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pippen (大国放火是点灯), 信区: Green
标  题: 美军防御战术的主要特点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at Mar 29 14:34:48 2003) , 转信



发信人: BLC (小白), 信区: Aero       
标  题: 美军防御战术的主要特点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Mon Nov 20 12:07:30 2000)

发信站: 南大小百合 (Mon Nov 20 10:23:14 2000) , 转信


防御一般都是由战斗力对比上占劣势的一方组织实施, 所以,
美军防御的主要目的是: 通过抗击敌人的进攻逐步消耗、歼灭敌人
;摆脱劣势、 夺取主动;为尔后的进攻创造条件。在这一目的指导
下,其防御的主要特点是:
一、进攻性行动贯穿于防御的全过程,反对等待式的消极防御
美军认为, “成功的防御取决于反应与进攻这两个同时并存的
要素” ,“进攻是任何防御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以,美军在防
御的各个阶段,都很重视采取进攻性行动,主要表现在以下凡个方面

1、在敌人发起进攻之前实施破坏性进攻。破坏性进攻即旨在破
坏敌人进攻准备的攻击行动。 执行防御任务的美军为了迟滞、扰乱
和破坏敌人发动进攻的能力, 在敌人发起或正在准备发起预有准备
进攻之前, 通常都要派出预备队或临时抽调小分队对敌人的集结地
域或进攻出发地位的侧翼或侧后, 先敌实施进攻性行动。美军认为
,此种攻势行动, 可以打乱进攻之敌的进攻准备和进攻计划,达到
战斗侦察和 1 敌人之效果。
2、在进行近距离战士的同时,实施纵深战斗。美军条令认为,
成功地实施纵深战斗, 不仅可以打乱攻方的进攻节奏和各种作战手
段的协调, 而且还可以通过剥夺攻方的行动自由来达到保证近距离
战斗顺利进行的目的。 近距离和纵深两个战场的战斗同时进行,可
迫使攻方顾此失彼, 迅速暴露弱点,造成其战斗力分散。美军营以
下分队通常不实施纵深战斗。 旅以上部队在遂行防御任务时, 除
了以远程炮兵(包括战术导弹) 、直升机和战术空军飞机对进攻之
敌的纵深实施火力遮断外, 还常常派遣火力与机动力较强的地面部
队、空降和空中突击部队对敌纵深实施地面攻击。 比如,师在防御
中,通常派遣营特遣队规模的机动部队潜入敌纵深, 首先攻击一梯
队师的二梯队团,尔后再打击敌二梯队师的团规模部队。 纵深攻击
的时机通常始于敌近战部队向防御地域推进之前;并持续进行到近距
离战斗开始之后。
3、在防御过程中广泛使用预备队实施反冲击。在防御战斗中,
预备队的使用时机极为广泛: 当坚守阵地的防御分队伤亡过大、难
以阻止敌人进攻时, 通常都使用预备队进行增援或解脱已经投入战
斗的分队; 当进攻之敌进入预设的歼击地域或其进攻队形混乱、暴
露出弱点时, 也要使用预备队突击、歼灭敌军;在即将取得决定性
胜利、敌人有征候要撤退或溃逃时,也常常使用预备队  滞敌军或占
领阻击阵地,关闭敌军撤退、 逃跑的大门。但其主要任务是,实施
反冲击,对付进攻部队的预备队。 美军认为,“在攻防双方预备队
实力相当的情况下实施反冲击, 守方可以比其他进攻性行动发挥更
大的威力。”因为此种进攻性行动是在防御地域之内进行的, 守方
可为其创造攻方所无法获得的有利条件。
二、强调近距离击敌,但又避免逼近敌人与敌快战
美军把“以最小的代价完成防御任务”视为一项重要的防御原则
。为了体现这一原则, 在防御中,美军既强调近距离与敌交战,又
设法不逼近敌人与敌人决战。 美军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近距离作
战又不让敌人逼近,有以下几点好处。
1、近距离可以充分发挥火力歼敌的效果。射击距离的远近不仅
同命中率成正比, 而且对命中后的毁伤效果也有明显的影响,比如
,坦克在3000米距离上(而不是理想的2000米以内) 虽然可以击中
敌军坦克, 但首发命中率则要低得多。即使命中,对坦克炮塔和前
装甲的毁伤概率也会很低。 在实战中,烟、雾、尘都可能会构成对
