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dragon (猎鹰), 信区: Green
标  题: 抗美援朝战争前期的一些军事问题漫谈(二) 
发信站: 紫 丁 香 (Sun May 30 22:21:25 1999), 转信

二次战役后,美军对志愿军指挥上的评论是:“主力沿南韩军七、八两师毗邻 
之地域集中突破,敌人突破方向之选定正确而巧妙。”美国参谋学校教官罗伯 
特.C.肯末朗在论文《德川战役中南韩第二兵团被歼灭的检讨》中指出,志愿军 
指挥上的优点是:“不断以周密的侦察,发现敌人的配署”、“集中兵力于主 
要方向,对次要方向仅作牵制性攻击”、“引诱敌人局部成功,使一部突出, 
并加以攻击,使之失去平衡”、“发动夜间的大规模重叠进攻,深入敌后控制 
战场”、“在敌后建立阻塞阵地,使溃退之敌无法顺利撤逃”(大意)。顺便回 
答一下求实的《探讨》。彭的二次战役部署正是从敌的右翼(即东侧翼)迂回, 
我们可以看到,志愿军以三十八军、四十二军分别构成两个迂回的包围圈(其中 
四十二军作更深远的迂回,但受各种限制,没有达成目标)。对彭的指责主要是 
认为使用兵力应是三个军而不是两个军,这个指责的不切实际上文已经谈过了。 

有人要我谈谈五次战役,那我就先谈五次战役吧。五次战役原拟五月发动,但 
根据情报,美军将在朝鲜蜂腰部登陆,为破坏敌人的企图,遂提前至四月二十 
二日开始。对于提前发动,历来有不同意见。有人认为是必须的,打破了敌人 
的登陆计划。有人则认为战役发动过分勉强,尤其是十九兵团、三兵团长途行 
军,三月下旬和四月中旬才分别到达指定位置,在未恢复疲劳和作充分准备的 
情况下投入战斗,战斗力大受影响。现在看来当然比较清楚,美军当时并无登 
陆计划,情报是有误的,迟打一些并无不利之处。但正如克劳塞维茨所说:“ 
战争并不是活的力量和死的物质的较量”,敌人的准备是秘密的,要完全搞清 
楚不可能,与其失之过迟,不如失之过早。如果说彭的指挥有失误的话,这个 
失误应该说是难以避免的。 

五次战役第一阶段的主要失误在于口仍然张得太大,以西线十二个军作两翼迂 
回结合正面突破的战法,企图先歼灭南朝鲜一、六(?)、九(?)师,美三师,英 
二十七、二十九(?)旅和土耳其旅,再歼灭美二十四、二十五师。但事实证明, 
以志愿军的装备、火力,非但不能对敌整师达成包围和解决,即对敌一个整团 
达成包围(先后有十几股),也因火力弱,不能当晚解决战斗,而第二天敌即可在 
坦克、飞机掩护下突围。另外,李奇微也创造了针对志愿军的有效战法,即主 
力在每天下午后撤,在大约二、三十公里的后方构筑工事。以快速部队和志愿 
军保持接触,当黄昏后志愿军发起进攻之前后撤。当志愿军拂晓进至预设阵地 
前,就可以火力压制其无法行动。 

志愿军在二次战役时,利用敌人骄傲情绪,围歼美军一个团部和四个整营后, 
美军已接受教训。三次战役未能歼敌整团,四次战役砥平里更是证明了这一点 
。彭总(也包括毛、周)对此认识过迟,的确是个失误。 

关于第二阶段的指挥,我以前在“烽火神兵”也曾写过一贴。即由于第一阶段 
打成平推后,由东向西战线呈一斜线,美军集中于西线,而南朝鲜军主要在东 

线。彭认为眼前战机难得,遂秘密集中主力于东线,求歼南朝鲜的三、九师, 
并打算由此突破,迂回美军。当时志愿军部队极端疲劳、粮弹缺乏,“不顾我 
之种种困难”(某些战史教材上所用的考语)发动这一攻势,实际上还是小看了敌 
人。最后虽然予敌三、九师以打击,但因供应问题停滞了三天的进攻。而美军 
利用机械化的特长,快速部队一天行军一百五十公里,堵住了缺口。造成后来 
撤退中的被动局面。 

180师的覆灭,我以为责任主要在三兵团的领导。王近山过早地将兵团部后移, 
遭遇空袭损失电台后,既没有主动和下级积极沟通联系,又没有及时将指挥权 
移交志司,造成下级无法得到及时的指令的局面。当然,韦杰的犹豫、无决心 
和郑其贵的死板也该为此负责的。至于彭,只应负战役指挥上的责任。 
简单谈到这里吧。 


一点补充 

李奇微看到志愿军的缺点在粮弹补充困难,以“磁性战术”来对付志愿军。 
而彭对敌人的战术变化缺乏预见,也是一个失误。究其原因,在于对我军的 
弱点缺乏自知之明。另外,长期的国内战争中形成的勇猛的指挥风格,也使 
彭在如何及时收兵的问题上,几次出现问题。如彭在自述中谈到的四次指挥 
上的失误,除打赣州外,百团大战的第二阶段,119师打关家瑙(当然,这和 
围棋高手犯错误一样,彭有自己的考虑)、西府战役打宝鸡,以及这一次,都 
和不能掌握好扩大战果的分寸有关。 
--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44.81]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21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