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ore (天马), 信区: Green
标  题: 军事威慑面面观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6月01日21:18:05 星期五), 站内信件

    威慑,作为一种制约战争、维护和平、显示力量和决心的手段,越来越引起人们的
重视。在战争没有消灭,和平尚未持久的今天,世界各国普遍开始认识到:未来军事斗
争的着眼点不仅仅局限于应付战争、赢得战争胜利,更要着眼于具有遏制战争爆发,阻
止战争升级的威慑能力。
       美国的全球威慑战略
    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1993年9月美国防部发表了题为《全面
评估:新时期军事力量》的报告,正式提出了美国1995-1999年防务政策。其基本指导
思想是:通过加强实战能力和全球军事部署,在全世界有效推行“威慑”战略,力求“
不战而屈人之兵”;在战争指导上,强调灵活使用军事力量,在不放松核战争准备的前
提下,侧重准备打常规战争,尤其是地区性低强度冲突。
    根据这一威慑理论,未来军事力量的作用可区分为平时威慑、紧急威慑、作战行动
三大部分。平时威慑的目的是防止潜在威胁升级,努力防止潜在威胁变成现实威胁;紧
急威慑的目的是防止现实威胁发展为实际的侵略行动,努力防止现实威胁变成现实侵略
。平时主要依靠平时威慑保障国家安全,平时威慑失灵后转入紧急威慑,紧急威慑也失
败后才迫不得已转入作战行动。“全球威慑战略”主张威慑的主要形式是向对方“显示
实力”,通过外交活动和军事准备让对方知道己方已有对策和准备,从而打消对方的侵
略意图,避免战争的发生。一方面,威慑力的构成是多层次的,不仅包括核威慑力量,
同时也包括常规威慑力量;不仅包括现役军事力量,还包括后备力量;不仅包括美国本
身的军事力量,还包括盟国的军事力量。要求所有力量围绕统一的战略目标发挥各自的
威慑作用。另一方面,威慑力量的运用是多层次的,第一步是“防御”,主要依靠前沿
防御和快速部署的部队挫败敌人的进攻;第二步是“升级”威慑,一旦前沿防御失效就
使战争升级,加大对手的损失;第三步是“报复”,就是在第二步没有取得成功的情况
下,对敌要害进行报复性打击,迫使敌方停止作战。
      法国的“以弱制强”威慑战略
    所谓“以弱制强”,就是军事力量弱小的一方威慑军事强大的一方。这一战略的基
本思想由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创始人戴高乐最早提出,是在控制与反控制、垄断与反垄  
断的国际斗争中出笼的.并一直沿续到今天。当然,法国的这一威慑战略并不是一成不
变的,而是根据国际形势和现实威胁的变化不断调整,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其可靠性。
    法国现行的“以弱制强”威慑战略,其基本内容是,弱者始终保持一支数量适当、
生存能力和突防能力可行的核打击力量,这支核打击力量能使人侵的强敌遭受巨大的损
失,这种损失同对方希望从其侵略战争中得到的好处相比是得不偿失的。法国认为,强
大的敌人害怕遭到弱国的核报复,因为这种核报复产生的后果是任何强国也无力承受的
。因此,尽管强国的力量大大超过弱国,它也不敢贸然向弱国发动侵略。为了将此威慑
战略付诸实践,法国制定了详细的有关战略核部队、战术核部队和常规部队的使用理论
,力图建立一支适于对付各种情况的紧密联系的全面、综合的威慑力量。但由于这一战
略主要依赖于有限核力量的存在,因此法国历届政府都有“重核轻常”的倾向.对常规
力量的建设和使用有很大的缺陷。
     瑞士的“总体防御”威慑战略
    瑞士这样一个地处欧洲要冲的小国,既没有杀伤力极大的核武器,也没有强大的常
规力量能确保摧毁敌人,为何能在近两百年里远离战争烟云?仔细研究一下瑞士的防务
政策我们可以看到,它的威慑来自于纯粹的防御战,就是通过“总体防御”所构成的威
慑力量,达到阻止战争的目的。
    瑞士认为,自己国小力单,且因为奉行永久中立政策,也不可能有强大的集团作靠
山或盟国支援,必须依靠全民性的总体防御,不断加强总体防御的四大支柱:军事防御
、民防、经济防御和精神防御的建设,壮大威慑力量。因此瑞士着重在军事和民事两个
方面作好充分的防御准备,制定了多种足以使可能入侵之敌感到棘手和头疼的防御措施
:在多山的地形上,有经过几十年经营的纵深梯次防御配系;动员迅速。兵员充足的民
兵制;军队及装备所拥有的质量良好的掩蔽设施;完善的民防体制和为全体居民修筑的
地下防御工事;数量充足的物质储备,以及深深扎根于人民之中的反抗外敌入侵的坚强
决心和优良传统。
    瑞士的总体威慑战略还有一个特点是重视平时的战争准备,认为威慑的成败是在平
