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pippen (只有时间晒月亮), 信区: Green
标  题: 浅析现代战争中的误炸、误射问题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un May 25 23:26:28 2003) , 转信



------------------------------------------------------------------------------
--
 
  在足球赛场上可能由于球员将球射进了自家的大门而葬送了胜局;在战场上同样由于
误炸、误射而导致自己和友方的人员伤亡,即便没有影响战局最终的结果,但也会造成士
气低落和巨大的心理和舆论压力。形成误炸误射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现代战场的复杂、识
别技术手段的落后、操作人员的训练不足都会导致自家人不认自家人。简单回忆一下二次
大战以来的战史,不难看出误炸、误射的严重后果,从而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加强对敌我识
别技术的研究,改进敌我识别技术手段的重要性。
   ·1944年7月诺曼底半岛登陆战:盟军误炸美国第30步兵师,造成814人伤亡,指挥官
麦克尔中将被炸死;
   ·1967年越南战争:美国轰炸机的一次误炸,导致美军42人被炸死、45人受伤;
   ·1973年中东战争:埃及防空部队在击落89架以色列飞机的同时,也击落了69架自己
的飞机,创造了惊人的误射记录;
   ·1991年海湾战争:发生误伤事件共28起,死亡人数为35人,占总死亡人数(146人
)的24%。美军A-10攻击机曾击毁987辆伊拉克坦克,926门大炮和1355辆各种军用车辆,立
下了赫赫战功,被誉为"坦克杀手",但却两次误射英军坦克,造成16人死亡,13人受伤;

   ·1994年的空难:当年4月14日,在伊拉克北部山区的美空军两架F-15C接收到正在该
空域巡逻的预警机的指示,向两架美陆军的"黑鹰"直升机开火,导致26人死亡,上演了一
幕"鹰吃鹰"的悲剧;
   ·正在进行的伊拉克战争:3月23日美国"爱国者"的地对空导弹击落了一架英军的"狂
风"战斗机,两名飞行员死亡;24日一架美国的F-16战斗机用反辐射导弹AGM-88又把用于控
制"爱国者"导弹的相控阵雷达击毁,所幸没有人员伤亡。
  以上所列出的仅仅是大量误炸、误射事件的一小部分,但是足以看出"敌我识别"仍然
是现代战争中的严重,而又难以克服的问题。
   从冷兵器时代到热兵器时代、一直到当今的高科技战争,认敌为友、认友为敌,还是
敌我不分,都会带来极其严重的损失与后果。 现代战争经常是在一种非对称、非接触、非
线性的战场态势下进行的。敌我识别问题就会越来越重要。现代战争中,敌我双方的飞机
、导弹及其他武器系统遍布整个战场。在时间紧迫、分秒必争的战争环境中,单靠人自身
的感官和思维去判断敌我,早已不能满足正确判断的需求。
  敌我识别(IFF)是自动目标识别技术的重要应用之一。特别对空间战场而言,现代化
战争具有突发性、快速性、大纵深、全方位、空地海一体化、持续时间短的特点。战场的
瞬息万变,要求作战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作出最准确的判断是一件非常复杂的工作。没有
自动化的数据处理,再高明的军事作战人员也会被战时大量数据的海洋所淹没,从而导致
灾难性的后果。故快速、准确及可靠地识别战场目标显得十分重要。
   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美军误伤友军的概率高达18%,令美军方上层大为震惊。为避
免类似悲剧重演,战后,美军将装备新型敌我识别系统视为当务之急。经近10年的努力,
美陆军将在近几年内装备单兵敌我识别系统。该系统能向各种武器系统(包括单兵武器系
统)提供敌我识别的能力。美军将敌我识别纳入C4ISR系统内,其作用不仅可减少误伤,同
时还能增强士兵态势感知能力及摧毁敌方目标的能力,从而大大地提高士兵的生存能力和
战斗力。在未来的数字化战场上,敌我界限模糊,敌我双方部队交错活动,我中有敌,敌
中有我,这使实时的敌我识别显得尤为重要。为适应未来数字化战场的作战需求,具有敌
我识别能力的单兵系统,已成为21世纪战场数字化系统的基本功能单元之一。目前美军正
研制普通单兵间识别用的"徒步式单兵作战识别系统"(CIDDS)、数字化单兵作战用的"陆
地勇士作战识别系统"(LW-CIDS)及武装直升机对单兵作战识别的系统(HDSIDS)。
  为了把"自相残杀"的事件在战争中降低到最低限度,科技人员研究出了多种防误炸、
误射的技术装备。其中,最简单的是一种可贴在车辆外部的特种胶带了。这种被称为"热带
"的胶带可以强烈反射红外线,利用红外夜视设备能很容易识别这种胶带贴成的字符、图形
,以此辨别敌友。
   "红外灯"则是另一种防误伤的装备。同"热带"不同的是, "红外灯"是一种只有打火
机大小的近红外信标灯。它不反射红外线,却可以发出红外信号。这种装置十分小巧。它
能用绳索或胶带绑在天线顶端或任何其他部位,在夜视镜里看来,就是一个明亮的闪烁光
点。
  电子问答式敌我识别系统是地面、舰船和飞机用来判断敌我的主要装置。在己方的地
面防空系统、飞机和舰艇上装有无线电敌我识别询问器和应答器。一方发出无线电询问信
号,被询问一方如果是自己方,则应答器就自动按密码发出回答信号。询问方收到正确的
回答信号后,就可判断出被询问方是自家人了,如果不能收到正确的应答信号,则就认为
是敌方的目标。
  电子问答式敌我识别系统主要由询问器、应答器和译码器等部件组成。它判别敌我的
办法,就如同哨兵在夜间用预先规定的口令来分辨敌我一样:首先是雷达发现目标后,询
问器便按预定频率向目标方向发射询问无线电信号;如果是己方的飞机或舰艇,由于它的
应答器接收频率是预先规定的,所以能立即收到询问器发来的询问信号,经解码、识别后
,用另一预定频率自动发射加密后的信号;如果进入作战空域的是敌机,它的应答器工作
频率和密码方式与己方不同,因此收不到询问信号,即使能收到,也无法作出正确应答,
结果在询问器的终端设备上不出现特定的回波信号,这时我方导弹就可立即向敌方发起攻
击。询问器的天线每扫描一次可发出数百个询问信号,自动检测识别几千种编码,从而可
以准确地辨别敌我,以免产生误伤。
  但我们从上述工作原理可以看出,这样的工作过程在任何一个环节上产生问题,都会
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如果被询问方的应答机发生故障,如果被询问方的密码没有及时更改
、如果被询问方是一架误入战区的中立方的飞机或是民航客机,如果应答机被敌方干扰…
…,太多的原因可以令这种的我识别系统失去效能。
  总之,"敌我识别"仍然是现代战争中的难题。现在许多国家都在大力开发各种提高敌
我识别效能的技术。主要有激光雷达、毫米波传感器、无源探测系统、多传感器组合、红
外激光信标、激光反射器和激光测距为基础的询问器等各种声光电技术。未来的敌我识别
系统应该是各种体制、各种技术、各种设备的综合使用。比如,传统的雷达敌我识别系统
识别距离远,但设备复杂,存在的问题较多;光电敌我识别系统设备较简单,但作用距离
近,不能全天候工作;毫米波敌我识别系统可以在有烟、雾和大气干扰的恶劣战场环境中
工作。(责编洪山)(作者:许伟武)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18.8.71.13]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16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