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ore (天马), 信区: Green
标  题: 冷战后主要国家海军战略调整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6月01日21:22:10 星期五), 站内信件

冷战后主要国家海军战略调整
赵洪美
    90年代初以来, 世界各国海军纷纷对其战略进行了不同幅度的调整。现试析如下。

    一、各国调整海军战略的原因
    1、适应国家安全战略的需要。冷战后,世界各国不同程度地调整了国家安全战略,
 作为海洋国家主要军种的海军,也依据调整后的国家安全战略之要求, 适时对其原战
略进行了调整。美国海军由过去全力遏制苏联海上扩张,准备海洋大战,调整为监控“
潜在超级大国”,有选择地参与对付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突发事件,必要时“从海向陆
”发起应急军事行动, 以扩展所谓的“民主制度”,维护由美国主导的世界新秩序。 
英国、法国海军则由原来主要在北大西洋上抵御苏联的大规模海上入侵。 转向独立自主
或与盟国联合对付巴尔干、中东、北非乃至世界其他地区可能发生的危机, 以显示其大
国地位与作用;俄国海军作为苏联海军的主要继承者, 由前苏联海军在全球海洋与美国
海军进行全面抗争, 暂时转变为加强近海防御的“收缩”战略,以缩求张; 日本、澳
大利亚等国海军由主要抵御苏联海军海上威胁,调整为“自主” 地参与应付周边地区随
时可能发生的“各种事态”,积极充当美国亚太战略南北“支柱”的重要力量,以联合
封堵“地区大国”的海上扩张; 东南亚、西南亚以及拉美等地区的发展中国家海军,则
多由以协同陆、 空军等军兵种,维护国内治安和领土、领海安全,转向保卫海洋国土,
 在专属经济区以远的海上阻止外来势力入侵,以维护海洋权益。
    2、适应国家发展经济战略的需要。两极格局消失后,各国竞相制定以经济建设为中
心的发展战略, 要求军队建设特别是海军建设为其服务。 美国海军调整其战略的基本
目标,就是夺取和控制东南亚、西南亚、加勒比等战略要地,以保证其国家经济建设所
必须的战略资源,特别是石油资源, 源源输入美国;另外夺取和控制诸如巴士海峡、马
六甲海峡以及苏伊士运河、 巴拿马运河等战略通道,以保障国家“贸易战略” 的顺利
实施。俄国海军战略的初步调整,亦充分考虑和服从于国家经济改革计划, 并将根据国
家经济恢复与发展的实际,对其战略作进一步的调整,英国、法国等国家海军战略调整
的重要依据之一,在于加强维护本上和海外属地濒海区的经济建设、 资源开发、商贸运
输等方面的安全。 日本、澳大利亚海军新战略的重要目标是保证其海洋岛国“回归亚洲
” 和“走向亚洲”经济战略的实施,维护海上“生命线” 的畅通。越南、印尼、印度
、巴西等发展中国家海军战略调整的重点, 是适应国家在新时期开发海洋经济战略的需
要,保证海上专属经济区和沿海经济开发区的安全。
    3、适应国家海洋扩展战略的需要,《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生效,进一步激发了各
海洋国家制定和实施“海洋扩展战略” 和“向海洋进军计划” 的行动,使“海洋热”
急剧升温。在此背景下,各国海军把更快、 更多地控制和占领海洋,不仅当作其调整原
战略的重要因素,而且亦成为新战略的重要目标。 美国、英国、法国以及俄国等大国海
军将原推行的海洋扩展战略, 调整为在监控世界各大洋的同时,有重点地控制海外半岛
、 群岛地区,如中南半岛、阿拉伯半岛、大安的列斯群岛等, 保留或新布设必要的军
事基地,以达成威慑内陆和控制海洋的战略目的。 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发
达国家海军,为了保证国家海洋扩展计划的实施, 调整其战略控制范围,确定海区防卫
层次, 正有重点地向远洋推进,以改善国家海上安全环境。泰国、菲律宾, 印尼、印
度、巴西、阿根廷等发展中国家海军,为了保卫国家扩大和准备扩大的“海洋国土” ,
加紧调整和实施新战略,正大力扩充军备,以在远海抵御外来势力的侵犯。
    二、各国海军战略调整的主要内容
