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trigger (打虎上山), 信区: Green
标  题: 东方时评:2007年01月12日星期五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hu Jan 18 10:00:16 2007), 转信


美称将袭击向伊拉克抵抗力量提供武器的伊朗网络  

  【华盛顿消息】据报道,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彼得-佩斯上将11日称,美军将对向
伊拉克抵抗力量提供武器的伊朗网络发动袭击,但是袭击仅限于在伊拉克境内。 

  美军不会进入伊朗境内

  当被问到美军会不会跨境进入伊朗发动袭击时,佩斯上将回答称:“我们会在伊拉克境
内做我们需要做的事,以保证我们军队的安全。”他说,美军内没有人提议在伊朗境内采取
行动。此前,美国总统布什在10日晚间黄金时间发表讲话,发布其伊拉克新战略,布什在讲
话中对伊朗和叙利亚提出了言辞强硬的警告。 

  伊朗领事处遭美军袭击

  就在佩斯上将发表上述言论前数小时,驻伊美军在伊拉克库尔德人控制的阿比尔市袭击
了伊朗领事办公室,逮捕5名外交官和办公室工作人员并没收了一批电脑和文件。当地居民
透露,美军在袭击过程中使用了晕弹,并出动直升机配合行动。事件发生后,伊朗政府立即
向伊拉克政府提出抗议,伊拉克外交部已经向美国大使馆转达了伊朗的抗议。 

  美军和库尔德人差点火并

  11日晚些时候,美军在阿比尔发动了第二次突袭,目标是当地机场,但是行动遭到当地
库尔德武装的阻拦。伊拉克外交部长霍斯亚尔-泽巴里在接受美国广播公司采访时称:“不
知道这些美军来自哪里。机场是非常敏感的地方,他们不愿意公开身份,进入机场后引发当
地武装做出反应。”消息人士称,双方都持有重型武装,险些就互相开火。泽巴里说:“没
有任何伤亡,但是险些就酿成大祸。”驻扎安比尔当地的美军称,他们也不知道突袭行动中
的美军来自哪里。 

  伊朗外交部称,美军的行动是针对“外交使团”的行动,并要求释放遭到美军绑架的人
员。伊拉克中央政府和库尔德地方政府都表示,他们对美军的行动毫不知情。泽巴里说:“
我们没有质疑,也没有怀疑我们在联军中的朋友的可靠和诚实。(但是)出现这种情况非常棘
手。” 

   【时事点评】在具体点评这则美军袭击伊朗外交办事机构的后续消息之前,我们想对昨
天的相关点评,做个简单的回顾。

    在昨天的中东部分,我们曾针对布什在演讲中总结美军伊战成效时所说的一段话,展开
了深入的讨论。布什说:“过去的一年里,美国在巩固伊拉克安全局势方面没有达到设定目
标,这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没有足够多的士兵控制恐怖分子和叛乱分子活动猖獗的周边邻
国的局面;其次是我们驻扎在伊拉克的士兵受到太多的限制,以致不能有效地完成使命。”
他称美国驻伊拉克司令官已经审视了伊拉克新政策,“以确保此政策的推出能弥补过去伊战
所犯的错误。”

    对此,我们给出了的“两个观点”:

   ●仍未对中东战略彻底死心的布什集团,终于“正式地”发出“美国将执行‘拉姆斯菲
尔德备忘录’”的重要信号

   第一:这意味着布什已经“公开地”将解决伊拉克问题的“努力关键”、放在了“伊拉
克的邻国”,放在了伊朗、叙利亚的身上;

   第二,也是最重要的,布什这次可谓是“有错就改”。就在布什声称 “美国驻伊拉克司
令官已经审视了伊拉克新政策......以确保此政策的推出能弥补过去伊战所犯的错误”之后
,美军就袭击了伊朗驻伊拉克的办公机构,并绑架了数人。

    显然,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这一动作充分地证明:“新上任的”美国驻伊拉克司令官果
真没有令布什失望,立刻做到了“审视伊拉克新政”、并针对“伊拉克周边邻国对伊拉克局
势的“破坏力量”,及时推出“能弥补过去伊战所犯的错误”的“战术动作”。

