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wanderer (海王星的小鱼^为情所捆), 信区: Green
标  题: 捍卫网络领土主权
发信站: 紫 丁 香 (Thu Mar  2 19:02:47 2000), 转信


    一旦技术可以扩展活动空间,国家间便可能以其为利器本着“先占先用”的原则,
展开“领土”和“主权”之战。新世纪---网络世纪,神奇的“网络领土”主权之争已经
拉开帷幕,并呈现出愈演愈烈的发展趋势。
    ●网络世纪:“第四领土”浮出来
    技术能不能引起“领土”和“主权”的争夺,其中一个关键是看其能否扩大国家获
取利益的新空间,并且是否有能力管辖好这片“新空间”。
    一百年以前,由于氢气球的发明,使人类第一次离开了地面。1899年,在巴黎召开
了第一次国际航空会议;1900年法国的法学家首次提出了要制定国际空间法,并提出了
领空的问题;随着飞机的发明,无线电技术的发展,各国更加意识到“领空”作为“第
三领土”的重要性,并把20世纪誉为经典空间技术的世纪。
    今天,网络世纪所催生的“第四领土”与“第三领土”的争夺紧密相关。1957年,
前苏联卫星上天,使一直认为自己能在空间争霸中占优的美国人目瞪口呆,从而开始研
究用“网络”来提高指挥系统和计算机的安全,而正是此“网络”导致了“第四领土”
的诞生。1969年是互联网的诞生年,同时,美国人在月球上留下了人类第一个地球外的
脚樱此后,在政府“炒作”下,美国率先建起“网络信息高速公路”,他们无声无息地
穿越了国界,很快裹起了整个“地球村”。等到他国醒来时,发现美国人那条“公路”
已成了美国的“新领土”,凡进入这片“空间”必须向美国“申请护照”了。人们还发
现,正象有关专家指出的那样,原子弹虽然能摧毁地球上的一切,却只能成为争夺霸权
或捍卫主权的工具,而不能成为“领土”和“主权”本身。
    在网络世纪里,一个国家的经济主权、政治主权、文化主权、军事安全等都越来越
依赖于“虚拟领土”的有效管辖。在这个空间里虽然没有高楼大厦,没有界碑,但其流
动的信息甚至比蕴藏的石油资源更为重要,它与捍卫领空权、领海权和领土权具有同等
战略意义。今天,一个国家在维护其陆地、领海、领空主权的同时,只有充分挖掘此“
虚拟领土”的潜力,并实施有效的管辖,这个国家的主权才是完整的。
    ●网络世界:“虚拟国界”很朦胧
    历史上,技术不但催生了“领土”,也使国界不断发生变化。如17、18世纪,先后
出现了以枪和火炮的射击距离作为领海边界的现象;时至今日,领空仍是以航空器的最
大飞行高度、陆地管辖仍以技术能达到的最大深度为边界。而当前的网络世界,新技术
层出不穷,网络空间与“边界”更加复杂多变。
    整个网络世界是由各个层次“自治系统”组成的“lnternet”。从这一角度来理解
,“防火墙”和“密码”组成了虚拟国家的第一道边界。但这仅是虚拟国界一个最基本
的要素,而更重要的是外来“信息”管辖权。
    目前,东盟成员国一致认为,必须制定相应的法规,既促进互联网的发展,又要保
护国家的利益。法国政府规定,在法国境内发布信息的网站,必须同时发布法语版本的
网页。新加坡当局更是不惜重金,设立了网络上的信息过滤站台,所有进出新加坡的信
息都要受到严格的审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也倡议,制定全球都能接受的网络空间
“法”。全世界立法局和民权组织已开始处理网络特有的问题:如司法权和引渡权问题
,但距缔结管理网络行为的国际条约还非常遥远,因为这种条约比海洋法、空间法的制
定要艰难得多。正是这样,一个朦胧的虚拟国界,导致了虚拟领土和主权争夺的隐蔽性
和复杂性。
    ●网络争雄:蜘蛛张网缚蚊蝇
    要在网络主权的争夺中获得主动权,核心是提高其网络与信息的竞争力。竞争力强
者如同巨大的“蜘蛛”,在网上游刃有余,能掌握和控制网上信息流动,不断扩大自己
的网络空间,否则就会变成“蚊蝇”,在网上不能自拔,只能亦步亦趋,受制于人。
    网络主权竞争作为一种协作式的竞争,规则还很不明朗。网络竞争的空间还在不断
扩大,只要抓住机遇,各个国家都有可能成为拥有主权的网上“蜘蛛”。
    网络争雄的关键是要抢夺网络空间的“高边疆”。无论是克林顿把信息高速公路当
