诞节前通过决议案,作为布什送给美国社会的一份圣诞礼物
;
事实上,布什政府还真把这份“圣诞礼物”当事说儿。东方评论员就注意到,为此,参与
谈判的中国外交官还特意调侃了华盛顿一句“中国最重要的节日是春节,是否可以考虑在春
节前通过呢?”
不过,在上述一大堆的“理由”下,选择在火药桶般的伊拉克抓走伊朗外交官的布什,在圣
诞节前如愿拿到了这份礼物。
●如果局势果真如此发展,那么,这次抓人当是华盛顿非常成功的一次行动
其次,我们认为,还有这样一种可能性,即:伊朗被抓人员的“命运”,可能成为华盛顿
实施拉姆斯菲尔德“备忘录”的开始,这就是说,华盛顿扣着伊朗的人质,等着伊朗人上门
谈“放人的条件”。
显然,一旦伊朗人在“已经拿到部分中东利益,且必须顾忌阿拉伯联盟意见”的“中欧俄”
的压力下,从而“以人为本”地主动上门找华盛顿谈“放人条件”,那么, 在东方评论员
看来,或许“伊拉克报告”中建议的“美伊”谈判,在华盛顿虽然拿着当牌打,但也对伊拉
克大规模内战会造成巨大的、不可控制后果的惧怕中,就此找到一把钥匙,从而从“放人条
件”谈到“其它条件”,也未为可知。
如果局势果真如此发展,那么,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这次抓人”当是华盛顿非常成功的一
次行动。
--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9.217.251.153]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46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