    1、调整战略目标。美、苏争霸时期,各国海军均以维护国家独立、民族生存为最高
目标。苏联解体后,各国海军根据新安全环境的需要,将其战略目标大致调整为: 扩大
本国的国际影响,提高其国际地位;扩大海上战略纵深, 维护海洋权益;有选择地应付
“多元威胁”,保卫本国和盟友的安全利益。 但由于不同的国家所处的安全环境不同,
因而其新海军战略目标的侧重点亦有所不同。 美国、英国、法国以及俄国, 自认为是
有着全球利益和影响的大国,要求其海军在不失控各大洋的情况下, 侧重对付多发生在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 并根据向海外派兵的原则,对这些国家实施
双边或多边的军事威慑和军事干预, 以维护本国和盟友的战略利益。日本、韩国、澳大
利亚、 德国等国家海军,在加紧扩大海洋控制范围的同时,着重加强同美国等国家海军
所形成的海上防务体系, 充分参与地区乃至世界的安全事务, 扩大政治影响,提高国
际地位。印尼、印度、巴西等国海军新的战略目标, 主要在于拓展海上战略纵深,积极
参与地区安全事务,为国家争取在多极格局中“立极”服务。
    2、调整战略力量。各国海军按国家确定的军种发展规划要求,加紧战略力量的调整
与建设。 其基本举措为:①调整指挥机构,使之反应锐敏, 决策快捷,管控严密,指
挥灵活;②精简陆勤单位,健全和加强现代化远洋作战力量; ③裁减低效部队,健全和
加强远程控测、精确投射、 特种作战等高技术、高效能部队,以适应现代条件下应急作
战的需要。 美国、英国、法国以及俄国等大国海军,在较大幅度裁减员额和经费的条件
下, 除坚持保留和加强航空母舰、战略核潜艇、大型巡洋舰、 新型两栖舰船等远洋作
战力量外,还特别重视和加强近海浅水作战力量、 远程投送力量以及预备役部队建设,
以便用于慑止和干预大洋彼岸沿海地区的局部战争与地区冲突。 意大利、西班牙、德国
、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海军,总兵力的数量虽略有裁减,但整体质量却有不同
程度的提高, 特别是远程探测、快速反应、两栖作战、 精确打击等方面的力量得到重
点加强。印尼、印度、巴西、阿根廷等发展中国家海军正在成为全军重点发展的军种,
 其中大型水面舰艇、 潜艇和岸基及舰基航空兵等兵种不断得到扩充与壮大,以提高其
远洋立体化作战能力。
    3、调整战略部署。在新战略的指导下,各国海军结合战略任务和战略力量的实际情
况, 适时调整战略部署,美国、英国、法国以及俄国等海军,基本采取前沿存在、近海
机动、本上储备等三线部署态势,但各有侧重。 美国海军相对加强了前沿存在兵力,其
中除保持原部署于西太平洋的第七舰队, 地中海的第六舰队外,还于1995年在阿拉伯海
成立了第五舰队, 并拟成立加勒比海舰队等,以加强对战略要地的威慑与控制, 应付
地区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而英国、法国以及俄国海军, 除有选择地在海外战略要点保
留少量兵力和不定期派出一定兵力至前沿机动外, 重点加强近海机动兵力的部署,随时
可在本土有关兵力的支援下, 应付威胁国家安全利益的各种危机。日本、韩国海军按其
新战略的要求, 在坚持以部分兵力对俄罗斯、朝鲜海上动向进行监控外, 重点加强其
西部、南部兵力以及远洋机动兵力的部署,以力阻这些国家海军向东推进, 维护远洋航
线安全。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海军调整后的兵力部署, 其重点北移,以监视与遏制印
度海军东进和东亚国家海军南下。 东盟国家海军和海湾合作委员会国家海军,针对海区
“热点” ,加强兵力部署,并拟成立联合舰队,以对付南海和海湾可能发生的冲突。
    三、各国海军战略调整的主要特点
    1、在战略威胁判定上,认为现实的小,潜在的大。各国海军根据各自的安全环境,
大致确定为两类战略对手。一类是现实的战略对手,其主要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由民
族矛盾、领土纠纷、宗教冲突等引发和随时发生的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中的一方, 其综