作世界争雄的武器,还是肯尼迪宣称的“谁控制太空谁就控制了地球”,都是“高边疆
理论”的具体化。现在,美国已从偏重于“网络硬件”的“信息高速公路”战略,转移
到了侧重于“网上信息运用”的“数字地球”战略,这是网络“高边疆理论”的进一步
发展。
    美国网络现在占主导地位,并不仅仅由于自己是网络的发源地,而是其国民已具备
了很强的网络观念,从而造就了无数的“小蜘蛛”。庞大的网络信息服务文化,正在挤
占他国网络信息空间,世界级网络技术新标准的制定,大胆地、预见性地提出网络理论
,由“摩尔定律”发展到“雅虎法则”等,都使其先声夺人。
    针对于此,欧盟最近提出了欧洲国家采用统一的新域名:eu,以取代美国的com和n
et域名,并且强调联合开发发展自己的网络技术,推动网络应用,与美国网络相抗衡。
法国一位部长说:下场战争是网络空间的争夺战,我们必须让法国进入互联网络;而日
本则倾全国之力,用准备网络信息建设作为“第三次开国”;新加坡则在致力建造一个
光纤网环绕的“智能岛”。
    今天,我们已经意识到,当我们的信息公路与国际互联网接轨后,其实并不是进入
了什么“国际互联网”,而是进入了“美国网”,跑的是美国人的信息公路(网络),
乘的是美国人造的信息车(浏览软件和硬件),停的是美国人建的信息站(网站),看
到的是美国人起的地名(域名),遵守的是美国人制定的“交通规则”……互联网,一
场由美国人发起并主导游戏规则的革命。然而,以任何形式拒绝网络只能是拱手让出网
络领土与主权,唯一的选择就是:积极主动投身互联网的发展,培养自己的“蜘蛛”和
张开自己的网。
    ●网络霸权:诱人“萝卜”打人“棍”
    网络世界是一个标榜自由和平等的世界,其实霸权主义行径随处可见,“萝卜”引
诱与“大棍”蛮横并存,形式日益多样和隐蔽。
    美国在大力发展互联网时就鼓吹“高速发展的‘互联网’将促进民主的原则,限制
极权主义政权形式的蔓延”,可其网络霸权主义却昭然若揭。
    长期以来,美国凭借其技术优势和信息优势,到处施展霸权拳脚。一是大搞入网歧
视,如我国从1992年6月开始,多次提出加入Internet,但美国则以种种理由加以拒绝,
直至1994年4月初才同意加入。二是采用不正当手段,人为地阻碍他国网络技术的进步,
实质上是剥夺他国在网络空间与其信息共享。三是大搞“密码”霸权,威胁他国网络空
间的信息安全,如只出口技术明显落后的密码芯片,且常给密匙芯片中留“后门”。四
是采用各种手段大搞网上经济霸权,克林顿从1998年7月开始,不停地向世贸组织WTO施
加压力,要求其通过电子商务“零关税”的提案。
    现在,包括欧洲国家在内都已识别了美国的网络霸权,都在努力探寻发展新路。我
国很多院士提出,要用“两弹一星精神”来研制自己的CPU、操作系统、网络方案、密码
芯片和大型数据库等,特别是新千年伊始,我们研制自己的CPU技术方案已获得通过,海
外华人科学家闻此消息兴奋不已,称“中国赢得信息时代自由解放的日子不远了”。
    ●网络入侵:攻城掠地不见烟
    互联网是为防止物理摧毁而设计,并没充分考虑其信息传输的安全性,尽管后来不
停地“打补侗,还是非常脆弱。
    海湾战争中,伊拉克部分防空指挥系统由于买了美军特工嵌入病毒芯片的打印机,
其网络被遥控激活的病毒所瘫痪。
    现在,即使欧洲也对美国网络发展存有戒心,欧洲议会在1999年5月的一份报告中指
出,美国通过大批卫星等截获商业机密和其它机密,因此欧盟拒绝了美国给他们的密匙
标准,因为他们认为美国的意图是为了获取欧洲各种情报信息更容易。
    前不久,美军已开始将“网络入侵”列为其基本战略,并提出逐渐放弃使对方网络
瘫痪的作法,提出了要着重进行黑客作战、病毒作战、网络领土插入误导信息等作战方
法。在具体作战行动中,美国人已多次力试“牛刀”。

--
我想解释。为什么要解释?不解释不行。 解释什么?解释有什么用呢?
我必须解释。向谁解释?怎么现在才解释?我不要听你的解释。怎样
解释?解释也没用。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26.50]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5.00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