时就决定了的,“谁要想获得和平,就必须随时准备战争。”因此,它强调各项防御准
备如武器装备、训练、作战思想、防护设施,乃至军队的精神面貌,都必须在平时抓紧
落实,而且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向潜在的敌人显示,使其认识到,入侵瑞士就等于
“捅马蜂窝”,最终只能以巨大损失换得沉重的负担,从而实现威慑目的。
    我国的威慑观
    中国历史上一直重视研究威慑理论,“不战而胜之’的威慑战略理论与“战而胜之
”的实战战略理论在中国都有着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进入新时期以后,新的军事战
略方针提出了“遏制战争与打赢战争”相结合的思想,江主席更进一步强调,要发挥我军
的威慑和实战功  明今后我国的国防战略将高度重视以威慑遏制战争的问题。
    但是必须指出,我国的威慑和别国特别是超级大国所讲的威慑并不相同,两者有着
本质的区别:从国际角度看,我国的国防威慑以争取和维护世界和平为目的,而不是要
“镇住”别国,谋求霸权地位;从国内角度看,我国的国防威慑是为争得一个国家建设
的安全环境,而不是通过威慑进一步插足世界各地,榨取更多利益;从战略方针上看,
我国的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我们的军事战略方针是自卫的、防御的、后发制人的,而
不是进攻性的,以力“压”人,以主宰别国为目的;从内容上看,我国的国防威慑是立
足于包括人民战争在内的总体力量威慑,而不仅仅是立足于单纯军事力量的威慑。
    就目前来看,我国的国防威慑力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人民战争是敌视为畏途的“致命泥淖”  人民战争是我党我军的敌制胜的法宝。未
来战争无论武器如何先进,人的因素永远是决定战争胜负的第一要素,全民族的整体参
战将是赢得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人民战争的巨大威慑力,使它在军事实力对比很不均
衡的现代世界军事格局中发挥着相当大的稳定作用,能够有效地遏制侵略战争。因此,
陷敌于灭顶之灾的人民战争仍是我们赢得未来反侵略战争胜利的基本指导思想,也是遏
止敌人大规模入侵的重要手段。但要使人民战争战略思想无往而不胜,还必须不断地发
展创新。
    强大的人民军队是震慑敌人的“铁拳头”我三军部队是保卫我国独立与安全、争取
和维护和平、遏制和打赢战争的主要力量。过去几十年人民解放军发展壮大的历史及历
次反侵略战争的胜利证明,我军有着无比强大的战斗力。今天,随着现代化、正规化进
程的不断推进,我军的建设又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已成为诸军兵种的合成军队,拥有
了一批比较先进的武器装备,围绕“两个根本性转变”,官兵军政素质明显提高,还有
一支以预备役和民兵为主体的强大的后备力量。任何敌人在这样的军队面前都会望而却
步。
    有限却有效的核打击力量是遏制敌人的“杀手锏”  在核武器成为世界政治、军事
斗争重要筹码的今天.有限的核威慑是和平时期遏制战争不可或缺的一种有效手段。我
国的核力量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和水平,完全可以对可能之敌起强大的威慑作用。虽然我
国的有限核威慑的本质是防御性的,并且一直反对发展和使用核武器,主张全面和彻底
销毁核武器,但决不能放弃拥有核武器的权力,这样才能真正遏制针对我国的可能发生
的核进攻。
    英勇不屈的民族传统是有力的“精神威慑”  精神力量是构成威慑的一种无形的要
素。强烈的民族精神所表现出来的意志、决心和觉悟,能对敌产生强有力的威慑作用。
历史上,中华民族历来富有革命斗争的传统,在面临民族危难之际,各族人民从来没有
停止过反对外族势力入侵的斗争。从太平天国、戊戌变法,到义和团运动、“五四运动
”及至后来的辛亥革命,人民群众前仆后继、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产生了巨大的威慑
作用,使侵略者惶惶不可终日。可以说,优良的民族传统、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高尚的
爱国主义精神形成了强大的威慑力,对来犯之敌有巨大的精神威慑作用。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iris.hit.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27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