合势力一般较为弱小。 其中,美国海军除重点应付由非文职人员控制军队的国家,可能
在两个地区同时对美军及其盟军发起进攻外, 主要忙于对付象索马里, 海地、波黑等
危机中的对手;英国、法国、俄国等多数发达国家海军以及有关的发展中国家海军, 为
了本国的政治影响与安全利益,亦有限制、有选择地参与对现实局部战争和小规模武装
冲突中的对手,进行威慑和直接或间接的干预。 另一类是潜在的战略对手,其主要为当
前处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 地幅较大,人口较多,且又致力于加速发展综合国力, 争
当多极世界一极的国家海军,则往往被一些国家海军视为“潜在的威胁” 和未来强大的
战略对手。美国海军和正在创造条件复兴的俄国海军, 在可预见的未来可能再度互为战
略对手;一些发达国家海军亦视俄国海军为潜在的战略对手; 而一些发展中的“地区强
国” 海军,多为美国、英国等大国海军和部分地区国家海军视为下个世纪初的战略对手

    2、在战略力量建设上,既强调数量,更注重质量。在全球性的裁军热潮中, 各国
海军首先使海上战略力量能达到“合理”的规模,保持“够用” 的数量。美国、俄国、
英国、法国等大国海军在争得较少的裁减员额和较多的经费后, 重点改进和加强远洋威
慑力量、投送力量和近海浅水作战力量。 日本、韩国等国海军兵力不仅未裁减,而且略
有增加, 其重点是扩充和加强远洋立体化作战力量。泰国、印尼、马来西亚、 印度等
发展中国家海军大都在不同程度地扩军,并着重加强远洋作战力量, 以适应新战略的需
要。与此同时,各国海军亦普遍注重质量建军,并互相仿效制定5~15年的建设规划,重
点加强教育训练,提高人员素质,多渠道改进装备系统,特别是改进观察探测系统、指
挥控制系统、 精确打击系统等,积极准备应付高技术条件下立体化战争。
    3、在战略部署上,其重点均向远方推移。综合各国海军战略部署调整情况, 可十
分明显地看出,其部署重点均向远方推移,但推进距离有所不同。 其大致可分为二个层
次:一是大国海军的战略部署重点由远洋推向彼岸的近海。 美国、英国等大国海军,为
了全球战略利益的需要, 有选择地在海外保留和建立必要的军事基地,以保障其战略部
署重点由大洋推向或逐步推向彼岸的东北亚、 东南亚、西南亚,南欧以及加勒比等地区
的近海, 以主要威慑和应付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随时可能发生的危及其安全利益的局部战
争与地区冲突。 二是发达国家海军的战略部署重点由近海移向远洋。 在美国等大国海
军战略部署重点由远洋推向彼岸的近海后, 其他发达国家海军出于国家安全战略和联盟
战略的需要, 即将战略部署重点由近海移向远洋,以填补大洋出现的“力量真空” ,
改善海上战略态势。日本、韩国等国家海军战略部署重点由日本海及岛链海峡移向西方
、 南方,以保证战略机动兵力控制南方为主的远洋; 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海军战略
部署重点则北移, 并使用主要远洋作战兵力监控西北太平洋和东印度洋,以配合盟国海
军对付地区的现实和潜在威胁。 三是发展中国家海军的战略部署重点由沿岸转向近海。
 为了在海洋上抵御大国及地区强国海军可能的入侵和干预, 发展中国家海军战略部署
重点由沿岸转向近海,以维护海洋权益, 并积极创造条件,伺机参与更大范围的海洋竞
争。东盟国家海军强调将海上战略力量机动部署在专属经济区以远海区, 以利于在远海
抵御外来势力的入侵; 巴西、智利、阿根廷等国海军在加强领海内的禁毒和缉私的同时
,将部署重点转向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和禁渔区,以抵御海洋大国的海上干预和资源掠夺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iris.hit.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5.10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