    就如我们昨天所说那样,这标志着“仍然”未对其中东战略彻底死心的布什集团,冲着
方方面面,终于“正式地”发出“美国将切实执行‘拉姆斯菲尔德备忘录’”的重要信号;


  ●魔鬼就在细节中!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今天的这则消息,为我们提供了非常详实的“袭击背景”;特别是
美军领导人刻意的“自我曝光”,足以令我们从“细节”中去观察整个过程,从而看清楚美
国人到底在玩什么把戏。

   事实上,我们一向认为英国的一句谚语非常有道理,那就是:魔鬼就在细节中!

   ●这次事件的“第一个看点”

   请大家注意这一段文字,原文是:就在佩斯上将发表上述言论前数小时,驻伊美军在伊
拉克库尔德人控制的阿比尔市袭击了伊朗领事办公室,逮捕5名外交官和办公室工作人员并
没收了一批电脑和文件。

   对这段文字,东方评论员想强调两点:

   首先,就时间而言,佩斯上将的“上述言论”,是在美军袭击伊朗领事办公室“数小时
”之后才发表的。

   其次,“伊朗领事办公室”的说法并没有得到佩斯上将的承认。而根据我们的了解,佩
斯“不认为”美军是在“伊朗领事办公室”抓的人,按美国防部的一名高级官员的说法:美
军在行动中闯入的建筑不是领事馆,也不是一个伊拉克官方认可的外交设施,不具有外交资
格。

   显然,美军袭击的建筑“是否伊朗领事馆,是否具有外交资格”也就成了这次事件的“
第一个看点”。

  ●华盛顿决策层在策划此次行动时,尽管大胆,但仍在有意地钻“漏洞”

    真实的情况就是,伊拉克外长在强烈要求美军放人、并对美军行为表示十分愤慨的同时
,并没有直接证实被袭机构是否伊朗领事馆,而只是说它是一“存在多年的伊朗联络处”。


   这就是说,对被袭机构的“定位”应该是这样的:它是伊朗驻伊拉克、且被伊拉克官方
认可的办事机构。显然,就目前各方的态度综合起来看,这个办事机构即不是伊朗所说的、
具有外交资格的“领事馆”,也不是美国所说的“并非一个伊拉克官方认可的外交设施”,
但它又的确是个代表伊朗政府的“外交目标”。

  显然,华盛顿决策层在策划此次行动时,尽管大胆,但仍然在有意地钻“漏洞”。

  ●此次事件的“第二个看点”

   还有,东方评论员注意到,事件发生后,伊朗立即向伊拉克政府提出外交抗议,而伊拉
克外交部则向美国大使馆转达了伊朗政府的抗议。

   事实上,就在美军袭击伊朗“外交目标”、绑架数名伊朗人员之后,我们一直想弄清楚
的问题就是,伊拉克政府事先知情吗?在我们看来,这正是此次事件的“第二个看点”。

   显然,这则后续消息已经给出了“答案”。请大家再注意这一段文字:伊拉克中央政府
和库尔德地方政府都表示,他们事先对美军的行动“毫不知情”。

   ●如果.....那么,美军此次行动就是在“刻意强调”:为了取胜伊拉克战争,布什政府
“将不顾一切”

    这就是说,如果伊拉克政府与库尔德地方政府的“毫不知情”就是事实的话,如果被袭
击的伊朗机构是具外交资格的领事馆,那么,无视伊拉克“民主政府”的尊严、无视国际法
的尊严,布什在讲话之后立刻下令美军展开的此次行动,无异于在“刻意地”向“方方面面
”发出如下强烈警告:为了取胜伊拉克战争,他的政府将不顾一切:什么道德良知,什么国
家主权,什么国际法,什么宗教习俗,什么盟友关系(华盛顿视库尔德人为盟友),甚至是
美国在伊拉克大力种植的“民主制度”,在美国人的眼里,都不过是“一钱不值”。