攻方有利的遮蔽条件, 这些影响能见度的因素会严重降低兵器的热
、光观瞄器材的使用效果。 因此,美军条令认为,在能见度不良的
条件下,理想的射击距离应该是1000~1500米, 即使能见度较好,
坦克炮的射击距离也最好不要超过2000米。
2、不让敌人逼近可以扬长避短。美军条令要求,防御分队“不
要让敌人逼近自己” 。其主要原因:一是同进攻之敌保持一定的距
离,可以充分发挥美军的火力优势。 美军是一支靠武器技术制胜的
军队。在一定距离上, 守军的直瞄和间瞄火力乃至近距离支援飞机
和直升机都能充分发挥作用, 二是短兵相接有利于改变进攻之敌的
不利处境。在防御战斗中, 攻方通常处于暴露地位,易遭攻击和杀
伤;而守方往往处于隐蔽或掩蔽的位置, 不易遭受伤亡。如果短兵
相接,攻方则可以部分地摆脱其不利地位, 并使其火力得以有效的
发挥。三是让敌人逼近并与之交战可能会增大美军的伤亡。 这是违
背美军“以小的代价完成防御任务”的原则的。
3、近距离歼敌但又不让敌人逼近的主要战术行动。
(1)利用预设的歼击地域歼灭敌人。歼击地域是美军防御部队
在阵地之前的近距离内以火力歼灭进攻之敌的有效手段之一, 因此
也常常被称为“火力歼击地域” 。美军条令要求,执行防御任务的
战术指挥官,“不要消极地固守在阵地上,要想以火力对付进攻之敌
的火力,应将敌人引人己方的歼击地域。”所以,美军无论采用何种
防御样式,都首先要把设置歼击地域作为以火力歼敌的有效手段。
歼击地域通常设在: 敌人接近路上容易造成堵塞的地点;缺少掩蔽
或隐蔽条件的开阔地; 周围有良好射界、特别是便于守军从翼侧或
后方射击敌人的地形上。 歼击地域与战斗阵地之间的距离,有两种
说法:美军1988年版《坦克与机步连战斗队》 条令说,“反装甲火
力的歼击地域应距己方阵地1000~2500米; 而下车战斗步兵的火力
歼击地域应考虑到所有可资利用的武器系统的火力重叠问题” 。而
1992年版《合成重型部队战术与技术》 条令则说,“歼击地域的最
远距离距前沿的坦克和步兵战斗车不应超过2000米;其最近距离应距
武器阵地不少于800米。”美军认为,这段距离既可使敌人遭到最大
程度的杀伤,又可避免与敌决战。如果防御纵深较大, 美军通常在
整个防御地段内设置数个歼击地域,以达积小胜为大胜之目的。
(2)利用假阵地 占 敌人。假阵地也是既能避免敌人逼近,又
能有效歼灭敌人的一种手段。 高技术手段的发展,给美军的欺骗措
施和制造战术上的假象进一步创造了条件, 比如,用电子信号伪装
假阵地指挥所、 设置有仿真掩护手段掩护的假雷场等,甚至通过有
意暴露战斗阵地的特征来诱骗敌人向假阵地进行攻击。 有时为了做
得更逼真,还不惜抽调一定数量的火力支援假阵地。当敌人向假阵地
发起冲击时,再依照预定的火力计划歼灭上当之敌。
(3)采用脱离战术及时脱离敌人。脱离战术可以说是美军防御
部队的护身符。 在防御中,美军通常都在阵地前200~400米的距离
上设置一道脱离线(通常以地貌或地物为标记) 。每当守军的一系
列阻滞火力仍然无法阻止住敌军向防御阵地冲击时,敌人只要一越过
脱离线,守军即在最后拦阻火力的掩护下转移至后续阵地。如此可反
复进行2~3次,以达到不让敌人逼近,守军能有效杀伤攻方,而攻方
却难以有效杀伤守军的目的。
三、专打敌人侧翼或后方,避免正面与敌交战
美军通过对坦克和各种战斗车辆的射击效果分析认为, “对目
标的翼侧或后部射击, 可以获得较高的毁伤率。”而从正面射击目
标,不仅效果差, 而且还有反被敌人击中的危险。因此,条令要求
,在所采用的各种战斗行动中, 都要力避与敌人正面交战,力求从
翼侧或后方攻击进攻之敌。
美军为达到从翼侧或后方攻击敌人的目的,采取有多种措施。
1、设置多种战斗阵地。美军在战斗阵地防御中,无论是单兵还
是班、 组或车辆,都要求设置多处战斗阵地。主要有:一是基本战
斗阵地, 通常设于敌军最可能利用的接近路上,是守军最易发扬火
力、可大量歼灭进攻之敌的射击阵地。 二是预备阵地,是基本阵地
遭到敌火力压制或使用基本阵地已无法从翼侧射击敌人时使用的备用
阵地。 三是辅助阵地, 是用于控制次要接近路,特别是控制通往己
方翼侧或后方接近路的备用阵地。 按照条令要求,每处阵地都应设
在便于从翼侧或后方射击敌人的位置上,当一处阵地无法从翼侧或后
方射击敌人时,即转移至另一处阵地继续进行战斗。
2、向敌军翼侧或后方隐蔽机动兵力。美军强调,指挥官应靠前