  ●华盛顿“想借此传递的信息”可谓非常丰富

  因此,首席评论员就指出,就整个过程而言,布什“前脚”的刚刚强烈警告伊朗、叙利亚
在支持伊拉克反美武装,仅仅相隔数小时,“后脚”立刻就在伊拉克北部的库尔德人地区“
做出了”这么“两个细节”,显然,华盛顿“想借此传递的信息”可谓非常丰富,那就是:


   第一,美军类似这种“一旦需要,就可以不通过第三方、也不会顾忌国际法、且立刻采
取行动”的打击模式,将成为一个“案例”,一个向“方方面面”全面展示美国将如何打击
“向伊拉克抵抗力量提供武器的伊朗网络”的成功案例,不论美国人所描绘的所谓“伊朗网
络”、“叙利亚网络”是军事途径、还是民间途径,更或者是外交途径的。

   ●华盛顿就是想将事情“弄得水响”,其目的仍然在于“强烈警告”

   第二,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华盛顿之所以再次挑选伊朗的“外交目标”进行打击,就是
想将事情“弄得水响”,其目的仍然在于“强烈警告”。不仅仅是在警告伊朗政府,也是在
警告伊拉克什叶派,意在“突显”这么一个事实:只要美军在伊拉克一天,那么,伊拉克的
所有事务都将由华盛顿说了算;只要美军在伊拉克一天,那么,在伊拉克这块二亩三分地上
,在中东这块全球战略制高点上,任何妨碍美国“取胜伊拉克”的东西,任何妨碍美国实现
其中东战略的中东势力,只要需要,只要他有能力做到,他都会让它统统见鬼去!

   我们知道,一个主权国家在别国的外交机构驻地、比如大使馆,按国际法属于“前者”
的领土,此次袭击,虽然不是针对伊朗驻伊拉克大使馆,但是,却是伊朗政府驻伊拉克的办
事机构,且按伊朗方面的说法,被绑架的人员属于“外交使团”,因此,这与上次美国在伊
朗驻伊拉克大使馆附近的“马路”上抓走伊朗外交人员相比,性质更加严重。

  ●人们当然会“被华盛顿引导着思考”这样的三个问题

   显然,在东方评论员看来,美国的意图在于“直指”“伊朗主权”这几个字。

  这就是说,在两伊什叶派“宗教认同性”已经挡不住美国在伊拉克境内任意拿“伊朗目标
”开刀的事实下,在“国际法”、“国家主权”也挡不住美国在伊拉克境内“自由”打击“
伊朗网络”的两国事实下,人们当然会“被华盛顿引导着思考”这样的三个问题:

  第一,两伊、或者伊叙边境线,还能阻挡美国为取胜伊拉克可能会做的“孤注一掷”吗?


  第二,在“国家主权”已经挡不住美国为取胜伊拉克的“不顾一切”的事实下,如果美国
“认定”伊朗仍然在向伊拉克反美武装提供支持,或者参与反美,那么,所有能够“代表伊
朗国家主权”的目标,所有可以构成“伊朗网络??、海上目标,是否都将是美军的打击对象


  第三,如果“前面两条”都成立,那么,人们的思维自然就是:美军的下一步行动会将是
什么?

  ●美军“来自哪里?”就是此次事件的“第三个看点”

  为了更好地讨论这“第三个问题”,我们再来仔细阅读这一段文字,原文是:

 

  伊拉克外交部长霍斯亚尔-泽巴里在接受美国广播公司采访时称:“不知道这些美军来自
哪里。机场是非常敏感的地方,他们不愿意公开身份,进入机场后引发当地武装做出反应。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袭击伊朗外交目标的美军“来自哪里?”就是此次事件的“第三个看
点”。

  我们知道,事件发生在埃尔比勒,是位于伊拉克北部的库尔德自治地区首府。值得注意的
是,埃尔比勒“市”在地理上有两个特点:

 其一,埃尔比勒“市”在位于巴格达以北350公里的同时,它距离伊朗、土耳其、叙利亚的
距离却要近得多,以距离伊朗的路程最近,差不多只有80多公里。

  而埃尔比勒“市”所在的埃尔比勒“省”,更是与伊朗、土耳其境内的库耳德人“直接接
壤”,隔着伊拉克摩苏尔,与叙利亚遥遥相望(直线距离比埃尔比勒距巴格达短一半、约为
170公里) 。

 其二,如果以埃尔比勒“市”为中心,那么,它的周围的正是库尔德人居住的集中地带,
这包括了伊朗境内部分,土耳其境内部分,包括了叙利亚境内部分。

●我们有理由怀疑,袭击伊朗目标的美军“来自土耳其”

  显然,埃尔比勒“省”与土耳其直接接壤的便利,埃尔比勒“省”是伊拉克库尔德自治地
区首府的政治条件,是包括伊拉克、伊朗、叙利亚、土耳其库尔德人分布区域“中心点”的
地理条件,足以让我们有理由怀疑,袭击伊朗目标的美军“来自土耳其”。

●如果....我们似乎就掉进了华盛顿的故意设置的圈套

 然而,在我们认为“有理由怀疑”袭击伊朗目标的美军“来自土耳其”的同时,我们似乎
就掉进了华盛顿故意设置的圈套,对此,首席评论员就明确指出,“这种怀疑”正是华盛顿
策划者所“期盼”的。也就是说,“这种怀疑”在很大程度上,是被美国人对位于埃尔比勒
伊朗联络处的“指向性行动”给诱导出来的。

 在我们看来,由于美军的机动性非常强,在伊拉克不必顾及防空火力,这样,美军是即可
以从土耳其绕飞过去,更可以从巴格达直接飞过去,这就是说,“美军从哪里来的”的问题
,如果有美国人“愿意提供证据”证明是从土耳其过去的话,那么,其目的不过是华盛顿在
展示美国可以利用“牵扯着四国(伊拉克、伊朗、土耳其、叙利亚)”的库尔德人问题,要
挟土耳其向其开放通道;

●对拉姆斯菲尔德备忘录而言,“两种能力”非常重要

 显然,“这种能力”对于美军根据“拉姆斯菲尔德备忘录”向伊拉克北部的伊朗、叙利亚
边境集结,开设一条绕过伊拉克大城市的安全补给线,其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如果有美国人“愿意提供证据”证明是从巴格达,或者其它美军基地过去的话,那么,其目
的不过是美国在展示美军有能力对所谓的“伊朗网络”、更或者是将来的“叙利亚网络”等
进行“飞行打击”的能力。

不难看出,在美军尽量与伊拉克反美武装脱离接触的同时,在让伊拉克人挽起袖子自己解决
伊拉克问题的同时,在利用伊拉克派另武装,或者前段时间通过“越狱”、或者“劫狱”出
逃,所组织的“别动队”,挑起与伊朗、叙利亚的边境冲突的同时,“这种能力”对于美军
根据“拉姆斯菲尔德备忘录”,以“反恐”的名义、或者以保卫伊拉克主权的名义,对所谓
的伊朗网络、或者叙利亚网络遂行“快速打击”是绝对必要的。

●华盛顿通过这次行动,可以达成一个“系统警告”的目的

我们认为,华盛顿通过这次行动,可以达成一个“系统警告”的目的,也就是说,通过“做
出”“这些细节”,引导人们思考“三个问题”,足以实现一种令人感觉“山雨欲来风满楼
”的目的。

然而,前面说了,对被袭机构的“定位”应该是这样的:它是伊朗驻伊拉克、且被伊拉克官
方认可的办事机构。就目前各方的态度综合起来看,这个办事机构即不是伊朗所说的、具有
外交资格的“领事馆”,也不是美国所说的“并非一个伊拉克官方认可的外交设施”,但它
又的确是个代表伊朗政府的“外交目标”。

●“钻漏洞”的细节里藏着两个“魔鬼”

 前面也说了,华盛顿决策层在策划此次行动时,尽管大胆,但仍然在有意地钻“漏洞”。


在首席评论员看来,这个“钻漏洞”的细节显示,华盛顿仍然没敢将事情做绝,直接拿伊朗
“具外交资格”的使领馆开刀。“这个细节”中也就藏着这样的两个“魔鬼”,即:

第一,起码到目前为止,华盛顿策划的任何针对伊朗、叙利亚的“指向性行动”、或者“指
向性言论”,其“恫吓色彩”极其浓厚。但是,东方评论员想再次强调的是,这种“恫吓”
本身也是布什切实实行“拉姆斯菲尔德备忘录”的“必要准备工作”之一。

不过,我们想指出的是,就如我们当时所说,华盛顿在盖茨刚获布什提名、没有被美国国会
通过时,就急忙抛出“拉姆斯菲尔德备忘录”,其目的就是在向正在中东、中亚、东亚、非
洲、美洲进行战略展开的“中欧俄”进行“战略恫吓”,就是想“不战而屈人之兵”,因此
,“传说中”挟着《孙子兵法》上任的美国新防长,策划的一系列“指向性爆炸”、恐怖活
动、根据其前任“沤心沥血”写完,并留在五角大楼办公桌上的《拉姆斯菲尔德备忘录》的
主要精神,在伊拉克针对伊朗外交目标玩的这一手,更像是在“上兵伐谋”。

根据我们的观察,欲“上兵伐谋”的美国决策层,出手的地方远不止伊拉克这一块。

在这里,我们不妨在两则新闻之后,一起来听听负责东亚方面的同事、有什么话说。

菲律宾外长希望建东盟-中国中心 推进双方合作  

  【菲律宾宿务消息】菲律宾外交部长罗慕洛表示,希望今年七月在马尼拉举行第四十届
东盟部长级会议前,东盟和中国能就建立东盟-中国中心推进双方各个领域合作达成谅解备
忘录。 

  罗慕洛当天在菲律宾宿务出席第十二届东盟峰会东盟─中国外长会议时说,建立东盟─
中国中心旨在加强双方在贸易、投资和旅游领域的合作。

  他指出,在全球化中,发展地区伙伴关系至关重要,这样才能处理好全球化对社会的影
响,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对于东盟和中国来说,参与充满活力的全球经济在战略上具有重要
意义。

  罗慕洛还表示,菲律宾支持东盟和上海合作组织建立联系,将此作为全球反恐努力的一
部分。他认为东盟和上海合作组织的合作级别应升至高官或部长级。

  据中国商务部统计,中国-东盟双边贸易额十五年来以年均约百分之二十的速度增长。
二OO六年一月至八月,双边贸易额已经突破一千亿美元,预计二OO八年双边贸易额将超过二
千亿美元。在投资方面,截至二OO五年底,东盟国家在中国的投资达三百八十五亿美元。中
国对东盟国家投资也在逐步增长。

  【时事点评】根据我们的观察,一方面,种种迹象证明,为了逼迫中欧俄在伊核问题上,
在中东和平进程问题上让步,瞄着“中欧俄”在中东战略腾挪的支点--伊核问题,华盛顿已
经“不顾一切”地摔出一系列“核手段”、即:亲自举行“有准备过核冬天”的核战争演习
;在这种“核决心”下,再让以色列代言“有准备不惜一切代价阻止伊朗的核计划、有准备
对伊朗进行核打击”,并让以色列总理将这一“美国核背景”带到北京,不仅如此,还同时
用B52模拟军事打击朝鲜,所有这些,都不过是想以一种恐吓的态度,在伊核问题上,特别
是在“中东四方工作小组”的“改组问题”上、与决意要切入中东和平进程的北京“讨价还
价”;

●带着“美国核背景”的以色列总理,在“冷遇”之后,为华盛顿捎回了一份“北京和平背
景”

 然而,东方评论员想指出的是,这些只是“核手段”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其目的在
于“恐吓与逼北京放低‘中东和平进程’要价”。

 东方评论员注意到,以色列总理携带“美国核背景”进京、在没有时间回他感情甚深的哈
尔滨,却有时间在到达北京的第一天去“挤牛奶”(北京方面在第一天没有安排重要领导人
与之会面)、这实际上意味着他遭到了北京的“冷遇”。最后,他还为华盛顿“返捎”回来
了一句“以色列希望和平解决伊核问题”。 