指挥, 以便对整个防御地段进行观察。每当发现敌军有暴露的翼侧
或后方时, 即迅速而隐蔽地机动兵力予以攻击。比如在地段防御中
,美军之所以把防御战斗由前沿引向防御地段的全纵深, 就是为了
让敌人暴露弱点,以便守军从翼侧或后方实施攻击。
3、迫使敌人暴露翼侧或后方。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除了上述隐
蔽机动兵力至敌人翼侧和后方实施突然性攻击外, 美军还常常采用
以下两种诱逼性手段迫敌暴露翼侧:一种是以拦阻火力迫敌改变行进
方向;另一种是以 习 诱逼敌人暴露翼侧或后方。比?,美军的转向
性障碍,会迫使敌人绕行, 从而将进攻队形由迎向改为横向,暴露
其翼侧或后方,为守军歼敌创造有利条件。
四、重视战前准备,避免打无准备之仗
在防御战斗打响之前, 美军都要求部队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包括: 拟制计划前进行推演、评估;考核下级官兵对上级意图和
各自职责的理解程度;以及进行各种形式的战前演练。
1、周密拟制计划。美军非常重视防御战斗计划的拟制和论证。
其主要特点: 一是全面考虑影响防御战斗的各种因素。比如,在分
析情况和确定行动方案时, 不仅要分析敌情、地形和天候等因素,
而且还要认真考虑己方部队的各种情况和遂行任务的能力与所需用的
时间等 因素。 在进行战场判定和地形分析时,仅需要分析的地形就
包括:无法通行、 通行困难和可以通行的地形;关键地形、决定性
地形和这些地形所具备的观察、 射击与掩蔽条件等;机动道路、敌
人可能的接近道路和最可能的接近道路等内容。 经过一一分析之后
,都要详细标绘在图上。 二是通过对比性分析选择最佳行动方案。
美军在实施预有准备防御时, 一般都要预先拟制多套行动方案。然
后再根据敌军可能采取的进攻行动, 对每种方案进行兵棋推演;找
出各方案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再进行对比性分析、评估,然后
才由作战主官选定量佳方案。 即使是这样筛选出来的方案也仍然不
是最后使用的方案,仍然还要根据不断更新的敌情和指挥、 参谋人
员到现场的勘察结果予以完善和修订,最后才能形成一份正式的防御
战斗计划(或命令)下发执行。
2、严格进行战前检查。美军把战前检查当作发现问题并及时采
取补救办法所必不可少的有效措施。 条令指出,“最关心士兵的营
长是督促士兵做好战斗准备的营长。 ”因此,当防御分队按照计划
完成兵力部署和构筑好防御工事之后, 指挥官都要对所负责的防御
地段进行严格的战前检查。 检查的内容:一是检查人员。对下级军
官,主要是查其是否了解了自己的任务和上级的意图; 对士兵,主
要查其是否了解了所要占领的位置和射击的方法、 时间、目标等。
二是检查武器装备。 包括武器的可用程:度、弹药是否准备充足、
配置位置是否安全合理等。 三是检查防御配系。包括各种阵地位置
是否合理、工事构筑是否符合要求。 为了确保防御战斗的顺利进行
,战术指挥官一般要亲自乘车到战地进行检查, 甚至自己充当进攻
之敌沿每条可能的接近路向防御阵地运动, 观察有无死角。与此同
时,阵地上的守军还要检查是否能够充分发扬火力。
3、认真进行战前演练。战前演练通常与战前检查结合进行。美
军在作战计划付诸实施之前, 都要进行不同形式的预演。按照条令
,根据时间的充裕程度,防御分队应该依照以下顺序选择战前预演的
方式;①实兵演练; ②指挥所演习;③沙盘作业;④即使是在时间
较少的情况下也要尽可能搞一搞图上作业。 美军认为,进行战前预
演有很多好处: 一是可使参战的官兵熟悉行动计划;二是有利于部
队通过模拟实战熟悉、 适应战场环境,增强分队之间的协同与配合
能力;三是可以提前发现防御方案的缺陷和不足并采取弥补措施;
四是可以增强守军官兵夺取防御战斗胜利的信心。参加过海湾战争的
美军指挥官回忆说,进入战场之后, 当发现所遂行的战斗任务正是
自己战前训练中所演练过的内容之后,就立刻觉得信心十足,可以稳
操胜券了。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18.8.44.5]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378毫秒