●北京“不爱搭理”,华盛顿“恐吓与逼北京放低‘中东和平进程’要价”之意图已经彻底
失败

显然,以色列总理欣然自得的“中国反对伊朗拥有核武器”的说法、与布什一度经常挂在嘴
边的“中国反对朝鲜拥有核武器”的说法别无二致,不同的只不过是两点:

第一,在北京的“非常愤怒”下,朝鲜已经“悍然”进行了第一次核试验,伊朗还没有进行
核试验;

第二,在北京的“非常理智”与“说话算话”下,华盛顿已经明了、军事解决朝鲜核问题是
不可想像的,但是,对伊朗,北京暂没有这样的“承诺”;这就是说,直到目前为止,北京
的态度就是:如果华盛顿想在伊朗、叙利亚动手,“不必提前通知我”,意思就是、“你做
了再说”!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到此为止,可以这样说,以色列总理拿着美国“费心费力”
做成了“核背景”,在北京只为为华盛顿换回了一份北京的“不爱搭理”、外加一份“北京
和平背景”,其“恐吓与逼北京放低‘中东和平进程’要价”的目的已经彻底失败。

●华盛顿在不择手段地阻止、破坏北京的布局行动

  另一方面,根据我们的观察,种种迹象证明,华盛顿还“不顾廉耻”摔出一系列“下流手
段”、四处恶心“中俄”,即:炸南美洲的中国石油目标、炸泰国的“新年”,美军亲自袭
击伊朗驻伊拉克办事处,“别动队”袭击俄罗斯驻伊拉克使馆,炸菲律宾市场、等等,

 不过,东方评论员想指出的是,这些“下流手段”与“核手段”相比,更靠近美国的战略
目的。??中东的被动、一面阻击。破坏美国的全球战略布局,一面加快自己的全球战略布局
的情况下,华盛顿在不择手段地阻止、破坏北京的布局行动。

●在“伊拉克石油价值”的“巨大反差”下,华盛顿的心情可谓是坏极了

对此,在我们看来,对华盛顿决策层而言,在“伊拉克石油价值”的“巨大反差”下,即“
混乱的伊拉克,不仅没有为美国资本赚取利润、无法为华盛顿提供撬动国际经济,特别是政
治、军事层面的“非石油溢价”,反而逼得美国人往外掏银子,反而成了“中欧俄”“反向
撬动”国际经济,特别是政治、军事层面的“非石油溢价”,这里里外外的巨大反差让华盛
顿的心情可谓是坏极了。

●美国人的“坏心情”真的“可以理解”

首席评论员就一针见血地指出,“这种坏心情”的核心在于:在美国人不得不为避免伊拉克
失败而“沤心沥血”、且“四面树敌”、大把烧钱、大批死人的时候,北京、莫斯科、法国
人,包括主动提出欧盟与美国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德国人,都在为“经济建设”而“四处交友
”,大搞能源合作,大建“泛亚铁路”,并一再抛出“货币结算”的话题,大挖美元的墙根
。在我们看来,如果站在局外人的角度去品味个中的滋味,两相对比,美国人的“坏心情”
真的“可以理解”。

●北京对华盛顿的再一次“战略痛击”

在首席评论员看来,在华盛顿施展了“核手段”逼迫北京降低“中东要价”失败、用“下流
手段”要挟其他国家“远离北京的意图”似乎也已经失败。

我们认为,菲律宾外交部长罗慕洛“仍然”说出了“希望东盟和中国能就建立东盟-中国中
心推进双方各个领域合作达成谅解备忘录”、显然,这对华盛顿的战略神经“绝对是个巨大
的刺激”,可以这样说:本次东亚峰会东道主、菲律宾政府对东盟与中国合作的“热心态度
”,特别是“中日韩”准备开谈东亚自由贸易区建设议程,即是北京对华盛顿的一次“战略
痛击”。

●抛出“缅甸问题”、华盛顿再使小动作

华盛顿的小动作还包括在东亚峰会举行之际、在联合国抛出“缅甸问题”,在东方评论员看
来,考虑到印度因素,这是个北京不能大意的动作。

显然,华盛顿的这个小动作意在挑起泰国与缅甸的“心结”,并让北京在泰国与缅甸的“倾
向”上“作难”、为日后利用这一心结插手泰国与缅甸矛盾打下伏笔,为日后“利用印度因
素”、从另一个方向插手缅甸事务,阻击中国在东盟的布局,制造东盟国家与中国的矛盾,
阻击东亚经济一体化“埋地雷”。 

其险恶用心与在泰国操纵金融市场的意图如出一辙。从中国外交部的态度来看,北京必定否
决无疑。

●日本经过“调整尝试”、重新开始两边“套现”

但是,必须指出的是,这一局面也是日本经过“调整尝试”、重新可以在“中美”间撑开活
动空间的一个例证。

在这种背景下,在对北京“外交弹性系数”进行一系列测试之后,日本五年来,第一次可以
不顾美国的脸色,在东亚与中国谈美国人“最担心的”东亚经济一体化、谈令华盛顿“最不
爽的”中日经济合作的话题;

还可以在欧洲、拿欧盟对华军事解禁这种“以遏制北京为目的”的话题说事、刺激北京、恶
心北京。显然,日本即为自己、也为美国、四处游说欧盟维持对华军事禁令,此事尽管重要
,但“并非历史问题,主权问题”之类的原则问题。

●借“对中美通吃”的机会,伺机“挤进”中东事务“决策层”的野心,是一目了然

面对日本的两边“套现”,“中美”在顾及自己在中东、在全球布局的“不得已”下,还只
能“同时”忍着。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安倍政府在布什宣布增兵伊拉克后,立刻表示支持,
其欲借“对中美通吃”的机会,伺机“挤进”重要性直逼联合国安理会的“中东事务决策层
”、迂回摆脱美国控制,“另类”成为政治大国的野心,是一目了然。

显然,对北京而言,美国是否打伊朗、是否打叙利亚,中国的态度一如在“黎以冲突”中,
只要手中有巴基斯坦通道的畅通,大可以“超然面对”。俄罗斯也是如此。

●华盛顿的“上兵伐谋”也好、“不战而屈人之兵”也罢,算是尝到了“班门弄斧”的滋味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首次明确中国核战略的“中国国防白皮书”的颁布,将F-22从美国本土
调到冲绳的歼-10之“解密”,再加上北京对以色列总理的“冷遇”、并让其给“倾情演出
核背景”的华盛顿带回“北京反对伊朗拥有核武器、却坚持和平解决伊核问题”之态度的背
后,意图已经摆明,那就是:搞乱中东是在中东驻有重兵的美国之“当然权利”,北京就是
想拉也拉不住;但是,在“和平解决伊核问题”的良好愿望失败之后,为了中东尽快从混乱
中走出来,如果需要打“代理人战争”的话,那么,“打与不打”也是中国的当然权利。

到此为止,北京的强硬、俄罗斯的不妥协、欧盟两面三刀,无一不证明:华盛顿的“上兵伐
谋”也好、“不战而屈人之兵”也罢,在委托以色列总理带到北京之后,在“孙子兵法”的
故乡,算是尝到了“弄斧到班门”的滋味。

●华盛顿已经发现,这套东西玩起来,不仅没有吓住北京,反而吓坏了东京

不仅如此,华盛顿已经发现,这套东西玩起来,不仅没有吓住北京,反而吓坏了东京、安倍
政府一面借机欲插手中东事务、加入与美国分权的行列;一面更加积极地与中国谈东亚一体
会事宜、挤兑美国在东亚的影响,其姿态表明,更加起劲地进行两边下注的日本保守势力已
经明白,跟着布什主义一条路走到黑,那是死路一条。显然,在“中俄欧”的全球战略支点
--伊朗、巴基斯坦有可能遭受核打击的同时,美国的全球战略支点--日本,就那么安全?


--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9.217.251.153]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10.21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